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爺識藥-幹地黃(35)

2022-01-30 老衲曰

收錄於話題 #貓爺識藥 88個

【早課.識藥】幹地黃。味甘,寒。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痺,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痺。生者尤良。久服輕身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澤。)——《神農本草經》

本品源於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河南懷慶地區所產者油性大,皮細且有菊花心,品質最優,奉為道地藥材。

鮮地黃為新鮮根莖,較難保管。鮮地黃洗淨,悶潤曬乾為幹地黃,即藥房所用飲片「生地」。生地黃燻蒸至黑潤,為熟地黃。

幹地黃為滋陰養血要藥。功能涼血熱,滋肝腎,養心益肺,通血脈逐血痺。元素曰其涼血生血,補腎水真陰,除皮膚燥,去諸溼熱。徐靈胎言。熟地補血,生地涼血。吳克潛曰,鮮地黃多用於肺胃實熱,口燥煩渴,舌苔光絳色。幹地黃多用於滋養陰血,血虛內熱之症。熟地黃則用於補陰生精,扶養虧弱之需。王碩曰男子多陰虛宜熟地,女子多血熱宜生地。

《本經疏證》曰,地黃之用,不在能通而在能養,蓋經脈筋絡幹則收引,潤則弛長,是養之即所以續之,本經療跌折絕筋,仲景治脈結代,胥是意也。地黃通大便。《名醫別錄》說幹地黃「利大小腸」,後世增液湯也用生地。

《藥徵》曰幹地黃主治血症及水病也。黃煌《五十味藥證》曰幹地黃主治血證。仲景用地黃,以治療婦人子宮出血為多,但後世則廣泛用於各種出血。其出血量較大,且色鮮紅。其人必羸瘦,皮膚乾枯而少光澤,舌質紅。

後世醫家多認為地黃性涼滋膩,有礙胃之弊。因此在運用地黃時多配伍行氣開胃藥,如地黃與砂仁伴炒等。仲景在用大劑量地黃煎劑曾用酒作溶媒,一方面可以促進有效成分的溶出,一方面可能也是為了減輕地黃對胃的刺激。

