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一年造出噴氣機,完全仿造Me.262,用來執行自殺攻擊

2020-12-15 雷姐的機械空間

導語

大多數軍迷都知道二戰時期的德國噴氣式戰機,即Me.262系列噴氣式戰機。而本文要介紹的一款二戰噴氣式戰機,不是別人,正是德國的盟友——日本,日本在戰爭末期僅用了短短幾個月就開發出來一款噴氣式戰機,即中島"橘花"特攻機。雖然中島"橘花"誕生時已經為時已晚,未能挽救日本的敗局。但二戰日本噴氣機從無到有的這個過程,則是十分值得探討一番的。

日本版的「Me.262」

民間開發,看上Me.262了

日本最初在上個世紀30年代就開始了有關噴氣式發動機的探索,但這個時期的研發項目,大多數都是科學家自發研究的,當時的日本政府對其沒有任何支持,基本上可以算作民間自發。因此只憑藉自己興趣而去研發噴氣式發動機的日本科學家,幾乎沒有幾個人能獲得成功。有關噴氣式發動機的項目,就這麼不冷不熱的持續到了1943年。

Me.262的誕生引起了日本的極大興趣

但在1943年,事情出現了轉機。日本和德國由於是盟友關係,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便向德國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大使和軍官觀察團,旨在學習德國先進的戰術思想和武器裝備。在1943年,駐德國的日本武官向東京報告了一個信息。大致內容是:"德國人正在開發一種可以讓戰機高速飛行的引擎,這種引擎具有非常大的潛力,德國非常重視這種引擎,希望它能夠發揮巨大作用。"

平安抵達法國西海岸的伊-29號潛艇

日本在得知這一信息後,指示當時的日本駐德武官,向德國政府提出請求,讓負責開發Me.262和Me.163的梅塞施密特公司將開發資料給予日本一份,來幫助日本開發同樣的噴氣式引擎以及戰機,但這一請求遭到了梅塞施密特公司以及德國政府高層的直接拒絕。但日本人十分懂得外交,在遭到拒絕後,日本派遣了一艘編號為伊-29的潛艇,攜帶"禮品"去登門拜訪。這艘潛艇歷經千難萬險,穿過印度洋最終抵達了法國的西海岸,將"禮品"送給了德國人。

德國給予日本全套Me.262噴氣式戰機的資料

千難萬險,登門拜訪

伊-29攜帶的"禮品"中,有德國當時非常稀缺的錫、鎢、天然橡膠等總共217噸的戰略武器,裡面還有日本海軍最自豪的93式純氧魚雷。這項攜帶"禮品"登門親自拜訪德國的行動,受到了希特勒的讚賞。原本並瞧不起日本的希特勒被感動了,特許梅塞施密特公司向日本人提供噴氣式發動機、噴氣式戰機的設計等諸多技術。德國還送了一艘編號U-1224的潛艇供日本人將資料和發動機樣品帶回到日本。

編號U-1224的潛艇攜帶的是Me.262和Me.163的動力裝置,即噴氣式發動機,而原本來登門拜訪的伊-29攜帶的是大部分有關噴氣式引擎的生產資料。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至少有一艘潛艇能夠回到日本,讓日本也擁有噴氣式發動機的技術。但攜帶了發動機的U-1224不是那麼走運,在1944年3月28日起航後,與5月13日徹底失去聯繫,被盟軍擊沉。伊-29則從4月16日起航,從好望角繞到了新加坡,抵達新加坡再轉運輸機飛回日本。抵達日本時已經是7月18日。

B-29轟炸機把日本大部分工業設施都摧毀了

由於當時日本本土已經遭到B-29遠程轟炸機的轟炸,因此日軍高層決定,將拿到的全套技術資料迅速實現"國產化",用來對付美國的遠程轟炸機。這項任務落到了中島飛機工廠的小泉製造廠上,這便是後來的中島"橘花"噴氣式戰機。隨著戰局的日益惡化,以及"神風特攻"自殺式襲擊戰術的形成,日軍高層進一步要求該機將要應用於"特攻"任務,即懸掛著炸彈直直地撞上盟軍艦艇。因此對"橘花"的要求進一步降低,航程在300公裡左右即可(自殺式任務不必考慮返航,有去無回),能夠懸掛500公斤及以上重量的炸彈。

仿造德國產品,集中精力研發

由於日軍高層要求的是,能夠適合執行自殺式襲擊任務的噴氣機,許多早期噴氣機固有短板問題便消失不見了,這其中最被忽視的一項就是引擎壽命。日本拿到的大部分資料都是關於Me.262的,Me.262採用的是德國寶馬公司的003型引擎,由於戰局緊急等因素。日本工程師未加修改和升級便將該引擎直接仿造了出來,最初仿造出來的型號是Ne-12型軸流式發動機。

