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詩畫賞析勘破《紅樓夢》之「夢」意

2020-12-15 古詩詞有新賞

《紅樓夢》這部文學巨著,如今不只是中國的四大名著,它已經在全世界各國掀起聲勢浩大的紅學「浪潮」,而且建立了大大小小無數個「紅學研究會」,有專業的學術機構,也有民間愛好者團體。每天只要一打開手機刷刷屛,屏幕上就會出現許多誘人的標題。我也曾賞讀過幾篇關於《紅樓夢》研討的文章,從作者對《紅樓夢》人物神態表情描述的細微論述來判斷,以他們的功底,不說能把《紅樓夢》這部巨著倒背如流,那至少也讀了不少於十遍八遍。他們來論述評說《紅樓夢》,自然是有一定功底的。而我對《紅樓夢》這部巨著的人物刻畫一些細節了解,說實話,並沒有他們那麼通透。

《紅樓夢》這部書以中國的四大名著吸引著千千萬萬的後代學者,專家和文學愛好者。當然,也包括我,———我不是專家,只是一個普普通通愛好者。一直以來,都很想好好地賞讀一番,無奈平日太忙,沒有機會。曾經看過電視劇,那也不過是與洗衣做飯同步進行的斷斷續續罷了。近幾年來,由於專注於古詩詞與古畫歷史意義的賞析,涉及到大量古代的歷史知識,在查閱一些相關資料的過程中,聯想到《紅樓夢》裡的一些人物,突然感覺到他們與我賞析的古詩詞與古畫的歷史意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讓我對其成書的原因感到特別的神秘好奇。也許是因為我天生喜歡探秘吧,於是我就特意瀏覽了前八回,才發現《紅樓夢》所寫的「閨閣昭傳」之事,不僅與我這幾年來一直專注的古詩詞與古畫賞析的歷史意義居然完全一致。而且它還驗證了我對唐代畫家唐立本的《步輦圖》、韓滉的《五牛圖》、韓幹的《白馬圖》所賞析的歷史意義是完全正確的。是這麼多年來我一直致力的古詩詞賞析與今年賞析的古畫幫我勘破《紅樓夢》之「夢」意。因此,我就想鬥膽談談我對這部名著的一點點個人觀點……

鑑於我不是什麼知名的專家學者,我就先在這裡談談我的「讀書觀」,以便在今後與各位師友「同話共賞」《紅樓夢》時,不要以我讀書甚少,也非專業人士而嗤之以鼻,甚至於群起而攻擊。對於讀書,因為自身條件的限制,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精而不濫,勤思不倦,有疑必釋。」我只所以這樣要求自己,一是經濟條件扼殺了我立志要讀「五車書」的美夢,不允許我擁有一間高閣藏書的小小書房。二是衣食溫飽奪走了我享受「高雅情」的閒暇時光,不允許我浪費見縫插針的間隙。不管夢想有多麼的豐滿,現實有多麼的骨感,我始終相信古人所說的這句話:「萬變不離其中」。儘管大家都明白它歷經滄海桑田已經更改的外在表象之意,———「不管怎麼變化都不能離開中心」,但很少有人能懂這個「中」字之內含之深意,它所代指就是「中國」,是「」中華民族統一大業」這一深深的內在含意,而這一「內在」的深深「含意」正是大唐王朝的皇帝唐太宗治世之「王道」。

如今我說《紅樓夢》立書的旨意與唐太宗的治世之「王道」有關,不知各位師友會不會認為我是在胡說八道呢?明明經過那麼多知名的學者專家深入研討,甚至於將作者「曹雪芹」的家史與親戚關係都與《紅樓夢》中的人物一一對上了號,並以此認定它描寫的是大清王朝之事。而你一個無名人士,現在卻說它與唐太宗的治世之「王道」有關,這不是信口雌黃的無稽之談麼?各位師友,要知道我說的是不是「信口雌黃的無稽之談」,還請各位詩友能與我一起賞讀與細品這部文學巨著,並以此來驗證吧。

