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對我們有何啟示?

2021-01-07 歷史小謎底

老子說:「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對我們有何啟示?

在我們的學生時代,每次背誦文言文時都會覺得十分困難。這主要是因為文言文表達方式與現代不同,我們不容易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在背誦時就會困難一些。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一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其意思的詞語。「上善若水」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的經典思想。那麼它究竟是什麼意思?

所謂上善,指的就是水對世界萬物是十分重要的,水滋養了萬物卻沒有邀功,默默付出不求回報,這樣世間萬物慢慢習慣了水的付出。那麼,「上善若水」這個詞語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呢?

第一,水是一種看起來很柔弱但是卻很有韌性的一種物質,小小的水滴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可以將石頭穿透。這就告訴我們在追逐夢想時一定要堅持,沒有容易實現的夢想,卻容易有半途而廢的志向。在追夢路途中,我們要學習水這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

第二,每一條河流,每一片大海都是由無數個水滴組成的,如果我們每個人把自己當做一顆小水滴,在工作時找到團隊,和團隊一起努力去完成一個工作時,獲得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像水一樣默默付出的人,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不應該自己有什麼功勞就到處炫耀,這樣最多就是得到別人幾句或真心或假意的誇獎,背後可能隨之招來的便是嫉妒與猜忌。在這個浮躁的年代,如果堅持本心,如何能過上簡簡單單的生活,我們就應該像水滴一樣潤物細無聲,不張揚不炫耀,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樣生活就會過得順心很多。

第四,雖然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種飲料,但是大多數人在口渴時依舊選擇的是喝水。因為水是最純淨的,沒有任何雜質,顏色各異的飲料中都是添加了很多物質。就像人一樣,很多人在經歷了一些事情後,會因為地位、金錢等誘惑慢慢變得不在純淨,內心變得渾濁不堪。所以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一定要像水一樣,純淨不含雜質。

第五,水具有包容性,水的形狀是根據盛放它的容器所決定的,並不會因為盛放的器皿價值而改變。人也一樣,不管身處怎樣的環境都應該堅持自己,不應該因為外界環境的因素而改變自己的初衷。短短的4個字,就有這麼多層的意思,看完之後大家是不是也明白了呢?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厲害呢!

