恥骨聯合的解剖及影像學解析

2021-12-18 影像時間

恥骨聯合(pubic symphysis;symphysis pubis)由兩側的恥骨聯合面借纖維軟骨連接而成。

圖 1 恥骨聯合示意圖

上、下面及前、後面都有韌帶加強:  

一、恥骨上韌帶:連結兩側恥骨之間,中部與恥骨間纖維軟骨板癒合。此韌帶有加強恥骨聯合上部的作用。

二、恥骨弓狀韌帶(尺骨下韌帶):較肥厚,呈弓狀跨越恥骨聯合的下方,連結兩側的恥骨下支之間。上面與恥骨間纖維軟骨板癒合;下面游離,與尿生殖隔之間以裂隙相隔,有血管通過。

三、恥骨前韌帶:肥厚而強,位於恥骨聯合的前面;由相互交錯的斜行纖維構成。

四、恥骨後韌帶:較薄,連接兩側恥骨後面。

圖 2 恥骨聯合冠狀位示意圖(左)及對應的磁共振圖:白色箭頭所示為恥骨上韌帶,白色箭所示為恥骨弓狀韌帶,黑色箭頭所示為透明軟骨,黑色箭所示為纖維軟骨盤

纖維軟骨中間有一縱裂隙,叫做恥骨聯合腔,但無滑膜復蓋,所以有人將恥骨聯合算做半關節。恥骨聯合腔的正常間隙為 4-5mm,妊娠分娩時可生理性增寬 3mm,一般不超過 10mm。根據相關文獻記錄,該間腔的寬度可隨年齡的變化而變化:

1. 3 歲時,間腔寬度為 10mm 左右;

2. 20 歲時,間腔寬度為 6mm 左右;

3. 50 歲時,間腔寬度為  3mm 左右。

圖 3 恥骨聯合基本結構示意圖

圖 4 恥骨聯合解剖圖,SPL為恥骨上韌帶,IPL為恥骨下韌帶(恥骨弓狀韌帶)

圖 5 恥骨聯合恥骨相對面的左內側面(去除恥骨聯合盤),左側為後方,右側為前方

圖 6 為恥骨聯合軸位解剖切片圖(A 圖)及對應的手繪示意圖(B 圖),圖中可以清晰顯示恥骨前韌帶(Anterior pubic ligament)和恥骨後韌帶(Posterior pubic ligament),對應右圖的灰色部分

女性的恥骨聯合有一定的可動性,在妊娠或分娩過程中,恥骨聯合可出現輕度的分離,使骨盆發生暫時性的擴大。

但正常妊娠和分娩過程中也時常會有合併症的發生,稱為恥骨聯合分離又稱非化膿性恥骨炎、恥骨聯合關節炎,為是局部血循環障礙而引發的恥骨無菌性壞死。國內的發病率約為國內 1/700。

診斷標準

1. 症狀:不同程度的恥骨聯合區疼痛,腰背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翻身或行走困難;

2. 體徵:恥骨聯合處明顯增寬伴壓痛,骨盆擠壓分離試驗陽性;

3. X 線攝片恥骨聯合縫隙寬>10mm 。孕期常採用 B 超測量:恥骨聯合縫隙寬>10mm,左右錯合差度≥5mm;

總結

恥骨聯合是由兩側的恥骨聯合面借纖維軟骨連接而成,其上下前後四面均有韌帶固定。外傷或懷孕分娩等因素可以導致恥骨聯合的分離,稱為恥骨聯合分離症。除常規的 X 線 B 超外,MRI 能更好的顯示恥骨聯結構。

 