在我賞讀細品這部巨著之前,我們要做到的是對古代讀書人人必學的《說文解字》有一定的理解,它是我們賞讀古代文學作品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學、繪畫、書法、兵法、玄學等,這諸多國學文化之間相互獨自又相互依存的外在關係與內在聯繫。《紅樓夢》不只是文學作品,他就包括繪畫,與玄學都一些掛卜。譬如:《十二金釵圖》配詩與讖語的繪圖,借鑑於唐代的李淳風與袁天罡的《推背圖》。只有這些還不夠,我們還要熟知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階段,尤其是對唐詩言「志」之意與大唐王朝的那段歷史一定要了如指掌,因為作者說了,「假借漢唐」之事,這裡的「漢唐」,與白居易《長恨歌》中的「漢皇重色思傾國」中「漢皇」意思一樣,其意思是「象大漢王朝一樣唐朝」。因此它是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紅樓夢》書中講述之事所寄託於「夢」的深深寓意。

說說了這麼多,是不是應該談談與《紅樓夢》這部文學巨著內容相關的一些話題?是的,應該談談我對《紅樓夢》這部文學巨著之內容與所涉及的歷史事件,以及相關人物的認知,也作為與各位詩友漫話細品《紅樓夢》之「夢」意」的開端吧。

既然我說《紅樓夢》之「夢」與唐太宗的「治世之道」有關,那麼唐太宗的「治世之道」是什麼呢?唐太宗的「治世之道」就是《紅樓夢》中第一回所提到的「閨閣昭傳」這四個字。這四個字的意思需要從《說文解字》的漢字之本意來理解。「閨」,從門從圭,「圭」,以下土支持上土。土代指皇帝的嬪妃。「圭」,本指「土圭」、「圭表」,是古代中央王朝的標準計時器,位於王宮附近。「閣」,從門從「各」,「各」,以下位口支持上位「夊」,各自的意思。「夊」,行遲曳夊夊,象人兩脛有所躧也。夊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昭」,從「日」,從「召」,從口從刀,召喚的意思。「傳」,從人從「專」,「專」,其古字形像一隻手搖動紡錘,將絲盤繞在紡錘上,本義應是轉動,後造「轉」代替本義。手轉紗輪紡紗,離散的纖維被集中於一束,所以「專」。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專業」人士。「閨閣昭傳」的意思就是以唐太宗後宮四妃之首的韋珪作為大唐王朝門內中央標準的計時器,通過大唐王朝門內下位嬪妃支持上位(皇子)「有行而止」形成各自的派別,通過「昭」之顯明了,以革新派配合掌握專業技能的人傳承天下。這裡的所說的以唐太宗四妃之首韋珪為大唐王朝中央標準計時器,在《紅樓夢》書中體現在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帶著板兒在王熙鳳的房間聽到的「鐘鳴聲」。也就是說,「紅樓夢」中的王熙鳳代指唐太宗四妃之首韋珪韋妃的後人,———李顯的皇后韋皇后。而「昭」,代指的是唐太宗的「才人」武則天以成為唐高宗的「昭儀」來傳承天下,也就是武則天《唐大饗拜洛樂章昭和》之「昭」的意思。《紅樓夢》書中所言的「甘露之惠」,甘露,代指武則天出家「甘露寺」;「惠」,代指武惠妃;意思是從武則天出家甘露寺將兩個嬪妃的勢力過度為一個勢力益大的嬪妃,也就是將武則天與燕德妃所代代表的隋王朝楊氏的勢力合二為一;「大觀園」,暗喻的是唐太宗以「貞觀之治」在皇權傳承中的對皇子與後宮嬪妃實行的治理。書中所說的「歌功頌德」,代指了武則天《唐大饗拜洛樂章昭和》「德以恆固,功由永貞。」這裡的「德」代指唐太宗的燕德妃,「貞」,代指燕德妃之子八皇子李貞。至於燕德妃與李貞在書中的人物角色定位,下文再談。

