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賞析: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2021-02-08 中華詩文學習


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

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賞析]

於潛是一個縣名,軒是有窗的長廊或小屋。蘇軾來到一個僧人取名綠筠的小軒,看到窗外的竹子,十分喜愛,就寫下了這幾句話。

他說,可以沒有肉吃,但是居處不能沒有竹子。不吃肉,人會變瘦;但是只要補養一下,就長胖了;沒有竹子,人就會變得俗氣,這是精神缺陷,醫治不好的。


歷代文人又大都像蘇軾一樣,從竹子受到很多啟發,尤其是竹子隱喻的氣節和謙虛。生而有節,是高風亮節的象徵;竹子空心,則代表虛懷若谷的品格。「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石》)鄭板橋讚美竹石堅定頑強的精神,隱寓了自己強勁的風骨、高尚的節操;唐代詩人張必的《詠竹》寫道:「凌霜盡節無人見,終日虛心待鳳來。」讚揚竹子終年累月虛懷若谷地等待鳳凰的到來。」明朝大才子解縉的春聯:「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把「竹」和「書」對舉,物質和精神統一在了竹文化之中。書,有了竹的鮮活;竹,有了書的深邃。


蘇軾的話告訴我們:物質享受和精神修養相比較,人更不能缺少的是崇高的精神。一個人只要勤快,吃飽穿暖還是能做到的;但是,要培養起高尚的氣節和謙遜的品質,就得堅持不懈地努力了。

孔子說過:「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我們從小接受我們民族文化中高尚情操的薰陶,我們就能氣節高尚,品質謙遜。

【小卡片】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來稿請投:shiwenxuexi@163.com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相關焦點