編輯 | 鞏濤

責任編輯 | 黃蓓蓓

參考資料

1.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0840351

2. http://www.ixueshu.com/document/1b6dc12a3b7b6b29318947a18e7f9386.html

3. https://radiopaedia.org/articles/pubic-symphysis

4. http://sportsmedicineimaging.com/topics/pubic-instabilty/

相關焦點

  • 恥骨聯合分離知多少
    正常人恥骨聯合寬度 4 ~ 6 mm,孕期隨著激素水平變化可增寬 2 ~ 3 mm,一般認為恥骨聯合間隙超過 10 mm即出現恥骨聯合分離
  • 骨盆前傾【恥骨聯合向下(運動)】
    定義:骨盆在矢狀面是那個傾斜,引起恥骨聯合朝向下方超過正常的步態姿勢(骨盆前傾10°)。用來明確骨盆在矢狀面上傾斜的解剖標誌是髂前上棘(ASIA)和髂後上棘(PSIS)。正常步態中,髂後上棘和髂前上棘的連線相對於水平面傾斜10°。階段:任何時間段。
  • 產後恥骨疼痛的原因、診斷與康復
    我們都知道十月懷胎不易,以為生完孩子之後孕婦就可以恢復正常的身體狀況啦,但是你們知道嗎,有多少孕婦生完孩子之後就會出現大腿根疼痛,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出現翻身困難、無法下床,這種症狀其實很可能是骨盆分離導致的,即恥骨聯合分離症。
  • 海馬解剖及影像學評估
    HS最常見的影像學表現是海馬結構萎縮和T2WI上海馬結構信號增高,目前已經證實海馬結構的體積可反映神經元的數量,因此海馬結構的萎縮是神經元丟失在MRI上的反映。 醫學解剖是解剖類專業微信平臺,平臺內容涵蓋人體系統解剖、斷層解剖
  • 全面解析胸廓出口症候群(TOS)解剖、臨床及影像學表現
    雖然TOS的診斷通常依賴於仔細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影像學在識別潛在的病因及支持診斷上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影像學也可以排除其他情況或對患者症狀提供替代解釋。本文的目的是探索影像學在TOS患者中的應用。我們不僅關注TOS影像學的診斷作用,而且關注對胸廓出口減壓手術術後的評估,複習需要及時認識的重要併發症。我們的經驗來自於從轉診中心大組TOS病人。
  • 第四內收肌-恥骨肌【乾貨】
    6.性生活可能會導致女性的恥骨肌以及其他大腿內側肌肉產生觸發點;7.久坐對恥骨肌很不好,尤其是坐著的時候蹺二郎腿或者兩腿用力並在一起;8.提重物時兩腿張得特別開可能會拉傷恥骨肌;9.髖關節置換術可能會導致恥骨肌產生觸發點,讓患者無緣無故地疼痛。
  • 產後盆骨閉合術(恥骨聯合)產後修復秘訓五天
    課程內容:髖骨外擴徒手正骨法恥骨聯合(盆骨閉合,緊緻私密)S型C型矯正重塑完美曲線,翹臀產後髖骨(陰陽腳)正骨特色產後恥骨前傾臨床專家擅長於解決脊柱側彎;S型;C型;駝背;內扣肩、以及各類痛症,特別針對骨盆類疾病,長短腿,高低肩、女性私密、婦科疾病、恥骨聯合(產後盆骨修復)深受學員認同,以及傳授學員獨立經營項目。
  • 盆底康復丨產後恥骨聯合分離:真的很痛!
    恥骨聯合的解剖位置恥骨聯合(pubic symphysis)由兩側的恥骨聯合面纖維軟骨連接而成。上、下面及前面都有韌帶加強,上方的叫恥骨上韌帶,下方的叫恥骨弓狀韌帶。包括DR檢查-判斷恥骨聯合分離距離、超聲檢查-顯示恥骨聯合及其周圍軟組織的解剖結構、綜合體質體能檢查、身體成分檢查、身體姿勢檢查與特殊體格檢查等。以了解患者是否出現恥骨聯合關節紊亂、恥骨聯合分離、恥骨聯合筋膜炎等情況。
  • 懷孕生孩子那些事 之 恥骨聯合分離
    ▷ 恥骨聯合分離引起的疼痛只是懷孕期間的一個暫時性變化。懷孕分娩的整個過程基本上就是給大家上一門女性生理學和解剖學課,這些生理和解剖名詞平時大家八輩子都不會去關心和知道,可它們又會一次次非常鮮活地在你身上呈現出來。如果不是學醫的同學,如果你沒有懷孕,可能永遠不會知道恥骨是什麼,恥骨在哪裡,也不知道什麼是恥骨痛。
