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特效拍攝」,你腦海中反映的第一個詞會不會是「綠幕」?首先閃現的是不是這樣一幅畫面?
2020年伊始,迪士尼出品的《曼達洛人》中的【Volume】虛擬拍攝創意流程,給全球電影工業帶來了新的認知;這套創意體系在奧斯卡最佳視覺影片《登月第一人》以及 HBO 的重磅作品《西部世界》都有核心的運用,為影片的製作成本,生產效率,以及視覺效果都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這套體系為電影和劇集的創意及工業流程打通了一條「自由」和「無限想像」的通道。
《曼達洛人》
這條「通道」 將電影工業中的 Production Design 美術,Cinematography 攝影,Performance 表演,Visual Effects 特效,以及影片製作的 Pre-production 前期,Production 中期,Post-production 後期,以一種非線性並且非物理存在的新模式呈現於電影工業流程之中。
《登月第一人》
《西部世界》
如果說, 「表演再也不用靠想像; 美術再也無需一味靠搭建;特效再也無需單純靠綠布」這可能是導演和製片人一直想實現的工作方式,所追求的也正是「電影工業的流程化,模塊化,實時化」。最終達到成本的有效控制化。
而這種實現手段的推進,無疑是一場虛擬與現實的交互革命。而今這場革命,不僅發生在好萊塢,它也真真切切的在中國電影工業中實現了。
乾貨來了【知識點小課堂】
美劇的製作裡所講到的 「Volume」 和 「StageCraft」 如何理解和體會呢?
其創意流程簡答說來就是:
1:場景上,角度轉換自由
2:攝影上,現實與虛擬的自由
3:表演上,體驗與感知的自由
是不是覺得有些空?那麼,結合中國的電影工業現狀,做個簡要說明,乾貨如下:
第一:美術上,場景轉換的自由。
美術的場景,也就是表演的空間。這套體系的核心在於:在有限的攝影棚空間中,敘事空間和表演空間任意轉換,拍攝角度的任意調整。也就是說,導演可以任意選擇正打以及反打, 高低左右,上下前後。改變換景以及換光的效率。
實驗短片《只為夢中與你相遇》中的岸邊的場景轉換
disguise 中的場景轉換
LED中的轉換
實拍中的轉換
第二:攝影上,現實與虛擬的自由
攝影機在現實世界與虛擬環境中的自由遊走。
虛擬引擎可以創造無限的空間和攝影機自由的運動,這套體系可以將物理空間裡的攝影機運動與虛擬引擎的攝影機運動,通過編程控制達到交互和統一控制。
現實世界攝影機運動坐標系與虛擬世界中的攝影機坐標系,原本是兩個完全獨立不相關的主體,彼此之間無法互動,但是我們通過英國 disguise 公司的XR科技 將虛擬引擎所建造的虛擬空間與現實世界攝影機的運動,實現了實時的互動與控制。
追蹤搖臂
機械臂
Mosys 攝像機追蹤
第三,表演上,體驗與感知的自由
虛擬空間對於演員的表演和導演的控制是最大的挑戰。
現場 LED 的仿真影像呈現,將攝影棚中的演員,直接帶入到真實的場景中,沉浸的表演,讓演員有的放矢,相信自己與空間的存在關係。
真實存在的「虛擬世界」讓演員的表演可以建立一種信念,做到「我相信」「我就在」這樣體驗式的表演呈現。
「虛擬與現實」的交互革命,真的來到了你我身邊
電影科技是一門綜合複雜的生產線, 需要主幹技術的研發以及周邊產技術模塊的綁定;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李金輝聯手英國 disguise 公司與北京秀加科技(SHOWPLUS)共同研發的【XR-V-Stage】工業級影視劇拍攝創意體系,通過一部完整的實驗短片《只為夢中與你相遇》(簡稱《遇》)進一步驗證了這種創意體系的可實施性。
「只為夢中與你相遇「靈感來自於倉央嘉措的詩句「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遇」,這次創作,旨在探究在影片中為真實的角色創造一個奇幻的虛擬世界。「奇幻與虛擬」是一直以來都是電影視覺創作中要面對的最具挑戰的問題。