相關焦點

  • 都說「上善若水」,到底說的什麼?其實意思很簡單,我們都誤解了
    《道德經》裡面老子說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與別的民族不同,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特別崇拜水的民族,歷史上但凡是出名的人物,多對水特別感興趣。孔子曾經站在江邊上看著水匆匆的流過去,於是發出了千古慨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俗話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那麼上善若水,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首先要反駁一些最常見的一種誤解,覺得上善若水,就是要像水一樣柔弱,柔弱真的是老子提倡的嗎?
  • 《道德經》中的「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的老子給我們留下的文化經典,其中有一章是「不爭無尤,上善若水。」此章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心,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那麼「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語出自《老子》。單從表面上的意思來看:上善,也就是至善,達到非常完美境界的善。最完善境 界的善就像水一樣。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人要如水般一樣的善良、包容,蘊含做人的大智慧,處事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它的字面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 「上善若水」到底是什麼意思?好多人都理解錯意思了
    上善若水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能夠聽到的一個詞,好多場合在在讚揚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喜歡用「上善若水」。不過大多數對這個詞的理解多多少少都有些偏差。這個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今天來詳細講一下。要探明這個詞的真正意思,還得去尋找它的源頭。「上善若水」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老子》這本書裡。
  • 書法老師的作業,練習「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朋友最近學毛筆字,老師安排他練習「上善若水」。他卻不明白什麼意思,就去問老師。老師沒有明說,只是告訴他,多寫多練,直到把字寫好了,自然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中華文字真的就那麼博大精深嗎?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就是指的作者內在精神與書法風格契合,不僅僅是外表的淺層次,更是內在的精神性格和字相合,這就是真正的「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上善」的智慧當如「若水」之柔中有剛,剛柔一體。
  • 都說「上善若水」,到底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很多人都誤解了
    孔子和學生子貢一起看「東流之水」,子貢好奇地問老師:「為什麼君子見『大水』必須要觀看呢?」孔子解釋說,水和很多東西都相似,它似德、似法、似義、似道、似勇、似正、似志、似察、似善化,包容萬象,妙不可言。其實,孔子自己也曾經向老子求學,從老子那裡學到了水的智慧。
  • 老子的「上善若水」是何意?其實意思很淺顯,被很多人想複雜了
    「上善若水」,就是出自《老子》中的一個成語,整句為: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說的是一個人的至高品性,應該是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較高下或爭一時之長短。 實際上儒家所倡導的君子之道,與這種思想和理論有重疊的地方。說的都是一個高尚的人的德行,就應該像水的品性一樣,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
  • 上善若水到底該怎麼理解,老子的思想對今天的社會有什麼樣的意義
    在國內老子《道德經》更是影響深遠,裡面有許多經典語句,甚至還成了許多人座右銘。然而老子所表達的許多思想都被後世人誤解或曲解,例如「上善若水」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傳統的理解為: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
  • 《道德經》「上善若水」的七種人生境界【老子微言】
    其實非常簡單,用一個小故事就全部講明白了。一位年輕人被生意夥伴出賣,人財兩空,痛不欲生,想跳河自盡。他來到河邊碰上了觀水靜坐的老子,便將自己的境遇告訴了老子。【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 老子微笑著將他帶回河邊的家中,令其從地窖裡搬出一塊偌大的堅冰。年輕人雖然百思不得其解,但還是聽話照做了。 冰塊搬出來後,老子對年輕人說:「用力砍開它!」
  • 什麼是 "上善若水" ?
    什麼是「上善若水」 ? 生活中, 總有那麼一群人,溫和,而又飽含力量...老子的致虛極、守靜篤,莊子的心齋、坐忘,都是提高心智的法子。有人說,老子之道,啟迪人類智慧的第一縷曙光。因為道家智慧,代表中國古代哲學高峰,它告訴我們做人該有的境界,為人處事該有的情商。
  • 道家精髓: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很多人卻理解錯了
    孔子遊學來到魯國,問學於老子。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子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老子這句話的是:你與其問學於我,何為不去學習「水」的優良品德呢?孔子很疑惑,不明老子是什麼意思,於是問道:「水有何德?」
  • 「上善若水」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深受人們的喜愛?
    「上善若水」僅僅四個字,卻博大精深,寓意深刻,從古到今,曾經被許多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甚至把它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上善若水,是一個成語,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其意思就是說:人的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 上善若水的理解與解讀
    千百年來,人們對道德經的解讀無數,特別是對上善若水的解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理解的角度不同,高度不同。所以,解讀的意思會有所不同,我的解讀如與你的認知不同,請諒解,或批評指正。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如果要理解上善若水的含義,必須要整體理解第八章全文,因為,老子在第八章全文說的就是上善若水,老子自己對自己的上善若水加以說明和解釋。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老子的「上善若水」之道,才是水的哲學思想,更是人生之道
    所以,我們需要這種上善若水的精神和形態,讓我們找到心靈的安寧,恢復身心,聚集能量,讓我們不再疲憊,讓我們懂得取捨,不再讓心靈繼續迷茫。我們想要達到上善若水的精神和狀態,就需要學習水的哲學,因為水的哲學中的大智若愚、安靜包容、柔弱不爭的人生哲理,可以教會我們聚集能量,找回安靜的心靈和人生的方向。
  • 「上善若水」是什麼善什麼水,你知道嗎?
    那「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一、不是心靈雞湯的善,不是水貨的水,是大道之水。「上善若水」是寫《道德經》的老子對水之道的感悟,原句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有人以為這個善是尋常意義的善良,其實這是以偏概全的誤解,不止如此。老子的《道德經》講的是「道」,水之道無處不在,就好象老子穿越千年,望見千百年的生活。當此浮躁上火時代,水之道德,實在太需要它來解渴了。
  • 「上善若水」都聽過,那到底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被人誤解了
    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一的面積是被水覆蓋,不過人類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僅佔總水量的0.26%,因此我們需要珍惜水資源,並且關於地球上的水是從哪兒來,也還是個未解之謎。眾所周知,水是沒有顏色的,古時候人們也常將君子的品德與水聯繫起來,現今不少人將「上善若水」當自己的網名,可這四字成語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被人誤解了。「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很多人以為「上善若水」指的是一個人的品德出眾,應該像水一樣綿延不絕,是這個意思嗎?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其實一般人都理解錯了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現在就告訴你,其實一般人都理解錯了!
  • 「上善若水」啥意思?原來人們都誤解了,帛書本出世後才真相大白
    通用版本的《道德經》是這麼說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而實際上帛書上所寫的原文應為:「上善似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