  • 解剖 | 高清腹前壁肌肉解剖圖
    (腹)白線 10.腹股溝韌帶 11.恥骨結節 12.恥骨嵴 13.恥骨聯合上界:中央是劍突,肋緣從第7肋軟骨胸肋關節處伸展到第12肋尖。下界:依次由髂嵴(從髂結節向下至髂前上棘)、腹股溝韌帶(由髂前上棘向前向下連於恥骨結節)、恥骨嵴(從恥骨結節外側到中線上的恥骨聯合)。
  • 運動解剖大腿肌肉之內收肌群:恥骨肌、長收肌、大收肌、股薄肌及大腿內收肌群的主要機能
    內收肌群圖1: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解剖圖恥骨肌部位:在大腿內側上部淺層
  •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正常解剖及損傷的影像學研究進展
    TFCC的損傷是引起腕關節尺側疼痛的常見原因[3],由於該處解剖結構複雜,一些早期的損傷經常被忽視和誤診,從而延誤診斷和治療,導致患者的功能恢復和生活質量均受到影響。關於TFCC損傷的正確認識和診斷,對手外科醫生制定恰當的治療方案,以及患者的功能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對TFCC的正常解剖、損傷分型以及各種相關影像學的研究進展等方面進行綜述。
  • 恥骨聯合分離
    恥骨聯合分離症是指骨盆前方兩側恥骨纖維軟骨聯合處,因外力而發生微小的錯移,表現恥骨聯合距離增寬或上下錯動出現局部疼痛和下肢抬舉困難等功能障礙的軟組織損傷性疾病
  • 孕期恥骨聯合分離疼?恥骨在哪?怎麼緩解?
    胎教音樂欣賞很多孕媽媽到了孕晚期,會出現恥骨疼痛,但是也有很多孕媽媽不知道恥骨在哪?為什麼會疼?
  • 強疝盤點(二)——開放下腹股溝區解剖
    2)我們可以摸到的有哪些結構:髂前上棘、恥骨結節、恥骨聯合 髂前上棘 (ASIS) 髂前上棘與骶骨岬在同一水平,常可輕易看見或觸及。 恥骨結節 (見下圖)恥骨結節的觸診方法 : 附著於恥骨結節的結構 腹股溝韌帶 聯合腱 提睪肌升纖維環 腹直肌外側頭 恥骨聯合 連接左右恥骨上支的軟骨關節。
  • 當心恥骨聯合分離症,這些方法可恢復
    受到激素、胎兒下沉的影響,骨盆中恥骨聯合、骶髂關節穩定性變差,逐漸鬆弛。越是到了孕晚期,鬆弛表現也會越嚴重,這也是孕媽在孕晚期感覺腰痛、骶骨疼的最主要因素。如果恥骨之間的距離較大,超過了2釐米左右,恢復時間也會有所延長。但是,如果超過了五個月,恥骨仍然無法恢復到原來的位置,並且自己疼痛難忍,甚至影響到了自己的生活,這就要警惕起來了!恥骨久久無法恢復,當心恥骨聯合分離症找上自己!
  • 關於女性身體解剖結構-骨骼篇
    (在一些鍛鍊項目中會涉及骨盆的這一部位,所以現在你可以對恥骨聯合所在的位置加深一下記憶,後面我可能也會直接稱恥骨聯合為恥骨)。     恥骨聯合關節是由一大塊軟骨組成的,它在骨盆的前端將骨盆分開為左右兩邊。因為軟骨比骨頭軟,這讓骨盆的前端更為柔韌。
  • 顱內靜脈系統影像解剖——動態立體化解剖展示
    本次靜脈解剖會結合書本理論知識,在展示方式上會更多使用動態影像,同時補充手繪圖譜和解剖照片作為對比,這樣可能有助於立體化解剖結構構建。大腦靜脈系統分為淺表引流和深部引流兩個部分。雖然可以做到大部分準確,但難免碰到個體差異較大的情況,所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要想不溼鞋,得靠影像學」。看完,如有收穫,右下角點個「在看」吧,謝謝
  • 恥骨還能分離?痛痛痛
    恥骨關節的連接變得比較鬆弛、韌帶、肌肉逐漸鬆弛,為胎兒生產做準備,並利於順利分娩。恥骨聯合痛屬於產科常見的臨床表現,尤其好發於經產婦,多出現在懷孕28周左右。當孕媽進行體位改變或翻身時,出現恥骨聯合部位的疼痛影響下肢的活動,一般屬於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