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又現神秘恐龍足跡 小坑有三四個手掌大(圖)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馳龍的樣子古怪——— 只有1米長,兩條腿很細,中間靠內的腳趾上長著鐮刀形的爪,尾很長,有成束的棒狀骨,尾巴僵硬,從頭到腳都覆蓋著鬆軟的絨毛和原始羽毛。 (資料圖片,來源:濟南時報)

    12月3日,在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岌山省級地質公園內,一塊石壁上留有許多「小坑」,這些「小坑」是恐龍留下的腳印。來源:濟南時報 本版照片均由記者黃中明發自臨沭□本報記者張彤 發自臨沭

  本報昨日刊出我省臨沂發現距今約一億年、世界第八例馳龍足跡化石的消息後,引發讀者濃厚興趣。珍貴的馳龍足跡化石到底啥摸樣?化石發現地與其他地方有何不同?化石中究竟埋藏著哪些不解之謎?為解開這些疑問,本報記者昨日來到臨沂市臨沭縣岌山省級地質公園,一探究竟。

  名叫岌山不見山 「地質公園」無人知

  汽車從臨沂下高速後,先到臨沭,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才到達位於曹莊鎮的岌山。記者向村民們打聽岌山地質公園的位置,問了五六個人,竟無人知曉。最後,記者無奈找到了當地派出所,終於從民警處打探到了確切地點。

  沿路行駛,記者以為名叫「岌山」,一定會有醒目的山頭,但走了很長時間也沒有發現哪怕是一座低矮的小山丘。正焦急之際,路的拐角處,發現了兩塊豎著的大石頭,一塊上面刻有金色的「恐龍化石」四個字,另一塊上書有「岌山觀音」字樣,岌山省級地質公園到了。將於明年開展進一步的發掘。

  發現地點是磚廠 燒窯開山現「腳印」

  再往前走不到一百米,記者看到路的右側有一個用磚頭圍起的院子,門口掛有「華僑新型建築材料廠」的牌子。記者進去詢問,「發現的恐龍化石在哪裡?」其中一位王姓先生說:「就在這個院子裡。」隨後,他指給記者:「你從這裡繞過那個土堆,過了一座小橋,路邊巖石上的一些小坑就是你所說的恐龍腳印。」

  在記者的一再邀請下,這位王先生也上了車,帶領記者來到了發現恐龍腳印的巖石下。在車上,王先生告訴記者,這些「恐龍腳印」是去年開山時發現的,現在周圍的頁巖已經不再進行開採。

  巖石顏色堪稱奇 層層疊疊黃綠紅

  沿著土路,汽車開到了一處高出路面、約有七八米寬、三四十米長的巖石旁。只見這片巖石確實奇特,從左邊開始,巖石從綠色逐漸變化成黃色和暗紅色。綠色的巖石還一層一層整齊對稱排列著,層層疊疊顯示著「年輪」。而紅色的巖石表面除了那些「小坑」,基本上比較光滑。

  王先生指著其中的紅色巖石說:「上邊那些凹印就是恐龍腳印。」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巖石上有一些用白色粉筆畫出的不規則圓形的凹印,上面還有黑色的T1、S3、M1、LM2等字樣,大概有20多個。這些小坑每個約有三四個手掌大。

  對於昨日報導的新發現的馳龍腳印,王先生說在巖石的上部。

  「小坑」出現在去年 足跡發現很偶然

  說起這些恐龍足跡的發現,王先生回憶,去年聽一位打石頭的工人提起,有塊石頭上布滿了像腳印一樣的小坑,大家都很好奇,隨後有人懷疑這是恐龍足跡。為了搞清楚這些小坑的來歷,縣裡先後請來了山東省地科院、中國地科院的專家學者,還請來了當時在加拿大留學的恐龍足跡學專家邢立達。

  這些專家經過仔細研究,確認了近百個恐龍足跡化石,它們分別屬於蜥腳類、獸腳類、甲龍類和鳥腳類等恐龍。

  珍貴馳龍腳印 填補山東空白

  臨沭方面透露,為了讓這些恐龍足跡的資料更加詳實,11月23日,臨沭縣又請來了8名國內外的世界頂級古生物專家。在這次考察鑑定中,專家們有了意外的重大發現——— 在對恐龍足跡化石進行鑑定後,一名國外專家在足跡化石周邊的土壤下發現了1組5個長有兩個腳趾的恐龍腳印。