在《遇》的創作及研發中, XR-V-STAGE 創意系統貫穿了機械臂與攝影機的實時運動,通過實時光學捕捉控制,實現了虛擬環境與物理空間的無縫連結。虛擬引擎對於戲劇環境的營造,讓演員可以在「存在」的環境下,相信自己的表演。
實驗短片《只為夢中與你相遇》分鏡手稿及概念圖例
戲劇燈光用於虛擬拍攝
《曼達洛人》《西部世界》的幕後花絮中,未曾被我們察覺到的,恰恰是被稱為電影視覺創作中靈魂的「燈光」,或許這一點,也恰恰是美國人不願意告訴我們的。
很多人認為,只要有了 LED 屏幕,打光的問題就解決了,這是個錯誤的判斷。現場 LED 的亮度和顯色指數都達不到燈光的標準。LED 屏幕對於人物的最大的影響是「反光補償」,比如反光體,或是畫面的高光部分,例如額頭,發梢,玻璃杯等。在 LED 屏幕環境下可以呈現出真實的色彩和反光狀態。比起綠幕拍攝,這給後期帶來了巨大的便利。
這次試驗中的另外一個突破性的成果是將戲劇燈光用於影視劇的表演塑造。
燈光控臺
現場燈光調試中
在這裡我們不贅述膠片的感光屬性,以及數字攝影機對於感光的具體技術參數。但隨著 LED 燈具的研發以及電影攝影機對於色彩和照度的寬容度增強,戲劇燈光與電影燈光技術的壁壘已經開始逐漸消減。
在 「 XR-V-STAGE」 的創意體系中, 對虛擬空間的燈光設計與物理空間的燈光照明給出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案:虛擬引擎中的燈光數據可以通過 Brand MA 燈光控臺,將燈光的色溫,照度,白平衡,等數據數位化虛擬化,呈現在 Virtual Stage(虛擬舞臺) 中。而最為重要的是,虛擬燈光的物理化,可以將演員與場景的變化,做到景與人隨,人隨景至。
實拍時,場景的燈光測試
實驗短片《遇》片中,在水邊望月的一組鏡頭,隨著演員的空間調度,虛擬燈光在 Grand MA 控臺的調試下,完成了與虛擬引擎的氣氛轉化,以及人物面部氛圍的營造。
虛擬世界的空間與現實世界的攝影機運動
虛擬場景中的攝影機運動數據如何與真實物理空間的數據實時交互,是一個不敢企及的問題。
這次將 disguise 的 XR系統與 YASKAWA (安川)機械臂和軌道系統,編寫在一套數據系統裡, 現實世界的攝影機數據可以隨心所欲的驅動虛擬空間裡的奇幻環境。
disguise + 實時渲染引擎
機械臂拍攝
旖旎奇幻環境中的實時轉換:
虛擬引擎為我們帶來的最為便捷的革命,則是「指哪打哪」「瞬間即得」
因為拍攝演員表演的物理攝影機的數據可以驅動虛擬引擎裡的虛擬攝影機,因此,我們可以將演員的表演隨意地帶入任何一個空間。
實驗短片《遇》片中,男女主人公,從橋上到水邊,再到廟堂的屋頂遠眺明月,都是在攝影棚的 V-Stage(虛擬舞臺)中,將場景的大空間布局設置好之後,隨即將演員置入其中,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演員為導演所呈現的體驗式的沉浸式表演了。那的確是一種相對自由的表演創作。
結語:
XR-V-STAGE(虛擬拓展空間),這種虛擬影像的影視創作流程,為未來影視劇所帶來的核心改觀綜述來談:虛實空間的自由化,攝影運動的可控化,燈光的虛擬交互化,前生產階段的非線性化,視覺特效的現場化和實時化;
當我們站在電影工業發展流程的視角上去審視虛擬空間延展的技術與藝術的互動,沒有理由不相信,XR-V-STAGE 將會非常迅捷的普及到世界電影工業的主流創意體系和生產線中去。
感受到了嗎,這場虛擬與現實的交互革命已經來了,或許它就在你身邊。
電科技專注於TMT領域報導,青雲計劃、百+計劃獲得者。榮獲2013搜狐最佳行業自媒體人稱號、2015中國新媒體創業大賽總決賽季軍、2018百度動態年度實力紅人等諸多大獎。
投稿請登錄:http://www.diankeji.com/member
商務合作請洽:marketing#diankeji.com
聲明:本站原創文章文字版權歸電科技所有,轉載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本站轉載文章僅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電科技立場,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