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說的話,正是每位父母想要對孩子說的

2020-12-14 騰訊網

本周《玩具總動員4》幾乎是毫無懸念地獲得了「2019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稱號。但是也有網友表示異議:

作為看「玩具總動員」系列長大的鐵桿兒粉絲,小編要說:「玩具總動員」整個系列,都是拍給成年人看的!尤其是《玩具總動員4》,更是一部為父母定製的影片

在「玩具總動員」整個系列中,玩具對於孩子來說,不只是玩伴,更像是守護者。在孩子難過的時候,他們陪在身邊;當孩子遇到入學恐懼,他們幫孩子建立信心;當孩子長大,他們微笑著悄然離去……

玩具對於孩子的守護,正像是每位父母對孩子的守護。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玩具總動員」系列動畫電影中的經典英文臺詞,聽一聽玩具們對孩子的暖心「表白」。

01

「你最大的價值在於被一個孩子愛著」

——Woody

作家斑馬曾提到自己孕期的一段經歷。一位人到中年卻未婚未育的女領導,指著她的肚子說:「這就是你現在最大的KPI。」

對於現代職場精英們來說,沒有孩子的時候事業最大,一旦有了孩子,任何金光閃閃的title都比不上「爸爸」「媽媽」兩個稱呼更動人心神

在《玩具總動員》第一部裡,巴斯光年覺得自己只是個玩具而感到灰心喪氣,牛仔胡迪鼓勵他說:

「Bein' a toy is a lot better than bein' a, a Space Ranger ... Look, over in that house is a kid who thinks you are the greatest. And it's not because you're a Space Ranger, pal, it's because you’re a toy. You are his toy! 」

「當一個玩具比當什麼太空騎警好多了……你看,在那個房子裡,有個小孩子認為你是最棒的。那可不是因為你是什麼太空騎警,朋友,而是因為你是個玩具,是他的玩具!」

02

「朋友和家人才是真正的財富」

——Woody

在《玩具總動員2》中,巴斯來救胡迪回家,但胡迪想要去玩具博物館生活。就在胡迪無法下定決心回家的時候,電視裡《警長胡迪》的動畫片裡響起來一段話:

「Now, remember, deputies, the real treasures are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Before I go, kids, I want to share somethin' special with you, for the times I'm not around. (music) You've got a friend in me! 」

「現在,記住了,副警長們,真正的財富是你的朋友和家人。在我離開之前,孩子們,我想專門跟你們分享一首歌曲,以防我不能時時陪在你們身邊。(歌曲)我是你的好朋友!」

這段話是動畫片裡的胡迪對現實中的胡迪訴說的。胡迪當然可以成為一個萬眾矚目的明星,但是觀眾和他之間會永遠隔著一道玻璃窗,不能跟家人、朋友相聚,那玩具一生的價值又何在呢?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也是一樣,「家」是我們奮鬥的原因和動力,也是我們勇氣和力量的源泉。我們的一切奮鬥,都源自「愛」,最終也將走向「愛」。

03

「他從來不會讓你失望」

——Andy

在《玩具總動員3》中,玩具們的主人安迪要上大學了,他決定把玩具送給了小女孩,在與玩具們最後道別的時候,他說:

「Now, Woody, he's been my pal for as long as I can remember. He's brave, like a cowboy should be. And kind. And smart. But the thing that makes Woody special is he'll never give up on you. Ever, he'll be there for you, no matter what. 」

「現在,到胡迪了,從我記事起他就是我的好夥伴。他很勇敢,就像每個牛仔那樣。而且很善良,很聰明。但是,最為與眾不同的是,他從來不會讓你失望。永遠,不管遇到什麼事,他都陪在你身旁。」

孩子們會把自己想像中的超能力和優秀品質投射到玩具身上,讓玩具代替自己成為拯救世界的大英雄。而他們現實中的榜樣,就是自己的父母。

03

「孩子終將長大但我不想錯過這個過程」

——Woody

在《玩具總動員4》中,胡迪常常被新主人邦妮冷落。他和邦妮最愛的玩具叉叉吐露心聲:

Woody: 「I saw him grow up and become a full person. And then he leave. They often do things that you『』ll never see. Don’t get me wrong, I still feel good about it. But somehow you will find yourself all those years sitting in the closet. Feel ... 」

Forky: 「Useless? 」

Woody: 「Yeah.」

Forky: 「Your purpose has been fulfilled. 」

胡迪:「我看著他長大成人。然後,他離開了。他們總是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別誤會,我對此感覺依然良好。但是不知怎麼的,你發現自己在壁櫥裡坐了很多年。會感覺自己……」

