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帶給異性戀的5個啟示

2021-03-02 淡藍公益

「同性戀開創了一種新型的人際關係。」在《性史》一書中,法國哲學家福柯如是說。異性戀也許能夠從「這種新型的人際關係」中獲得愛與關係的深刻啟迪。

  李銀河在《同性戀亞文化》中認為,福柯是闡述同性戀現象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啟示最重要的人。

  福柯說,我們一直生活於一個「人際關係的可能性極其稀少、極其簡單、極其可憐的法律的、社會的和制度的世界中……幾千年來,人們在這些基本的婚姻和家庭關係中生活,對它們早就習以為常,從來不會去設計和想像其他種類的生活方式和人際關係,甚至沒有意識到有建立這些關係的可能性。在這些豐富多彩的人際關係中,就有同性戀這種既不同於一夫一妻制又有感情與性投入的關係。」

  正如福柯所說,同性戀文化也許可以給予異性戀文化以重要啟示,即「通過同性戀,什麼樣的關係可以被建立,被發明,被擴展,被調整……」

啟示一:無固化角色的伴侶關係

  同性伴侶山山和軍軍的關係就是這樣。「因為我細心,比較會做家務,所以很自然地就做了。我和軍軍在一起,沒有覺得在任何事情上一定要固定分工,比如我必須出外掙錢養家,他必須在家照顧家務,我們完全隨心所欲跟著內心的感覺走。」山山說。

  這或許正是因為同性戀是一種亞文化,游離於主流的愛情模式之外,因此愛情關係才表現得更加隨緣,呈現一種相對寬鬆和自由。

  大多數同性戀伴侶並不像異性戀伴侶一樣分老公老婆,男同性戀者阿生說:「很多人喜歡問我們倆誰是男人誰是女人,我喜歡他,因為他是男人,我們是把對方當男人來愛,而非把他假想成女人,如果我把他當女人來愛,我們就不是同性戀了。」實際上,在美國,男同性戀伴侶結婚後,多互稱呼對方為「husband」,女同性戀伴侶婚後互稱對方為「wife」,國內的很多同性戀者則稱自己的生活為「夫夫生活」或「婦婦生活」。他們的關係更平等。

  異性戀的關係就在這方面顯得過於僵化:老公一定要賺錢能力超過老婆,否則就抬不起頭來;性角色的支配一方,一定就是得了便宜的一方,所以在現實生活就得多為女人付出;所以,不少女人大量的性冷淡就此產生,因為女人既然覺得自己在性愛上面總是吃虧,主動的男人佔了便宜,所以就喜歡用性懲罰。這讓男人也很委屈:憑什么女人也享受了高潮,卻總是擺出一副女人吃虧只付出的架式?

  啟示二:女人,可以不向男人要安全感

  觀察異性戀家庭,一定是男人搬煤氣罐——當然了,這只是家裡力氣活的代稱,城市裡的丈夫們沒誰真搬這重物了。但誰要是讓女人幹家裡的重活,女人哪裡還有什麼安全感?

  「女人到底想要什麼?答案還不簡單嗎?無論她看起來想要什麼,她想要的終歸只有兩樣東西:很多的愛和很多的安全感。」張小嫻如是說。今天的社會,即使再強大的女人,還是普遍認可一個傳統的觀念:女人應該依賴男人。她要在兩性關係裡不厭足地得到愛和安全感。

  所以女性在婚姻中渴望完全的平等似乎是困難的事情。很多女性也自我放棄這種平等訴求,由此造成婚姻中大量的抱怨、委屈、失落、自卑、仇視、異化,等等。

  女同性戀似乎顛覆了這一點。著名女同性戀者石頭曾經直接用拉拉群體裡著名的煤氣罐理論,來解釋女人其實在體力上不一定需要男人:沒有男人,女人一樣可以搬煤氣罐。石頭和她的同性伴侶生活在一塊兒時,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便。力氣活,可以自己幹;安全感,兩個女人完全可以互相給予。