您的鼓勵是老衲的動力

相關焦點

  • 藥食同源 | 幹地黃
    老人津枯梗結,婦人崩漏,及產後血攻心者,尤為要藥。實脾藥中用二三分,使脾家永不受邪。《本草經解》葉天士氣寒,味甘,無毒。主傷中,逐血痺,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痺,療折跌絕筋。久服輕身不老,生者尤良。地黃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氣味重濁,陰也。
  • 中藥材:幹地黃
    生地黃炭:取洗淨的幹地黃,置煅鍋內裝八成滿,上面覆蓋一鍋,兩鍋接縫處用黃泥封固,上壓重物,用文武火煅至貼在蓋鍋底上的白紙顯焦黃色為度,擋住火門,待涼後,取出;或將幹地黃置鍋內直接炒炭亦可。《綱目》:"《本經》所謂幹地黃者,即生地之幹者也,其法取地黃一百斤,擇肥者六十斤,洗淨,曬令微皺,以揀下者洗淨,木臼中搗絞汁盡,投酒更搗,取汁拌前地黃,日中曬乾或火焙乾用。"
  • 幹地黃
    一般來說,大家一看到生地、熟地,一看黑的,以為入腎,實際上地黃是黃色的,它炮製過以後才會變成黑色,九蒸九曬過以後變成黑色。它性寒,甘味入脾,滋補很強。因味甘,能補骨髓長肌肉,一般來說,可以生用。幹地黃是滋陰涼血的要藥,血裡太熱,用幹地黃。女人大部分用生地,男人大部分用熟地。因為炮製過,性溫,除補脾胃外,能補腎,能顧到精。
  • 了解 生地黃,熟地黃,鮮地黃,幹地黃,生地,熟地,地黃炭
    >生地、熟地、地黃炭的性味歸經、功效。此處懷指河南焦作地區,古稱懷慶府。        幾千年前的經典《神農本草經》就把「覃懷地」(懷川)所產的四種中藥:山藥、地黃、牛膝、菊花都列為上品。        現今的地域特產「四大懷藥」,就是指產於河南焦作地區(古懷慶府)的上述四種中藥:懷山藥、懷地黃、懷菊花、懷牛膝,以藥材道地、療效神奇成為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的瑰寶,獨領風騷數千年。
  • 生地黃熟地黃幹地黃
    但是還是可能會有些同學在使用的經驗上面發現,怎麼這些補脾胃的藥吃來吃去都不覺得我的胃口有變好,消化能力有變好,如果是遇到這樣狀況的話,或許就是你的腎太虛了,那就要用補腎的藥才會好起來。 因為,我想在臺灣接觸到的一般的人,腎虛的人比例是非常的高的。所以胃口不好,有時候要想一想是不是有腎的路徑存在。
  • 一味中藥祛頑疾——幹地黃
    【藥理】   (1)抗菌作用:地黃(品種未註明)在試管內初步試驗結果,認為對某些致病性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2)對血糖的影響:有人報導,用八味地黃湯對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高血糖有降低作用。   (3)對循環系統的影響:地黃浸膏靜脈注射於家兔和狗可使血壓上升,並有利尿作用。醇浸膏在中等濃度時對離體蛙心有強心作用,高濃度時則抑制之。
  • 《大理寺日誌》冷知識,貓爺的原型竟是他,最愛吃的也不是小魚乾
    貓爺最喜歡吃的食物貓爺憑藉自己磁性的聲音,犀利的眼神,帥氣的行事作風,讓屏幕前的觀眾對一隻大白貓直呼老公。不過如此帥氣的貓爺不僅會面臨一些翻車現場,還總是有一些萌化你心的設定。貓咪最喜愛的食物無非就是小魚乾或者小老鼠,但是我們的貓爺卻不走尋常路,最喜歡的食物竟然是雞腿。
  • 藥師說藥:地黃,生地、熟地有什麼不同?
    地黃來源於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新鮮或乾燥塊根,主產於河南。採收生地黃時,置之於水中,沉水底者為地黃,浮水面者為天黃,懸水中者為人黃。入藥以地黃為佳。常見的商品藥材分為鮮生地、幹生地和熟地黃。藥店的生地為幹生地,又名生地黃、幹地黃、懷生地等。
  • 本草綱目:地黃
    始載於毒性歸經心經、肝經、腎經藥性寒藥味甘、苦地黃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為栽培,赤野生於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處。因其地下塊根為黃白色而得名地黃,其根部為傳統中藥之一,最早出典於《神農本草經》。依照炮製方法在藥材上分為:鮮地黃、幹地黃與熟地黃,同時其藥性和功效也有較大的差異。
  • 溫病條辨——犀角地黃湯
    犀角味鹹,入下焦血分以清熱,地黃去積聚而補陰,白芍去惡血、生新血,丹皮瀉血中伏火,此蓄血自得下行,故用此輕劑以調之也。犀角地黃湯方(甘鹹微苦法)幹地黃(一兩) 生白芍(三錢) 丹皮(三錢) 犀角(三錢)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 千方百劑:地黃湯
