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行為藝術家烏雷去世:去往最後的勝地

2020-12-13 oneviews

義大利時間3月2日的晚上,一聲驚雷在藝術世界轟然而響:據媒體和其本人Facebook主頁宣布,世界著名行為藝術家烏雷(烏維·賴斯潘,Uwe Laysiepen,簡稱:烏雷Ulay)於睡夢中去世,享年76歲。

烏雷被稱為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寶麗來攝影的先驅者,行為藝術之父,最激進、最唯一的藝術家

然而,烏雷出現在大眾視野裡時,似乎總是帶著前綴——與阿布拉莫維奇一起。

這也不可避免,因為烏雷曾與被稱為「行為藝術之母」的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情侶的身份共同生活12年,並創作了大量極具深度與強度的藝術作品。阿布拉莫維奇曾說:「一個藝術家不應該愛上另一個藝術家。」 一語成讖,他們的愛恨情仇也成為藝術史上討論最多、最著名的愛情故事之一。

1988年,他們來到中國,分頭從長城的兩端—嘉峪關和山海關開始,獨自向彼此的方向徒步行走。

這是他們相愛相伴12年後決定分手,並用這樣一種行為方式來結束這段旅程。

他們在長城的中間相遇、相擁,然後再也不相見

在共計4000公裡的行程後,兩者原先的結婚計劃卻變成了揮手告別。而長城一別後,烏雷便從藝術界神秘消失了。

然而2010年他們又相遇了。

在紐約現當代藝術館的展廳裡,阿布拉莫維奇坐在桌子一端,另一端是自願坐到對面的觀眾。64歲的阿布拉莫維奇接受了1500多人的對視挑戰,莎朗·斯通、Lady Gaga等名人都慕名而來。

她每天就這樣身著一身拖地紅裙、面無表情地坐著

突然間,一位男士走了過來——烏雷最終坐在她對面的凳子上,她平靜地抬眼,兩人相望的瞬間就立刻眼中含淚。只有那一刻, 他們才有機會共同憶起過去的一切,只有那一瞬間,他們又再一次共同完成了一件藝術作品,用曾經的回憶和如今的對視。他們雙手緊握,眼淚潸然而落。

幾分鐘後,烏雷起身離開。

而那短短的幾分鐘,再次讓全世界認識到了兩人間的真摯情感,也代表著雙方的和解。

讓人不禁想到拜倫詩中所說:「假若他日相逢,我將何以賀你?以沉默,以眼淚。」

大眾不甚了解的是,幾年之後,因為作品版權糾紛烏雷起訴了阿布拉莫維奇,最後兩人對簿公堂,烏雷勝訴。

之後的他們隨著時光的流逝,又彼此和解成為好友。

直到今天,烏雷離世,阿布拉莫維奇在社交媒體上悼念這位老友:非常悲傷我的朋友和前合伙人烏雷今天去世。他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和人類,我們將深深地懷念他。在這一天,得知他的藝術和遺產將永垂不朽是令人欣慰的。

如今有很多人說看不懂行為藝術,更不懂現代藝術,覺得無趣而奇異

其實藝術並沒有人們想得那樣遙不可及、晦澀難懂。曾經的藝術是為了再現真實,於是幾百年前的藝術家盡力追求作品與現實的相似,描繪出精美的靜物作品。而如今的藝術作品大部分都是為了「表現真實」——表達內心與思想的真實

他們不再追求真實的外表,而是為了展現內心、呼喚感情、引起思考,無論是靜物作品還是行為藝術只是一種承載方式。正如阿布拉莫維奇和烏雷的行為藝術作品,他們的視頻被放在網絡上,在短短的幾分鐘裡人們被他們所表現出的內容所打動,於是感受到愛、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當情感能傳遞給觀眾,在他們的內心產生顫動——那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便是藝術的存在理由。

除了和阿布拉莫維奇合作的作品,其實自2011年以來,烏雷一直在編輯《地球水資源目錄》,這是一個項目的資料庫,旨在提高飲用水的質量和可用性,也引起藝術家和技術專家對這一問題的認識。而他的寶麗萊作品《Renais Sense》的變裝,也展示了他探索自己女性的一面。

在性別流動性成為一種市場趨勢之前很久,烏雷就接受了性別流動性的概念,他受到了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的影響以及動物和萬物有靈概念的啟發,認為每個人靈魂中都有男性和女性部分。他一直認為自己是個碎片式的人:男性與女性、純化論者和享樂主義者等,他的創作比任何人都更好地歸納了屬於他那個時代的精神,但他往往不把自己算在內。

