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美元債現狀如何?

2020-12-21 騰訊網

摘要

房地產、融資平臺發行外債有嚴格的限制,募集資金限定為僅用於償還置換未來一年內到期的境外舊債

截至2020年3月20日,存量中資美元債共1927隻,規模合計8918億美元。貝萊德、惠理集團、德國安聯集團、摩根大通、英國保誠集團等國外大型基金公司、保險機構、銀行等,是中資美元債的主要持有人,前18名持有人的持有規模佔中資美元債的比重超過一半。

進入2020年3月份,隨著公共衛生事件在全球發酵,美股市場罕見的多次熔斷,市場恐慌情緒也推升了中資美元債的收益率,相比於2月末,3月中旬中資美元債收益率上行了約200個bp,目前分位數水平幾乎是2015年以來的最高點(第97分位數)。

目前境外市場房地產板塊共有93個發行主體,存續美元債共2107.5億美元,CR10為47.1%,CR20為65.3%,中資美元債的規模集中度較高。

目前存量中資美元債中離岸城投債的規模為700.9億美元,存續發債主體共有159家,相比於地產美元債而言,離岸城投美元債的集中度較低,CR10僅為22.8%。

來源 | EBS固收研究

作者 | 光大證券固收研究張旭 / 危瑋肖

1、政策維持,融資端未有明顯放鬆

自2015年9月發改委發布2044號文實施企業外債備案登記以來,企業發行外債規模明顯提升。而隨著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外債規模的不斷擴大,一些問題也隨之顯露,如發行主體質量參差不齊、發債規模與自身償債實力不匹配等。2018年以來為防範企業外債風險,外管局、發改委同時下發規定予以應對,外管局新聞發言人在2018年4月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除有特殊規定外,房地產企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不得借用外債。發改委則於隨後的5月份公布706號文,並就此文答記者問,規範了企業境外融資,其中對於房地產境外發債的規定為募集資金用途主要用於償還到期債務,限制外資資金投資境內外房地產項目、補充運營資金等。2019年6月,發改委對於融資平臺的發債限制為僅限於償還未來一年內到期的中長期外債。2019年7月,對房地產境外發債亦進行同樣限制。

至此,房地產、融資平臺發行外債有了嚴格的限制,募集資金限定為僅用於償還置換未來一年內到期的境外舊債,雖然近期央行、外管局聯合發文調整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至1.25,對企業整體發行外債的規模有所放鬆,但這一規定並不適用於房地產、融資平臺境外發債。

2、中資美元債現狀

截至2020年3月20日,存量中資美元債共1927隻,規模合計8918億美元,其中房地產行業存量中資美元債規模佔比最高,佔24.8%,其次是銀行、金融服務、勘探及生產、網際網路媒體、公用設施等行業,分別佔比11.3%、10.2%、9.6%、6.1%、5.1%。貝萊德、惠理集團、德國安聯集團、摩根大通、英國保誠集團等國外大型基金公司、保險機構、銀行等,是中資美元債的主要持有人,前18名持有人的持有規模佔中資美元債的比重超過一半,為51.24%。

進入2020年3月份,隨著公共衛生事件在全球發酵,美股市場罕見的多次熔斷,市場恐慌情緒也推升了中資美元債的收益率,相比於2月末,3月中旬中資美元債收益率上行了約200個bp,目前分位數水平幾乎是2015年以來的最高點(第97分位數)。

2.1、中資美元債之房地產

中資美元債發行人中地產企業的佔比是最高的,同時美元債也是地產公司境內融資受限後的一個重要融資補充渠道。2019年境內房地產企業受到了嚴厲的監管,各類融資渠道受限,中資美元債在此期間大量發行,在2019年中發改委下發文件規範房地產發行外債僅限於用作置換未來一年內到期的境外舊債,其發行規模又有所回落。

2020年以來(截至3月20日),50家房地產主體在海外發行美元債,發行規模合計260.5億美元,相比於2019年同期,發行規模有所下滑,其中發行規模超10億美元的地產企業有中國恆大、華夏幸福、佳兆業集團、禹州地產、碧桂園、中國建築集團。

截至2020年3月20日,按照BICS房地產板塊的分類且剔除城投主體,境外市場房地產板塊共有93個主體,發行存續美元債共2107.5億美元。其中存續債規模前十的發債主體為中國恆大、佳兆業集團、碧桂園、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融創中國、世茂房地產、綠地控股、禹洲地產、富力地產、萬科,CR10為47.1%,CR20為65.3%,中資美元債的規模集中度較高。

2.2、中資美元債之城投債

截至2020年3月20日,存量中資美元債中離岸城投債的規模為700.9億美元,存續發債主體共有159家,相比於地產美元債而言,離岸城投美元債的集中度較低,CR10僅為22.8%,存續規模前十大的發債主體為北控集團、雲投集團、青島城投、首創集團、義烏國資、南岸城建、京投公司、廣州地鐵、揚子國投、四川發展。