她們的生活實踐,直接證明了女人沒有男人時同樣過得很好——這當然不是因此鼓勵女人離開男人,而是提醒那些一旦失去愛情和男人,便覺得昏天黑地,或者覺得自己再強大終歸還是需要依賴男人而活的女人,女人的自立和自我意識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這也是婚姻幸福的重要條件。

啟示三:來自同一個星球,無性別差異的愛

  「如果他和我角色對換一個月,做做女人,她就知道應該如何愛我了。」這是一個妻子說的。雖然按照榮格的說法,每個男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叫「阿尼瑪」的女性原型,每個女人心裡住著一個叫「阿尼姆斯」的男性原型,多少幫助兩性能夠理解對方,但誰都知道,兩性之間的性別之溝有多麼深。約翰·格雷博士曾經寫過一本《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的書,向世人傳達了男女在溝通思維方式上的巨大差異。他又寫作了一本《男人進臥室向左,女人進臥室向右》,揭示了兩性在性觀念和性方式上的大不同。

  在同性戀伴侶毛毛和艾若看來,他們基本不存在這種差異。「我們很熟悉對方的身體語言,也許是都身為男性,知道他的性愛興奮點在哪裡?知道他喜歡什麼樣的性愛方式?當然,這種熟悉不僅存在於性愛中,也存在於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女同志露露也同樣表達了這一點:「同性相愛,能夠極大地滿足我們對情感和愛的需要,那種愛的深度,那種默契,也許是異性戀伴侶難以互相給予的。」

  正因為感同身受,同性戀伴侶比較容易理解對方身上的一些缺點,也更加包容。「那些缺點也是我身上存在的,我為什麼要強求他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呢?」想想無數小說、電影和電視劇中演繹的無比真實的家庭婚姻場景,發生矛盾時,「火星丈夫」和「金星太太」都各說各話,甚至怎麼樣把對方的心扎出窟窿怎麼說,大打出手也是常見的。歸根結底,就是各自帶著男性或者女性的思維、價值觀等抱怨對方,或者強求對方。在這一點上,異性戀伴侶可以需要借鑑和思考的地方是:不要再太過強調我們來自「火星」或者「金星」的兩性差異了,那太懶惰,等於是不想為自己的親密關係作努力;還有,也不要羞於發展自己身上另一性別的那一面,努力地理解你的TA,才會更幸福。

  啟示四:愛是親密關係的唯一基礎

  「請問男嘉賓,你婚後會為我放棄你現在的愛好嗎?」「請問男嘉賓……」電視相親節目中,到處可以聽到這樣的提問。不可否認,在這個消費主義時代,異性戀伴侶從來沒有放下對「條件」的要求,寧肯坐在寶馬車裡哭的物質女並不是一個兩個。男人要提供物質的保障,女人也得美貌,「條」和「盤」都要好,因此,愛情常常被現實擊敗。同時,異性戀關係也要靠婚姻制度和其他社會屬性強力維持。

  但同性戀情裡,更多地,愛是唯一的基礎條件。我和你在一起,因為我愛你,這愛不因你的地位、收入、背景和階層而有所不同,我們經常可以發現,同性戀伴侶中,兩個人的社會地位可能差異特別大。社會並沒有完全給予同性戀完整的制度性和社會性的承認,這就往往使得同性戀伴侶要經受非常嚴酷的考驗,來自家庭,來自單位,來自社會……然而,愛情,還是堅守,即使因為各種條件和限制而分開,愛情,畢竟存在過,畢竟美好過。

  因為沒有制度性的保障,也就沒有外力的強制性的捆綁,它需要相愛的兩個同志,必須依靠彼此給予對方的平等、尊重、內在性格的吸引力等來維持親密關係。也就是說,必須讓自己變得更有魅力,更強大,學習,進步,成長,才能讓關係更加穩定。

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異性戀夫妻結婚後,就停止發展自我,覺得高枕無憂了。婚姻學家海蒂說:「男女伴侶可能覺得只要籤了一張婚約,從此就可以馬放南山了。因為不注重在婚姻裡維持激情,不注重對自身的修飾和更新等,結果婚姻漸漸失去活力,兩個人相互厭倦對方。」這是否也是婚姻有過多保障反倒更容易導致夫妻彼此的內心倦怠呢?

