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疼痛與「足部退化」有關嗎?

2021-02-23 康復醫學書籍


(示意畫面,非文中個案。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49歲的阿娥梳著頭髮準備上班,手臂才抬高還不到右耳就疼痛難耐;右上背部奇癢無比,但一直抓不到;夜裡翻身不慎壓到右肩,宛如雷電竄過全身,馬上痛醒過來,「痛到真想拿刀把肩膀砍掉」阿娥恨恨地說。

一切從她半年前追劇開始,職業婦女難得在周末紓壓,一邊目不轉睛,一邊伸手往後拿零食,隱約聽到「啪」的一聲,肩膀一陣抽痛,從此掉入肩痛的深淵,右手臂再怎麼努力也舉不到180度,高舉後放下到一半會突然無力。

她上網查資料,覺得自己是得五十肩,跟著有關五十肩運動的影片,拼命甩手、拉單槓、做爬牆運動,結果肩關節越來越腫、角度越來越差;朋友自告奮勇幫她推拿,卻越來越無力。

阿娥下定決心要打敗五十肩,於是向康復科醫師求助,得到以下3項秘笈:

秘笈一「正本清源」:先分清楚是原發性,還是次發性五十肩

五十肩這個名詞並非正式診斷,只是形容肩關節沾黏、手舉不起來的現象,最常發生在50歲左右。正確診斷應該要追查到底是肩關節的哪個構造出問題。肩關節結構非常複雜,連接肌肉與骨頭的叫肌腱,連接骨頭跟骨頭的叫韌帶,骨頭跟肌腱或韌帶中間常有滑囊當緩衝,深部有肩盂當基底,整個肩關節由一個大囊狀的構造包覆著,叫肩關節囊。

簡單地說,如果已排除其它原因,只有單純肩關節囊發炎造成沾黏,就是原發性的五十肩;如果是肌腱、韌帶或滑囊受傷,或其它因素分泌出發炎因子,讓關節囊造成沾黏,就是次發性的五十肩,診斷上還要利用X光、肌肉骨骼超音波或是核磁共振,再求證是肌腱撕裂傷、韌帶腫脹退化、滑囊發炎或是肩盂撕裂傷等。

原發性與次發性五十肩的治療策略不同,原發性一開始就要著重關節囊的伸展運動;次發性則針對不同原因分別治療,才能對症下藥。例如,肌腱撕裂傷要先治療肌腱、穩定肩胛肌群,再去伸展沾黏的關節囊;滑囊發炎也要同時處理,可利用超音波導引注射波尿酸或低能量雷射治療,再伸展沾黏的關節囊。如果不處理這些問題,只是一味地伸展關節囊,只會造成肌腱更加拉扯、滑囊持續發炎、關節越來越腫痛。

「為什麼我越做運動,肩關節越痛?」阿娥不解地問。醫師把肌肉骨骼超音波影像給她看:「妳的脊上肌的肌腱有撕裂傷,不能太猛力伸展關節囊,要趕快治療撕裂傷,並加強肩胛周圍肌肉穩定。」阿娥聽了頻頻點頭。

秘笈二「寓動於靜」:靈活的肩膀是架構在穩定的核心肌群

改變治療策略後,阿娥的肩關節不再腫脹,角度也有進步,但3個月後似乎碰到「高原期」無法再突破,拿稍重的物品,右上肢就會發抖無力。「到底問題又出在哪?」阿娥焦急地問醫師。醫師請阿娥平躺、抬起雙腳卻晃動不穩,趴著、抬高上半身也撐不了幾秒,側躺、外展大腿完全抬不高。

治療肩關節必須將一個觀念銘記於心,重點在於肩膀是架構在核心肌群上,想要肩關節靈活,核心肌群必須夠穩定,就像男芭蕾舞者要能夠穩穩地舉起女舞者,她才能在空中靈活舞動。

核心肌群不是一條肌肉,而是由多條附著在脊柱上的肌肉群,合稱為核心肌群,包含最深層的腹橫肌、中層的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表層的腹直肌;軀幹背面則有多裂肌、腰方肌;底部有骨盆底肌,這些肌肉的位置大約是在橫隔膜以下到骨盆底之間。其中最深層的腹橫肌在動作控制上最關鍵,一般要優先訓練。

