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部穴位——支正穴

2021-02-12 中醫食療養生

支正穴位位置


標準定位:支正穴在前臂背面尺側,當陽穀與小海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手太陽小腸經的絡穴。

支正穴位於前臂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5寸,尺骨尺側與尺側腕屈肌之間。

一說支正穴「去養老一寸七分」《針灸集成》。

支正穴位怎麼找


支正穴位於人體的前臂背面尺側,當陽穴谷穴與小海穴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

支正穴的位置位於前臂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5寸,尺骨尺側與尺側腕屈肌之間。


解剖位置


在尺骨背面,尺側腕伸肌的尺側緣;布有骨間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分支。

支正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前臂筋膜、尺側腕屈肌、指深屈肌。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末支。分布著前臂內側皮神經分支,深層橈側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皮膚由前臂內側皮神經分布。皮下組織內除上述皮神經外, 還有貴要靜脈,該靜脈以不同形式與肘正中靜脈相連, 最後歸流肱靜脈。針由皮膚、皮下筋膜在貴要靜脈的後方穿前臂深筋膜, 入尺側腕屈肌,再深至指深屈肌。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的尺側半由尺神經支配, 該肌橈側半由正中神經支配。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屈肌→指深屈肌→前臂骨間膜。

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屈肌。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和貴要靜脈屬支分布;深層有骨間後神經和動脈的分支分布。

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分支,深層橈側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並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末支通過。


支正穴的作用


支正穴意義:小腸經氣血在此大部分循小腸經本經運行。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

運行規律:由小腸經外部匯入本穴(以心經提供的氣血為多)。

特異性:支正穴為手太陽小腸經之絡穴。

功能作用:溝通心經與小腸經氣血、安神定志,清熱解表,通經活絡、解表熱,清神志,疏經絡、消熱養陽、舒筋活血之功。


主治疾病


支正穴主治項強,肘攣,手指痛,頭痛,眩暈,神經性頭痛,熱病,目眩,好笑善忘,易驚,驚恐悲愁,精神病,消渴,寒熱,頷腫,神經衰弱,癲狂,肩臂肘攣痛,手不能握,尺神經麻痺,頜腫,指痛,麥粒腫,四肢無力,項強肘攣,疥瘡生疣,十二指腸潰瘍等。

支正穴主治項強、肘攣、手指痛、頭痛、熱病、目眩、好笑善忘、消渴。

支正穴主要用於外感熱病、神志及其經脈所過部位的疾患:如寒熱、頭痛、目眩、項強、頷腫、神經衰弱、癲狂、肩臂肘攣痛、手不能握、尺神經麻痺等。

支正穴主治頭痛,項強,目眩,頜腫,癲狂,消渴,肘攣,指痛等。

支正穴主治癲狂,易驚,好笑善忘,驚恐悲愁;頭痛,目眩,頷腫,麥粒腫;四肢無力,項強肘攣,手指痛;疥瘡生疣,熱病。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神經衰弱,精神病,眩暈,神經性頭痛;

其它:麥粒腫,十二指腸潰瘍等。


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治頭痛。

配三焦俞穴治目眩頭痛。

配神門治神志病。此為原絡配穴法,有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癲狂,精神病。

配曲池穴治肘臂手指痛不能握。

配肩髎穴,有舒筋通絡的作用,主治肩臂,手指疼痛,攣急。

配魚際穴、合谷穴、少海穴、曲池穴、腕骨穴,治狂言。

配少海穴、曲池穴,治肘臂手指痛。


刺灸法


治法:寒則補之或灸之,熱則瀉之。


針刺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局部有酸脹感,或向下放散至手[7]。


艾灸法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支正穴解析


·支正。支,樹之分枝也。正,氣血運行的道路正也。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大部分循小腸經本經流行。本穴物質本由養老穴提供,但因養老穴的陽氣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腸經本穴處的氣血物質處於空虛之狀,因此經穴外部的氣血匯入本穴並循小腸經而行,氣血運行的通道為小腸正經,故名。

