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教育給孩子和家長帶來了什麼?如果有可能,寧願回到應試教育

2020-12-23 司馬開林一手機店Vlog

各位網友粉絲,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司馬觀世界,我是司馬開林。

快樂教育給孩子和家長帶來了什麼?如果有可能,寧願回到應試教育

我真的想和大家心平氣和地聊一下教育,但我發現真的很難。原因就是我真的感到懊惱。曾幾何時就是因為很多人說我們需要素質教育,要像歐美那樣進行快樂教育,直到今天這種聲音也不絕於耳,打著那麼堂而皇之地口號兒叫作給孩子減負。l各位,我們現在開始改革了,開始行動了,但是你們發現這種教育是你們想要的那種教育嗎?我在我的視頻裡邊不止一次講過,歐美那種快樂教育完全是失敗的,歐美的所有精英都選擇了私立教育。公立教育就是哄著大家不哭。學不到什麼知識的,我不知道這些提倡教育改革的人,你們去沒去過歐美,你見過他們是怎麼樣進行中小學基礎教育的嗎?我想你真正看見了之後,再也不會提倡素質教育,快樂教育。

我們看一下我們今天稍稍改革了之後造成了什麼,孩子下午三點放學,三點半放學,他們真的有更多的時間去踢足球,更多的時間去打籃球了嗎?完全沒有,而是奔赴一個又一個的興趣班、愛好班、補習班兒,你別告訴我你可以讓孩子不去補習。就是因為現在改了班級不給排名了,你覺得不給排名了,你就能讓孩子真正的擺脫學習的壓力嗎?不能給他帶來痛苦嗎?其實他們自己心裡很清楚,他們在班級能排到多少名,甚至他都很明白的告訴你,樓下的誰誰誰排了第多少名,樓上的誰誰誰排了第多少名。

你不領著你家孩子去補課,不領著你家孩子去學習,你能讓其他人也不領著嗎?老師在課堂上講了一個知識點,當所有人都舉手要回答的時候,你的孩子不會他沒有壓力嗎?他的心靈不受到打擊嗎?很多人以為班級考試不公布排名,就可以讓孩子減少壓力,我和你說壓力是無處不在的。你能告訴你家孩子,你不在乎分數不在乎他的排名嗎?你能告訴她,咱不去補課,咱不去學習了,天天籃球踢足球。

咱們要素質教育,當孩子分數不及格的時候,你還能控制好你的情緒嗎?所以說我們看一下素質教育,快樂教育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孩子壓力在不斷的增大。而我們家長的壓力也在不斷的增大。

首先放學那麼早,他三點半就放學了,而我們大多數都是五點半,六點放學。甚至還有996晚上工作到九點十點的,這些家長有時間照顧孩子嗎?根本就沒有放學之後要去補課,一般都是兩節課,而且一節課至少100元,也就是每天給孩子花費在補課上,就要花費200元,這還不算周六周日,因為周六周日的課更多,對於一個普通的家庭來講,一個月的補課費就將近一萬元,承受得起嗎?

而孩子的壓力更是在不斷地增大。我們還能看到小區裡的孩子在天真的玩兒籃球,踢足球嗎?我是幾乎很少看見。小學以上的孩子在小區內玩耍,我們在抱怨我們的工作,996早上九點鐘上班,晚上九點鐘下班,一周工作六天。作為我們成年人,都承受不了。那麼現在的孩子呢,一般的至少都是797。早晨七點鐘上學,下午三點鐘放學之後去了各種補課班兒、補習班兒、愛好班兒,回到家吃口飯,還要馬上進行家庭作業,至少要到九點鐘才能完成一天的工作,而且是一周七天這樣循環。

通過這套教育模式,這讓我們看見精英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成為精英,而我們普通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成為普通人,我毫不誇張的說,我身邊就有人家的孩子。小學三年級就學完了,初中三年級的課程。我以為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家孩子已經很不錯了,但是我發現和人家比真的差得很遠,所以說我要奉勸那些要快樂教育的人,你們去歐美去看一看。歐美的公立學校能夠培養出什麼?而大多數成功的人都是從私立學校裡出來。而99%多的普通民眾,普通家庭是承擔不起私立教育的。

