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課.識藥】幹地黃。味甘,寒。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痺,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痺。生者尤良。久服輕身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澤。)——《神農本草經》
本品源於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河南懷慶地區所產者油性大,皮細且有菊花心,品質最優,奉為道地藥材。
鮮地黃為新鮮根莖,較難保管。鮮地黃洗淨,悶潤曬乾為幹地黃,即藥房所用飲片「生地」。生地黃燻蒸至黑潤,為熟地黃。
幹地黃為滋陰養血要藥。功能涼血熱,滋肝腎,養心益肺,通血脈逐血痺。元素曰其涼血生血,補腎水真陰,除皮膚燥,去諸溼熱。徐靈胎言。熟地補血,生地涼血。吳克潛曰,鮮地黃多用於肺胃實熱,口燥煩渴,舌苔光絳色。幹地黃多用於滋養陰血,血虛內熱之症。熟地黃則用於補陰生精,扶養虧弱之需。王碩曰男子多陰虛宜熟地,女子多血熱宜生地。
《本經疏證》曰,地黃之用,不在能通而在能養,蓋經脈筋絡幹則收引,潤則弛長,是養之即所以續之,本經療跌折絕筋,仲景治脈結代,胥是意也。地黃通大便。《名醫別錄》說幹地黃「利大小腸」,後世增液湯也用生地。
《藥徵》曰幹地黃主治血症及水病也。黃煌《五十味藥證》曰幹地黃主治血證。仲景用地黃,以治療婦人子宮出血為多,但後世則廣泛用於各種出血。其出血量較大,且色鮮紅。其人必羸瘦,皮膚乾枯而少光澤,舌質紅。
後世醫家多認為地黃性涼滋膩,有礙胃之弊。因此在運用地黃時多配伍行氣開胃藥,如地黃與砂仁伴炒等。仲景在用大劑量地黃煎劑曾用酒作溶媒,一方面可以促進有效成分的溶出,一方面可能也是為了減輕地黃對胃的刺激。
您的鼓勵是老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