  據新華社報導,恐龍足跡研究專家馬丁·洛克利介紹,這是一種叫馳龍的恐龍足跡化石,新發現的馳龍足跡化石為中國第5例、世界第8例,填補了山東省空白。

  四腳趾足跡無人識 疑為新發現物種

  「這次發現的馳龍足跡化石比較隱蔽,在高坡上,站在梯子上才能看見。」王先生介紹,專家們認為這批恐龍足跡形成於早白堊紀晚期,距今約一億年,具有空間分布廣、層位多、種類豐富、古地理環境較為一致的特徵。記者從臨沭方面獲悉,前幾天國外專家前來考察,還發現了一些有四個腳趾的恐龍足跡,並表示從來沒有見過類似的腳印,可能是一種新發現物種。目前專家們正在研究判斷。

  另外,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對恐龍足跡的開發利用還只停留在規劃階段。岌山已經於今年9月13日成功申報岌山省級地質公園,由於省級地質公園必須在兩年之內開發利用,因此,岌山省級地質公園有可能將於明年開展進一步的發掘。

  相關連結

  恐龍化石在山東

  沂沭裂谷帶發現早白堊紀晚期恐龍足跡化石群

  2012年7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科研人員在魯東、魯西進行恐龍化石埋藏學地質調查時,沿山東沂沭裂谷帶(諸城—莒南—臨沭—郯城一線)發現極為壯觀的早白堊紀晚期恐龍足跡化石群,其規模中外罕見,堪稱恐龍地質遺蹟奇觀。

  沂沭裂谷帶是一條位於山東省中部、走向北偏東的中生代大陸裂谷(斷裂帶),其早白堊紀晚期恐龍足跡化石群具有空間分布廣、層位多、代表恐龍屬種豐富、古地理環境較為一致的特徵。研究顯示,恐龍足跡主要為蜥腳類、獸腳類及鳥腳類等恐龍所留下的遷徙或棲息足跡,其中又以蜥腳類為主。從足跡規模和特徵等判斷,不僅有極為龐大的成年個體,也包括幼年個體的足跡。

  沂沭裂谷帶早白堊紀晚期大規模恐龍足跡的發現表明,山東地區在白堊紀曾繁衍著地質歷史時期中規模最為龐大的恐龍動物群。中國東部與中國西北(甘肅西部、鄂爾多斯)地區早白堊紀恐龍動物群在屬種及產出地層等方面具有較好的對比性,這對於研究中國北方白堊紀恐龍動物群構成、生活習性、生物古地理與生態環境等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恐龍之鄉」諸城

  諸城龍文化特色突出,恐龍化石蘊藏豐富。被譽為中國北方的「恐龍之鄉」,有「南自貢、北諸城」之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鴨嘴龍化石就出土並陳列於諸城恐龍博物館。2010年12月5日國際權威恐龍專家對「意外諸城角龍」的新命名,是首次在北美地區以外發現的大型角龍化石,證實了亞洲同樣存在著晚白堊紀的大型角龍科恐龍。截止目前已探明恐龍化石點達30處,曝露化石2萬多塊,發現了鴨嘴龍類、角龍類、暴龍類、甲龍類、虛骨龍類、蜥腳龍類等10多個屬種的恐龍化石,部分屬種為世界首次發現。 (任曉斐整理)

