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被匈奴扣留後,曾娶胡女為妻。他的匈奴妻子結局如何?

2020-12-14 歲月是一條河流

漢朝的多位使節和將領,在被匈奴扣留或俘獲後,都曾被匈奴強迫娶胡女為妻。我們熟知的在北海牧羊,留居匈奴十九年的漢使蘇武,就曾娶胡女為妻並生子。在蘇武返漢後,由於蘇武的兒子蘇元參與謀反被誅,漢宣帝體恤年老的蘇武,把蘇武在匈奴生下的兒子蘇通國接回來了漢朝。

而漢將李陵在兵敗投降匈奴後,也曾娶匈奴公主為妻。李陵曾經的上司李廣利在投降匈奴後,也娶了匈奴狐鹿姑單于的女兒為妻。

據《漢書·張騫李廣利傳》記載,張騫出域西域,被匈奴「留騫十餘歲,予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

由此可知,張騫被匈奴扣留十三載,在匈奴娶妻生子。那麼,張騫後來歷盡艱辛返漢後,他的這位匈奴妻子怎麼樣了呢?

在西漢初年,居住北方的匈奴部落不斷侵擾西漢邊境,給朝廷造成嚴重困擾。

由於漢初的國力不足,對付匈奴的辦法也只能以懷柔為主,通過和親等政策安撫匈奴。但這並不是萬全之策,匈奴還是不斷入侵劫掠,成為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武帝劉徹時期,隨著國力的不斷強盛,武力平定匈奴也提上了議事日程。

