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狂魔"又上新,這造型絕了!

2020-12-16 澎湃新聞

國產盾構機又雙叒叕上新了!

9月27日,「京華號」超大直徑盾構機在長沙下線。

這臺盾構機整機長150米,總重量4300噸,最大開挖直徑達16.07米。

這是我國迄今研製的最大直徑盾構機,它出廠後將參與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建設。

有趣的是,在「塗裝」方面,「京華號」有濃厚的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其刀頭塗裝紅色京劇臉譜,代表忠勇義烈。不少網友一看,直呼這臉譜「絕了」!

事實上,「京華號」的京劇主題塗裝並非首例。

中國盾構機,性能優越沒得說,「皮膚」同樣很有特色。

中國出口俄羅斯款(「勝利號」):

中國出口印度款:

中國出口法國版:

中國出口斯裡蘭卡版:

從顏色上來看,有藍色的:

紅色的:

綠色的:

彩色的:

每一款「新皮膚」背後,都是中國人打破封鎖,打破壟斷的奮鬥故事。

盾構機又稱為隧道掘進機,外國早在1825年就發明並使用。

由於製造難度太大,盾構機市場一直都被德國、美國和日本三個製造大國長期霸佔。

發達國家壟斷著技術和市場,購買者沒有任何議價權。

「花錢還要看臉色」,彼時的中國也不例外。

1997年,我國在修建西康鐵路秦嶺隧道時,從德國維爾特公司引進了第一臺隧道掘進設備。

當年買兩臺機器,那就是7個億。

那可是1990年代的7個億,人家態度就那樣:愛買買,不買拉倒。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的譚順輝回憶這段往事的時候說,那時候價格的話語權在外國人那,他說多少錢就是多少錢,要進行任何變更,先把價錢加上來再說。

由於國外在技術佔領了最高點,他們眼睛往下看人的那種傲慢讓人最不接受,很難受。

外國專家的「售後服務」也很貴,一個小時的工資就達到600到800歐元。

況且何時修,還得看人家的工作作息和心情。

就這樣,外國專家們在檢修時還要拉起警戒線,不讓中國人靠近觀看。

2001年,外方提出,要把一臺舊的盾構機按照新盾構的價格出售,並且對配件進行加價100%。

在他們看來,中國人自己造不來,條件再苛刻也會接受。

幾代中國人在心裡較勁:「以後一定要用上我們自己製造的設備。」

再難、再苦,也要把我們機器造出來!

從設計圖紙起步,在毫無經驗的背景下,中國開始摸索自己的盾構機。

真·從零開始。

有樣學樣,外形是有了,但離「國產」還很遠。

中鐵工業的李建斌表示:「真的自己做起來,才知道其中關鍵部件的製造難度有多大。」

比如刀具,刀具布置時候數量多少?高度多少?刀間距多少?刀盤開口率多少?

中國人對這些都不知道,就得從零開始,進行理論上的研究。

在實際工作中,機器可能會碰上花崗巖、石灰巖;可能會面對硬土、軟土、淤泥、粉質粘土……這些都需要根據不同地質配不同的刀具,做出最優的設計。

光弄清楚刀具問題,中國就用了將近5年的時間。

在這樣的難度下,中國人硬是把這塊骨頭啃下來了。

2008年,我國第一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盾構機成功下線。

2013年,當年的「老大哥」德國維爾特公司已經被中鐵裝備收購。

如今,國產盾構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和市場壟斷,拉低了同類產品價格的40%。

國產盾構機還在不少領域做到了頂尖,創新出了:世界首臺馬蹄形盾構、世界最大矩形盾構、全球首臺斜井雙模式TBM、全球首臺永磁電機驅動盾構機……

被人「卡脖子」?不好意思,現在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不僅技術好,而且款式多、產量大,價格低。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龍,入地有盾構」,「大國重器」既是起點,又是豐碑。

感謝幕後的建設者們!

來源|觀察者網風聞社區綜合 資料來源:新華網等

「大國重器」既是起點

又是豐碑!