再說一下我們的應試教育,我們的高考制度,曾經有很多人進行吐槽。這是我們的老祖宗1000多年前發明出來的選拔制度,即使發展到今天,放到全世界,我們看一下它仍然是一個比較先進的選拔制度。而且相對來說比較公平的制度。無論你生活在哪裡,你生活在大城市也好,生活在四五線的小縣城也好,生活在農村也好,山溝溝裡也好,只要你的分數達到了,你就能夠去你想要去的高校,如果真的取消了應試教育,我們普通人憑什麼讓我們的孩子上大學?憑什麼讓我們的孩子去985去211像歐美那樣拿建校費嗎?為學校捐款嗎?我們有嗎各位?再怎麼素質教育,再怎麼快樂教育,我也不敢對我的孩子說,分數不重要,我不在乎,我更不敢說985、211不重要。

我在文章裡邊兒不止一次地給大家舉例了,讀書有沒有用,很多人拿農民企業家來反駁我說:他沒上過學,大字都不識一個,現在也很成功。各位有這種可能,因為我們曾經有七八億的農民,出現幾個農民企業家真的太正常了。就在文章裡面講了好多次了,之前是由於我們的改革開放,各種的政策紅利,有一些沒有知識的,沒上過學的,抓住了一些紅利期。所以說,你想成功的跨越階級擁有知識是我們的第一步,是我們的基礎,近幾年怎麼看不見農民企業家?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翻身就更難了。

前兩天我講了一個關於教育的視頻。有一個學生在反駁我說:司馬老師,你講這個完全不對,我在學校學不到什麼知識,你要說高數,大學語文有點兒用,我還承認,那麼我就問你馬哲有什麼用?著是這個學生問我的原話。我和你說,等你到我這個年齡,你就知道哲學有什麼作用。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很多都是在我們大學時代的時候說到的。第一就是從書本兒裡,第二就是從我們接觸到的人,而這種哲學,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塑造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會成為我們人生當中最基礎理念的一部分的。

說的有點兒多了,脫口就是想到哪說到哪,我今天啊,想和大家說一下,你們心心念的改革是要改成什麼樣兒,我現在一聽到改革我都心慌,你知道嗎我都感到害怕,我寧願回到之前的應試教育,至少我的孩子還有機會。