2011年,烏雷被確認患上癌症後,積極進行康復,並開始他最後一場關於身體的試驗《癌症計劃》。

今天,英國衛報在報導烏雷時用的標題是:A pioneer and provocateur ——他是先鋒者也是挑釁者。他是那樣一位激進的、自由的、挑釁的、先鋒的藝術家。他在手臂上紋著GEN.E.T.RATION ULTIMA RATIO,雙關的「generation」,代表「最後的勝地」、「國王最後的辯論」,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在睡夢中做了正式告別:1943年11月30日至2020年3月2日。他開始了新的徵程,去往最後的新的勝地。

看更多36.3℃的營養社論,敬請關注一語觀點。(本文系一語觀點原創,侵權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鳳凰藝術 | 烏雷去世,行為藝術之母阿布拉莫維奇為誰流淚...
    當地時間3月2日,據義大利媒體和其本人Facebook主頁宣布,世界著名行為藝術家
  • 除了那場「曠世之戀」,行為藝術家烏雷還做了什麼?
    當整個世界仍然在焦急地應對著疫情時,昨夜,藝術家烏雷平靜地在睡夢中去世了。與他「相愛相殺」近半個世紀的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發文悼念76歲的烏雷說, 「今天我非常悲傷……他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也是一個值得深刻銘記的人。」
  • 遊走人間行為藝術大師烏雷離世
    【來源:周末畫報】手持弓箭相對而立、一言不發地沉默對視、徒步行走長城告別…… 德國藝術家烏雷與行為藝術家瑪麗娜· 阿布拉莫維奇的故事充滿戲劇性。他們在紐約表演現場「一笑泯恩仇」的視頻在網絡爆紅,被認為是行為藝術史上最有名的畫面之一。3月,烏雷因病去世,一生的表演就此結束。《藝術新聞》等媒體將他稱為行為藝術的先驅者。
  • 當談起先鋒的行為藝術時,我們可以聊些什麼|烏雷...
    當地時間3月2日,據義大利媒體和其本人Facebook主頁宣布,世界著名行為藝術家烏雷(烏維·賴斯潘,Uwe Laysiepen,簡稱:烏雷Ulay)於睡夢中去世,享年76歲。烏雷曾與被稱為「行為藝術之母」的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以情侶的身份共同生活並創作了大量極具深度與強度的藝術作品,他們的愛恨情仇也被稱為藝術史上討論最多、最著名的愛情故事之一。2011年,烏雷被確認患上癌症,隨後曾積極進行康復,並開始他最後一場關於身體的試驗《癌症計劃》。以下是「鳳凰藝術」為您帶來的相關報導。
  • 鳳凰藝術 | 76歲烏雷的一生:沉迷攝影、刺穿身體、愛上阿布拉莫維奇、回歸另一個家庭
    如果我的作品是一致且連貫的,對我來說很無聊。同樣的事,我不會做第二次」「我是一個隱居的藝術家,我做過很多別人不知道的事——他們之所以不知道是因為他們無權訪問我的創作檔案。▲Sweet Water Salt Water, 2012, Original Polaroid, Polaroid Studio New York, 70 x 55 cm each (framed)  © the artist
  • 緣來則聚,緣盡則散——分分合合的烏雷與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曾說: 「一個藝術家不應該愛上另一個藝術家。」「行為藝術之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曾有過兩段戀情:1971年和Nea Paripovi(一個塞爾維亞藝術家)在一起,兩人的婚姻在1976年結束;1976年,瑪麗娜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遇到了她的靈魂伴侶Ulay(烏雷),一位來自西德的行為藝術家,兩人的感情在1988年走到盡頭。
  • 阿布拉莫維奇:藝術家必須學會原諒!
    7部行為影像由羅曼·波蘭斯基、歐格斯·蘭斯莫斯等著名導演分別執導。雖然具體的展覽計劃尚未公布,但阿布拉莫維奇表示,在倫敦展出這件作品是她的夢想。二戰之後,(主要是20世紀60年代前後)行為藝術開始逐漸興起,諸如維託·阿肯錫、赫爾曼·尼特西、約瑟夫·波依斯、艾倫·卡普洛、奧圖·穆厄、君特·布魯斯、瓦莉·伊克斯波特等人都是這一時期行為藝術的靈魂性人物,而阿布拉莫維奇和同為女性的著名法國行為藝術家奧蘭則正是在行為藝術的這一迅猛發展期成長起來的。
  • 對話|阿布拉莫維奇:藝術家可為世界做什麼
    阿布拉莫維奇與國際策展人艾瑞克·施奈爾對話,兩人從行為藝術的構成要素出發,共同探討生活與藝術的交互關係,藝術家的責任以及藝術又可以為變幻莫測的未來世界做些什麼。對談在藝術頭條全程直播,在線觀看人數達到34萬。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行為藝術:對觀眾「無條件的愛」在阿布拉莫維奇的創作生涯中,行為藝術佔據重要部分。
  • 行為藝術之母 |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Marina Abramovic