原標題:《"基建狂魔"又上新,這造型絕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基建狂魔」又上新了!這個「大傢伙」來自湖南長沙!
    國產盾構機又雙叒叕上新了!9月27日,「京華號」超大直徑盾構機在長沙下線。這臺盾構機整機長150米,總重量4300噸,最大開挖直徑達16.07米。這是我國迄今研製的最大直徑盾構機,它出廠後將參與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建設。
  • 「鐵公雞基建狂魔」升級!中國新基建新在哪裡?
    在8月3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目中,主講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就中國新基建展開了主題演講。這次舉國上下共同防疫期間,大家都體驗到了宅在家裡的數位化生活。我們講「新基建」,究竟新在哪裡?首先,這是相對於傳統基礎設施而言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我們過去經常聽到叫「鐵公雞」,鐵路、公路、機場等傳統基礎設施。相比而言,「新基建」的特點,就是與高新技術發展緊密相連,是數位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載體。
  • 世界上最大的鳥巢,鳥類中「基建狂魔」的傑作,複雜到難以仿效
    我國近些年來的快速發展是大家肉眼可見的,無論在哪個方面都有這不錯的成就,甚至在近些年來還多了一個外號就是「基建狂魔」,以用來說明我國基礎建設的發展。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在鳥類中的「基建狂魔」是哪一種鳥呢?在我們的印象中,鳥巢還是比較常見的在一些樹上,不過一般也沒有感覺鳥巢有多大。
  • 德國人:當之無愧的「基建狂魔」
    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我國的綜合實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國際地位在歷史的舞臺也越來越重要,在世界上也有了越來越多的話語權,很多國家都開始重視中國,紛紛向中國拋來橄欖枝,希望能夠與中國達成合作,帶動自身國家的經濟增長。中國又一項偉大工程即將竣工!
  • 日本專家:中國基建領域將和日本拉開差距!「基建狂魔」不過如此
    不過中國的發展還是有跡可循的,中國是以基建為主的國家,我們從一開始就確定好了自己的發展方向,就是靠發展基建,然後用基建帶動經濟的發展,很多先富起來的城市,在逐漸完善起來的交通網絡之後也是帶動了很多其他的城市富裕起來。
  • 嚇退25個國家「超級工程」,被中方輕鬆拿下,西方:不愧基建狂魔
    道路寬闊,汽車增多,一切都離不開中國近些年在建設方面做出的貢獻,中國的基建水平,可是讓很多國家都感到震撼,世界公認的基建狂魔,可不是說著玩的,基本上沒有中國施工隊,不敢承接的工程,當「基建狂魔」稱號席捲世界的時候,很多也看中了中國製造的質量和效率,於是紛紛邀請中國,希望能夠讓中國為他們的工程出份力。
  • 「基建狂魔」海外施工真面目:非洲圓了「中國夢」
    這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會戰,中國「基建狂魔」在非洲揮汗如雨,要完成一個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些細節鮮為人知,今天我要揭開「基建狂魔」海外施工真面目……「7天變6小時,太快了!」剛果(布)總統薩蘇讚嘆,「剛果(布)群眾歡欣鼓舞,現在看這是歷史性的功績。」可以低調地炫耀一下了,這條路,中國人修的。又快又好,造價又低。 外界傳聞,中國基建狂魔可能憑藉的是人海戰術,或者有什麼大型神器,獨門絕技。
  • 基建狂魔不只中國,「初代目」更「野」,89年前就建443米高樓
    與經濟發展對應的是,我國的醫院、學校、體育文化場館等基礎設施也在迅速建設,除了國內的工程外,國外的大型工程項目,也越來越多的出現了中企的身影,久而久之也就有了「基建狂魔」的稱號。基建狂魔的稱號還真的不是我們自吹自擂,也是有著一系列的工程作為證明,比如全長1956公裡的,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鐵路工程,此外,還有三峽大壩、港珠澳大橋、南水北調等。
  • 不愧是「基建狂魔」!又一「逆天」工程動工,建設最大的山區城市
    不愧是」基建狂魔「!又一「逆天」工程動工,建設最大的山區城市近年來,中國的快速發展在許多國家也有目共睹,中國各領域的發展非常均衡,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受到許多國家的讚譽。因此,有不少國家稱我國為「基建狂魔」。說這是中國最逆天的項目也不為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延安這個城市主要以丘陵和山地為中心,所以人口只居住在河道兩側。這也被網友調侃為有名的「一線城市」,延安老城區的人口密度,已經超過了首都北京,這裡的交通十分不便。於是制定了12年延安新城建設計劃,但遇到了很多問題。
  • 新基建「燃」了