#素質教育是在玩火嗎#

相關焦點

  • 你知道應試教育是如何選拔孩子的嗎?千萬不要做「糊塗」家長!
    應試教育來源已久,目前很多教育學的學者把應試教育和填鴨式教育畫上等號,認為應試教育就是一味地給孩子灌輸死板的知識,孩子的「容量」越大,成績就越好。其實,這樣的觀點未免太過片面,我國在經歷了幾次較大的教育改革後,對於孩子的培養目標以及教育目的已經有了較大的調整並給出了明確的方向——孩子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不僅如此,應試教育選拔孩子的考試方向以及內容都變地越來越全面。
  • 體育成為應試教育又何妨
    (10月27《中國青年報》)據報導,家長們的擔心主要是中考中體育的分值增加會對體育不夠優秀的孩子不利,孩子的學業壓力加大,有的則擔心學習壓力大沒有精力參加體育鍛鍊,有的則擔心學校體育從不受重視的極端會走向純粹成為應試手段的極端,等等。
  • 教育孩子不是越快越好,家長應該降低期待和要求,給孩子快樂童年
    科技日新月異,世界千變萬化,但是教育孩子卻要「慢慢來」。對待孩子的學習,許多家長都非常著急,也特別煩惱。我曾經勸過表哥幾次,這教育孩子,不能只遵照父母的想法意願,還得坐下來、蹲下去,聽聽孩子喜歡什麼,想要什麼。買那麼多玩具和圖書,自然是價格不菲,可是孩子根本就不喜歡、懶得看,才是最大的浪費。就這樣,表哥表嫂對於孩子的「單邊教育」,從小學到初中,父母越是盲目辛苦,孩子反而成績越差。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左還是右?
    前段時間一些憤怒的家長在南京一中大門前舉牌抗議,認為一中教學強度不足,過於強調素質教育導致孩子應試能力不足。中考入學成績631分的南京一中的高考成績居然不如中考入學成績只有589分的南京二十九中,確實值得深思。 隨後,南京一中校長出面道歉,對即將升入高二年級的學生正式開始假期補課。
  • 沒有人告訴你,教育的目的,是想進行社會分層?應試教育可取嗎
    要是大家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在應試教育被花式抨擊了二十多年之後,清華北大並沒有搖號入學,人民大學、獨膽大學並沒有跟中專學生做過多的交流,大部分學生進入大學的途徑還是得通過考試。可能就像儲殷教授說的那樣,要是覺得什麼教育重要,那直接將其納入考試就行了,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想把音樂、體育、美術納入中高考的原因之一。
  • 應試教育下的「成功」:成功抹除的,是學生未來成長的可能性
    歷史使人清醒、數學使人縝密、政治使人理性、語文使人靈秀等等、每門學科存在自由它的道理,如果只是為了應試而放棄其中學科的學習,很難做到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如何改善應試教育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家長和學校需要配合學生減負工作的落實改善應試教育的弊端歷來都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重點內容,也不斷出臺了「學生減負」的相應措施,但這些措施落實在學校和當前的教育環境中卻並沒有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
  • 都已經小學畢業班,家長還在佛系教育和素質教育中搖擺不定嗎?
    惠民大叔第903篇(公眾號:ixm001),和四萬優秀家長交流孩子的成長與教育。關注這裡的都是為孩子著想、積極向上的家長。 比如校長就只說,學校能做的、老師能做的都是有限的,希望家長不要怕麻煩,要親力親為的把學習抓起來; 比如英語老師也只說,英語要多聽讀多背誦啊,如果家長實在沒辦法指導,進度孩子跟不上的你讓孩子抄一遍也行; 比如語文老師也只說,預習要做好、閱讀15分鐘不能少、精讀和寫作是日積月累等等,重話狠話一句都沒有
  • 從美國「虎媽」想到的孩子教育問題
    各類培訓公司的Slogan口號越來越醒目,比如一直在談的「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幼兒園MBA課程,學前掌握1000英語單詞,這些與其說在宣傳培訓的價值,不如說是在製造焦慮,讓家長們為課外補課和學習「加餐」買單。反過來,如果有相當部分的家長加入了培訓和補課大軍,留給剩下的家長們的問題就不是參加與否,可能是要參加更多的培訓才行,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們不在學場落後。
  • 「專訪」教育學者郭初陽:雞娃家長更多是考慮自己,把孩子視為一種...
    這個詞我們提了很多年,但近兩年公共輿論場中出現了一種聲音,就是說素質教育是違背教育公平的理念的,只有城市中產家庭才能夠有精力和財力去讓孩子學編程、學馬術、學鋼琴,農村的孩子根本沒有這樣的條件。如果把這些納入對好學生的評判標準的話,很顯然對社會弱勢群體出身的孩子是不公平的。所以現在反而有一種我們要回歸應試教育,只用成績來評判孩子優秀程度的聲音。你如何看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間的這種張力?
  • 禁公布成績載不動應試教育之愁
