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億人際關係:如果你覺得人際關係很累,一定是沒搞清楚這個目的

2020-12-26 王億女性提升

今夜不香風問:

我知道為人處世人、際關係對事業生活的好處,但搞好人際關係真的很累、很煩,我很不喜歡做這種違心的事。有啥解決辦法嗎?

王億答:

一秒鐘看透事物本質的人與一輩子都不知道的人的命運自然是不同的。

——《教父》

分享一個故事:

前段時間一位久未謀面的朋友從美國回來,打電話約我吃飯。我把地點定在了一個挨著地鐵站的大商場裡,對於不熟悉北京交通的人,我認為這是一種貼心的照顧。不過他告訴我他打車,不需要了解地鐵站,請我把詳細地址發到他手機裡。我照辦了,同樣很貼心地,我特意上網查了詳細的街道門牌。  就在吃飯之前半天,我收到了他的簡訊:「晚上吃飯的地方坐地鐵怎麼去呀?」我回復了,包括走哪個出口。兩分鐘後他又問:「幾號線呀?」  我心裡開始有點不爽,扔掉手機做自己的事,晾了他兩分鐘才勉強回復了這條簡訊:「十號」。很快我收到第三個問題:「我在XX站,坐過去要換乘幾次呀?」  我的這位朋友受他的方言影響,提問喜歡用「呀」字結尾。回想起我認識他的十年,我忽然意識到我對「呀」字都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般的厭煩。我深呼吸,放鬆自己的情緒。我這個朋友,他在人際交往中經常忽略掉人與人之間的感受,關心任務更多一些,倒也算一個公允的評價。  他是一個極端聰明的人。聰明分很多種,他的聰明集中體現在他的問題解決能力。在我和他有交集的那些年裡,我從來沒有見過有一件事是他辦不成的,哪怕是很多在我看來匪夷所思的事情,例如作為本科生去一家著名外企實習,從事一門跟自己的專業八竿子打不著的技術研發。  這種事我想一想都覺得超現實,但人家首先不會用「匪夷所思」去定義,因為他不會有這方面的感受。他只會笑眯眯地思考這件事所需的關鍵步驟,按步驟往下做。要提交申請,那就寫,要審核材料,那就依次準備。遇到沒有的材料怎麼辦?就用最方便的方式去獲取一個。比如,利用暑假的時間上個速成班。  我毫不懷疑,如果那個申請要用拉丁文,他也會很快找到一個拉丁文高手幫忙翻譯。如果他希望認識一個人,無論是著名教授還是名企高管還是校花女神,在一般人還在糾結「人家不可能理我吧」的同時,他已經笑眯眯地約好見面時間了。  他認識人的方法直接又有效,找到聯繫方式,直接上門搭訕。沒有聯繫方式也難不倒他,他可以想辦法問人,還可以上網。他能用google搜到十個疑似此人的聯繫電話,一個一個打,打通為止。