    幾個數字,讓人們一睹新基建的「燃」勁:截至今年10月,中國累計開通5G基站超過70萬座,終端連接數超過1.8億個;國家電網開發的智慧車聯網平臺,已接入充電樁超過103萬個;推進智能製造、柔性定製,全國範圍內「5G+工業網際網路」建設項目超過1100個……新基建之新,絕不是停留在宏大的數據和高深的術語上
  • 「基建狂魔」狂賣基建設備 中國挖掘機年銷量佔全球62%
    這些基建設備的高量產下,是中國建造業的高速發展和超級工程的不斷誕生,也使得中國「基建狂魔」的稱號逐漸深入人心。今日,第二屆中國建造科技創新大會在滬召開,會上發布了「2020中國100大創新建築」,前十名被北京和上海承包,分別是北京中信大廈(中國尊)、北京亞洲金融大廈、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新首鋼大橋、上海中心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上海復星藝術中心、上海虹橋站。
  • 「超級工程」勸退25國,中國僅用7年竣工,外媒:不愧是基建狂魔
    多年來,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國色天香,全國人民面目全非,在國內配合高速鐵路建設的歷練下,先後建成了多座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橋梁,就連外國朋友也忍不住稱讚中國是「基礎設施建設狂人」!而且這些超高層建築在建設過程中產生了無數寶貴的科研成果,也創造了無數世界建築史上的新紀錄。回顧我國這幾年修建的橋梁和道路,「基建狂魔」的稱號實至名歸,我們遇山,遇水架橋,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驚嘆!時至今日,中國基建再一次吸引了人們的關注,「超級工程」勸退了25個國家,中國僅用7年就完工,引來不少外媒爭相報導:不愧是基建狂人。
  • 盤點中國山頂機場,地形圖解「基建狂魔」的瘋狂
    這像是"基建狂魔"幹的事兒!不過中國素有"基建狂魔"的稱號,只建這麼一座機場不算實力,在你不知覺中,中國已建成了10多座山頂機場,其中不乏比這更牛的機場。機場分布截止本文發稿時間,據文本統計我國14座山頂機場,已建成12座,在建2座。如下圖所示:其中巫山機場、武隆仙女山機場為在建,預計2019年底建成通航。
  • 5本好看的基建狂魔類小說,主角開天闢地搞建設,黑科技全程高能
    大家好,我是小馬哥,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好看的基建狂魔類小說,主角開天闢地搞建設,黑科技全程高能第一本:《瘋狂建村令》 作者:懶鳥書評:主要講述主角得到了一個人玄幻建村令,也就是領地建設系統,在玄幻世界裡建立村子存活三百年 主角只要基建二十年,後序二百八十年看過場動畫看村子自然發展能否堅持三百年。
  • 「基建狂魔」果然名不虛傳,莫迪酸了
    據悉,此次合作事項包括中國企業對阿根廷鐵路的改造以及後續的車廂採購計劃,看來中國「基建狂魔」的名聲果然名不虛傳,預計雙方的這次合作能夠給阿根廷創造2.8萬個工作崗位,鐵爐建設的紅利可以惠及到13個省區。
  • 埃及450億美元修建新首都,點名「基建狂魔」!
    基建狂魔來搞定!今天咱們來聊聊埃及的首都開羅,埃及這個名字相信大家應該是比較熟悉,什麼尼羅河,什麼金字塔,什麼蘇伊士運河等等。其實,如今的埃及早已不是我們歷史課本中的古埃及了。雖然古今的埃及基本都生活在尼羅河沿岸。但如今的埃及可以說是今非昔比了。隨著科技的提升,人類的出生率也大大的提高。那這一點在埃及這可以說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 嘉楠科技獲雷鋒網AI半導體新基建最佳RISC-V商用獎
    來源:金融界網站日前,嘉楠科技入選雷鋒網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這份榜單囊括了15個新基建類別,並從一千家報名企業中甄選出89位新基建領航者。在AI半導體新基建評選中,嘉楠科技憑AI晶片勘智K210成功入選,並獲最佳RISC-V商用獎。 RISC-V異軍突起 K210成業界新銳基於RISC-V架構的發展,目前已催生了一批成熟的商用項目。
  • 新基建,是什麼?
    新基建是什麼?誰來建?能帶來什麼?有何趨勢?圍繞這一國家重大部署,《瞭望東方周刊》聯合有關機構進行了專題調研,推出《新基建,來了!》專題報導,共十篇,此為第一篇。  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新基建絕非一蹴而就,也非政府一己之力可以完成,需要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持續推進。
  • 新基建成科技產業新驅動,BATH領跑
    新基建重新定義科技產業規則2008年「四萬億」刺激計劃政策出臺後,市場信心得以提振,消費潛力被全面激發,2個季度後GDP增速觸底回升,這一計劃對我國高速高鐵地鐵等基礎設施產生了深遠影響,幫助我國攬得「基建狂魔」的美名。新基建的影響同樣會很深遠。
  • 看基建狂魔如何打造世界最深高鐵站
    這個「超級工程」詮釋著中國「基建狂魔」的力量。車站外立面的石材與長城城磚的色彩、紋理相呼應,實現了「尊重自然、形隱於山」的設計理念。車站屋面還將種滿綠色植被,和山體有機地連接在一起,還原八達嶺原生態自然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