醫師鄭重地看著阿娥說:「現在你的核心肌群測起來無力,肩關節當然進步有限。」阿娥好像又有了醒悟,頻頻微笑。

秘笈三「環環相扣」:足部退化及長短腳也會影響肩關節

加入核心肌群訓練後,阿娥的肩關節無論是角度或動作品質都突飛猛進,不出半年就痊癒了,經歷一番苦痛,她決定每天跑步1小時當作運動。不料,2年後右肩又開始隱隱疼痛,肩關節角度漸漸減少,儼然又遭遇五十肩來襲。

「我已經這麼努力過生活了,為什麼五十肩又找上我?」阿娥忍不住對醫師吶喊。醫師檢查她的雙足,縱弓及橫弓都垮了,五根腳趾呈現開張足的外觀,也有輕微姆趾外翻;往前做鞠躬的姿勢,上背部兩側肌肉不對稱;自然站立時,兩側肩部高低不同;轉身往右及往左幅度也不同。

肩關節是由上臂的肱骨、鎖骨及肩胛骨一起構成,雖然說肩關節與足部有段距離,但因為人體骨骼肌肉為鏈狀相連、環環相扣,所以若足部有改變,都會影響肩關節。

隨著年齡增長,足部韌帶彈性漸減,足弓的高度自會降低,當足弓高度結構改變,走路時地板對人體的反作用力也隨之改變,且左、右腳常不同,故骨盆被迫旋轉;因為脊椎骨長在骨盆之上,勢必也跟著旋轉,而鎖骨與脊椎是連動的,所以足部改變,最後會造成鎖骨、肩胛骨與肱骨的相關空間位置跟著改變,三者可能遠離、可能壓縮,壓縮側的肩關節腔內微循環也跟著降低,造成關節囊易發炎、韌帶易退化。在有結構性長短腳的患者身上,這種變化會更明顯,若雙腳的長度沒有利用足墊矯正,走越多或跑越多,症狀更加嚴重。

醫師把X光及肌肉骨骼超音波影像給阿娥看:「妳左腳短1.2公分、右肩滑囊發炎,要一起做鞋墊及治療滑囊炎,再加上運動治療,五十肩才不會不斷復發,不然用退化的腳及長短腳跑步,肩關節症狀會越嚴重啊!」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編輯: vincent