  啟示五:超越愛情的妒忌

  馬修和他的伴侶斯帝夫已一起生活了32年,他們彼此知道對方有另外的性伴侶,他們開誠公布地討論過這個問題,結論是,這樣更有利於他們的關係穩定。如果選擇分開,同性伴侶也比異性伴侶更多地能夠建立友誼。一位男同志說:「我們的愛情,和你們(異性戀)一樣。」在他們看來,坦誠和忠誠一樣是伴侶關係的核心價值。

  一對一起生活10年的同性伴侶早已經性趣衰退,關係中的激情慢慢轉向一種溫和的親情。沒有性,關係還能夠維持嗎?Jim說:「長久的愛情關係,不是只靠性激情來維持的。我們起初的相愛充滿了浪漫和詩情,但是和大多數人的愛情一樣,性漸漸不再在關係中佔據主導地位。我們相愛。但同時,我們對於對方的隱私持尊重態度。如果一對情侶,因為性激情淡化而分開,那是最沒有價值的理由。」

  李銀河在《同性戀亞文化》中說:「同性戀的人際關係和生活方式是一種創造,同性戀的性活動具有改變文明面貌的作用。同性戀伴侶能夠做到以核心家庭的形式保持一種興奮強烈的性關係,他們往往還能做到在保持這種關係時避免異性戀中的妒忌、佔有欲和不安全感。」

  在離婚率節節升高的當下,異性戀伴侶們或許能從同性戀處理愛與自由的方式中,獲得有益的啟示,讓我們的伴侶關係更有生命力。

  同性戀向異性戀提出的問題

  「酷兒理論家從對同性戀現象的觀察,提出了許多重大的帶有顛覆性的問題,他們認為,同性戀現象對異性戀霸權的社會作出了頗具啟發性的挑戰:為什麼一個社會必須實行一夫一妻制?為什麼不可以有情人?為什麼不可以不結婚?為什麼人只能和一個人發生性關係?為什麼不可以有開放的性關係?為什麼不可以有開放的人際關係?為什麼非要孩子不可?等等。」——選自《同性戀亞文化》