    現在盛行的應試教育,誤導了孩子,加重了孩子的課業負擔,按考試成績排名,炒作中考、高考成績特別是炒作中考、高考狀元的做法,侵犯了孩子的隱私、傷害了他們的心靈,異化了師生關係,違背了素質教育精神。排名靠前的學生神採飛揚,老師就「師憑生貴」;排名靠後的學生垂頭喪氣,老師也黯然神傷。
  • 實行「快樂教育」,孩子樂了學習卻「水」了,是你把快樂膚淺化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對應試教育深惡痛絕,他們希望孩子能夠在快樂中成長,但卻有很多家長發現在實行快樂教育的過程中,孩子的心情確實是快樂的,但學習的成績卻一直上不去,甚至根本跟不上的老師的思路,這也讓許多推崇快樂教育的家長苦惱不已。
  • 當下火熱的「樂高教育」,孩子究竟能學到什麼?
    但我個人的理解會更寬泛些,並不局限於樂高的教具,而是一切以樂高為載體,能給他人帶來思維和知識更新迭代的內容,這也是樂高吸引人的地方。其實就大眾對樂高教育的認知,兩極分化是比較嚴重的,樂高以玩具起家和聞名,在沒有深入了解的情況下,很大一部分人對樂高的認知就停留在搭積木,因此覺得樂高教育就是帶孩子玩。
  • 快樂教育or壓力教育?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一個家庭的重中之重,我還記得我沒結婚的時候經常會跟我的父母說:如果我有了孩子,以後肯定不會管他太嚴,只要別幹什麼壞事兒,開開心心的就行。但事實是當我做了父母,尤其是孩子上了幼兒園開始,我也會開始給她報數學啟蒙、英語啟蒙這類的學科課程,還有特長類的輪滑以及正在考慮中的舞蹈,為的就是想讓孩子不要掉隊。但這不就是跟我的父母當初給我規劃的是一樣的嗎?
  • 「快樂教育」是騙局?走偏方向的快樂讓孩子不快樂還難適應社會
    曾幾何時,我國一直提倡的都是應試教育,直截了當的解釋就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實行的教育。 當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時,那些平時刻苦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便會脫穎而出,成為他人眼中的天之驕子。 但是這樣的孩子真的就能夠有更好的發展,完全適應社會嗎?答案並不是肯定的。
  • 學校和家長是孩子教育的合伙人,這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
    所以,學校和家庭的教育要建立在客觀、理性的基礎上,才能談成人和成才的事。 我們的教育理念就是讓花有花的芳香,讓樹有樹的偉岸,讓草有草的柔美。這一切都需要通過孩子自身的努力達成。 學校教育是育人結構中的一部分。如果說社會處於河流的上遊,家庭處於中遊,那學校教育就是一條河流的下遊。
  • 為什麼被吐槽為「應試教育」?
    每年高考,毛坦廠中學超高的升學率和一本率是媒體關注的重點。近年來,毛坦廠中學一直演繹著高考的神話,本科達線人數連續五年突破萬人大關,本科達線率超過90%。這所深處大山深處的超級高校,所做的一切都圍繞高考運轉,同時也成為許多人們心中,應試教育的人才製造廠。
  • 美國是快樂教育嗎?看完美國學者的經歷分享,你就不會這麼想了
    那他們上課學習什麼呢?不過,我們也能看出,老張的這種教育模式並不完全是快樂教育,而是屬於一種「創造+體驗項目+親自實踐」的項目式教育,當然這種教育模式是自由的,主要依靠孩子的本能發揮,在項目合作的過程中,就會為了完成這個項目而去學習相關的技術知識、社交知識、管理知識、價值觀導向等等,其實和快樂教育還是有一定的區別。
  •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犯這些「通病」,及時糾正非常重要
    於是孩子小了一歲,閨蜜追著孩子讓他看寫字作業,學了不少興趣班。每當看到閨蜜時,也覺得自己很焦急,但閨蜜也很無奈,覺得如果現在不焦急,以後會很後悔。而且這種做法的弊端也很明顯,她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一直很不好,孩子有什麼事不願跟她說,以致孩子在遇到事情時,變得非常焦慮。
  • 作為家長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線上美術教育機構?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素質教育,重視啟蒙教育,讓孩子參加培訓班,從而提高孩子的藝術素養。當面對五花八門的線上美術廣告時,家長們總是一頭霧水,很容易被超低的價格吸引,一不小心就掉入了陷阱。相反的是,越是用簡單的,越多引導並讓孩子發揮想像力的教學方式,越有可能讓孩子自由發揮。各位家長請注意,不要擔心教師講得太少是不負責任,你要知道,教師講得越少,孩子就越有發揮的空間。如果實在不放心,那不妨就多注意教師的舉動:教師對待孩子的一個充滿關愛的眼神,一句句和孩子一樣充滿好奇的親切的引導方式,就可以說明這是真正為了孩子而教育的老師和機構了。
  • 「圈養式教育」對比「放養式教育」,適當的空間也能讓孩子成長
    許多家長如同王女士一樣糾結於應該圈養還是放養,那麼讓我們一起在這兩種方式的對比中,看看究竟應該採取哪種教育方式吧。一、什麼是「圈養式教育」「圈養式教育」是指父母出於為孩子著想的心理,約束孩子走上家長為其設定好的道路。遵循著規矩和秩序,符合社會的大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