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張騫1:如何才能擊敗匈奴?漢武帝決定開展一次大外交

2020-12-14 聊文史

西漢初年,北方的匈奴部落經常派出精於騎射、強悍善戰的匈奴兵,侵入漢朝地區,衝進長城,搶劫財物,掠奪人口,給漢朝北部邊境的百姓造成嚴重災難,也給大漢政權帶來很大威脅。

當時,漢朝國力不夠強盛,沒有力量制止匈奴的入侵,只得採取軟弱的「和親」政策。就是將漢朝的公主嫁給匈奴的國王,同時陪送大量的金銀財物,兩族結成親戚。

可是,漢朝送去的公主和財物滿足不了匈奴貴族的貪慾。兩族之間和平了幾年,匈奴又背信棄義來侵擾了。和親,戰爭,又和親,又戰爭,長城內外,一片悽慘的景象。

公元141年,漢武帝即位。面對匈奴的侵擾,是繼續搞「和親」,還是進行反擊?漢武帝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他翻查幾十年的歷史,感到「和親」不是辦法,只有出兵擊敗匈奴,才能保障邊界的安寧。

漢武帝不但從武力、財力、物力等方面,作了出擊匈奴的準備,而且認為,要擊敗匈奴,還必須深入了解敵情。武帝一面派人偵察,一面找了許多投降來的匈奴人談話。

公元前138年,他就找了一個投降的匈奴老人,詳細了解匈奴的情況。老人從講述自己的經歷開始,向漢武帝介紹匈奴的地理、風俗……

接著,他對武帝說:「匈奴東邊有個東胡國,西邊有個月氏國,都很強大。四十年前,匈奴突然襲擊東胡,把東胡滅了。接著又進攻大月氏,在一個月夜,匈奴兵在右賢王指揮下,偷偷摸近了月氏的帳篷……

緊接著,匈奴兵衝進月氏的帳篷,月氏的兵士潰散了,月氏的國王也被抓住,單于殺了他。此後,一小部分月氏人躲進祁連山中,大部分越過二十幾個受匈奴控制的小國,向西逃跑了。

武帝聽了匈奴老人的話,一連幾天想著:「那月氏西邊的二十幾國也是受匈奴控制的國家,如果拉到我們這邊來,不就增強了我們抗擊匈奴的力量嗎?對!」他決定進行一次史無前例的外交活動——聯絡月氏,夾擊匈奴!