3、風險提示

中資美元債深受美元流動性周期影響,在美元走弱的情形下其收益率有較大上行壓力;房企境內債與中資美元債本身存在溢價,應注意該溢價是否偏離正常水平。

點擊播放 GIF 0.8M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雷根基金:全球進入「降息潮」 利好港股打新與中資美元債
    來源:新浪基金雷根基金:央行降準、全球進入「降息潮」可利好港股打新與中資美元債ü 國內央行政策央行宣布於3月16日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l 對於美元影響本次美聯儲緊急降息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雖然短期內美聯儲降息為市場提供了流動性,對股市利好,降息會推動美元的通貨膨脹,美元的貶值從而導致以美元計算價格的黃金價格受到影響,推動黃金價格上漲。
  • 海通國際(00665)董事總經理陳藝:中資美元債市場正持續復甦
    智通財經網 2020年處處都是考驗,金融市場也頗不平靜,美股熔斷、油價成負,股債雙殺……在開年以來種種「不妙」的境況裡,中資美元債以其於投資收益高,違約風險低的特點,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 排名倒數、風格激進:華泰資管債基遭遇「黑天鵝」
    那些違約債持有人,以及因違約事件而「殃及池魚」的持有人,更是損失慘重。Wind數據顯示,從10月23日至11月17日,表現最差的華泰紫金豐利中短債A錄得了-13.38%的收益率。「踩雷」信用債定期報告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上述五隻基金中,有三隻重倉「13平煤債」(122249.SH),即華泰紫金豐利中短債(007821.OF)、華泰紫金豐益中短債(007819.OF)及華泰紫金智鑫3個月定開(008982.OF)。
  • 資管巨頭貝萊德、先鋒領航提高債基贖回費,颶風來襲前兆?
    3月20日,萬億資管巨頭貝萊德和先鋒領航集團提升部分債券ETF的贖回費率。近年來,ETF市場降費為主旋律,提費為罕見動作。市場人士認為,這可能傳遞了一個信號:美國債基的流動性到了非常緊張的時刻。目前管理規模為64億美元,是同類產品中規模最大的。3月19日,NEAR價格盤中狂跌8.9%,為2019年最大日內跌幅的34倍。收盤時,NEAR跌幅有所收窄,收盤時跌6.2%。不過對於債券基金來說,6.2%的跌幅足以引起重視。這隻ETF近期交易量也為平時的3-4倍。
  • 華泰證券資管李博良:短期內債牛有望延續 純債基金配置優勢凸顯
    隨著資產配置的理念逐漸被接受,部分投資者逐步增加對「較高流動性、較低風險」屬性的債基產品的配置。那麼,2020年債基配置價值如何?未來發展走勢又會怎樣?投資者在選擇具體債基產品時又應該關注哪些因素?
  • 中企美元債市場回暖,選擇發行時機大有門道
    但隨著歐美央行開啟垃圾債購買,市場情緒回暖,現在投資人已開始躍躍欲試進入市場。目前,對於中資企業的發行人來說,選擇合適的發行時機仍至關重要。中企美元債獲投資者追捧上周中資企業美元債一級市場比較熱鬧。記者也了解到,不同於金融債、城投債這類境內投資人為主的債券品種(拋售贖回壓力不大),由眾多海外投資者參與的中企美元債近期已經緩解了融資壓力。就以聯想為例,亞太投資者認購了這批債券中的74%,EMEA(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投資者認購了剩餘的26%。
  • 資管新規延期的背後,ppp項目、永續債成理財子公司攔路虎?
    而專為資管新規設立的理財子公司因面臨期限匹配的規定也致使其去「無力」去承接這些老產品。久期長的PPP項目、永續債等成為資管新規「攔路虎」2018年4月,央行聯合多部門發布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按照既定計劃,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
  • 維亞生物(01873)跌8% 發2.8億美元換股債
    原標題:《異動股》維亞生物(01873)跌8%,發2.8億美元換股債   維亞生物
  • 華泰資管公募規模連續兩季度下滑 旗下6隻債基年內收益率告負
    截至11月18日,華泰紫金豐泰純債A/C、華泰紫金豐益中短債A/C、華泰紫金豐利中短債A/C年內收益率分別為-2.14%、-2.57%、-8.92%、-9.22%、-12.6%、-12.91%
  • 方正集團拒絕確認17億美元債 維好協議風險再受關注
    所謂「維好協議結構」,自2012年開始被中資發債企業所採用,是中國企業支持離岸子公司發債的一種增信方式,當子公司發生償付問題時母公司予以支持,以此向國際投資者保證發行主體會保持適當的權益及流動資金,不會出現破產等情況。這意味著,若作為發行人的子公司違約,債權人可要求母公司遵守維好協議,促使子公司還款。但債權人無法直接對母公司索賠,母公司也不具有向持有人直接支付的義務。
  • 大行資管產品清理將再獲延期 或為防範信用債風險進一步加劇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張曉翀)訊,一些大中型銀行的老資管產品清理最終期限或將被放寬。今日,有消息稱,監管此前與部分銀行以窗口指導形式溝通過部分難消化老資產的解決期限問題,如果超過2021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尚未處置完,可採取一行一策的措施,最晚放寬到2025年。「該消息屬實。」一位國有大行資管部相關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這主要是為了防範銀行老資管產品壓降過猛,導致明年信用債風險進一步上升。