相關焦點

  • 威爾與格蕾絲,不能美化同性戀,那就醜化異性戀
    這部同性戀情景喜劇以威爾與格蕾絲的「異性戀隱喻」關係為中心,一方面借威爾樹立同性戀世界的政治立場與道德立場,一方面借威爾與格蕾絲的異性戀婚姻隱喻來諷刺異性戀世界的政治立場和道德立場,同時又借傑克(Jack)與凱倫(Karen)的存在對上述同性戀和異性戀的政治和道德立場進行消解,讓整出情景喜劇的批判深度遠遠超過了《老友記》。
  • 知乎上55個關於同性戀與異性戀的問答!(輕微編見,玻璃心不適閱讀)
    威遠堡:我是異性戀,我最討厭異性戀那種【男同應該消滅 + 男同越多越好留妹子給我們】的極度精神分裂症;我最討厭同性戀那種【性取向天生不可改變+大家聊一聊都怎麼掰彎直男】的極度精神分裂症。5、作為一名異性戀,被同性戀喜歡上的感覺是什麼樣的?浩全:我把你當哥們兒,你特麼卻想上我!6、腐女是最為支持同性戀群體的群體?
  • 把主角從同性戀換成異性戀,這些論證根本就無法成立
  • TED學院 | 同性戀和異性戀
    TED簡介:2012 | 歐伊·蒂利特·萊特為2000個自認為有同性戀傾向的人拍攝了肖像並要求他們為自己同性戀(異性戀)的傾向程度按百分制打分。結果她發現,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不是百分百的同性戀或異性戀,而是介於兩者之間。這給歧視同性戀歧視的人出了一個現實難題:到底要歧視誰?你又如何定義?
  • 性向流動:我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
    1995年的一個傍晚,戴蒙德在校園裡的一間會議室裡,向007號提出了第一個問題。007是如何在形形色色的性身份中定義自己的?這位女性回答不知道。她告訴戴蒙德,她一直都是個異性戀,直到上周她突然發現愛上了自己的好朋友——一個女人。她們發生過幾次性關係,有幾次她還覺得特別滿足。
  • 長期宣傳同性戀是愛滋高危人群,會給異性戀帶來怎樣的影響?
    朋友斬釘截鐵,還反問我:「不是只有同性戀才會感染嗎?」 從這些細節中,我分明感覺到:長期受到HIV警告、被動或主動接受了性安全教育的同性戀,反而比異性戀有敏銳的警覺,和更充足的知識儲備。繼續按照陳舊的愛滋宣傳策略走下去,我想最終受害的,恐怕不只是同性戀,還有異性戀。
  • 除了同性戀異性戀,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性取向
    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它是指一個人在愛情和性慾上,對男女兩性有何種型態的永久吸引我們大多都知道的同性戀和異性戀,但其實性取向多達11種至今為止各國的調查報告中,異性戀佔據的人口比例都是壓倒性的超過同性戀、雙性戀、泛性戀和無性戀的。大約佔據總人口的90%~95%左右中國在2004年首次公布了同性戀的人數:根據衛生部統計,男同性戀的人數約為500萬~1000萬。中國研究同性戀問題的著名專家張北川教授估計,女同性戀的人數也在1000萬左右。
  • 你確定你是異性戀嗎?有多確定?
    等你再長大一些,可能會發現原來自己也是個同性戀!」那麼,同性戀究竟是什麼?它和異性戀是對立的嗎?今天分享一篇我的舊文,幫助大家重新理解同性戀和性取向。沒有異性戀需要「出櫃」,因為他們天生就在柜子外面,且沒有人質疑是什麼給了他們活在柜子外面的權利,和把別人關進柜子裡的權力。 當我們看見一個女孩和一個男孩玩耍的時候,最有可能的反應是「是戀人吧」,或者「真般配」,但我們看見兩個女孩在一起玩耍的時候,通常很少會有這樣的反應(除非她們當中有一個打扮得像個男孩。看,這就是異性戀正統主義對我們的影響)。
  • 詹姆斯·弗蘭科:網評「最具有同性戀氣質的異性戀」,男神偶像!
    詹姆斯·弗蘭科:網評「最具有同性戀氣質的異性戀」,男神偶像!詹姆斯·弗蘭科主演的《災難藝術家》,講述導演託米·韋素拍攝邪典爛片《房間》的全過程詹姆斯·弗蘭科主演的《墮落街傳奇》,劇情橫跨多年,整體節奏沉穩,從而可以集中筆觸描繪那個特定時代的眾生相。
  • 八月導言:異性戀規範之外的愛與怕
    我的文章《校園裡的隱形人:美國同性戀教師的身份管理》呈現同性戀教師的職場經驗。同性戀教師有著怎樣的恐懼與渴望?他們有哪些關於出櫃與否的考量?他們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進行身份管理(identity management)?文章將介紹美國社會學者Griffin (1991)的一項研究。這些在上世紀90年代揭示的美國同性戀教師的校園經驗,對於中國當下的同性戀社群來說也許並不陌生。