總之,用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來形容他就對了。  他的問題解決方式完美地詮釋了傳說中的大象裝冰箱三部曲。他是真的可以把冰箱門打開,直接把大象往裡塞。如果塞不進,他不會沮喪,不會懊悔,更不會自我懷疑,他會笑眯眯地轉過頭問你:「你知不知道誰可以幫忙把它塞進去呀?」  這樣的人就算是做了推銷員都能發財,更何況他還有文憑和技術。所以他毫無懸念地這些年在向著成功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進。但在他身後聚集了各種冷眼和質疑。他很不招人待見,不是因為聰明,而是因為他無法和人在感受的層面互動。他笑眯眯地誇你,也笑眯眯地自誇,笑眯眯地貶你,也笑眯眯地自貶。  有時會笑眯眯地激怒你,有時又會笑眯眯地讓你覺得生不出氣來。  所以按照一貫的方式,他笑眯眯地問我:「坐過去要換乘幾次呀?」  我估計這是他最快解決問題的辦法,就這麼簡單。不會解釋「不好意思,地圖上線路太複雜了,這麼多站我實在看不過來,你能不能直接把路線發給我?」,也不會開個玩笑說「我是路痴求鄙視」,也不會道歉說「再多麻煩你一下哈」……如果我忍住怒氣回復他:「你自己不會看地圖嗎?」  他一定會說:「好的,那我自己看吧」。不會受挫,不會生氣,不會問我怎麼了是不是心情不好,可以想像他揣起手機去查地圖,還是一臉笑眯眯的。  如果教育他:「你都不會說一聲請謝謝對不起嗎?」  他會說:「好的,對不起,請問坐過去要換乘幾次呀,謝謝。」不會自責,不會尷尬,但一定會提醒自己下次跟我提要求時務必把文明禮貌用語加上。他是不會有感受的,不會覺得我不耐煩。或者,他從理智上識別到我處於「不耐煩」的情緒狀態,但他不想對此有任何的反饋。對他來說,只是任務的達成過程中遇到了一點小障礙,需要另想辦法。就算我非常生氣地告訴他:「我不去了!」他也會問:「是不是時間不合適呀?要不要改個時間呀?」你看,他這樣子反而最不怕面對人際衝突。他隨時隨地都可以向任何人提出要求,當然會遭到很多次拒絕。他能把被拒絕也轉化成一個問題來處理,直到在你這裡解決掉,或者繞開你找到別人。所以最後我拿起手機,平心靜氣地告訴他,往哪個方向走,在哪個站怎樣換乘。曾經我想不通,為什麼很多人不待見他,但是很少有人會一直拒絕他。現在我想,因為對他這種類型的,儘快達成他對你的期待,才是最簡單的拒絕方式。他把我當成一件事,我就趕緊做完這件事,我們手起刀落,完成任務,相忘於江湖。  他笑眯眯地和我交換了禮貌:「謝謝」,「不客氣」。在之後,可能會有交集,或沒有,當然那也沒什麼,他還是笑眯眯的,在人生路上全速奔行,一路上他會超過很多人,但他們都是過客。他會向前跑到地平線。過客在身後的那些惘然,不過是另一種不值而已。