  • 中國信登與中債估值中心聯合試發布中債-中信登首批信託資產估值
    中證網訊(記者 張玉潔)11月2日,記者從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登」)獲悉,10月30日,中國信登與中債估值中心聯合試發布首批中債-中信登信託資產估值,標誌信託資產第三方估值實現了重要技術突破,填補了信託行業第三方估值的空白,為信託公司落實《資管新規》和今後出臺的《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相關要求,實施信託產品淨值化轉型提供了可落地
  • 房企如何拿下「疫情防控債」
    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自2月5日珠海華發集團成功發行10億元超短期疫情防控債以來,截至3月10日,已有10餘家存在房地產相關業務的企業完成相關疫情防控債發行。此外,包括珠江實業、新華聯等涉房業務企業也相繼披露了該類型債券的融資計劃,涉資累計超300億元。不屬「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的房地產企業如何拿下疫情防控債?這一特殊時期的特殊債券品種對開發商又有怎樣的吸引力?
  • 勇敢者遊戲:「泛海系」內房企美元債利差的套利交易
    中房報記者 苗野 北京報導「頻率之高,速度之快,令人嘆服;越買越跌,越跌越買,毫不手軟。」市場人士慨嘆泛海系近期動作。2020年以來,泛海系頻繁投資內房企美元債,僅一季度就在一級二級市場投資了票面價值達3.29億美元票據。3月至今,已累計斥資約8560萬美元購買中國恆大本金額總計1.03億美元美元債,折價約17%。業內人士認為,房地產美元債流動性好、收益高,此前大量拋售被砸盤導致價格進一步下跌,吸引了不少境內私募基金開展境內外利差套利交易。
  • 中再資管於春玲:低利率下,沒有資產能獨善其身
    如何看待低利率與股權、債權投資的關係?「從更長期的角度來看,(利率)對債權、股權投資的影響,不是簡單的此消彼長的關係,有可能是一個『此消彼消』的關係。」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閉門研討會「萬柳堂資管圓桌」上,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常務理事、中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於春玲分析認為,低利率的背後是經濟社會總產出的下降。負利率不可能只顛覆債權資本,不顛覆股權資本。
  • 金價失守1840美元 美元美債雙重風險在潛伏
    但金銀或更多受到美元和美債收益率抬頭帶來的威脅。截至周一,美元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上漲,與美國國債收益率持續攀升之勢相當。美國國債全線進一步走軟,10年期國債收益率連續第六天攀升,一度至1.15%上方,美股期貨也在上漲。
  • 7萬散戶入場「抄底」,房產大佬20億美元...
    在中資美元地產債如過山車般的行情中,一些散戶就這樣「踩對了點」。3、4月間,受美元流動性吃緊的波及,變現能力較強的中資地產美元債一度深幅下挫,成為買家與炒家的新目標。但與美元債大跌相對應的,則是地產美元債到期收益率明顯上升。於是,便出現了融創中國、當代置業和陽光城等多家房企回購美元債,以及明星玩家頻繁買入中資地產美元債的情況。
  • 中梁控股:資產負債率超監管紅線 美元債利率處相對高位
    2020年1-11月,中梁控股總計發行境外美元債9億美元,票面利率在8.75%~9.50%之間波動,在今年以來發行境外企業債的房企中處於較高水平。2020年1-11月,按照Wind一級行業分類,所有內地房企發行的境外公司債票面利率平均值為4.15%。
  • 美元貶值,全球已拋售10160億美債
    來源:金十數據今年年中,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重新升破"7"關口之後,人民幣升值的大戲便持續上演。據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11月17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均漲到了"6.5時代",再創本輪升值新高。
  • 中國還在買美債嗎?美國不還錢怎麼辦呢?買美債用美元還是人民幣
    中國現在持有美債總規模為1.062萬億美元,連續五個月減持,總減持量約為220億美元,暫時沒有買入,這是根據美債收益趨勢正常的調整,不存在全面拋售美債一說。因為目前沒有任何投資標的能代替美債。日本近期也減持了20多億美債,日本現在為第一大美債持有國,共持有1.276萬億美元。我國為第二大美債持有國。其他國家也多少有減持,不少人認為是各國減持,而實際只是正常的調整,因為幅度都不大,過一些時間又會增持。說通俗一點相當於股票散戶做T,期望通過操作賺一點差價,趨勢明顯撿一點有把握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