⊙文章轉載好痛痛

相關焦點

  • 肩關節疼痛一定是肩周炎嗎?可能與其他因素有關,看你佔了哪些
    有些人肩膀會突然出現疼痛感,且持續的時間較長,容易誤認為是肩周炎引起的,自己亂用藥物,導致治療效果不明顯,還會使疼痛感加重。肩關節疼痛不一定是肩周炎引起的,導致肩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日常肩部活動過度,也會引起肩關節疼痛,患者需要了解清楚。
  • 腳底有很多「顆粒」是「溼氣重」嗎?教你 4 招改善足部血液循環
    近日,李叔與幾個好友一起去 做腳底按摩,期間按摩師說李叔的腳底有很多「顆粒」,是「溼氣重」的表現。到底,這些腳底顆粒是什麼物質呢?是否真的屬於「溼氣重」的表現?老人日常又可以通過哪些保健療法來消除腳底顆粒?以上問題,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推拿科主治醫師林敏來回答。
  • 引發肩關節疼痛的肌肉
    當損傷時岡上肌第 1 筋膜點會導致肩部深部酸痛並且主要集中在中三角區疼痛,沿上臂和前臂向下延伸,肘關節外側疼痛明顯,上臂外展時疼痛強烈,靜止時隱隱酸痛,但很少幹擾睡眠(與岡下肌不同)。肩峰撞擊症候群與岡上肌有關,肩關節附近的「咔嚓」聲與之有關。岡上肌第 2 筋膜點會導致三角肌中束疼痛。二、三角肌
  • 引發肩關節疼痛的肌肉!
    當損傷時岡上肌第 1 筋膜點會導致肩部深部酸痛並且主要集中在中三角區疼痛,沿上臂和前臂向下延伸,肘關節外側疼痛明顯,上臂外展時疼痛強烈,靜止時隱隱酸痛,但很少幹擾睡眠(與岡下肌不同)。肩峰撞擊症候群與岡上肌有關,肩關節附近的「咔嚓」聲與之有關。岡上肌第 2 筋膜點會導致三角肌中束疼痛。二、三角肌
  • 「肩關節-4」解析圓肩+矯正練習
    圓肩既然是「 侯肩 」那就讓肩膀往後收縮就可以了嗎?「請看上面這張圖」最左邊是常見的錯誤姿勢:頸部前凸、圓肩、駝背。中間這張圖是經過第一種矯正提示之後的情況,請當事人「肩膀往後收縮」。可以看到不但沒有改善,還使得頸部前凸更加明顯,駝背的姿態也依然在。因此,「肩膀往後收縮」不是一個最完美的提示。
  • 引發肩關節疼痛的肌肉總結
    當損傷時岡上肌第 1 筋膜點會導致肩部深部酸痛並且主要集中在中三角區疼痛,沿上臂和前臂向下延伸,肘關節外側疼痛明顯,上臂外展時疼痛強烈,靜止時隱隱酸痛,但很少幹擾睡眠(與岡下肌不同)。肩峰撞擊症候群與岡上肌有關,肩關節附近的「咔嚓」聲與之有關。岡上肌第 2 筋膜點會導致三角肌中束疼痛。
  • 總結:引發肩關節疼痛的肌肉
    當損傷時岡上肌第 1 筋膜點會導致肩部深部酸痛並且主要集中在中三角區疼痛,沿上臂和前臂向下延伸,肘關節外側疼痛明顯,上臂外展時疼痛強烈,靜止時隱隱酸痛,但很少幹擾睡眠(與岡下肌不同)。肩峰撞擊症候群與岡上肌有關,肩關節附近的「咔嚓」聲與之有關。岡上肌第 2 筋膜點會導致三角肌中束疼痛。二、三角肌
  • 「Superman」什麼是肩峰撞擊?
    如何評估肩關節疼痛肩峰撞擊試驗在肩關節上方,肩峰、喙突及喙肩韌帶組成「喙肩弓」,其與肱骨大結節及肩袖的摩擦、撞擊也是引起肩袖損傷的常見原因。Neer 徵檢查者立於患者背後,一手固定肩胛骨,另一隻手保持肩關節內旋位,使患肢拇指尖向下,然後使患肩前屈過頂,若誘發出疼痛,即為陽性。該檢查的原理是人為地使「肱骨大結節」與「肩峰前下緣」發生撞擊,從而誘發疼痛。圖Neer徵檢查示意圖2.
  • 「衛生社團」不是所有的肩部疼痛都叫肩周炎!這種肩關節疾病發病率...
    臨床中常碰到許多肩關節疼痛且伴有活動障礙的患者,回顧這些患者診療病史,大多都被診斷為肩周炎,於是接受吃藥,打針,理療等治療。殊不知,這其中很多患者都存在誤診誤治的情況。真正的肩周炎發病率實際並不高,肩袖損傷才是肩關節疾病發病率最高的,其次是肩峰下撞擊症和肩關節不穩。鑑於肩關節疼痛引起的原因複雜繁多,部分非運動醫學專科的醫師往往無法做出明確的診斷,從而導致患者延誤病情,甚至可造成肩關節功能殘疾等嚴重後果。為此,我們希望通過科普一些常見的肩關節疾病,幫助有肩關節疾患的病友能儘早進行規範就診,明確病因,從而對症施治,恢復健康。
  • 肩關節疼痛怎麼辦?了解肩部組織,教你用運動緩解疼痛