    】 用水2升,煎至1.2升,去滓,入地黃汁,攪令微溫,以故帛納湯內,蘸藥拓於腫處,一日數次。【處方】 生幹地黃(焙)3兩,甘草(炙)2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人參2兩,當歸(切,焙)2兩,羊肉(去脂,切)3斤。【製法】 上6味,前5味銼細。將羊肉用水2鬥,煮取汁1鬥,去羊肉入諸藥,煮取7升,加蔥白1把(切),大棗14枚(擘破),再煮取6升,絞去滓。【處方】 生地黃汁半升,竹瀝半升,獨活(去蘆頭)1兩半。【用法用量】 將獨活為粗末。
  • 千方百劑:地黃煎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準繩.幼科》引作「幹地黃煎」。【處方】 生地黃汁1升,藕汁1升,生薑汁2合,蜜4合。【功效與作用】 產後虛勞百病,血氣不調,腹肚結痛,血暈昏憒,心煩躁,不多下食。【用法用量】 上相和,煎如稀餳,每服1匙,空心溫酒調下。
  • 千方百劑:地黃飲
    【處方】 熟幹地黃(焙)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肉蓯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臍)石斛(去根)五味子(炒)桂(去粗皮)
  • 洋地黃與強心苷
    ④葡萄糖吉他洛甙(Glucogitaloxin)=吉他洛甙元-3洋地黃毒糖-葡萄糖。⒉ 其餘大多為次級甙,較重要的有以下幾種:⑴洋地黃毒甙(Digitoxin) =洋地黃毒甙元-3洋地黃毒糖。⑵洋地黃毒甙元雙洋地黃糖甙(Digitoxigenin-bis-digitoxoside)=洋地黃毒甙元-2洋地黃毒糖。
  • 每日學一方【地黃飲子】
    熟幹地黃焙、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肉蓯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臍石斛去根、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各30g) 。方中熟地黃、山茱萸補腎填精;肉蓯蓉、巴戟天溫壯腎陽,四藥合用以治下元虛衰之本,共為君藥。附子、肉桂助陽益火,溫養下元,攝納浮陽,引火歸原;石斛、麥冬滋陰益胃,補後天以充先天;五味子酸澀收斂,合山茱萸可固腎澀精,伍肉桂能接納浮陽。五藥合用,助君藥滋陰溫陽補腎,共為臣藥。石菖蒲、遠志、茯苓開竅化痰,以治痰濁阻竅之標,又可交通心腎,是為佐藥。生薑、大棗和中調藥,功兼佐使之用。
  • 參芪地黃湯(黃文政經驗方)
    【主治】氣陰兩虛,症見口渴引飲、能食與便溏並見、或便幹,咽幹、或飲食減少、面色萎黃、精神不振、身睏乏力、腰酸腿軟、遺精失眠、舌質紅、脈細。【方解】生黃芪能補氣,太子參補氣滋陰共為主藥。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山萸肉補養肝腎,並能澀精,山藥補益脾陰,亦能固精,共為臣藥。三藥相配,滋補肝脾腎,澤瀉利溼洩濁,並防熟地黃之滋膩戀邪,牡丹皮清洩相火,並制山萸肉之溫澀,茯苓淡滲脾溼,並助山藥之健運。
  • 女人吃知柏地黃丸功效 女人吃知柏地黃丸功效與作用
    女人吃知柏地黃丸功效六味地黃丸雖然是平補的藥,但不可當維生素天天吃。一般主張服用一個月後,停一周;或吃一周,其間停一兩天,讓身體適度休養。六味地黃丸成分有什麼?六味地黃丸成分有什麼購買時要分清楚是否單純的六味藥,如果成分增加了,可能價錢也有所不同。
  • 中藥地黃有哪些功效,地黃對人體有什麼作用,竟有這些好處
    地黃是一種大家十分熟悉的草本植物,在生活中人們也經常會食用地黃。用地黃做的膳食營養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它還可以製成藥物,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六味地黃丸。但是對於它的一些功效作用,有些人還不是很熟悉,想不到中藥地黃居然有這些好處!
  • 防己地黃湯醫案整理(一)
    方中重用生地黃以補三陰枯竭之液,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桂枝甘草助心力、通血脈,與地黃相伍,又用酒,是「復脈湯」之意;防風稟生發之氣向上,陰液得以外達;防己有肅降之性,浮熱得以下潛。上下交通,表裡脈復,則其病已。
  • 每日學一方【百合地黃湯】
    >百合七枚(擘)24g,生地黃汁一升24g。方中百合色白入肺,養肺陰而清氣熱;生地黃色黑入腎,益心營而清血熱;泉水清熱利小便,諸藥合用,心肺同治,陰復熱退,百脈因之調和,病可自愈。[配伍特點]本方具有清、輕、平、潤的特點,能滋津血,益元氣,使五臟真元通暢,內熱無以留存而外洩,失調之機得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