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醫文化,傳播中醫知識,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何老師)!
中醫在我國傳承至今已經有著上千年歷史,在這千百年間,孕育了一批有一批的能人異士,而李時珍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經典著作《本草綱目》傳承至今仍被後人所學習和借鑑。
今天和大家介紹的就是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的一味藥材,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和普通,但是被李時珍卻形象地稱之為「仙餘糧」,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黃精。
說起黃精,相信對於很多男性朋友而言都略有耳聞,尤其是對於很多腎不好的男性來說,經常都有用黃精泡水的習慣,早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記載:「黃精,……其法:可取子,去底,釜上安置,令得所盛黃精,令滿,密蓋,蒸之,令汽溜,即曝之第一遍,蒸之亦如此,九蒸九曝。久服,肌肉充盛,其力增倍,多年不老。」
黃精的製作過程不同於其他藥材,它需要經過九次反覆的蒸煮和晾曬之後才可以食用,也正是因為如此,黃精又被形象地稱之為「九蒸九曬」。
黃精在我國很多南方山脈地區都有生長,其大致種類可以分為13種,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黃精都能作為藥材使用,真正能作為藥材食用的大致只有兩種,一種就是安徽所產的矷山黃精,這種黃精外表不僅外觀肥大,油性大,營養價值更高,且切開後油潤養眼,入口甜糯,現代研究證實:其所富含的黃精黃酮、鋅元素和錳等元素都是普通黃精的10倍之多。
其實,關於矷山黃精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我國唐朝時期,新羅國王族子弟金喬覺來到九華山修行,金喬覺來到荒無人煙的九華山,寂靜的深山野林裡只有蟲鳥聲。攜帶的糧食也被吃得差不多了,飢餓難忍的他只能以野果、野菜維持體力。
有一天,金喬覺挖得一棵細長葉之草的肥厚根莖,洗後食之,覺得甘甜可口,解渴充飢,在服用後不僅感覺體力倍增,從此之後,他便選擇經常食用這種草根,而且他的身體也漸漸感覺強壯,鬚髮黑亮,金喬覺就以此為食,結果活了九十九歲。
而另外一種就是雲南所產的柴性黃精,這種黃精一般質地較硬,掰開後就像乾柴一般,這主要是因為在生長過程中養分流失所造成的,且這種黃精食之一般很難入口且味道澀苦,因此被中醫稱為「材性黃精」,這種黃精一般藥用價值極低,且不宜長期食用,會在人體形成纖維沉積,不利於我們人體正常吸收。
黃精的吃法有很多,例如直接嚼食、泡水、煲湯或者泡酒皆可,不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般最為常見的就是泡水喝煲湯兩種方法,每次泡水的時候每次放上5-10克,直接用開水燜泡5分鐘左右即可飲用。
當然,如果你腎虛問題比較嚴重的話,建議用矷山黃精10克+枸杞10粒+花萼斛3克,每次用300ml左右開水衝泡當作茶水飲用,每天放一次料,可以反覆衝泡多次,連服10天停5天為一個周期。能起到激活體內雄激素,讓男性的腎臟更健康,從而輕鬆告別夫妻生活中的時間段、不堅、萎謝等問題。
在煲湯方面,可以用黃精5克、枸杞子適量、烏雞一隻,首先將烏雞洗淨後放入鍋中,用大火煮開後,在加入準備好的黃精和枸杞,改小火慢熬2-3個小時,待雞肉完全熟透後即可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