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禁令全面生效的時間是9.15日,過了這時間華為將沒有任何辦法從三星、聯發科、臺積電等這些知名晶片企業拿到晶片。不過就在禁令就要全面生效之時,倪光南院士卻對外表示,華為不會無芯可用,這是什麼意思?
然來是有部分國人對於美國禁令產生了非常不樂觀的想法,認為在晶片的領域中國是一丁點的自主能力都沒有的。
說到「中國已經擁有28納米的光刻機」,根據目前中國的能力,自己生產28納米和14納米的晶片還是沒有問題的。
28納米和14納米的晶片對於華為來講能夠做些什麼呢?華為可以在屏幕驅動、內存晶片、CMOS等領域大展手腳,這些領域對晶片的要求並不是那麼苛刻。當然華為還是要直面現實,在手機晶片領域發展會受到嚴重的阻力,手機晶片對晶片要求非常的高,而此時的華為並沒有獲取7納米的手機晶片的能力。
從統計數據來看,華為的手機業務佔到華為總業務的40%的樣子,這部分也將是受到禁令影響最大的部分。華為的事情讓國人看清了世界的形式,在高端科技領域去美國化是非常的重要的事情,勢在必行,這不單單只是晶片領域,其他領域也需要有所準備。
目前中國實現14納米生產的是中芯國際,不過其運用到了美國的技術,所以中芯國際也沒有辦法繞過美國的禁令給華為供貨。中芯國際目前自身的情況雖然還好,但主動權都是在美國的手中。所以中芯國際這在著手去美國化的工作,首先是40納米的晶片生產線,順利的話可能在明年就可以投產,不過在28納米的晶片生產線方面估計還需要差不多3年的時間來進行研發。現在臺積電已經能生產5納米的晶片,3納米、2納米的晶片正在研究當中,從這可以看出中國晶片研發生產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華為面對美國的打壓,也並不是沒有任何對策,首先華為囤積了一部分的高端晶片,樂觀的估計夠華為使用1年的時間;其次華為全面啟動了鴻蒙系統,並在全力建設鴻蒙生態體系HMS,華為在全球註冊開發者數量已經超過140萬,同時華為應用市場全球月活用戶超過4.2億;第三華為正在研製開發雲手機,雲手機一旦成功將能有效打破手機對高端晶片的依賴。
目前來講因為美國有意打壓而導致科技發展受限,需要進行去美國化,為防止類似的問題出現,中國唯一能做的就不斷增加教育投入、科研投入,大力吸納世界人才研發出越來越多的純中國科技。中國一路前行,現在各方面都在積極準備,唯一緊缺的就是時間,相信未來中國會一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