恥骨聯合(pubic symphysis;symphysis pubis)由兩側的恥骨聯合面借纖維軟骨連接而成。
圖 1 恥骨聯合示意圖
上、下面及前、後面都有韌帶加強:
一、恥骨上韌帶:連結兩側恥骨之間,中部與恥骨間纖維軟骨板癒合。此韌帶有加強恥骨聯合上部的作用。
二、恥骨弓狀韌帶(尺骨下韌帶):較肥厚,呈弓狀跨越恥骨聯合的下方,連結兩側的恥骨下支之間。上面與恥骨間纖維軟骨板癒合;下面游離,與尿生殖隔之間以裂隙相隔,有血管通過。
三、恥骨前韌帶:肥厚而強,位於恥骨聯合的前面;由相互交錯的斜行纖維構成。
四、恥骨後韌帶:較薄,連接兩側恥骨後面。
圖 2 恥骨聯合冠狀位示意圖(左)及對應的磁共振圖:白色箭頭所示為恥骨上韌帶,白色箭所示為恥骨弓狀韌帶,黑色箭頭所示為透明軟骨,黑色箭所示為纖維軟骨盤
纖維軟骨中間有一縱裂隙,叫做恥骨聯合腔,但無滑膜復蓋,所以有人將恥骨聯合算做半關節。恥骨聯合腔的正常間隙為 4-5mm,妊娠分娩時可生理性增寬 3mm,一般不超過 10mm。根據相關文獻記錄,該間腔的寬度可隨年齡的變化而變化:
1. 3 歲時,間腔寬度為 10mm 左右;
2. 20 歲時,間腔寬度為 6mm 左右;
3. 50 歲時,間腔寬度為 3mm 左右。
圖 3 恥骨聯合基本結構示意圖
圖 4 恥骨聯合解剖圖,SPL為恥骨上韌帶,IPL為恥骨下韌帶(恥骨弓狀韌帶)
圖 5 恥骨聯合恥骨相對面的左內側面(去除恥骨聯合盤),左側為後方,右側為前方
圖 6 為恥骨聯合軸位解剖切片圖(A 圖)及對應的手繪示意圖(B 圖),圖中可以清晰顯示恥骨前韌帶(Anterior pubic ligament)和恥骨後韌帶(Posterior pubic ligament),對應右圖的灰色部分
女性的恥骨聯合有一定的可動性,在妊娠或分娩過程中,恥骨聯合可出現輕度的分離,使骨盆發生暫時性的擴大。
但正常妊娠和分娩過程中也時常會有合併症的發生,稱為恥骨聯合分離又稱非化膿性恥骨炎、恥骨聯合關節炎,為是局部血循環障礙而引發的恥骨無菌性壞死。國內的發病率約為國內 1/700。
診斷標準
1. 症狀:不同程度的恥骨聯合區疼痛,腰背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翻身或行走困難;
2. 體徵:恥骨聯合處明顯增寬伴壓痛,骨盆擠壓分離試驗陽性;
3. X 線攝片恥骨聯合縫隙寬>10mm 。孕期常採用 B 超測量:恥骨聯合縫隙寬>10mm,左右錯合差度≥5mm;
總結
恥骨聯合是由兩側的恥骨聯合面借纖維軟骨連接而成,其上下前後四面均有韌帶固定。外傷或懷孕分娩等因素可以導致恥骨聯合的分離,稱為恥骨聯合分離症。除常規的 X 線 B 超外,MRI 能更好的顯示恥骨聯結構。
編輯 | 鞏濤
責任編輯 | 黃蓓蓓
參考資料
1.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0840351
2. http://www.ixueshu.com/document/1b6dc12a3b7b6b29318947a18e7f9386.html
3. https://radiopaedia.org/articles/pubic-symphysis
4. http://sportsmedicineimaging.com/topics/pubic-instabil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