武帝通過情報得知,匈奴西北部的月氏國曾被匈奴入侵,國王的頭骨都被匈奴單于做成了酒杯。月氏滅國後,國人被迫西遷,但時刻不忘滅國之恨,有復國之志。

於是,漢武帝為了聯絡大月氏,共同對付匈奴,決定派使出域大月氏。

這時,朝廷的侍從官張騫應募出使。

長安距大月氏不遠萬裡,而且中間必須經過匈奴的地盤。所以張騫的西域之行註定充滿艱辛與危機。

公元前138年,張騫的使團自長安出發。這個使團共百餘人,由漢軍俘虜的匈奴人堂邑父作為嚮導兼翻譯。

在進入匈奴人控制的祁連山一帶時,雖然張騫一行為了避免被匈奴人發現,只得在夜間行走,但還是被匈奴騎兵扣押,押往位於今呼和浩特附近的匈奴王庭。

當匈奴軍臣單于得知,張騫欲出使大月氏後,立即扣留了張騫一行。

匈奴為了招降張騫,對張騫恩威並施,威逼利誘。為了使張騫長居匈奴,消磨其意志,匈奴還強制張騫娶了一位匈奴妻子,並生下了兒子。

但張騫牢記使命,面對匈奴的招降不為所動,在被匈奴扣留的十餘年裡,仍伺機逃脫匈奴,再度出使大月氏。

直到前128年,由於張騫已被匈奴扣留了十餘年,所以後期,匈奴對張騫的監視也日漸鬆懈。

於是,張騫與其隨從乘匈奴人不備,就逃離了匈奴人的地盤。此時,張騫的妻兒並沒有隨張騫逃脫,而是留在了匈奴。

張騫一行首先逃到了大宛。大宛王聽說漢王朝富庶,有意結交,於是就答應張騫的請求,將使團送往康居。張騫等由康居到達大月氏。

張騫在匈奴被扣留了十餘年,在這十年時間裡,大月氏的形勢已大變。

大月氏由於烏孫國的進攻,已再次西遷到達媯水,在這裡安居樂業,已無復國之意。

張騫聯絡月氏未成,只能打道回府。

為了避免返再次遭遇匈奴人,張騫決定繞開匈奴人的控制區,改走羌人地區。

但令張騫始料不及的是,此時羌人也被匈奴人徵服。張騫一行又落入匈奴人手中。

不過,因為這一次的被扣,張騫又和他的匈奴妻子再次團聚。

前126年,匈奴內部發生內亂。軍臣單于死後,匈奴左谷蠡王與太子於單爭權,左谷蠡王自立為單于。

張騫趁著匈奴內亂攜隨從乘機逃脫。這次出逃的成功也多虧的張騫的匈奴妻子相助。

返漢之路異常艱辛,幸虧堂邑父善射,射得獵物,張騫得以果腹。而張騫的隨從因為環境的惡劣,大多死於途中。出發時,百餘人的使團只生存了張騫和堂邑父兩人。

張騫出使西域,雖然沒有達到聯合月氏抗擊匈奴的預期效果,但張騫被匈奴扣留兩次,長達十三年,仍矢志不移,不忘使命,一心向漢,其對漢的忠誠令武帝大讚。

於是張騫被封為太中大夫,堂邑父被封為奉使居。

張騫苦盡甘來,但與他一同歸漢的匈奴妻子,在與他共同患難十年後,卻無福消受此時張騫的榮耀。

在歸漢後的次年,張騫的這位匈奴妻子就染病身亡了。

不過,在幾年後,張騫因為熟悉匈奴地形,以衛尉身份隨大將李廣抗擊匈奴,因貽誤戰機,差一點被斬,幸虧用錢財贖了一條命。

此後,張騫再次出使西域,聯絡烏孫及西域諸國。

這次出使歸來後,張騫出任大行官,位列九卿。但長年的在外奔波,使張騫心力交瘁。不久,這位被司馬遷稱之為「鑿空西域」的使者就溘然長逝。

相關焦點

  • 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裡,這名匈奴女子,曾給他溫柔與慰藉
    記載中鮮少提及這名女子,拋開歷史的不公,拂去千年的塵土,無論怎樣,那個溫婉的女人永遠存在於那個時空之中,儘管現在的人們是那樣頌揚張騫的豐功偉績,他是如何如何推動了歷史的進程,可是回到那個時代,在張騫的生命中,這名女子留下了我們不可獲知的濃墨重彩的一筆十三年前,甘泉宮內,十九歲的漢武帝面色凝重,憂心忡忡,此刻正在等待著某個人的到來
  • 匈奴人抓到漢人,為何從不殺死,還讓他們在本族娶老婆生孩子?
    有的漢人則是被匈奴入侵時所擒走,他們過去後非但沒有被殺,反而獲得匈奴王下令從寬對待,不僅恢復漢人的自由還準許他們娶當地的匈奴女子為妻,然後生兒育女。諸如當初,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想聯合月氏族一起攻擊匈奴,不料張騫卻被匈奴軍隊抓住,然後被押往匈奴敵區,從此張騫便過上了匈奴人的生活,還娶了當地美女當老婆。
  • 史上最牛的外交官張騫,怎麼樣跋山涉水出使匈奴?
    漢武帝是個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內心十分渴望打敗匈奴,永絕後患,但是軍事裝備和力量確實技不如人,他聽說月氏的頭領被匈奴人殺死並做成了酒杯,月氏人都很痛恨匈奴人,於是漢武帝就想要聯合月氏人一起攻打匈奴。想要報效祖國的張騫主動請纓,出使月氏說服他們。