·手太陽絡穴。絡,聯絡也。因本穴氣血為空虛之狀,與小腸經相表裡的心經之氣隨之匯入本穴,本穴有聯絡小腸經與心經氣血的作用,故為手太陽絡穴。

附註:支正穴為手太陽經絡穴。

·支正為經穴名(Zhīzhèng SI7)。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屬手太陽小腸經。支正是手太陽小腸經的絡穴。支指支別,正指正經,手太陽經絡脈由此別離正經走向手少陰經,故名支正。主治項強,肘攣,手指痛,頭痛,眩暈,神經性頭痛,熱病,目眩,好笑善忘,易驚,驚恐悲愁,精神病,消渴,寒熱,頷腫,神經衰弱,癲狂,肩臂肘攣痛,手不能握,尺神經麻痺,頜腫,指痛,麥粒腫,四肢無力,項強肘攣,疥瘡生疣,十二指腸潰瘍等。


穴位出處


《黃帝內經靈樞·根結》:手太陽根於少澤,溜於陽穀,注於小海,入於天窗,支正也。


支正穴名解


支指支別,正指正經,手太陽經絡脈由此別離正經走向手少陰經,故名支正[1]。

支指離,正指正經。楊上善曰:「正,正經也。支,絡脈也。太陽正經之上,支別此絡,走向少陰,故曰支正也。」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因而名之。本穴取穴以手託頤,指尖於本側向上旁豎,本經轉成當前直線,穴適當腕肘折中處。《金針梅花詩鈔》支正條:「肘必支持臂正直,去腕五寸支正得。」因名「支正」。蓋以取穴姿勢而得名也。


文獻摘要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手太陽之別,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內注少陰;其別者,上走肘,絡肩髑。實則節弛肘廢;虛則生疣,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別也。

《針灸甲乙經》:振寒,寒熱,頸項腫,實則肘攣,頭項痛,狂易,虛則生疣,小者痂疥,支正主之。風瘧,支正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頭痛目眩。