關於《紅樓夢》中眾多人物角色的構思,作者也是頗花費了一番心思的。其中有歷史「真實人物」的「演化」,也有「職化」的人物,還有「虛化」的人物……。「演化」的人物是指給予現實人物以文學藝術之刻畫,書中有:好道的賈敬,代指了以唐太宗八皇子李貞為首「寧王」,賈政,代指了以唐高宗李治為開端的皇權傳承;王夫人代指武則天為開始後宮掌權者;賈寶玉代指如唐玄宗一樣的新的皇位繼承人;尖酸刻薄的林黛玉代指象唐玄宗的武惠妃一樣在後宮「使性子」的嬪妃;口吃的史湘雲代指宮中象四大美人楊玉環一樣的嬪妃;薛寶釵這個人物比較複雜,她的身上即有唐肅中之母的身份,又有楊玉環的「光彩」,這個應該與賈雨村「葫蘆層判斷葫蘆案」這件事有關;薛蟠,代指象「楊國忠」一樣的人物,也是有唐太宗六皇子李愔的「影子」。說他們是「演化」了的人物,也指的是他們在書中的人物關係與真實的歷史上的人物關係有所「變動,譬如:唐玄宗本來是武則天的孫子,在書中是王夫人的兒子;「職化」的人物有:襲人、晴雯、麝月、寶琴、平兒等,所謂的「職化」就是一些專家學者對《紅樓夢》中人物之間的關係,所說的「影射」之說。我只所以用「職化」,是為了迎合現代讀者從現代漢字演化之意的理解。「職化」,是指歷史人物所擔當歷史責任。譬如:有專家學者認為,「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襲人」是寶釵的影子。關於這一點應該說是可信的。從武惠妃的歷史資料可知,武惠妃在唐玄宗的後宮主要就是打擊「嬪妃」,武惠妃這樣做目的其實就是為了大唐王朝皇權,所以她帶病為寶玉「夜補孔雀裘」,還有「晴雯撕扇」,從這些事件來看,與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詩中「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的意思是一致的。唐太宗把自己完成國家統一大業之「夢」想,寄託於三皇子李恪(吳王)與八皇子李貞(越王),所以在人睡覺的「夜」(天下休舍)以鳥展開雙翅支持(超)度象鏡子一樣的湖(以革新派三位嬪妃配合保皇派的胡人)裡的「月」。鏡湖裡的「月」,自然是指天上「月」的「影」。我們知道,古人把浙江的「鑑湖」稱為鏡湖。可是作者為何不直接用「鑑湖」呢?其寓意就在唐太宗感傷魏徵的這句話。——「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以諸侯國十二年一次對朝廷的朝拜來端正兩前襟相覆的上衣(兩派相鬥的嬪妃)和頭上束髮(管理頭髮,代指流放的皇子)的帽子。這就是唐太宗十八子為何在迎娶楊玉環前將名字由「李清」改為了「李瑁」,楊玉環為何又被唐太宗所「奪取」。「虛化」的人物,是代指將某一物過某一件事人物化。譬如:元春、迎春、探春與 惜春四姐妹,她們所代指的是大唐皇權所經歷的四個階段……

《紅樓夢》這部文學巨著它是以「夢」為成書之宗旨。看好了,我說的是「成書之宗旨」,意思就是致力於做成裝訂成冊的「文章」,在將兩個嬪妃勢力過度為枝莖益大一個嬪妃遵照唐太宗之旨意。所以「作者」一開篇就以「夢」直奔主題。前文我已經說過,這個「夢」是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之「夢」,所以這個「作者」,代指「李白」,但他並不是代指李白一個人。他代指的是象「李白」一樣的燕德妃之後人,其中有白居易,李商隱。前八十回由「曹雪芹」所做,暗喻李貞的後人以為李貞「反武」事件雪恥來做成唐太宗李世民想要做成的天下一統之「夢」想,後四十回由「高鄂」所續。暗喻是在大唐的後期以唐高宗之後人象張開血盆大嘴魚鷹吞吃水(嬪妃)中的「魚」(皇子)來完成這件事。