人與人之間,可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

人生如戲,如的是遊戲——

遇到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

遇到問題

......

重要的是抵達目的地,每解決一個問題便升級、便有更多的權限和地位,

機會就在那裡,你越早發現並抓住紅利就越能積攢能量......

相關焦點

  • 王億人際關係:這就是你為什麼總搞不好人際關係的原因?
    要搞清楚一件事,是離不開搞清楚「概念」的。一個概念下的事情,才值得放在一起做分析和比較。一件事哪怕再確實無誤,但是放在了不同的概念下,就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樣子。學過邏輯學的人都知道,「混淆概念」其實是人類日常思維中經常會犯的錯誤。
  • 王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很煩該怎麼辦?
    王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很煩該怎麼辦?;在意別人的看法,覺得都是自己的錯……如果你常常有這樣的心情,那麼你就可能是一位「高度敏感者」。你會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想要糾正自己,和別人相同。其實,我們越是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就越不需要花太多精力,讓自己符合別人的喜好。比如,你總會為午餐時和同事們去餐館吃飯而煩惱,因為那裡嘈雜的環境、太多的油煙,讓你感到不適,而同事們並不這樣覺得。
  • 心理學:搞不清楚這四種人際邊界的人,人際關係大都很糟糕
    很多事物都有領域,都有邊界,人際關係也不例外,也就是說人際關係也有著自己的邊界和界限,越了界的人,搞不清這些邊界的人,通常都不會有好的人際關係。恰好「人際邊界」這個詞在心理學上有過許多討論,且都是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引發出很多思考,今天我們再次從這個角度出發,梳理一下人際邊界不清,容易越界和被越界的四種現象,供大家參考。1、過分幹涉,把別人的事當自己的事生活中確實存在這樣一種人,她們喜歡「幫助」別人,幹涉別人的事,不以為然地她們認為自己是熱心腸,是在用真心實意對別人好,甚至不求回報、不遺餘力。
  • 王億人際關係:讓主管挺、前輩罩著的人都是怎麼搞關係的
    王億人際關係:讓主管挺、前輩罩著的人都是怎麼搞關係的王億人際關係提升讓主管挺你、前輩罩你的職場處世術【1】先了解自己的「職場性格」,才知道需要什麼協助從執行工作前、後會採取的準備、計劃和行動,分析自己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工作個性
  • 人際關係中,其實不要假裝熟稔,那樣很累
    在我們探討假裝熟稔的時候,我們先來探討一下人際關係。 什麼是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是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係。人際關係由認知、情感和行為成分三種心理成分組成,它表明人與人相互交往過程中心理關係的親密性、融洽性和協調性的程度。
  • 光明正大地搞人際關係
    不過好處是,可以名正言順的討論和學習這個在傳統中國文化裡比較敏感的話題。好多時候,中文裡提到「關係」都好像不太正面,說誰誰誰善於搞關係,基本意味著那個人沒有本事就靠關係上位。通常說話人都是自認為正直的不搞關係的清高人,說話時是各類羨慕嫉妒恨、又不能拿別人怎樣。
  • 你在人際關係裡吃那麼多虧,都因不懂這三種人際交往模型
    人一生中的很多痛苦與煩惱,歸根結底都來自人際關係。而有效處理人際關係的基石並不在於學習各種人際交往的方法論,而在於你是否對自己和別人有了足夠深的了解與認識。比如:你知道自己的人際交往模式嗎?他在《人與永恆》中寫道:「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不是我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別人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但其實,從他的自傳就能看到,他對深度的直抵內心的交流是非常喜愛和需要的。
  • 人際關係中,討好型性格的人很累,做到這兩點,你能得到解脫
    《博弈論》裡面講處理人際關係時,我們一定要本著為人利就是為己利的原則。在發生矛盾和衝突時,能從對方的利益出發,能從良好的願望出發,使人際交往達到互利互惠的」正和博弈」狀態,從而達到雙贏。這就是我們去維護人際關係的一個基本做法。人其實本質都是孤獨的,所以人也就註定是群居性的。
  • 從手揭秘人際關係與人際交往優缺點!
    從手很容易看出一個人的人際關係與人際交往能力,所以可以多照自己的手紋來知道自己在人際方面的優缺點!人緣線斷開有這類此手相者在人際關係處理不佳,身邊小人頗多之徵兆,則與他人之社交關係都被別人所利用,所以在結交朋友上要寧缺勿濫!不要隨便深交!
  • 「人際關係敏感期」,你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將來的人際交往能力
    浩宇媽媽看了不少育兒書籍,她忍住了嘮叨說教、提建議的衝動,沒想到,浩宇竟然自己總結出了「交換需要公平,好的和好的交換,壞的和壞的交換」的道理出來。浩宇的這種行為,正是人際關係敏感期的表現,而浩宇媽媽這種不強行介入、保持傾聽的態度,讓孩子自由發展,有助於孩子順利度過人際關係敏感期。
