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美的竹屋,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2021-02-17 藝非凡

| 生活·藝術·家 |

極致生活方式的發現者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一直以來,

中國人對居住環境

都有相當高雅的品味。

白居易在《養竹記》中

總結過竹的品性:

本固、性直、心空、節貞,

將之比作賢人君子。

在中國人的生活中,

竹文化無處不在,

竹的不畏嚴寒、清風瘦骨

直指「超然脫俗」的人生境界。


而在中國文化影響範圍內的越南

就有這樣一名建築師

擅用竹子木藤來建造房子

每一座竹屋都美麗到驚豔

還獲得了30多項國際大獎

Vo Trong Nghia

中文名:武仲義

37歲,從小在越南廣平省的

小山村裡長大。

在整個越南,

竹子隨處可見。

武仲義小時候便居住在以

竹子和泥土混合建成的房子裡。

他從小就勤勞好學,

懂得用竹子製作各種手工藝品,

比如竹籃、竹簾等,

然後賣了貼補家用。

長大後,

武仲義從越南

去了東京大學求學。

他發現日本人擅於利用天然資源融入建築設計和日常生活,除了自己感覺特別親切之外,他還覺得這種方式非常舒適環保,於是武仲義在學期間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自然資源建築方向。

畢業後回到越南,武仲義開始以自然環保為理念,利用在日本所學結合越南傳統的竹藤編織技藝巧妙融合到建築設計裡,並在越南和各國掀起了自然建築的新風潮。

竹の咖啡館

在越南崑嵩省的

Indochine酒店內有一間咖啡廳:

Kontum Indochine Cafe

這是武仲義2013年設計

15根圓錐柱支撐著

整個咖啡廳的屋頂,

乍一看就像是一個原始村落,

仿佛置身於竹林中。

這些圓錐柱完全是

將竹子用傳統工藝編織而成,

他說這樣的設計靈感

源於越南傳統的捕魚用的竹筐。


千萬不可小看這些竹製的圓錐柱,

它們利用傳統的科技,

比如煙燻乾草和竹釘來建造,

使得竹子變得比鋼材更加可靠。

屋頂完全用竹子覆蓋,

還包含一層層的

茅草和塑膠強化纖維。

有些地方,

塑膠的板子是外露的,

讓光線很容易從屋頂穿透

並灑入咖啡廳裡面,

形成斑駁的光影效果。

而且這樣結構的房屋

空氣流動性較好,

都不需要空調。

來酒店入住的客人

都會到咖啡廳裡坐一坐

感受這個「竹屋咖啡」。


2015米蘭世博會越南館

荷花,是越南的國花,寓意純潔和樂觀。而這座世博會的越南館就是武仲義將國花融入到建築裡的最好體現!


竹子建造的房屋和物體在武仲義看來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它可以快速的建造,也可以快速的拆卸,並且可以重複循環使用,還不會產生汙染。

林柱餐廳

越南一個度假村裡的露天餐廳,

從外觀看起來,

它是石頭建造的。

但如果光這麼認為那就錯了

因為再走進一看,

你會發現很大的不同…

餐廳內部幾乎全用竹子建造,

縱橫交錯的竹子把整個屋內

彰顯出竹林的意境,

在這裡用餐一定是種享受。

因為越南是炎熱高溼的熱帶季風氣候,所以這樣的竹屋設計能夠讓在這裡用餐的客人不覺悶熱,反而有一種清風徐徐而來的感覺。

光看屋內的竹梁

就能體會到

設計師武仲義的良苦用心,

實在是太美了!



Wind and Water Cafe

武仲義第一個獲得國際獎項的設計

Wind and Water Bar

廠房工作間改造

婚禮禮堂

很多人會擔心竹屋的耐用性,

然而這些問題

在設計前期就給出了答案。

所有的竹材都是精心挑選,

並用最自然的方式進行處理,

包括烘烤、浸泡、燻蒸

等傳統工藝。

竹材的加工前後需要4個月之久,

使得竹材非常堅固耐用,

甚至可以替代其他建築材料。

在武仲義看來,

竹材就是「自然界裡的鋼材」!

盡一切可能的返璞歸真

是武仲義的建築理念

他的夢想是:

希望有一天能夠

讓更多的人住上

低成本的美麗房子。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 END -

轉載須知

除註明外,所有內容均系「藝非凡」原創,

微信公號如需轉載,請後臺回復「轉載」。

無授權圖片會被舉報的哦!

往期文章

赤裸裸的愛,重磅福利1元開搶!

一座移動豪宅,一隻金毛,一對神仙伴侶!

