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進化論:萬物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通過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的發展過程中「適者生存」。家養的鸚鵡,不愁吃穿,逐漸失去覓食的本領,一旦飛出籠子,難免餓死,這便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
一個不會遊泳的人,總換遊泳池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一個不會做事的人,換工作單位也解決不了能力問題;一個不懂得經營關係的人,換再多朋友都是一樣的結果。你改變不了別人,就試著去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環境,就學會去適應環境。
張作霖有句話說得好:「山不向我走來,我向山走去。」山是死的,人是活的;外界存在是客觀現實的,但人是主觀的,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而改變。適應環境是人和萬物的一項基本能力。
在逆境中成長的人,為了生存,會想方設法地提高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鍛鍊出自強不息的意志品質。一旦時機成熟,必將大展宏圖,成為爭相搶奪的人才。而那些在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中成長的人,他們缺乏競爭意識,缺少面對困難的能力,適應環境的速度跟把握時局的能力,與前者比較起來更是望其項背,稍微不慎就會成為社會的淘汰品……
社會中,只有跟上時代的發展,適應社會,我們才能夠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得更好。
在當今時代,主動選擇的機率可能更多一些。聰明的人可能會驚醒一次次選擇,為自己的生存與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個人的條件不同,能力有限,如果自己對自己的定位不準,把握不住、脫離實際、盲目攀比,其結果往往會步入歧途。其實,人生的路途很短,機會也不是很多,放棄需要勇氣,而選擇需要的是勇氣加謹慎。有時候選擇失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從中吸取到教訓,在新的選擇面前還是迷茫且不知所措。
人最危險的就是外面驚濤駭浪、自己還安逸穩定的沒有意識到,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得其樂,接收不到來自外部的任何信息。時代在變,且越來越迅猛以及猝不及防,我們需要讓自己學習更多的知識,來不斷適應新的變化,還有境界的持續打磨和升華。
如何抉擇人生走向、如何打磨自己來抓住屬於我們的機會,這是需要深入思考且認真投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