叉叉:「沒用了?」

胡迪:「是的。」

叉叉:「你的人生目標已經達成了。」

孩子們終將長大,總有一天他會離開父母,離開家,獨自闖蕩世界。不因註定的離別而害怕,我們可以讓孩子只有一次的童年,得到我們全部的愛和陪伴,這是我們的使命

看過電影,想要再次回味這些暖心「告白」,就看「玩具總動員」系列原版英文故事,跟孩子一起,享受精彩故事,品味英文之美。

相關焦點

  • 想要提高娃的高情商,媽媽可以常對孩子說這5句話,值得父母收藏
    其中,會說話尤為重要,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父母掌握說話的技巧,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長常把這5句話「掛嘴邊」,孩子情商高,在外很「吃香」1、用哭「威脅」父母在商場看到想要的玩具,大多數的家長都會拒絕孩子的要求。於是,大哭、撒潑打滾時常發生。有的媽媽怕丟人,就對孩子說:「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 父母對孩子說話要注意,這些話最好別對孩子說,否則容易讓娃自卑
    2、孤僻敏感家長總是隨口說出一些傷害孩子的話,孩子在這種持續性的打擊之中將會養成孤僻敏感的性格。時刻處於精神上的緊張狀態,擔心自己有哪裡做得不好,讓父母說出難聽的語言。父母無意當中的一句話,會讓他們敏感地認為是在說自己。
  • 想讓孩子變得自信,家長要經常對孩子說這3句話,別不好意思開口
    表姐看到小侄女這樣,就說了一句:「你看人家果果背詩、畫畫,什麼都會,你只會玩。」看到小侄女垂頭喪氣的樣子,趕忙制止了表姐 。沒成想,表姐回家後給我發信息,回家她老公就問了一句,和果果玩得開心不,直接就開始發脾氣,嘴裡還說著以後再也不和果果玩的話。小侄女和果果玩耍,並沒有覺得果果很厲害。但正是因為表姐的評價,讓小侄女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孩子的心靈是最純潔最脆弱的。
  • 謝謝你的好意,但是我不需要.拒絕對孩子的好意,也許正是在保護孩子,請勇敢說NO!
    每個人方式不一樣,也許有人覺得強硬,但是我卻不認為,幼小的孩子正是需要父母保護的時候,為什麼要用別人所謂的好意來破壞娃自身的成長規律。任何一個正常帶娃的人都會理解我的拒絕,如果不理解那也沒辦法,畢竟我不可能讓世界上每個人都滿意!
  • 當孩子對別人說:「這是我的玩具」時,父母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幫助孩子建立所有權的觀念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是一個從模糊混沌漸漸走向清晰的過程,而外界事物對孩子的刺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自我意識的清晰度。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儘早幫助孩子建立所有權的概念,在孩子處於「自我中心期」時,給孩子一些必要的指導,從而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個性。
  • 父母情緒勒索對孩子的影響
    情緒勒索,說起來好嚇人,但是又是那麼的耳熟能詳的,特別在中國這個「百行孝為先」的文化中。這裡我舉一些例子:1. 「愛我你就抱抱我」。2. 「我是你媽,你就應該要聽我的」。3. 「你再不完成作業,我就不給你買玩具了」。4. 「我那麼辛苦把你養大,你結婚就不跟我住了?有了老婆就不愛老母了,是不是?」5. 「你再哭我就打你」。
  • 正面管教:父母經常對孩子說這三句話,會讓孩子內心更加自信
    而話語作為最直接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更加深刻,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當我們對孩子話語溫柔時,會讓孩子如沐春風,而惡語相向時,也會讓孩子的心理留下傷痕,所以我們應當重視話語對孩子的教育作用,正確的表達方式和語言會對孩子造成積極的影響。
  • 老實說吧,孩子的玩具裡藏了多少你的私心?
    其實孩子的玩具更多得在折射出他所生長的環境以及父母的期許。比如:老皮就是一個熱愛戶外活動的人,所以就喜歡攀爬架、滑梯這些。我倆都是喜歡自然系的東西,所以都喜歡買手工木製的….  給小皮的玩具總是偏藍色系,給小米的偏粉色系,雖然小皮有時也表示想要粉紅色的車,我猶豫了一下,「引導」他考慮一下別的顏色。。。 玩具原來承載了父母這麼多內心的小秘密。
  • 「你這樣很不禮貌」這樣的話不要對孩子說了,看看心理學家的解釋
    都說窮養、富養不如有教養,一個有禮貌、有教養的孩子,即使不夠聰明,學習成績不夠好,走到哪裡,也能獲得他人的尊重。父母大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門落落大方,做事有禮有節,但如果方式不對,效果會適得其反。昨天,朋友向我求助。
  • 想要提高孩子的情商,父母不愁沒辦法,常對孩子說這幾句話
    家長可以對孩子說:「有什麼事情可以和媽媽分享。」家長也可以採用合適的方法幫助孩子,比如畫畫和音樂可以讓孩子釋放情緒。四、 以事實為依據,讚美孩子每個人都需要父母的表揚,當受到表揚時,孩子會受到激勵,更加努力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家長也要記住,讚美孩子要掌握技巧,要根據事實來表揚。有些家長盲目地對孩子誇讚,不但起不到任何效果,還會讓孩子變得狂妄自大。
