「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其實一般人都理解錯了

2021-02-19 品讀古今事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現在就告訴你,其實一般人都理解錯了!「上善若水」語出自《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它的意思就是: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水善於幫助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讓自己停留在人們所厭惡的地方,所以水是很接近「道」的。

那咱們先來說說,水都有什麼特質呢?

小編認為:水是無色透明的,最卑微也最不起眼,但一切生物都不能離開它而存活。水以柔弱為品德,不與人爭。隨物就形,順從引導,該流則流,當止則止。它默默地滋養著萬物,卻從來不求回報。水,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耐,海納百川是一種胸懷,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汙穢是一種奉獻。

這不正近似於老子所說的「善」嗎?「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真正懷有善心的人,總是能把自己放得很低,他們做了好事從來不希求回報;他們胸懷寬廣,內心沉靜安寧,知世故而不世故;他們仁慈友愛,真誠守信;他們語言平實,從不矯揉做作;他們管理人、事總是柔和有序,大公無私;他們做事量力而行,不好高騖遠。他們總能在合適的時候做最合適的事情。

由老子的「上善若水」,我們也想到,善行是不分大小的。高尚的品德,更應該來源於生活中一點一滴愛心的積累。

忽然想到一個故事,有書君每次讀起,都能流下感動的淚水,在這裡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那就是《一碗陽春麵》。故事發生在日本一家叫北海亭的麵館裡。除夕夜,過了十點後便少有顧客。店老闆正準備打烊,卻來了三位不速之客。他們是一個穿著不合時宜的媽媽,帶著兩個孩子,一個約十歲,另一個六歲左右。那女子怯生生的問:三個人可以要一碗陽春麵嗎?

兩個孩子更是害羞地躲在媽媽身後,不敢言語。店老闆原本完全可以以要關門為理由拒絕他們。但善良的夫妻倆看出了他們的窘困,決定幫他們一把。老闆娘於是熱情地把他們領到靠近暖氣的二號桌旁,不但可以溫暖他們的身體,更讓人的內心也暖融融的。掌勺的老闆下麵條時,不動聲色地在一份中又加了半份一起煮,讓母子吃得酣暢淋漓。送客時,老闆娘還送上熱情洋溢的新年祝福,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美好,由此也更增強了戰勝困難的決心和信心。

第二年除夕夜,穿著舊衣服的女子又帶著兩個兒子來了,還是要一碗麵條三人共享。老闆照舊偷偷地給了一碗半的份量。雖然對老闆夫妻來說,半碗面的幫助實在是微不足道,他們也希望讓母子每人吃上一碗,但他們更能設身處地的替他人著想,因此儘量小心翼翼地維護著別人的自尊。一碗小小的陽春麵,給了窮困中的人生活的勇氣和希望,更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追求美好生活的種子。隨著麵館生意的興隆,又迎來了第三個大年夜,夫妻倆從九點半開始就心神不寧,翹首以盼。雖然麵條價格已經漲價,但為了不讓母子尷尬,他們故意把價格改回原樣,還特地在二號桌放上「預約席」的牌子。

這一系列的舉動,做得那麼不著痕跡。相比社會上許多人做了好事就大肆宣揚,而不顧受助者心理感受的做法,老闆夫妻這種關愛、同情、善良的品格,正如水一般,不張揚,卻默默地滋潤著他人的心田。

其實,他們的善因,也結下了善果。店裡的生意越來越好,一再裝修,擴大經營。可他們卻捨不得扔掉那張舊桌子,這對他們來說,應該寄託著一份美好的祝福。接下來的除夕夜,老闆夫妻哪怕生意再火爆,也要特地把那張桌子留給母子仨。但之後的十多年,卻一直沒能盼到這一家人。又是一年除夕夜,正當老闆夫妻和朋友們半是期望、半是失落的看著那張放著「預約席」牌子的二號桌時,母子仨來了。

原來,正因為他們的善舉,讓孩子們的夢想開了花,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特地過來道謝了。這種溫情,久久地溫暖著讀者的身心。有書君認為,這應該也是對「善"的一種極好的詮釋吧。善良,不是掛在嘴邊的一絲虛假的微笑,不是言不由衷的話語,更不是一種廉價的賣弄行為。它應該源自於內心,無關身份、地位,無關學識、經歷,它如水般於無聲處見真情,於無形處顯摯愛。善良的人,更懂得善待生命,熱愛生活;善良的人,也一定會擁有更豐盈的人生。

作家梁曉聲說:「善良不是刻意做給別人看的一件事,它是一件愉快並且自然而然的事,就像有時候,善良就是為了心安理得」。「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讓我們都試著以一顆感恩的心,以似水的柔情,對待周遭的人和事吧。你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在成全你自己。

諸位認為呢?如果喜歡,就點個讚吧!

【聲明: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處理。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更新內容不易,十分感謝大家的關注,希望諸位能理解支持!