  • 性取向測試,雙性戀測試,異性戀測試,同性戀測試題,這道性傾向測試題,是超準的性向測試!
    、同性戀測試。另外,分享專業的性傾向測試題:哈佛性向測試、一張圖看出你的性取向、國際權威性取向測試、價值取向測試、雙性戀的六個表現、科學性取向測試、測試是否為性單戀、職業興趣評測、職業興趣測試免費。奧斯卡最佳電影《水形物語》裡,啞女和人魚之間跨越物種的愛戀,無非也是在闡述同一個主題:不管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或是其他性取向之間的愛戀,又有什麼關係呢?是「愛」本身讓我們深深著迷。
  • 誤讀異性戀
    某一門課上老師推薦了Jonathan Ned Katz的The Invention of Heterosexuality(我覺得可以翻譯成《異性戀起源》),我讀完後寫過一篇東西總結了一下觀點。今天突然想起來,覺得可以發出來,算是個科普吧。異性戀是一種意識形態,其發展的歷史,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個社會上的和我們自己心裡的成見。
  • 【熱點】同性戀、雙性戀、異性戀這些英文表達你知道嗎?
    這一天,美國最高法院裁決同性婚姻合法,這意味著美國所有50個州都不得禁止同性婚姻。此前,只有9個州和華盛頓特區承認同性婚姻,14個州的法律視之為非法。美國的LGBT群體為高法的這項裁決歡呼雀躍。歐巴馬總統則稱這是「美國的勝利」,他居住的白宮於當晚點亮象徵同性戀者權益的五彩燈光以示慶祝。
  • 心理學家:100%異性戀不存在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發表:100%的異性戀不存在,只是偏向喜歡某種性別而已,而相較於女性,男性因為社會因素等關係,較傾向隱藏同性戀特質。100%異性戀不存在根據心理學家Ritch C Savin-Williams所發表的學術論文指出,沒人是100%的異性戀,覺得自己是異性戀的人,其實只是「幾乎是異性戀」,實際上仍受同性的性吸引。
  • 你真的懂同性戀嗎?同性戀≠同性性行為​
    定義上來說,同性戀是指同性個體間產生愛慕、情感以及性吸引,所以和異性戀一樣,性也僅僅是同性戀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 Love wins 認識同性戀
    美國最高法院6月26日以5:4的投票結果裁定,同性婚姻合乎憲法。至此,美國50個州的同性情侶都將有步入合法婚姻的權利,14個州對同性婚姻的禁令隨之撤銷。美國由此成為全球第21個在全境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星條旗下,彩虹旗升起。距離蔡康永在節目現場講述出櫃心路,不過數日。潸然淚下的情景歷歷,一轉眼,同性婚姻已在大洋彼岸取得巨大進展。
  • 為什麼有些同性戀者反對同性戀?
    美國參議院議員拉裡•克萊格(Larry Craig)曾經兩次投票反對把因厭惡他人性取向而犯下的罪行歸為仇恨罪(例:2008年,美國男孩勞倫斯•金向同學布萊頓示愛,結果遭後者槍殺),但他卻因在明尼阿波利斯機場的男廁所裡向一名便衣警察要求進行性行為而被抓個正著
  • 你有反對同性戀的自由嗎?
    最終以《人民日報》發言「同性戀絕非精神疾病」、微博宣布清查不再針對同性戀內容而告一段落。隨著5月17日「世界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Transphobia and Biphobia)將近,同情平權運動的組織,發起了許多聲援同志的線上和線下活動。798保安打人事件所引發的憤慨,反而提高了同志活動和平權運動[1]的能見度。
  • 大眾對同性戀的11個典型誤解:心理疾病、違反自然規律、不孝、傳播愛滋病……
    加拿大生物學家布魯斯·貝哲米在1999年發表了一分有關檢閱接近1,500個動物物種同性戀行為的文獻,涉及物種從靈長目到棘頭動物門,對其中500個物種又有更詳細的著墨。更重要的是,同性戀在智人( Homo Sapiens )中持續地、高比例地、跨文化地存在。另一方面,同性戀的基因(遺傳學)研究也有了突破。
  • 體驗報告 | 一個異性戀玩「A Gay's Life」的模擬遊戲
    玩過異性戀的《模擬人生》,你想嘗試下同性戀的模擬遊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