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改善的部位,但是健身不僅僅是只改變個別部位那麼簡單。關注身體的每一個肌肉群,而不是僅關注你想要改變的那個肌肉,這才是達到你健身目標的最聰明和最快的方法。
想有針對性地改變某一塊肌肉,徒手的訓練固然有一定成效,但是說成效明顯的還是各式各樣的健身小工具和健身器械,但是對於初入健身界的小白而言,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這些東西怎麼用?生怕使用錯誤鬧笑話或者操作不當損傷了身體。
今天就來帶大家了解健身房中常見的器械以及這些器械一般訓練到的肌肉部位,只有了解才會用!
龍門拉力架
鍛鍊到的肌肉:絕大多數
龍門拉力架可能是健身房裡所有健身器械中用途最廣泛的一個了。得益於其高、低位滑輪的設置,你可以利用它開展各式上身、下身以及核心部位的訓練。而如果滑輪恰巧可以被調節到不同高度的話,那麼你利用它可以開展的運動種類,就會呈指數式增長。
史密斯架
鍛鍊到的肌肉:很多
這一器械很容易成為你在健身房最常見的,同時也是最具爭議的器械之一。它的用途非常廣泛,似乎可以讓你完成無窮無盡的練習。它的內置安全機制可以使你在無人監護的情況下用它開展練習。無論你是在做深蹲、臥推,還是其他任何你能想到的運動,只需簡單轉動一下手腕,就能在運動過程中的任意一個環節,將槓鈴安全地放下。這兩大特點無疑使它成為健身房中較受歡迎的器械之一。爭議之處在於,由於槓鈴是被拉索懸掛著的,並且是遵循著一條固定好的線性路徑運動的,這便容易養成某些不自然的運動方式。由於我們的身體是在一系列曲線軌跡上運動的,所以槓鈴被迫通過的直線運動,往往會給一些關鍵性關節(如膝關節、肩關節和髖關節)造成不必要的壓力。
平板臥推器
鍛鍊到的肌肉:胸部肌肉、肩部肌肉、肱三頭肌
用平板臥推器鍛鍊通常有兩種選擇:一種是仰臥推舉,一種是坐姿推舉。這兩種選擇鍛鍊的肌肉都是相同的,但根據所使用握法的不同,你可以稍微調整一下訓練的重點。大多數平板臥推器都會設置平行和水平兩種握法。雖然平行握法會稍稍更多地針對胸部肌肉進行鍛鍊,但也會對肩關節造成較大的壓力。選擇水平握法則仍然能鍛鍊到胸部,同時還能減輕對肩關節這個經常活動過度的關節的壓力。無論你選擇哪種器械,也不管你選擇哪種握法,都要確保把手與腋下對齊。把手過高或過低,都會給肩部帶來更大的壓力。把手位置調整到位後,將其推舉出去,直到手臂伸直,然後將槓鈴放低到離肩部10釐米左右處。
滑輪下拉訓練機
鍛鍊到的肌肉:背闊肌、上背部肌肉、肱二頭肌
每一個在建的健身房都會有一臺這樣的器械。有了它之後,你只需要選好想用的把手,然後把負重拉下來,正如這種器械的名字一樣。在調整座位時,要確保雙腿能舒服地放在腿支架下面,同時腿部仍然要被牢牢鎖住,這樣你就不會被負重帶得飛起來了。拉出鎖上的插銷,調整好腿部的墊子以固定好自身,如此,上述目的就輕易地達到了。就大多數滑輪下拉訓練機而言,不管你選擇的是哪種把手,你都將把負重向下拉到胸前,以加強背闊肌和上背部的肌肉。唯一的例外是頸後下拉,這個動作需要將橫杆拉到頸後根部,但這屬於比較高級的動作,最好留給那些肩胛帶柔韌性較好且無肩部傷病史的人去做。
坐式夾胸器
鍛鍊到的肌肉:上背部肌肉、肩部肌肉、胸部肌肉
某些類型的坐式夾胸器(也稱飛鳥器)也可以用來鍛鍊上背部。這臺「獨特」的器械就是其中之一,只需將插銷拉出,就可以從鍛鍊胸部轉換到鍛鍊背部。想要鍛鍊背部的話,先轉過身來使胸部朝向墊子,再把鎖上的插銷拉出,然後以飛輪為中心,將手臂把手一直推到背部位置。然後,設置好座位高度,使肩部與把手齊平或略高於把手,可以看到推桿上有兩個把手,一個是垂直把手,一個是水平把手。選擇垂直把手會對上背部施加更多的壓力,選擇水平把手則會加強對三角肌後束的鍛鍊。無論你選擇哪一種把手,都要確保把肩胛骨收攏在一起,保持肘部微屈,以此姿勢將負重向後推。在設置座位高度時,要確保肩部與把手的高度一致,或略高於把手。這將有助於減輕肩部的壓力,並將大部分鍛鍊任務轉移到胸部。使用屈臂式夾胸器時,肘部靠在墊子上,輕輕握住把手。如果你使用的是直臂式夾胸器,只要抓住把手就行了。然後收縮胸部肌肉,將手臂帶到體前,再慢慢將負重放回到初始位置。
腿舉機
鍛鍊到的肌肉:股四頭肌、臀肌、膕繩肌
這是另外一個非常受歡迎的運動器械。你可以使用這臺搭載受力板的機器,在背部無須負重的情況下,獲得許多深蹲運動的好處。首先,調整座位高度,使軀幹相對於受力板約呈45度角。接下來,雙腳放在受力板上,下背部靠到墊子上。從這裡開始,只需將負重推高,然後轉動把手,使其失去支撐,然後放下負重,直到大腿平行於踏板(受力板)。稍作停留後,將負重提起來。根據雙腳所放位置的不同,可以針對某些肌群進行更多的練習。比如,雙腳踩在踏板的較高位置,通過腳後跟發力,能更多地鍛鍊到臀肌和膕繩肌。而雙腳踩在踏板的較低位置,通過前腳掌發力,則能夠增強對股四頭肌的鍛鍊。無論你選擇哪一種腳部位置,務必做到不要踩得太重(大腿超過平行於踏板的程度),也不要將負重放低後再提起來,否則會增加膝關節與下背部的損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