10歲華裔女孩要修改美國憲法,因為她要做美國總統

他用43年,在沙漠中建起了一座城,現在沒人再嘲笑他瘋子

世上最催人淚下的雕塑,因為愛,他們分離

藝非凡

|極致生活方式發現者|

每個或平凡或偉大的人

都有幾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我們將循著這些故事

探索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相關焦點

  • 世上最美的竹屋,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在後世的造園活動裡,竹也成為了一個常客。即使是現在沒有那麼大的空間種植一大片的竹林,也會想方設法將竹這一元素搬進自己的園子。以竹造園,竹因園而茂,園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園因竹而顯。
  • 竹製家具: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古今文人墨客愛竹者甚多。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夏季有個不好的地方就是有點招蚊子,去院子裡面一定要塗防蚊液,要不然一整個夏天,胳膊腿就沒一塊好肉。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宋 • 蘇軾▼哲思小語: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要想人不瘦,天天豬頭肉。人生在世,有肉第一,腸不鳴,胃不叫,飽飽噠,才能有勁理想,可勁奮鬥。
  • 俗語講門前不栽竹,又有老話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該信哪個
    農村流傳著一句叫,門前不栽竹,但也有一句與竹有關的話語,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有人覺得,為何會有這麼矛盾的話在流傳呢?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講的是什麼意思這句話的出處是來源於蘇軾,原文: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i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這句話要講的意思,是生活中寧願沒有肉可吃,也不能讓家中沒了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打造庭院怎麼能少的了寧折不彎的竹子呢
    常言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如果你有一方庭院,不妨中上一片竹子,竹子因為竹報平安、節節高升的寓意和四季常綠寧折不彎的氣節,從古至今就深受人們喜愛,很多人都會在庭院裡種上一些。小庭園建議挑方竹、紫竹、唐竹、鳳凰竹、日本矮竹、內門竹等嬌小的品種;大庭院則可種方竹、唐竹、葫蘆竹、金絲竹、人面竹等景觀竹。首先就是移栽方法。竹子的最佳移栽時間是在秋分左右,竹子移栽時應該選擇生長旺盛的母竹中分株出來的3-5株小竹,在挖掘移栽時應該保留充足的泥土,保留竹鞭的同時儘量不傷害根須。
  • 住竹林,居竹屋,點竹燈,用竹器!
    住竹林,居竹屋,點竹燈,用竹器!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 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百姓卻說門前不栽竹,誰說的對?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不是農村俗語,而是北宋著名詩人蘇東坡《於潛僧綠筠軒》詩中的一句話,我給大家貼出來:【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生活區種竹子的注意事項
    蘇東坡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是高雅脫俗的象徵,無懼東南西北風,更可以成為家居的風水防護林。自古以來,竹子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吃飯用的竹筷到坐臥用的竹椅竹床,從晾衣服用的竹竿到遮風擋雨的竹鬥笠,可謂人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
  • 詠竹詩: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竹有幽靜的氣質。「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首《竹裡館》堪稱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幽篁即是幽深的竹林,在竿竿修竹的遮蔽下,詩人居住的竹裡館仿佛與世隔絕,然而這世界並不孤寂,且不說古琴與長嘯的聲響,明月好似老友來陪伴著我,無需有人與之共鳴,有竹、琴、月在身旁就好。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歷代名家畫竹清賞)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種哪個品種的竹子當圍牆好呢?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子是最好的園林或圍牆植物,如果住宅四周有竹林,碧綠青翠,清幽秀麗,給人以清新脫俗的感受。那麼,種哪個品種的竹子可以當圍牆呢?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②母竹選擇健壯的1-2年生竹,枝葉茂盛,分枝較低,無病蟲害的母竹,並選胸徑在2-3釐米左右母竹挖取,防止損傷杆基筍芽,鬚根應儘量保留,不要劈破或撕裂杆柄、杆基,應儘可能多帶宿土。母竹挖起後,在竹杆約2米平切。母竹應隨挖隨運隨栽。如一時不能栽完,應放在陰涼避風處,或打溼後蔭網覆蓋,定時澆些水。遠距離運輸需帶土打黃泥漿包紮,防止根芽乾枯。
  • 寧可居無竹我也要吃肉吃肉不
    哈咯大家好我是珊家美食蘇軾曾經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這說明什麼呢,說明了肉還是要吃的,這不吃肉會瘦的所以呢今天為大家來一個紅燒肉的做法快來學學吧紅燒肉紅燒肉肉是必不可少的五花肉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當竹與泉相遇,會碰撞出什麼樣的水花?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一篇《桃花源記》,激起詩人千古傳誦,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一片桃花源。世界不斷的發展,不斷的擠壓農村的生活空間,而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們,卻又開始嚮往起農村的生活,尋找那份久違的寧靜。看遍人間繁華,歸田攜酒伴花。
  • 多肉淨化心靈:寧可居無竹,不可室無肉!
    關注百科 · 遇見美好(微信號:duoroubaike)想見識什麼是多肉之美,想養出美肉,分享美肉,分享養肉技巧,分享美好生活!寧可居無竹,不可室無肉。站在這世間屬於自己的那個角落,等待日出,又守候著月落。偶爾興起,舉兩樽清酒,吟謫仙人之詩唱後主之詞;抑或在天台院內,弄弄花、鋤鋤草,掰掰昨日的年華,何愁種不出一世的芬芳?
  • 不可居無竹,盤點5種最適合家裡養的盆栽竹,你家種了嗎?
    古人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 國學賞析: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
  •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
    「竹萌抱靜節,乳鷇含淳音」這樣的美妙詩句,便是出自他的筆下。東坡有過之而不及,幾乎到了愛竹成魔的地步。 他平生每到一處,皆要上演一出「幽人」訪「瘦竹」的痴情戲。東坡有一段痴見:「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不解笑問,他便答言:「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哪有揚州鶴?」
  • 【浮世繪】 寧可食無肉,不可食無擂茶粥
    很多人特別是中老年人對它情有獨鍾,記得有一回去順德走親戚,早餐時分,主人家80多歲的老奶奶端上來兩碗擂茶粥,濃鬱的味道立刻把我們的距離拉近了,我們幾口就把一大碗擂茶粥吞下入肚,老奶奶馬上笑開了菊花臉,閒談中了解到,老人家是英德人,從小就喝擂茶粥,幾乎到了"寧可食無肉,不可食無粥(擂茶粥)"的境地。現在80多歲了,身子骨還很硬朗,老人家說都得歸功於擂茶粥這一健康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