  • 張騫的「鑿空之行」:13載2次被困匈奴,讓華夏真正看見了世界
    劉邦視其為奇恥大辱。但他認識到國之初建,百廢待興,匈奴強大,難以滅除,於是忍下這口氣,決定以和親安撫。公元前198年,劉邦「使劉敬奉宗室女翁主為單于閼氏」,並且「歲奉匈奴絮繒酒食物各有數,約為兄弟以和親」(《漢書》)。冒頓娶了漢室公主為妻,高祖皇帝成了匈奴單于名義上的老丈人,從此給漢朝帶來幾十年的休養生息時間。
  • 張騫還有個混血兒子?被匈奴囚禁13年,被迫和匈奴美女成婚
    不忘初心 對於張騫在這軟禁的十年中。由於張騫是漢朝對外的使者,所以他們也不敢拿張騫怎麼樣,但是他們也在想方設法想叫張騫歸屬匈奴,為自己所用。
  • 蘇武被匈奴困19年,娶了個當地美女生下一混血兒,之後怎麼樣了
    蘇武生於公元前140年,漢朝為官宦之家。其父蘇建曾多次跟隨衛青徵戰匈奴,屢建戰功,被封為平陵侯。蘇武出生在這樣一個有功績的家庭,當然從小就有很強的民族自信。當他面對匈奴派來的使者衛律的威脅時,也可以看出這一點,他打心底裡看不起他父親的手下敗將:「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臥龍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死漢使後,立即誅滅。
  • 「冷血無情」的蘇武,北海牧羊19年,娶了匈奴女人,偷偷生了孩子
    蘇武年少即為官,不久又有升遷,但他仍舊只是一個管理移中廄的小官而已。就在這個時候,歷史給了蘇武一個機會。蘇武被任命為中郎將,持節出使送匈奴使者北還當時漢朝和匈奴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張,雙方為了刺探彼此的情況,經常派遣使者來往交流。但雙方不講道理的地方,就是用同樣的手段扣押對方使節。
  • 蘇武在匈奴牧羊19年,悄悄娶了個匈奴美女,偷偷生了個混血兒子
    李陵看著蘇武的慘樣,心下佩服的同時不由得面露感傷,對蘇武說:老兄,你看看你一個人獨善其身,為弟我甚是佩服,但是你可知道你家裡的近況?你的母親已經去世,就連嫂嫂也已經改嫁他人……一番話說完,蘇武呆愣在原地。蘇武知道好朋友李陵的難處,他叛變後,全家已經被漢武帝殺完,如果自己也叛變,結局未必好的過他。
  • 張騫邀請大月氏打匈奴,大月氏拒絕後南下欺負印度
    月氏是我國漢朝時期的一個遊牧民族,由於一直被匈奴人欺負,所以只能逃跑。後來漢朝決定跟匈奴翻臉,所以想找盟友一起跟匈奴幹架。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就找上了大月氏,想要聯手包夾匈奴。但是大月氏拒絕了張騫的邀請,反而南下去佔領了印度。大概公元前100年,大月氏滅掉了巴克特裡亞地區的大夏,逐漸將重心轉移到這片肥沃的土地上來。在那裡,一部分月氏人拋棄了遊牧習慣,設置了五大翕侯分片治之。
  • 漢朝與匈奴和親,為什麼寧願讓公主外嫁,卻不願娶匈奴女人?
    漢高祖劉邦在建立大漢王朝的時候,因為經過多次戰爭已經沒有太多的能力再維持戰爭了,而且匈奴也比較強大,因此為了讓匈奴不再侵擾漢朝邊境以及百姓能夠休養生息,所以漢高祖不得不選擇與匈奴聯姻,雖然獲得了短期的和平,無疑也助長了匈奴的氣焰,所以漢朝與匈奴的戰爭一直沒有中斷,而兩國之間的和親也一直持續。
  • 後崛起大國要先交友而後出擊,當年西漢結援西域反制匈奴非常經典
    他痛心道:「今匈奴嫚娒侵掠,至不敬也,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漢歲致金絮採繒以奉之。」「陛下何忍以帝皇之號為戎人諸侯,勢既卑辱,而禍不息,長此安窮!」壯懷激烈的漢武帝劉徹(前141年—前87年在位)決心徹底解決匈奴問題。然而,對於漢是否具備獨自對抗匈奴的能力,他沒有十足的把握,為了提高戰爭勝算,武帝在積極備戰的同時,也在外交方面多方謀劃。
  • 匈奴女子很漂亮,為何漢朝皇帝不娶一個做老婆
    那麼,既然匈奴女人很漂亮,同匈奴和親,漢朝皇帝為什麼不願意娶匈奴老婆呢?一、這是一個邏輯錯誤,不是願不願意娶的問題,而是娶上娶不上的問題首先要搞清楚漢朝為什麼同匈奴和親。還以漢初為例,當劉邦為匈奴之患憂心忡忡的時候,大臣劉敬(原名婁敬)說:「陛下,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就是不知道您能辦到不?」劉邦說:「只要能給大漢邊境帶來安定,我有什麼不能做的呢!」劉敬說:「甚好,陛下您可以將新生女兒嫁給冒頓,然後再帶上貴重的禮品,如此一來冒頓必會珍惜公主,立她為閼氏。將來公主生下兒子,還會成為單于的繼承人,到時外孫單于還能和外公皇帝為敵嗎?」