    為了減緩身體老化速度,很多人選擇健身來維持身體狀態,每天做大量運動,讓身體長期處於緊張狀態,這樣就對身體有好處了嗎?其實,很多人因為不正確的訓練方法,極其容易導致關節受損,其中肩關節就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部位之一。經常性的肩膀感到疲勞,肩關節疼痛怎麼辦?你需要知道以下幾點,再加上適當的動作鍛鍊,有助於解決你的煩惱。
  • 肩關節疼痛,不一定是肩周炎惹的禍!
    很多朋友出現肩關節疼痛,首先想到肩周炎。目前,肩周炎似乎是肩部疼痛的代名詞,人們出現肩部疼痛,往往會被戴上肩周炎的帽子,而進行肩關節大幅度的運動練習。由於肩關節不適當的運動,從而造成肩關節疼痛遷延不愈,長期受到病痛的折磨。但其實,他們口中的肩周炎,可能是肩袖損傷。
  • 3步循序漸進糾正訓練,快速修復肩關節損傷,消除健身肩關節疼痛
    肩關節損傷是運動健身中最容易發生的運動損傷,損傷後不但會出現肩膀疼痛,而且還會影響我們的運動健康,嚴重的甚至會影響日常生活。據調查數據顯示,健身的人群中,發生過肩關節損傷的多達45%,而損傷的人群中又有40%的人肩部疼痛持續至少一年[1]。
  • 大腳「拇外翻」,讓你腳趾頭痛還變形!
    細心的你可能也注意到了,她們的大腳趾都有點「突出」。沒錯,這就是連明星也無法避免的不良體態「拇外翻」趕緊花2秒瞄一下自己的腳趾,看看有沒有同樣的情況!大多數情況下,拇外翻會導致前腳掌變寬,不僅很難選到合適的鞋子,還經常因「摩擦」而腫脹、疼痛……市面上也有很多矯形器,試圖通過分隔腳趾,將大拇趾向內推或者向內拉,然而,實際上它們只是改變了腳趾頭的靜態模式,
  • 肩三穴,調節肩關節疼痛病變的三妙穴
    請問老師有好的方法推薦嗎?肩膀的疼痛病變問題,最為常見的就是肩周炎了,肩周炎肯定是肩關節疼痛問題。但是反過來,肩關節疼痛就不一定是肩周炎了最常見的就是肩周炎,它的疼痛部位一般向下不會超過肘關節,如果你的肩關節疼痛從肩膀,到手肘,到手腕都疼痛,那麼這個基本上就脫離肩周炎的範疇了在調節肩關節疼痛的時候,有三個穴位我們用的比較多,效果也比較好,我們稱之為肩三穴。
  • 膝關節退化是運動造成的?
    (注2)注1:軟骨流失變薄雖然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重要特色,但磨損程度與疼痛的程度往往不吻合。 有些病人軟骨已經很薄了,卻一點也不痛,而相反的情況也不少見。 注2:退化性關節炎並不是只有軟骨流失,周邊包括骨頭、韌帶、肌腱、肌肉、滑液膜等都會產生病理變化。這個疾病一般發生在40歲以上,會造成患者疼痛、僵硬、行動不便。
  • 過年在家幹活兒多,肩關節疼痛難忍,做這三個練習緩解肩周疼痛
    左側的肩關節比較不穩定。而從這一張圖片,大家又發現了什麼問題嗎?1、從後面觀察,右側肩膀離我們較遠。2、右側肩胛骨略顯翼狀肩胛。3、右側肩胛骨內側緣遠離脊柱中線。但是在60度以下,和120度以上時,則外展活動正常,且疼痛不明顯。大姐在做這個測試時,手臂舉到60度以上的位置時,開始感覺肩關節疼痛加重,而且因為疼痛,身體開始傾斜,或試圖通過傾斜的姿勢把手臂上舉。二、空罐實驗練習者肩關節外展90度,上臂前屈約30度。
  • 足部症狀與預防--看磨損曉健康
    要分享常見的十大足部症狀與處理方法,讓你跑得更舒適,更健康。將水泡區域與一根針進行消毒後,沿著水泡邊緣刺破一個洞,慢慢將水泡內液體擠出,並清潔此部位,最後塗上消炎抗菌軟膏,再貼上ok繃或是繃帶,新皮膚會長在舊皮膚下,而上層的舊皮就會隨之變硬脫落,特別注意對刺針與刺穿的部位做完全地清潔與消毒。黑趾甲:長跑者的榮譽徽章
  • 退化性關節炎有可能自己好!
    (綜合報導)一想到「退化性關節炎」,大家可能直覺反應那是「老人家」的疾病,但其實隨著臺灣肥胖率、久坐族的增加
  • 肩胛骨內側緣經常疼痛?五組練習穩定肩關節,緩解肩背痛
    經常感覺肩胛骨內側疼痛,怎麼按摩和活動都不能緩解,是什麼原因?又該怎樣通過運動緩解呢?肩胛骨內側經常疼痛,多是因為附著於肩胛骨內側緣的肌肉延長緊繃或縮短痙攣,而引發的肌肉受損疼痛。肩胛骨內側緣的肌肉主要有哪些?什麼原因導致這些肌肉出現損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