  • 每個父母都想對兒女說的話
    每個父母想對兒女說的話:應該說父母都是對兒女無私的愛護,不希望兒女遭遇任何挫折和失敗的痛苦,也不會希望兒女太苦太累,如果有能力願意一輩子照顧他們呵護他們,不讓他們受到一點點的委屈和傷害。然而,這卻是錯誤的想法,也是錯誤的做法。
  • 想要培養孩子的高情商,父母的這4句話很重要,對孩子一生受益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情商」對孩子的重要性。如果想讓孩子有一個高情商,父母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是與孩子最親近的人。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對塑造孩子的性格、培養孩子的素質起著重要作用。父母想要培養孩子高情商,就要多跟孩子說這4句話:1. 這件事你說了算其實,父母對孩子有足夠的尊重,這也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視
    記得有一次去她家,她正在輔導9歲的兒子做作業,而3歲的小寶在一旁玩耍,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一下子拿哥哥的課本,一下子倒騰自己的玩具,大寶本來就容易分心,被旁邊的弟弟這般打擾,更是把作業屢次做錯,任我姐再怎麼講解,都聽不進去,終於怒火迸發,對著大兒子吼叫,說『這麼容易的題目做幾遍都不會,怎麼會生出這麼笨的兒子?』因為聲音過大,把旁邊的小兒子嚇哭了,瞬間烏煙瘴氣。
  • 易中天:為人父母,請不要對孩子說這三句話,會束縛孩子的想法
    易中天:為人父母,請不要和孩子說這三句話,會束縛孩子的想法 你是否經常聽到父母這樣對你說: 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要多 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要遠 如果家長非要讓孩子聽取這三句話,那他們不但不會接受,反而會非常反感
  • 孩子哭鬧要買玩具,媽媽沒有打罵,說了一句話,孩子乖乖聽話
    按照這個年紀的通病,肯定會拉著他媽媽給他購買玩具。果不其然,小男孩的腳步停在了玩具區,看上一款遙控汽車。他開始扯媽媽的衣角,對其撒嬌,小男孩的媽媽蹲下了身子,輕輕地詢問孩子:「這種類型的玩具家裡有很多,你確定要買嗎?」
  • 常被父母打罵,說笨死了的孩子,他們的命運也在父母的話中在改變
    等家訪做到一多半的時候,他發現,班級裡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家庭,父母很少打罵孩子,父母也不會因為孩子考試成績不好,而責罵孩子。 原來父母離婚後,母親就去了其他城市,和孩子的交流就很少。父親剛開始只是一個人抽菸,後來慢慢的會喝酒了。 有一次,孩子做完作業,就去找父親,說自己的練習本用完了,讓父親給買一些。 哪知道等來的,卻是父親的一頓打罵。
  • 什麼玩具是不可缺少的?這4種玩具對孩子有好處,家長快看看
    作為父母,總想把孩子想要的全部給他們,孩子喜歡玩具,就買各種各樣的玩具,父母都覺得孩子玩玩具可以帶給他們快樂,促進他們的智商發展,最後卻發現,家裡的玩具堆積成山,孩子的新鮮感早已不在玩具身上了。相反,過多的玩具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更容易讓孩子養成「3分鐘熱度」的壞習慣,建議父母給孩子準備5種左右的玩具就夠了,那什麼玩具對孩子有幫助呢?快來看看這幾種,你有沒有給孩子準備!圖卡類家長給孩子挑選玩具時,一定要根據孩子的身體發育階段來選擇,這樣才能更適合孩子玩。
  • 對孩子說「小點聲」,孩子為什麼不理睬?可能是說話方式不對
    導語:說話是一門藝術,在人與人的相處過程中,一個人懂得照顧別人、尊重別人,在不同的人面前說不同的話,這樣的人被稱為「高情商」。或許有人認為,這樣的人更應該阿諛奉承,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說話方式更會讓別人感覺到舒適。
  • 玩積木對孩子好處多,開放性如此強的玩具,要如何幫孩子挑選?
    當一個人喜歡時,可以說是愛好獨特,當兩個人喜歡時可以說是碰巧,但很多人都喜歡,那就說明一定有它獨特的魅力所在了。積木是很多家庭必備的玩具,那麼積木究竟都有哪些好處呢?如果想讓孩子在長大之後有所成就,尤其是想要有科學方面的成就,那麼孩子一定要有思維空間能力,否則,這個願望永遠實現不了的。積木在堆積的過程中是一個立體的形狀,孩子需要通過空間思維才能夠把積木堆砌成自己想要的形狀。
  • 往往因為父母的2種行為,趁早改正
    文/琴親媽媽每位父母都非常重視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即使父母再辛苦,也要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質生活,這也能看出父母的偉大。但父母對孩子的這種付出,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理解或滿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名牌,孩子也不例外,看見別人穿得光鮮亮麗,身穿名牌,回家就會和父母要,這樣的孩子往往忽略了一點,那就是父母已經竭盡全力在給他最好,但是他卻想要更好,這也是一種攀比心理的表現。孩子出現「攀比心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