  • 投降匈奴卻被殺的李廣利,臨死前詛咒匈奴,嚇得匈奴為其立祠祭祀
    有意思的是李廣利在被匈奴人殺死之前放出詛咒,竟然有一些"靈驗"的端倪,嚇得匈奴人趕緊為他立祠祭祀。李廣利兄妹李廣利和衛青一樣,也算是西漢外戚。李廣利的妹妹史稱李夫人,她雖然沒有成為皇后,但是卻一直受到漢武帝的寵幸。李夫人在去世的時候,向漢武帝請求蔭庇自己的兄弟,得到漢武帝的同意。
  • 古人常說:「寧可娶寡婦,不能娶生妻」,「生妻」是什麼意思?
    那時候不流行自由戀愛,婚姻大事全憑父母做主,父母替兒女選擇未來的另一半,除了門當戶對的條件之外,往往還遵循「寧可娶寡婦,不能娶生妻」的原則,「生妻」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一、「生妻」一詞的由來根據史料記載,「生妻」最早出自漢代李陵的《答蘇武書》。李陵是何許人也?或許你對他不熟悉,但他祖父李廣的名氣很大,被譽為飛將軍。
  • 飢餐渴飲匈奴血,西漢和東漢都擊敗匈奴問題,為何不佔領匈奴故地
    兩漢時期,西漢和東漢都曾解決了匈奴人外患西漢建立後,匈奴嚇跑了劉邦的哥哥代王劉仲,劉邦親自率軍討伐匈奴,結果在白登山被匈奴人打敗,最後依靠著討好冒頓單于的老婆,才最終脫險,此後西漢開始改變策略,向匈奴送錢送女人,開始和親政策。
  • 匈奴人的面貌如何,是否真的醜陋,為什麼漢代和親只嫁不娶
    對於匈奴的相貌如何,東西方的歷史記載也是不同的。我國歷史上描寫匈奴大多用「小眼睛,大臉盤,小個子」這樣不是很好聽的詞彙描述他們,這也正常,中國人是看不起匈奴的,所以這麼寫他們。而西方人的描述一般都是「身體強壯,兩眼炯炯有神,頭大而圓,高顴骨,耳朵很大……」西方人被匈奴打敗過,所以這麼描寫。
  • 古人為何說「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譯成現代漢語的意思是:老母在家中亡故,妻子也改嫁離去。說到李陵,大家都知道歷史上,西漢時期間有一個李陵事件。李陵,是西漢著名抗擊匈奴名將時稱飛將軍李廣的長孫。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跟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徵匈奴,兵敗投降匈奴。這就是漢武帝時期著名的「李陵事件」。李陵投降匈奴後的第二年,漢武帝下令殺了李陵全家。
  • 匈奴最早是出現在哪個朝代?後面又是如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不過,在他北伐匈奴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件糗事,劉邦被匈奴帶領的大軍圍困在白登,就是今日的山西大同市附近,圍困了7日7夜,歷史上叫做「白登之圍」。漢高祖之後是如何的呢?那就是和匈奴籤訂了和親協議。可能是皇族的女兒,被封為公主。所以,在當時和親政策之下,昭君出塞之後,令南邊的匈奴與漢朝的關係非常好。所以,後來匈奴內鬥的時候,南匈奴就出現了依附漢朝的情況,而北匈奴就繼續留在漠北。那什麼時候才開始打破這種平衡呢?就是到漢朝最厲害的皇帝一一漢武帝劉徹時期。
  • 這就是張騫1:如何才能擊敗匈奴?漢武帝決定開展一次大外交
    西漢初年,北方的匈奴部落經常派出精於騎射、強悍善戰的匈奴兵,侵入漢朝地區,衝進長城,搶劫財物,掠奪人口,給漢朝北部邊境的百姓造成嚴重災難,也給大漢政權帶來很大威脅。當時,漢朝國力不夠強盛,沒有力量制止匈奴的入侵,只得採取軟弱的「和親」政策。
  • 匈奴未滅何以為家之貴霜帝國
    羋八子與義渠的戎王亂,然後宣太后詐而殺義渠王於甘泉。這樣一來秦國沒有了「背後捅刀的人」(請自行補腦普京大帝說土耳其)開始了稱霸戰國的時代。其實之前在秦穆公的時候,西戎的八個國家就都服從秦國。但百年後,這些國家就都變成了秦國的領土。之後始皇嬴政滅六國,連接長城抵禦匈奴,還修了直通大道(現在的秦直道),始皇派大將蒙恬帶領十萬大軍攻打匈奴,收復了黃河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