《紅樓夢》它是大唐王朝初期階段作為「標準」通過後來各階段「皇位傳承」與「天下統一大業」相配合實踐中的不斷革新所發生「事件」的演化,是以唐詩之言志的記述為依據,可以說,它是以文學綜合濃縮了大唐王朝各個歷史階段的事件,而不是特定與某一事件,所以,作者才說「無朝代年紀所考」,假借「漢唐等年紀添綴」。要真正讀懂《紅縷夢》這部文學巨著,它就要將正確理解唐詩內在的「含義」與大唐王朝建立以後的歷史緊密結合在一起,否則,就算作者以「甘露之恩」、「絳珠草」、「大觀園」、「瀟湘館」、「蘅蕪苑」、「玄都觀」等給了我們諸多很明顯的「暗示」,我們依然不明其意。順便透露一下,武惠妃的字是「落蘅」。這部書只所以以《紅樓夢》命名,乃是取意李商隱的《春思》一詩。

《紅樓夢》是一部文學巨著,人物眾多,線索繁雜,也絕非三言兩語一下子能夠將全部內容說完,我就暫且先說這麼多。

相關焦點

  • 《紅樓夢》中的三春,是哪三位美女,可第四春是誰
    《紅樓夢》中的好多謎語至今無解,譬如榮國府中,寶玉的親姐妹和堂姐妹一共四個: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諧音為「原應嘆息",意為紅顏薄命。但是,明明四個姐妹的名字都用春字,作者為什麼屢次使用「三春」的概念?
  • 一部《紅樓夢》,從人名到詩詞,美了三百年
    分享《紅樓夢》中的美麗的語言,一起感受《紅樓夢》之美,感受中華語言之美。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襲人是酒香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痴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償新綠漲添浣葛處,好雲香護採芹人麝蘭芳靄斜陽院,杜若香飄明月洲金門玉戶神仙府,桂殿蘭宮妃子家花影不離身左右,鳥聲只在耳東西芙蓉影破歸蘭槳
  • 最唯美的100首春天古詩(附賞析)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賞析】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
  • ​新高考古詩文賞析系列線上活動(15)菩薩蠻 溫庭筠
    新高考古詩文賞析系列線上活動(15)菩薩蠻  (唐)溫庭筠
  • 端午節詩詞大全 30首經典端陽古詩賞析
    端午節詩詞大全30首經典端陽古詩賞析  1、端陽採擷(宋許文通)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  2、乙卯重五詩(宋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 長真真人譚處端:勘破浮華清虛做
    因此,全真道祖師之一、長真真人譚處端在《水雲集》中有言:「勘破浮華清虛做」。浮華的人,會給人一時的激情和快感,但經不住時間的衝刷。因他只看到了外界的繁華熱鬧,被其深深吸引,來不及思考自己的人生,經不起寂寞。元代人苗善時編著的《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一書中,載有純陽真人呂洞賓在長安遇正陽真人鍾離權入道的故事。
  • 《紅樓夢》為什麼叫「紅樓夢」,「紅樓」究竟什麼意思?
    像《金瓶梅》,直接用了《水滸傳》武松打虎後的一段故事演繹,也是「批閱」「增刪」之意。唯有《石頭記》並不見經傳,可以肯定是原創。但作者為了避諱「原創」,假託「石頭記」,表明《紅樓夢》也與其他名著一樣,都是先有故事後改編的。一如《金瓶梅》《牡丹亭》《西廂記》這些。
  • 每日學古詩:我們今天來學古詩《春望》
    每日學古詩:我們今天來學古詩《春望》 賞析 ﹏﹏﹏ 國都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裡荒草叢生。 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 戰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
  • 古詩鑑賞答題技巧之比興手法詳解
    2020年中考語文考點之比興類古詩鑑賞答題技巧本次課程咱們來為大家講2一下比興類的古詩鑑賞技巧,教你輕鬆應對2020年的中考,歡迎大家加入尖子生數理化教育跟我們一起學習文化知識哦。如,《關雎》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本質是一種心理的主觀聯想,先寫看到或聽到的事物,再寫由它所引發的 聯想,而這種聯想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內容。 二、 區分 「比」和「興」的方法 看重心:比喻的表意重心偏靠前,起興的表意重心靠後。
  • 古詩配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兒童創意鉛筆簡筆畫!