相關焦點

  • 張騫的「鑿空之行」:13載2次被困匈奴,讓華夏真正看見了世界
    但他認識到國之初建,百廢待興,匈奴強大,難以滅除,於是忍下這口氣,決定以和親安撫。公元前198年,劉邦「使劉敬奉宗室女翁主為單于閼氏」,並且「歲奉匈奴絮繒酒食物各有數,約為兄弟以和親」(《漢書》)。冒頓娶了漢室公主為妻,高祖皇帝成了匈奴單于名義上的老丈人,從此給漢朝帶來幾十年的休養生息時間。
  • 張騫還有個混血兒子?被匈奴囚禁13年,被迫和匈奴美女成婚
    這讓人們相信了外面的世界別有洞天。 在現在一些落後的地方他們就不知道大山以外的世界,他們認為自己的世界就是這麼小,所以就有走出大山的故事,因為如果不走出來的話,他們可能會貧苦一輩子。活在落後的世界,這是多麼可怕啊!所以我們必須去做一些事情讓他們去認識外面的天空是多麼的美麗。
  • 史上最牛的外交官張騫,怎麼樣跋山涉水出使匈奴?
    張騫是漢中人,在漢武帝時期擔任郎官,那個時候遊牧民族匈奴憑藉著他們強大的軍事力量掠奪侵犯中原,中原皇帝迫於壓力,經常送出珠寶美人來祈求邊境祥和。漢武帝是個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內心十分渴望打敗匈奴,永絕後患,但是軍事裝備和力量確實技不如人,他聽說月氏的頭領被匈奴人殺死並做成了酒杯,月氏人都很痛恨匈奴人,於是漢武帝就想要聯合月氏人一起攻打匈奴。想要報效祖國的張騫主動請纓,出使月氏說服他們。
  • 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裡,這名匈奴女子,曾給他溫柔與慰藉
    記載中鮮少提及這名女子,拋開歷史的不公,拂去千年的塵土,無論怎樣,那個溫婉的女人永遠存在於那個時空之中,儘管現在的人們是那樣頌揚張騫的豐功偉績,他是如何如何推動了歷史的進程,可是回到那個時代,在張騫的生命中,這名女子留下了我們不可獲知的濃墨重彩的一筆十三年前,甘泉宮內,十九歲的漢武帝面色凝重,憂心忡忡,此刻正在等待著某個人的到來
  • 張騫被匈奴扣留後,曾娶胡女為妻。他的匈奴妻子結局如何?
    李陵曾經的上司李廣利在投降匈奴後,也娶了匈奴狐鹿姑單于的女兒為妻。據《漢書·張騫李廣利傳》記載,張騫出域西域,被匈奴「留騫十餘歲,予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由此可知,張騫被匈奴扣留十三載,在匈奴娶妻生子。那麼,張騫後來歷盡艱辛返漢後,他的這位匈奴妻子怎麼樣了呢?
  • 【名人百科】「鑿空」西域,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張騫
    【歷史功過】張騫作為中西交通和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一個偉大開拓者和先行者,功垂史冊,其精神在我國一直為優秀的人們所繼承和發揚。張騫奉詔出使西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走出國門,開展外交活動的外交活動家。;也為後世的外交使節開展外交活動建立了一座豐碑,成為後世外交工作者的行為楷模。
  • 漢武帝厭棄胡人進貢的動物,讓人拿去餵虎,誰知老虎嚇得伏地不起
    西漢初年,漢朝實行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為了避免匈奴南下,漢朝還推行漢匈和親。公元前141年16歲的劉徹登基,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同時採取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在漢武帝苦心經營下,漢朝走向了強盛,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興兵南下,劍指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漢武帝任命衛青迎擊匈奴,漢匈之間的戰爭也徹底打響了,衛青、霍去病數次徵戰,也收復了河套地區。
  • 張騫為何要開拓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又有哪些重要意義?
    如今在全世界名聲大噪的"一帶一路,絲綢之路"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中我們熟知的絲綢之路,而是眾多國家一起建造的一條連接亞太經濟帶與歐洲經濟圈的經濟大走廊,但這一偉大構想都來源於公元前138年的一次西域出行,張騫帶領使團踏上了漫漫徵程,同時中華民族歷史中,也留下了張騫濃墨重彩的一筆。
  • 「李廣難封」是他的生不逢時,也是漢初對匈奴政策的由守轉攻之變
    公元前141年,16歲的劉徹即位,大漢王朝迎來了新的主人,經過文景之治70年的積累,此時的大漢帝國,國富民強,迫切需要改變幾十年的對外恥辱,為此劉徹開始了為戰勝匈奴而做準備,這一準備就是十年。張騫救兵到達,李廣才得以脫險,但是,四千士兵幾乎全軍覆滅。元狩四年(前119),漢武帝決定給匈奴最後一擊,想深入漠北攻其不備。於是命令大將衛青、霍去病各領兵五萬,分別從東西兩路挺進漠北。李廣隨衛青出徵匈奴。出邊塞以後,衛青捉到敵兵,得悉單于住的地方,便親自帶領精兵去追逐單于。