  •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
    東坡一家子都是「竹筍控」。蘇老爹沒事愛在竹林下閒坐著,細聽林間雛鳥清淳的叫聲。「竹萌抱靜節,乳鷇含淳音」這樣的美妙詩句,便是出自他的筆下。東坡有過之而不及,幾乎到了愛竹成魔的地步。 他平生每到一處,皆要上演一出「幽人」訪「瘦竹」的痴情戲。東坡有一段痴見:「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不解笑問,他便答言:「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哪有揚州鶴?」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宋 • 蘇軾▼哲思小語: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要想人不瘦,天天豬頭肉。人生在世,有肉第一,腸不鳴,胃不叫,飽飽噠,才能有勁理想,可勁奮鬥。
  •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有肉有竹的醃篤鮮既高大上又接地氣
    蘇軾說:「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這樣看來醃篤鮮又有肉,還有竹,那豈不是一道既高大上又接地氣的菜了!今天來說說我們蘇州的醃篤鮮吧!它的靈魂當然也是三大部分:醃肉、鮮肉、春筍!醃肉部分:肋條鹹肉、金華火腿,可以選其中一樣。而一般都會選自己醃製的鹹肉,每年的臘月裡自家都會醃鹹肉,經過一冬的風吹日曬,到春天正好是馥鬱鮮鹹,切下一小塊,下水一煮,就能滿鍋噴香。
  • 「無肉令人瘦 無竹令人俗」大文豪蘇軾和「東坡肉」的故事
    書生張開血盆大口說:「都不是的,我最喜歡吃東坡肉!」就像弗萊明忘了蓋上培養葡萄球菌的盒蓋,結果發現了能殺死他們的青黴素一樣;就像法利德別爾格玩過化學物質忘了洗手,結果發明了糖精一樣,蘇東坡看書上癮,忘了火上的肉,好在他加的水足夠多,於是熬呀熬,偉大的「東坡肉」就這樣熬了出來。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夏季有個不好的地方就是有點招蚊子,去院子裡面一定要塗防蚊液,要不然一整個夏天,胳膊腿就沒一塊好肉。
  • 竹製家具: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古今文人墨客愛竹者甚多。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在後世的造園活動裡,竹也成為了一個常客。即使是現在沒有那麼大的空間種植一大片的竹林,也會想方設法將竹這一元素搬進自己的園子。以竹造園,竹因園而茂,園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園因竹而顯。
  • 美食家蘇軾上線,一句詩給你一個吃肉的理由:「無肉令人瘦」
    沒錯,小編這裡的豬肉價格都快要飆升到和牛肉一樣的價格了,真心吃不起啊,但是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蘇軾的一首詩,這首詩完全給了你一個光明正大吃豬肉的理由,下面就和小編我一起去看看吧,原詩附上:於潛僧綠筠軒宋代: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 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雞柳不柴,為感至極,不俗又不瘦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是對「不可使居無竹」的進一步發揮。它富哲理,有情韻,寫出了物質與精神、美德與美食在比較中的價值;食無甘味,充其量不過是「令人瘦」而已;人無松竹之節,無雅尚之好,那就會「令人俗」。
  • 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百姓卻說門前不栽竹,誰說的對?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不是農村俗語,而是北宋著名詩人蘇東坡《於潛僧綠筠軒》詩中的一句話,我給大家貼出來:【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 詠竹詩: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世間萬物,皆為師友,白居易在池上竹下,更對竹子心生親近。   唐代一位不出名的詩人劉兼也有過這樣的感慨:「自是子猷偏愛竹,虛心高節雪霜中。」這裡用了王徽之的典故,王徽之愛竹成痴,即便短暫寄居朋友家中,也要買許多竹子來種,朋友問他何必麻煩,他卻道:「何可一日無此君?」
  • 世上最美的竹屋,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 【菜餚系列:金牌扣肉】「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正宗杭幫風味,酥而不爛,油而不膩~
    這道極富特色的經典菜餚,也成為了很多人請客聚餐的必備美味~杭幫廚師從蘇軾「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的詩詞中,獲得靈感,創造了金牌扣肉這道名菜。用高超的專業技能和創新的烹飪理念,重塑了東坡肉的外觀,減少了東坡肉的糖分,輔之以杭州特產竹筍,多了一份雅氣,造就了一道經典。金牌扣肉作為浙江地區特色傳統名菜之一,酥面不爛、油而不膩、造型別致。
  • 世上最美的竹屋,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在中國人的生活中,竹文化無處不在,竹的不畏嚴寒、清風瘦骨直指「超然脫俗」的人生境界。無授權圖片會被舉報的哦!往期文章赤裸裸的愛,重磅福利1元開搶!一座移動豪宅,一隻金毛,一對神仙伴侶!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歷代名家畫竹清賞)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 院,有竹則不俗!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北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青山不可無綠水,古木不可無藤蘿 , 野花不可無蜂蝶,江南不可無翠竹 !院,有竹則不俗。春天,生機盎然,拔節有聲,清新馨香、蓬勃茁壯、青翠欲滴。杜甫如是贊曰:「綠竹半合籜,新梢才出牆。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雨洗娟娟秀,風吹片片香。但令無剪伐,會見佛雲長」。
  • 做人如竹,厚積薄發
    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無可醫。」因氣候的原因竹在北方並不常見,夏日偶然發現隱藏於公園角落的這片竹林,竹子青翠繁盛,亭亭玉立,挺拔灑脫,婆娑有致,濃淡相映。竹孒在地下4年的時間,僅僅長了3釐米,但從第五年開始,每天以30釐米的速度,瘋狂生長。僅僅用六周時間,就長成了15米高。其實是在前四年,竹子在土裡紮根數百米。
  • 俗語講門前不栽竹,又有老話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該信哪個
    農村流傳著一句叫,門前不栽竹,但也有一句與竹有關的話語,叫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有人覺得,為何會有這麼矛盾的話在流傳呢?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講的是什麼意思這句話的出處是來源於蘇軾,原文: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i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這句話要講的意思,是生活中寧願沒有肉可吃,也不能讓家中沒了
  • 五月知竹,人生知足
    蘇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對於竹子,古代文人墨客從不惜溢美之詞,古詩文當中也留下了大量詠竹的詩詞。 五月知竹,人生知足,讓我們一起品讀詩歌,品味知足人生。
  • 寧可居無竹我也要吃肉吃肉不
    哈咯大家好我是珊家美食蘇軾曾經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這說明什麼呢,說明了肉還是要吃的,這不吃肉會瘦的所以呢今天為大家來一個紅燒肉的做法快來學學吧紅燒肉紅燒肉肉是必不可少的五花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