    小朋友們,你們會背《過故人莊》這首古詩嗎?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勃在長安所寫,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送給他這首送別詩。這首詩最有名的一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思維導圖學古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每一首古詩都可以化作一幅美麗的圖畫,孩子們可以在圖畫中發現古詩的美,同時也能通過思維導圖的引導,明白古詩背後的意象組合之妙、語言組織之妙。通過圖畫的引導,開啟孩子們的想像,就能很容易地將詩句再現。通過思維導圖,孩子們既理解了古詩的詩意,又洞悉了古詩創作的路徑,同時又很自然地將古詩深深地印刻在腦子裡。
  • 賈惜春出家之謎:看破紅塵,還是為了自保?
    「勘破三春景不長,淄衣頓改昔年裝。可憐秀戶候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賈府四春,諧音「原應嘆息」,寓意四種各不相同的悲劇命運。元春薨逝,迎春被中山狼蹂躪致死,探春遠嫁,最小的惜春看到三個姐姐的結局,不禁悲憫,甚至萌生常伴青燈古佛的念頭。
  • 畢卡索的作品 《夢》賞析.
    《夢》這幅畫作於1932年,可以說是畢卡索對精神與肉體的愛的最完美的體現。《夢》是與<<鏡前的少女>>同一年完成的,就平面分解特點來看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夢》要簡潔的多,只用線條輪廓勾畫女性人體.並置於一塊紅色背景前,女人肢體沒有作更大分析稍作誇張劃分,色彩也極其單純.
  • 古詩鑑賞強化訓練
    D.柳詩就像一幅飄逸的風情畫,詩人以淡逸清和的筆墨構畫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境界奇妙動人。 14.蘇東坡說:「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答案】詩人將自己的人生體驗和哲思融於詩境:首聯一果一因,語氣連貫,因 「未見花」而「疑「春風不到,寫出山城荒僻冷落,寓含著詩人在受貶謫時期待和失望的心情;(1分)頷聯寫出殘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蘊孕的生機一片,既狀難寫之景,也抒不盡之意。(1分)頸聯寫作者多病之身在時光變遷、萬物更迭中產生的客子之悲;(1分)尾聯寫見過冠絕天下的洛陽牡丹,就不須嗟嘆山城野花晚開了。
  •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看」字到底該怎麼讀?(南郭居士)
    古詩讀音異讀系列之探討◎南郭居士第四節 古詩詞中的「看」字到底該怎麼讀?話說在去年的中華詩詞大會上,有網友問「『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最後那個『看』字,董卿念第一聲(勘),康震念第四聲,誰對誰錯?」不過後面有網友回答:「這個我昨晚也留意了,康震昨天晚上念的是四聲,但今晚念的是一聲。」這說明應該是康震口誤了。清平調詞三首(其三)[唐]李白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 古詩中對比手法的運用及賞析
    我們在閱讀古詩時,善於發現詩人使用的表現手法,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快速、深入地理解詩歌內容、把握主旨。對比這種表現手法,在古詩中運用普遍而巧妙。對比,是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
  • 古詩中動靜結合手法的運用及賞析
    客觀事物的動靜之態,給了詩人們許多創作的靈感,他們常常將事物的動、靜結合起來描寫,做到靜中見動,動中有靜,動靜相生,動靜互襯,妙趣無窮。王維的詩《田園樂七首.其六/閒居》「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 古詩譯文賞析1-望廬山瀑布
    形象地說,譯詩過程恰似南宗禪的了悟境界,先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充分領略原文的絕妙,如人行畫中,耳聆山泉鳥語,目賞秋月風光,陶陶然忘乎其中。然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譯者已將原文精華物我兩化,天人合一,並駕著想像之舟,駛入藕花深處,與原文作者心靈契合。最後譯者以語出之,使原詩的景致在異域重現光彩。這就是所謂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的最高境界。
  • 古詩古韻之《靜夜思》賞析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二十六歲時所作,當時他正客居於揚州旅店,在一個月明星稀之夜,抬頭看到天上圓圓的月亮,遠方的家瞬間出現在眼前,從而引發內心的思念之情。李白恰恰就是在這樣月明星稀的清秋之夜裡,看到天上的那輪圓月,才生發出對家人的思念之情。抬頭為望月,低頭為自思,而詩也這樣自然而然地結束於詩人的深思遐想之中,真正應了"言有盡而意無窮"。
  • 宋詞經典之《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賞析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