  • 漢武帝時期開創的絲綢之路,跟一個名字可能念錯的民族大月氏有關
    月氏在西漢初期,盤踞在今天甘肅一帶,是最早期的騎兵民族,匈奴曾向它低頭。匈奴崛起的一個大名鼎鼎的單于叫冒頓(音冒讀),做太子時曾作為人質生活在月氏。正是這個冒頓單于,逃回國後,殺了父王,把匈奴帶上了戰鬥力新高度,並且帶兵擊敗了月氏。
  • 匈奴最早是出現在哪個朝代?後面又是如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這三個國家的北面都是匈奴,所以這三國為了抵禦匈奴,於是就建了長城,萬裡長城一開始就是為了防禦匈奴的入侵。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就派遣手下蒙恬將軍,帶領30萬大軍(秦始皇當時特意開了一條秦直道)去攻打匈奴。
  • 漢匈大決戰:漢武帝決意對匈奴宣戰,帝國上空籠罩著危機的陰雲
    01 漢武帝初掌大權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漢武帝第一次發起這樣的大規模御前會議。兩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35年,漢武帝就已經進行過一次這樣的朝會。 而那一年,漢武帝才剛剛成為這個帝國真正的主宰。雖然此時漢武帝已經即位6年有餘,但在這之前,帝國的重大方針政策,一直操縱在太皇太后竇氏的手中。
  • 漢武帝的中央集權與崛起的匈奴冒頓單于
    東亞歷史第25篇:遠古中國之漢武帝。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在位)登基為帝時才十六歲,年輕而有大志,躍躍欲試。他決定採用董仲舒的建議,採用儒術治國,並進行變革。當時的太皇太后也就是漢文帝的竇皇后卻不同意,極力阻止。
  • 漢武帝彪悍的不解釋人生
    衛青公元前124年,漢武帝派衛青發動了更加猛烈的進攻,這一次直接把匈奴的右賢王打的找不著北了,只帶著一些殘兵剩將逃了回去。不僅消滅了九千匈奴兵、斬殺了匈奴單于的祖父輩,還把單于的叔父和大批官員都給抓了回去。121年夏天,霍去病再次出徵河西,又消滅了三萬匈奴兵,還俘虜了四萬。匈奴的很多王公大臣都成了霍去病的俘虜。經過前幾次戰役,漢武帝越打越嗨,再一次派出軍隊,由衛青和霍去病共同統領,在漠北進行了決戰。
  • 後崛起大國要先交友而後出擊,當年西漢結援西域反制匈奴非常經典
    他痛心道:「今匈奴嫚娒侵掠,至不敬也,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漢歲致金絮採繒以奉之。」「陛下何忍以帝皇之號為戎人諸侯,勢既卑辱,而禍不息,長此安窮!」壯懷激烈的漢武帝劉徹(前141年—前87年在位)決心徹底解決匈奴問題。然而,對於漢是否具備獨自對抗匈奴的能力,他沒有十足的把握,為了提高戰爭勝算,武帝在積極備戰的同時,也在外交方面多方謀劃。
  • 匈牙利人和匈奴人什麼關係?被漢武帝摁在地上摩擦,南北朝時散亂
    很多人認為,現在的匈牙利人,就是西漢時期,被漢武帝吊打的匈奴人。除了名字有點相似外,其實這是沒什麼根據的。之所以他們這麼認為,那是因為現在的匈牙利人,也喜歡吹嗩吶,也喜歡剪窗花,這跟我國陝北地區的習俗十分相似。
  • 隱藏在漢武帝身邊的蝴蝶效應,是由一個讓人忽視的女性引起的
    漢武帝的一生,文韜武略,但也犯過不少錯誤。他野心勃勃,雄才大略,可是又非常迷信,想要長生不老,最後引發了巫蠱之禍。而這一切,其實都是由一個女人引起的蝴蝶效應。漢武帝剛即位沒多久,在參加完一次祭祀活動後,便順路去探望已出嫁的姐姐平陽公主。
  • 漢武帝的功與過
    漢武帝雖然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議, 但也有自己的主張, 這就是儒法並用、各種思想相互配合的原則。為了實施這一原則, 武帝下詔, 命令「詳延天下方聞之士,鹹薦諸朝」 (《漢書·武帝紀》) , 即要將天下所有有學問的人都延請到朝中, 量才使用, 並非只要儒家而排斥其它。
  • 漢之飛將軍李廣、與匈奴交戰70餘次、匈奴聞其名膽戰心驚!
    這是一首出自於唐朝詩人王昌齡的古詩。這首詩中的「飛將」指的就是飛將軍李廣,漢朝抗匈名將。那麼李廣的威名這麼大、到底有多厲害呢?李廣,西漢時期名將,先祖是秦朝赫赫有名的李信,助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將軍。出身名門的李廣,最終也成為了了一代名將,號稱「飛將軍」。
  • 霍去病攻下4大要塞,漢武帝取了4個大氣名字,讓中國至今受益
    而在這漫長而璀璨的歷史長河中,細數那些驚豔的帝王,漢武帝劉徹必佔一位。劉徹是西漢的第七位皇帝,漢景帝劉啟的兒子,也是最值得後人稱頌的帝王之一。他在位期間任用賢能,衛青、東方朔和霍去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匈奴進犯時,劉徹曾派衛青、霍去病去抵禦匈奴,而霍去病在這個過程中,曾攻下4大要塞,漢武帝親自為它們取了4個非常大氣名字,直到今天,這4個地方依然對中國有著重要作用。兩次河西之戰取得4大重鎮眾所周知,中國在古代的時候,經常受到匈奴的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