  • 職場人際關係該如何維護?4條經典法則,克服人際交往壓力
    實際不然,職場人際關係處理並非那麼簡單。其中有很多技巧,也有很多學問。前段時間看了筆名為「人神共憤」的專欄作家發布的一篇文章,說人際關係處理有4個法則,我覺得挺有道理的。所以,如果你跟他們沒什麼關係,他們憑什麼要接受你的套近乎與討好。這不是浪費時間嗎?而職場中也確實有人願意與你接近,那是因為他們有那個工作職責,有溝通協作的職能,為了不丟飯碗不做不行。所以,請搞清楚,在職場中要把別人當作別人,有一定的界限感。
  •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如何把握好度?如何給這個人際關係投資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要懂得把握好一個度,超過這個度。人際關係,就有可能走向反面。在人際交往中,如果雙方不能滿足彼此的某種需要,那麼一般來說這種關係就比較難以維持了。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如果你對別人過度投資很可能會引起三大不良後果:第一、如果對對方好的過分,很可能會讓對方對你的這種恩情感到麻木,時間一長也就不會覺得你對他有多好了。中國有句俗話說得好一鬥米養個恩人,一升養個仇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了。第二、容易讓對方看你心太軟,不怕你。
  • 人際關係累是什麼意思 人際關係累釋義
    人際關係累是什麼意思 人際關係累釋義時間:2020-12-20 00:3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際關係累是什麼意思 人際關係累釋義 1、人際關係累,網絡流行語,指也不是怕社交,是真的不想搞人際關係,一個人其實挺快樂的!壓根不想跟大家打交道!
  • 如何將「人際」關係變成「人脈」關係?堅持這5個原則
    要想讓自己的人際關係變成人脈關係,不能只想著別人付出,自己首先要有所付出,表現的有價值,人脈之間的價值鏈是有互動性的,自己什麼也不是,奢求人脈就變得不切實際了。堅持以下五個原則,讓關係不止於「人際」,點頭之交也是人際關係,但人一定不會為你付出,擔風險,因此有關與人交往的思考還是有必要性的。
  • 把握恰當的人際距離
    一般來講,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次數越多,在心理上產生的距離就會越小,這樣就更容易產生共同的經驗,從而建立友誼,並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相反,假如雙方之間的心理距離較大,則會產生一種心理排斥力、對抗力,超過一定限度就會對人際關係產生不利影響。 那麼,在人際交往中是不是親密無間才是最好的相處方式呢?
  • 筆記|《社心》C3 社會關係 之一、人際關係和人際溝通
    C3 社會關係一、人際關係和人際溝通人際關係是指人們在共同活動中彼此為滿足各種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間的心理關係。自我暴露是指個體把有關自己個人的信息告訴他人,與他人共享自己內心的感受和信息。我們在選定某一交往對象之後,進行初步溝通,希望對別人有初步的了解,也希望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為可能形成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2.情感探索階段這一階段的目的,是探討彼此共同的情感領域來進行角色性接觸,而不是僅僅停留於一般的正式交往模式。
  • 人際關係中融洽和睦的關係,就可以被稱為人際和諧
    人際關係中融洽和睦的關係就可以被稱為人際和諧。和諧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的反映,更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應當採取的人生態度。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和」與「諧」同義,「和」的思想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們共同的追求。
  • 厚黑學:如果你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牢記這三條天規,助你一臂之力
    處理人際關係,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的事情,如果人際關係再複雜一點,更會讓許多人頭疼不已、避之如虎,不知如何是好,許多人敗也就是敗在不會處理人際關係上。其實找到技巧就不難處理。而」厚黑學「這門高深的學問就記載了很多關於處理人際交往的內容。
  • 理解了人際關係的核心因素,你連婆媳關係都能處理好
    我們人際關係系列課的第五本書是《所謂人際高手 就是讓人舒服》。這也開啟了我們課程的第二篇章:技能篇。這本書的作者喬治·戴德,是美國諮商心理學碩士、法學碩士。目前是一家私人診所的諮詢師,主要做人際關係方面的心理諮詢工作,有著深厚的人際實踐經驗。他發現人際的核心關鍵,只有兩個字:邊界。
  • 人際關係當中,男女關係當中,情商,一定是利己的!
    情商的目的是什麼?情商,一定是利己的,這個大家要記住,情商最終倒來倒去都是利己的。比如說,你發個紅包給女友,那麼這個就是利己的,就是聰明人,因為最終是利己的。比如說,我們群裡有一個學員,他老是在群裡面挑撥是非,那我就把他踢了,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