《針灸大成》:主驚、恐、悲、愁、癲狂。

《備急千金要方》:支正,少海主熱病先腰脛酸,喜渴數飲食,身熱,項痛而強,振寒,寒熱。

《醫宗金鑑》:支正主治七情鬱結不舒,消渴飲水不止。七情鬱結不舒,肘臂十指筋攣疼痛,及消渴飲水不止。


研究進展


舌尖疼痛:取雙側支正穴,進針後用捻轉提插瀉法,間隔10分鐘行針1次,留針30分鐘。

| 中醫食療養生|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醫院是廚房。

最好的藥物是飲食,最好的療效是堅持。

相關焦點

  • 【每日一穴】支正穴:頭痛、目眩、項強、頜腫、肘攣等
    【支正穴的位置】  位於人體的前臂背面尺側,當陽穀與小海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
  • [每日一穴]--支正穴 脾虛溼盛生疣痘,「面子問題」找支正穴
    支正穴是手太陽經上常用的腧穴之一,位於前臂背面尺側,陽穀穴與小海穴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在尺骨背面,尺側腕伸肌的尺側緣;布有骨間背側動
  • 手臂部穴位——尺澤穴
    人體尺澤穴位於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尺,「屍」(人)與「乙」(曲肘之形象)的合字,指前臂部。澤,淺水低凹處。按摩尺澤穴可緩解治療咳嗽、氣喘、咽喉腫痛、胸部煩滿、肘臂攣痛等,尺澤穴位的位置具體在哪裡呢,怎麼找?本文圖解尺澤穴位位置圖和具體按摩手法。【尺澤穴名解】穴義:肺經濁降的陰液在此匯聚而成小澤。尺澤。尺,小也。
  • 手臂部穴位——曲澤穴
    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曲澤穴位位置圖、準確位置、按摩手法及作用。【曲澤穴名解】讀音:Qū zé1、曲澤。曲,隱秘也。澤,沼澤也。該穴名意指心包經氣血在此匯合。本穴為心包經之穴,所處為南方之地,雖然心包經上、下二部經脈的經氣在此匯合併散熱冷降,表現出水的潤下特徵,但天泉穴下傳本穴的經水仍大量氣化水溼,本穴如同熱帶沼澤一般生發氣血,故名。2、心包經合穴。合,會合也。本穴物質一為天泉穴下傳的地部經水和天部的冷溼水氣,二為心包經肘以下各穴上行而至的水溼之氣,上、下二部經脈的氣血在本穴為匯合之狀,故為心包經合穴。3、本穴屬水。
  • 手臂部穴位——支溝穴
    支溝穴位位置支溝穴位於前臂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
  • 手臂部穴位——內關穴
    內關穴位的位置具體在人體哪裡呢,怎麼找?本文圖解內關穴位位置圖和具體按摩手法。【內關穴名解】內關穴 Nèi guān 國際標準代號為PC6。 別名:陰維穴。常用針灸穴位。屬手厥陰心包經,是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經氣至此分行到表裡相屬的手少陽三焦經,故穴如關隘,與陽經相聯。1、 內關。內,內部也。
  • 穴位圖(一)激活自用
    【歸經】:手陽明大腸經穴  上廉穴【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的連線上,肘橫紋下3寸【針刺方法】:直刺0.5-1寸【主治】:①半身不遂,肩臂酸痛,手臂麻木。②腹痛,腸鳴。【主治】:肩背、手臂疼痛,不得屈伸、瘰癧、癭氣、驚癇吐血。【歸經】:手陽明大腸經穴  天鼎穴【定位】:在頸外側部,鎖骨上窩之上,扶突穴之下,胸鎖乳突肌後緣,平甲狀軟骨上切跡與胸鎖關節上緣之中點處。【針刺方法】:直刺0.3-0.5寸。【主治】:咽喉腫痛、暴喑、氣梗、癭氣、瘰癧。
  • 人體362穴位詳解 + 高清彩圖
    取穴方法:  支正穴位於人體的前臂背面尺側,當陽穴谷穴與小海穴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  支正穴 解析:  1)支正。支,樹之分枝也。正,氣血運行的道路正也。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大部分循小腸經本經流行。本穴物質本由養老穴提供,但因養老穴的陽氣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腸經本穴處的氣血物質處於空虛之狀,因此經穴外部的氣血匯入本穴並循小腸經而行,氣血運行的通道為小腸正經,故名。  2)手太陽絡穴。絡,聯絡也。
  • 人體362穴位詳解 高清彩圖,建議收藏!
    支正穴 解析:  1)支正。支,樹之分枝也。正,氣血運行的道路正也。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大部分循小腸經本經流行。本穴物質本由養老穴提供,但因養老穴的陽氣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腸經本穴處的氣血物質處於空虛之狀,因此經穴外部的氣血匯入本穴並循小腸經而行,氣血運行的通道為小腸正經,故名。  2)手太陽絡穴。絡,聯絡也。
  • 人體362穴位詳解 + 高清彩圖(趕緊收藏)
    支正穴 解析:  1)支正。支,樹之分枝也。正,氣血運行的道路正也。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大部分循小腸經本經流行。本穴物質本由養老穴提供,但因養老穴的陽氣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腸經本穴處的氣血物質處於空虛之狀,因此經穴外部的氣血匯入本穴並循小腸經而行,氣血運行的通道為小腸正經,故名。  2)手太陽絡穴。絡,聯絡也。