相關焦點

  • 「上善若水」是啥意思?其實很簡單,但很多人都理解錯誤了
    近些年的漢語熱和中國的儒學在海外的傳播,這些都反映了中華文化在世界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此同時,中國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中歷史唯一沒有中斷的國家。我們日常會用到的成語、明白的心靈雞湯都是祖宗話語的提煉。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近些年常掛在我們耳邊的成語之一——上善若水。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原來意思很簡單,但好多人都誤解了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原來意思很簡單,但好多人都誤解了文/卓越歷史君相信大家在誇一個人善良的時候可能會用上善若水來形容這個人。但是你們知道嗎?這種用法卻是錯誤的。許多時候我們用一個成語或者詞語的時候只看到它的表面意思。我們只根據它的表面意思去猜測揣摩他。
  • 「上善若水」到底是什麼意思?好多人都理解錯意思了
    上善若水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能夠聽到的一個詞,好多場合在在讚揚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喜歡用「上善若水」。不過大多數對這個詞的理解多多少少都有些偏差。這個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今天來詳細講一下。要探明這個詞的真正意思,還得去尋找它的源頭。「上善若水」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老子》這本書裡。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語出自《老子》。單從表面上的意思來看:上善,也就是至善,達到非常完美境界的善。最完善境 界的善就像水一樣。
  • 道家精髓: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很多人卻理解錯了
    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子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老子這句話的是:你與其問學於我,何為不去學習「水」的優良品德呢?孔子很疑惑,不明老子是什麼意思,於是問道:「水有何德?」面對孔子的疑問,老子說出了一句經典的詞語:「上善若水」,看似隨意說來,其實卻透露著道家思想的精髓,道理也很簡單,老子隨後解釋道:「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人要如水般一樣的善良、包容,蘊含做人的大智慧,處事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它的字面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 都說「上善若水」,到底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很多人都誤解了
    孔子和學生子貢一起看「東流之水」,子貢好奇地問老師:「為什麼君子見『大水』必須要觀看呢?」孔子解釋說,水和很多東西都相似,它似德、似法、似義、似道、似勇、似正、似志、似察、似善化,包容萬象,妙不可言。其實,孔子自己也曾經向老子求學,從老子那裡學到了水的智慧。
  • 上善若水的理解與解讀
    千百年來,人們對道德經的解讀無數,特別是對上善若水的解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理解的角度不同,高度不同。所以,解讀的意思會有所不同,我的解讀如與你的認知不同,請諒解,或批評指正。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如果要理解上善若水的含義,必須要整體理解第八章全文,因為,老子在第八章全文說的就是上善若水,老子自己對自己的上善若水加以說明和解釋。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上善若水」都聽過,那到底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被人誤解了
    眾所周知,水是沒有顏色的,古時候人們也常將君子的品德與水聯繫起來,現今不少人將「上善若水」當自己的網名,可這四字成語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被人誤解了。「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很多人以為「上善若水」指的是一個人的品德出眾,應該像水一樣綿延不絕,是這個意思嗎?
  • 老子的「上善若水」是何意?其實意思很淺顯,被很多人想複雜了
    而「上善若水」中的「水」,則是比喻那些與世無爭的聖人,這句話其實意思很淺顯,卻被很多人想複雜了。 它從來都不會提出任何要求,這其實就是水的平凡特質。 按照道家的說法,這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有一句話叫做「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雖然大自然中的水,往往都會流向低處,但是在沿途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在平淡無奇的旅途中,水可能遇到高山,也可能會碰到險灘。
  • 都說「上善若水」,到底說的什麼?其實意思很簡單,我們都誤解了
    孔子曾經站在江邊上看著水匆匆的流過去,於是發出了千古慨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俗話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那麼上善若水,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首先要反駁一些最常見的一種誤解,覺得上善若水,就是要像水一樣柔弱,柔弱真的是老子提倡的嗎?
  • 書法老師的作業,練習「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朋友最近學毛筆字,老師安排他練習「上善若水」。他卻不明白什麼意思,就去問老師。老師沒有明說,只是告訴他,多寫多練,直到把字寫好了,自然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中華文字真的就那麼博大精深嗎?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就是指的作者內在精神與書法風格契合,不僅僅是外表的淺層次,更是內在的精神性格和字相合,這就是真正的「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上善」的智慧當如「若水」之柔中有剛,剛柔一體。
  • 「上善若水」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深受人們的喜愛?
    「上善若水」僅僅四個字,卻博大精深,寓意深刻,從古到今,曾經被許多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甚至把它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上善若水,是一個成語,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其意思就是說:人的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 老子說:「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對我們有何啟示?
    老子說:「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對我們有何啟示?在我們的學生時代,每次背誦文言文時都會覺得十分困難。這主要是因為文言文表達方式與現代不同,我們不容易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在背誦時就會困難一些。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一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其意思的詞語。
  • 《道德經》中的「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的老子給我們留下的文化經典,其中有一章是「不爭無尤,上善若水。」此章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心,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那麼「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上善若水」是什麼善什麼水,你知道嗎?
    人體70%以上都是水 ,維持著生命的新陳代謝。我們每天從大河從井中取水飲用,自來水公司從水庫抽水輸送到千家萬戶,後來生活水平提高人們開始喝純淨水、礦泉水,沒人敢說離開水能活下去的。有人統計,正常的人離開水最多能活七天。
  • 什麼是 "上善若水" ?
    什麼是「上善若水」 ? 生活中, 總有那麼一群人,溫和,而又飽含力量...一、上善若水:善的最高境界「上善若水」語出👉三、上善若水:悅納的力量總有一些人:他們不刻意追求外界的看法,更重視自己的內心感受。
  • 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這句話很多人都讀過,表面的意思也都能接受。然而,細思之下,「上善」為什麼會「處眾人之所惡」呢?其實可以這樣理解,老子相信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當眾人汲汲以求時,他卻堅守本心,不為表面現象所迷;當眾人都厭棄追求時,他這時會反其道而行之,反倒汲汲以求。他總是處在社會大趨勢的對立面。
  • 「上善若水」的水字是什麼意思?「特別之處」也許你想不到
    我們常常說:「水是萬物之源」。眾所周知,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水,你一天可以不吃飯但是不能不喝水。同時我們也知道有個詞叫做「上善若水」,水滋潤了萬物,給予萬物各種各樣的好處,但它卻從來不向我們索取,不和任何人比較高下,這也許就是水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