    阿布拉莫維奇說:「一旦進入了表演狀態,你就會逼迫自己去做,平時你不會去做的事。」活脫脫一個不瘋魔不成活的藝術家。甜蜜戀:愛情與藝術的詭秘纏綿在阿姆斯特丹,她遇見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夥伴、以及靈魂伴侶:來自西德的行為藝術家烏雷(Ulay)。
  • 行為藝術之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其在行為藝術上的實踐,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行為藝術家之一。在四十年的職業生涯中,她用自己的身體作為材料做出了令人難忘的和超驗的行為藝術作品,打破了長期以來視覺藝術的邊界。她的行為藝術已經稱為一個傳奇。
  • 「行為藝術之母」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行為藝術
    我們都知道,繪畫是用筆觸和色彩去表達觀念,而行為藝術則直接通過藝術家的身體和動作來表達,那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行為藝術呢?整個作品持續了6個小時,而藝術家想要通過這場行為藝術探索人與人之間極限的關係和距離。這位藝術家便是瑪麗娜 ·阿布拉莫維奇,她是當代最偉大的女行為藝術家,被人們尊稱為「行為藝術之母」。
  • 人物檔案 | 【行為藝術之母】瑪麗娜 · 阿布拉莫維奇
    Marina Abramović(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當代行為藝術家、人體藝術家,被稱為「行為藝術之母」
  • 著名大地藝術家克裡斯託去世
    著名藝術家Chrsto於5月31日在他紐約的家中自然去世,享年84歲。Chrsto是誰?他是藝術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地藝術家之一,讓小編借本篇來向值友一一道來。克裡斯託 & 讓娜 - 克勞德大型臨時公共項目《Mastaba》位於倫敦蛇形湖 20182018年6月18日到9月23日大地藝術家克裡斯託的系列作品 Mastaba 將漂浮在倫敦蛇形湖上。這是克裡斯託在英國的第一個戶外大型公共項目。與此同時蛇形畫廊將舉辦切裡斯託和傑恩-克勞德的大型回顧展,展出這對夫婦60年來的油桶系列作品。
  • 如何看待行為藝術
    而行為藝術,創作者主體自身的在場(比如博伊斯,阿布拉莫維奇等等)。具體之物的在場,所取消的是表徵性符號世界。而創作主體的在場,則帶來了一種更直接更有力的呈現,觀看者既作為藝術作品的客體,但也是作品主體本身的一部分——乃至意義源頭的直接在場。
  • 一個藝術家不應該愛上另一個藝術家
    於是萌生出一個念頭,要為這即將離開我的親人畫最後一幅肖像。」 卡米爾去世的時候年僅32歲,終其一生都伴隨著莫奈在窮困潦倒中生活,未能享受到莫奈的巨大成就。因此,莫奈對於卡米爾一生都懷有歉疚。1892年12月,恩斯特意外去世,克裡姆特成為弟媳海倫的監護人,克裡姆特常常去看望海倫, 當時艾米莉十八歲,他們成為情人,在阿特湖畔度過一個又一個美麗的夏天。
  • 我們行為藝術家,不是瘋狗
    神經病、吃飽了撐的、色情下流、譁眾取寵、無底線炒作……這些都是「行為藝術」身上的妖魔化標籤,其實,行為藝術家一樣是認真創作付出的藝術工作者,他們只是缺少被大眾聆聽和理解的機會。《12平方米》是中國藝術家張洹的一件作品。他全身赤裸,坐在只有12平方米的公廁裡,身上塗抹魚腥和蜂蜜。在夏天38度高溫下、燻天的臭氣中、無數蒼蠅叮爬的噁心觸感裡,他穩坐了一個小時。
  • 著名大地藝術家去世,自費幾千萬,只為「曇花一現」的19件作品
    美國當地時間5月31日,著名大地藝術家克裡斯託·弗拉基米羅夫·賈瓦契夫在紐約市家中去世,享年85歲。克裡斯託和他的妻子讓娜·克勞德是全球最著名的大地藝術家組合,沒有之一。【小連結】大地藝術又稱「地景藝術」,是指藝術家以大自然作為創造媒體,將藝術與大自然有機結合,創造出一種富有藝術整體性情景的視覺化藝術形式。大地藝術家認為,藝術與生活、藝術與自然應該沒有森嚴的界線,在人類的生活時空中,應處處存在著藝術。
  • 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也是世界著名旅遊勝地之一
    歡迎來到百家號一棵藤上七兄弟,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也是世界著名旅遊勝地之一。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與密西西比河水系共同構成了美國本土最主要的水系。五大湖分布在美國東北部邊境,自西向東依次為蘇必利爾湖、密西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除密西根湖完全在美國境內,其他4湖與加拿大共有,約有2/3屬於美國, 總面積24.5萬平方千米,素有「北美大陸的地中海」之稱,其中蘇必利爾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湖面由西向東逐漸降低,各湖之間有水道相通,最後安大略湖匯經聖勞倫斯河注人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