  • 人體362穴位詳解 + 高清彩圖(給大家學習)
    取穴方法:支正穴位於人體的前臂背面尺側,當陽穴谷穴與小海穴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  支正穴 解析:  1)支正。  附註:支正穴為手太陽經絡穴。  支正穴意義:小腸經氣血在此大部分循小腸經本經運行。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  運行規律:由小腸經外部匯入本穴(以心經提供的氣血為多)。  功能作用:溝通心經與小腸經氣血。  主治疾病:  頭痛目眩,熱病,癲狂項強,肘臂酸痛。
  • 手臂穴位按摩法 瘦手臂很輕鬆
    你的手臂上是否有很多多餘的肉肉呢?你是否還在費盡心機的想瘦手臂呢?
  • 後背手臂是什麼穴位
    後背手臂是什麼穴位1、後背手臂是什麼穴位1.1、長強穴長強位於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是督脈的起始穴。古人對這個穴位的形容是:「循環無端之謂長,健行不息之謂強。」1.4、至陽穴所謂「至」,就是極致、鼎盛的意思,至陽穴就是陽氣到達了頂點,即將由盛轉衰的穴位。在肩胛骨下角連線的中點就是至陽穴1.5、陶道穴人體督脈的氣血從長強穴開始,經過身柱穴,到達百會穴,經過前額,與任脈相接,然後再轉入長強穴,進入督脈,以此循環,川流不息。
  • 人體362個穴位詳解 + 高清彩圖,建議收藏!
    支正穴 解析:  1)支正。支,樹之分枝也。正,氣血運行的道路正也。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大部分循小腸經本經流行。本穴物質本由養老穴提供,但因養老穴的陽氣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腸經本穴處的氣血物質處於空虛之狀,因此經穴外部的氣血匯入本穴並循小腸經而行,氣血運行的通道為小腸正經,故名。  2)手太陽絡穴。絡,聯絡也。
  • 手臂部穴位——手三裡穴
    【導讀】手三裡穴位於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兌肉之端。本穴在臨床上應用較多,但多用於治療肩臂疼痛,而治療腰腿痛則甚少。
  • 2020最新最全人體穴位大全,12經絡走向及取穴方法
    〖人體穴位配伍〗配耳門穴、翳風穴治耳鳴。〖治法〗寒則點刺出血或補之,熱則瀉之。〖生理解剖〗有指背動、靜脈;布有尺神經手背支。支正穴 解析:1)支正。支,樹之分枝也。正,氣血運行的道路正也。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大部分循小腸經本經流行。本穴物質本由養老穴提供,但因養老穴的陽氣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腸經本穴處的氣血物質處於空虛之狀,因此經穴外部的氣血匯入本穴並循小腸經而行,氣血運行的通道為小腸正經,故名。2)手太陽絡穴。絡,聯絡也。
  • 人體21個穴位功效按摩方法
    大鐘穴位於人體的足內側,內踝下方,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往下1釐米。天柱穴位於後腦骨正下方凹處。在脖子處有一塊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側凹處,後髮際正中旁開約2釐米左右即是。15、脾虛溼盛生疣痘「面子問題」找支正穴 (青春痘扁平疣)操作方法:可採取揉按掐的手法按摩支正穴,力度要適中,出現酸痛感就可以。
  • 小腸經高清穴位圖+19穴詳解,收藏一次受用一生!
    支正穴 解析:  1)支正。支,樹之分枝也。正,氣血運行的道路正也。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大部分循小腸經本經流行。本穴物質本由養老穴提供,但因養老穴的陽氣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腸經本穴處的氣血物質處於空虛之狀,因此經穴外部的氣血匯入本穴並循小腸經而行,氣血運行的通道為小腸正經,故名。  2)手太陽絡穴。絡,聯絡也。
  •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30種疾病的對應穴位治療方法(附食療方)
    聽會穴不僅對耳聾、耳鳴有特效,對於面神經麻痺和面癱、牙痛病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這就是經絡和穴位的神奇之處,身體上的經絡暢通了,所有毛病都會自己跑掉。3、面神經麻痺、口腔潰瘍:按摩牽正穴(耳垂前5分至1寸),手法:中度向前斜刺,(口腔潰瘍加小腸反射區)。
  • 沒事自己在家按摩這些穴位也可以祛痰
    (詳見此人體背部穴位圖相關圖示)2、常搓手腕,清涕自消。肺喜溫,怕寒涼。手腕處皮薄,如果這裡長期沾涼受凍,老來必定肺氣傷損。尤其是中醫寸口把脈處為要害之口。當身體突然感到寒涼時,清涕流下,可以搓手腕寸口至發熱,就會感覺後脖子發熱,清涕即止,可避免一次感冒。3、著急上火引起的咳嗽。用右手大拇指的指甲在左手的少商穴上用勁點按,堅持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