相關焦點

  • 福建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呈現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等特點據由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王麗霞,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原館長彭光照,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甘肅農業大學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所長李大慶三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認定,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於2020年11月7日發現的,是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 福建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240餘枚足跡超8個種類
    人民網福州1月12日電 (陳歡歡)12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這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其中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中、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8種造跡者。該化石產地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
  • 新疆發現世界最大亞洲足跡屬恐龍腳印
    新發現的恐龍足跡保存在長約12 m寬約7 m,面積約80 m2的灰綠色細粒砂巖層面上,足跡化石層有上下兩層(圖1),代表足跡化石的形成時間有先有後,說明恐龍在此地區持續生存了一段時間。圖1烏爾禾足跡化石野外平面分布及足跡線條圖.
  • 與「嚶嚶怪」一起找恐龍
    就像恐龍們睡了一夜,又走過了這片淺灘。 正是這種不同的時空觀把幼年時的邢立達吸引到恐龍身邊。四五歲時,他看了第一本恐龍啟蒙書《恐龍的故事》,覺得這種生物龐大得不可思議,遙遠得不可思議。地球上的最後一隻恐龍到現在已有6500萬年,6500萬年該有多長,超出了他的想像。 在英國大陸最接近歐洲的多佛港口,有一面白色的懸崖。
  • 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寇敏芳34處●目前,全川共發現34處恐龍足跡化石點,分布在10個市(州)的16個縣(區)85%●從地理分布上,四川盆地南部(樂山、自貢、內江、宜賓、瀘州)與涼山州地區的恐龍足跡化石點最為豐富,分別有16處和13處,佔全川恐龍足跡化石點的85%獨一無二●地質年代分布上,四川的恐龍足跡化石涉及的地質時代連續而齊全
  • 了不得: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連種類都鑑別出來了
    了不得: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導讀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恐龍足跡,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240餘枚,也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
    這些恐龍足跡的特徵非常明顯,其中的肉食性獸腳類為三趾型,並有著非常尖銳的爪痕;獸腳類中的恐爪龍類為二趾型,蜥腳類腳印由前後腳印組成,像大型的圓坑,一些後腳印還有約三個粗壯的爪痕;鴨嘴龍類腳印的後足跡為三趾型,腳趾形似三葉草的葉片,爪痕非常粗鈍。
  • 足跡化石或將揭開雙足鱷魚的神秘面紗
    早白堊紀在韓國晉州組留下足跡的雙足行走的鱷魚遠親的樣貌重建。圖源:Anthony Romilio,昆士蘭大學一億一千三百多萬年前,一種奇怪的爬行動物生活在如今的韓國地區。它像恐龍一樣用兩條腿走路,但卻並非恐龍。這種爬行動物留下的足跡表明它是鱷魚的親戚。
  • 無意臭水溝撿到的「三隻眼的傢伙」,卻是三億年前的古生物「三眼恐龍蝦」
    圖中這個小蟲便是某個小孩抓到的,仔細看的時候,竟然發現它有三個眼睛!這到底是什麼生物呢?三隻眼睛的動物,難道是怪物?!三次地球世紀大滅絕都沒有滅掉它,足見生命力的頑!現如今,三眼恐龍蝦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據說,在日本,這種生物還被當做寵物來飼養,果真是不一般的畫風啊!你會飼養這樣的生物嗎? 三眼恐龍蝦,學名:佳朋鱟蟲,在中國各地又俗稱馬蹄管子、王八蓋子、翻車車、屎殼郎崽、數錢鎖等,是已知的鱟蟲中唯一在中國發現的一種。
  • 中國首次出土大型恐龍類足跡
    位於中國福建省的龍巖上杭縣發現了恐龍足跡群,這也是中國首次發現的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經過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這些恐龍足跡群距今8000萬年、至少8種、240餘枚,是中國目前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 內蒙古發現36種恐龍,它們如何被發現的?這幾大發現堪稱世界之最
    目前全世界發現的恐龍已超過1000多種,中國已經發現的恐龍有200多種,內蒙古發現的恐龍已達36種之多,12個盟市有9個盟市發現過恐龍化石。 三、建設化工廠時,發現一副恐龍骨架 1985年,在錫林郭勒盟的查幹諾爾的一處建設工地上,人們在建設一個大的化工廠時,發現了一副恐龍骨架,內蒙古博物館當即派人進行發掘採集。這條恐龍全身骨骼的70%均保存良好。
  • 邢立達:與恐龍對話的「網紅」科學家
    恐龍足跡學,是邢立達研究的主要內容,作為一個小眾學科,國內同行只有兩三位。不同於探索恐龍「身後事」的骨骼化石研究,足跡學注重還原「生前事」:恐龍如何生活?群居還是獨居?它們如何互動?恐龍走路的速度有多快?走累了怎麼辦?恐龍會遊泳嗎?研究者們通過足跡還原恐龍的行為和所處的生態系統。
  • 流傳千年的「虎爪印」竟是恐龍腳印|傳奇馬陵山的故事
    乾隆皇帝六度南巡,三幸此山,留下了「鍾吾漫道才拳石,早具江山秀幾分」的詩句,形象地讚美了馬陵山的瑰美,並由衷發出:「第一江山春好處,十分梅柳色徒傳」的感慨。4個神秘的印記馬陵山風光迷人,四季皆宜。春日,繁花似錦,爭芳鬥豔;夏日,林木蔥蔥,飛瀑流泉;秋日,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冬日,溪深難受雪,山凍不留雲。
  • 踏尋歷史足跡傳承抗大精神 濱海建國學院舊址立碑
    踏尋歷史足跡,傳承抗大精神。10日上午,濱海建國學院舊址在莒南縣坊前鎮王家坊前村正式立碑。1941年3月,在抗大一分校的直接幫助下,中共魯中五地委與莒日臨贛四縣聯合辦事處創辦了濱海中學,1945年8月改名為濱海建國學院。
  • 今日諸城 ‖ 地球把最壯麗的生命給了恐龍,卻把最震撼的景致留給了諸城
    好吧,我倒要看看它們究竟有哪裡比人類壯麗:它們能一口吞下一整棵樹,哦,算了吧,人類不喜歡那些沒有營養的葉子;它們完全直立起來足有4層樓那麼高,我說的是鴨嘴龍裡最高大的諸城鴨嘴龍,那得有接近12米。哦,天哪,NBA的球星充其量也有2.6米,可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長這麼高有什麼用,連籃筐都夠不著;它們能一口咬斷老虎的脖子,或者一腳踩碎一輛卡車,哦,不,老虎的兇猛,卡車的堅硬,我們人類完全拿他們沒有辦法。
  • 重慶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最強肉食恐龍證據
    地質遺蹟保護研究院研究人員現場描繪恐龍足跡(央廣網發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央廣網重慶6月1日消息(記者陳鵬)近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經該局組織的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確定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沙人防空洞發現的「雞爪印
  • 回歸一億年前●諸城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很多人來到了這裡,他們帶著好奇與疑問想一探究竟,卻翻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地球演變圖,圖上密布的竟是那突然消失的神秘生物——恐龍的化石。    諸城恐龍化石歷經億萬年時光累積,營造了視覺的盛宴,無論你站在哪個角落,都被深深地震撼。一億年的等候 ,終於在此相見,帶著吉祥帶著祝願帶著十月的風情,把龍的神奇、神聖、神秘化作祝福添進每位遊人的心間。
  • 侏羅紀大型肉食恐龍「出沒」重慶中心城區 當時它正在「小跑」
    近日,研究的最新成果以科研論文發表於英國知名SCI期刊《歷史生物學》上,研究確認了該恐龍足跡為卡巖塔足跡,距今約一億九千萬年,且可以歸入其模式種,霍氏卡巖塔足跡,為亞洲保存最好的侏羅紀卡巖塔足跡群。據了解,該足跡群位於兩個相距大約3米的石英砂巖表面,共有46個三趾型獸腳類足跡。
  • 這個地方,隨處可撿到恐龍蛋化石,是侏羅紀時代恐龍樂園!
    豐富的化石展示讓我不僅對恐龍的真實存在毫不懷疑,而且對遠古時期生活在地球上的動物的起源、進化、繁衍和滅絕有了直觀而深刻的認識。恐龍蛋博物館,又名河源恐龍博物館,位於河源市濱江大道旁。它看起來像是甦醒的種子。它位於桂峰山腳下,沿著山蜿蜒上升。它是對有900多年歷史的桂峰塔的補充。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發掘現場圖片視頻公開!
    240餘枚足跡! 超8個種類! 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 福建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位於 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城南社區龍翔西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