當時的日本已經非常缺少製造發動機的稀有金屬了,工程師只能用其他一些普通合金來代替,同時在仿製過程中還出現了一定的失誤。因此最初生產出來的Ne-12型發動機,其推力僅有單臺320公斤,壽命僅僅只有幾小時。單臺320公斤的推力,別說掛一枚500公斤炸彈了,就連將機身送上天都是一件難事。其仿製的原型:寶馬003型軸流式發動機的推力是日本產Ne-12發動機的好幾倍。

在車間進行總裝的"橘花"特攻機

由於發動機推力過小的問題一直在耽誤著"橘花"特攻噴氣機項目的進程,日軍決定停止另外兩種新機的項目,這兩個項目分別是"天雷"和遠程轟炸機"連山"。將這兩個項目的技術人員集中到"橘花"項目上,集中力量解決引擎問題。但小泉工廠的能力還是有限,日軍又重新啟用了種子島上面的秦野工廠,希望通過設施較好的秦野工廠能夠徹底仿製寶馬003型發動機,開發出推力更強的"日本產"噴氣發動機。

設計特點

為了加快項目進度,工廠還提前搜集材料,生產了十幾架機身,"橘花"在機身的設計上頗有特色。橘花將Me.262的相對的後掠翼,修改為了平直翼,便於工廠進行生產,但也損失了部分機動性能。同時,機翼在可以在中間進行摺疊,減少機體所佔空間。這裡可能有人會認為,日本這是要進行噴氣機上艦。但後來的資料則證明,日軍將這款噴氣機的機翼設置成可摺疊式,僅僅是為了能夠將噴氣機存放在山洞裡,避免被盟軍的轟炸摧毀。

可以將機翼進行摺疊的"橘花"特攻機

將機翼摺疊後,較小的體積就可以放置在天然或人工的山洞中。同時,早期噴氣機的滑跑距離都特別長,加之日本仿製的噴氣式發動機的推力不如原版的。設計人員在機身下方起落架附近,安裝了兩個能夠搭載火箭助推器的架子。

橙色圓圈處就是安裝的火箭助推器

在"橘花"特攻機需要進行作戰時,先將戰機從山洞中拖出,啟動引擎。在飛行員操縱飛機起飛時,點燃火箭助推器,使戰機短暫的獲得火箭助推器帶來的額外推力,從而使起飛距離更短,升空時間也縮短,普通的機場也可以起飛"橘花"。

"橘花"2號原型機

只欠引擎

Ne-20發動機結構圖

Ne-20發動機

機身的設計也已經準備好了,所謂"萬事俱備,只欠引擎"。在1945年的春天,徹底仿製寶馬003型引擎的日本產發動機終於試製成功,新引擎的編號為Ne-20。新引擎誕生後,最後一步便是總裝,但這個時候中島工廠已經被盟軍的轟炸機近乎完全摧毀。總裝任務不得不在群馬縣的民間農家中進行,最終於1945年6月末,一架總裝完畢的"橘花"在一個養蠶廠中誕生。

僅僅一年,開始試飛

"橘花"戰機的試飛圖片

"橘花"的首次試飛在8月7日,而8月7日距離日本投降僅僅只有8天,但這些基層的日軍和研究人員依舊在為"橘花"項目奔走著。8月7日,橫須賀航空隊的首席試飛員高岡迪少佐在沒有火箭助推的情況下,完成了第一架總裝完畢的"橘花"戰機的試飛工作。

"橘花"正在試飛場中

飛行時長11分鐘,並未進行高空測試,其中在600米高度時,"橘花"達到了它的最大時速,即315公裡每小時。雖然從數據上來看並不優秀,但是對於日軍來說,試飛成功使得日本也邁進了噴氣機時代。從上一年7月份資料運抵日本,至首飛成功的8月7日,日本只花費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就擁有了噴氣機。而德國則花費了差不多三年,英國則花費了四年的時間。

加速起飛

雖然日本花費了最短的時間就開發出了噴氣式戰機,但是為時已晚,這款戰機在隨後的第二次試飛後,日本便進行投降了。而第二次試飛,則因為失敗完全摧毀了第一架完整的"橘花"噴氣機。第二次試飛是在8月11日,試飛員在起飛後不久便進行迫降,將整機迫降在了海灘上。四天後,日本投降,整個"橘花"項目宣告結束。

美國博物館中的"橘花"實機

日本原計劃在1945年結束以前,出產200架"橘花"噴氣式戰機,用以執行特攻任務。但是在戰爭結束時,只有2架是完成狀態(其中一架迫降損毀了)。美軍只在負責"橘花"項目的中島公司總製造廠以及九州島上找到了23架還在製造的"橘花"戰機。其中一個較為完整的"橘花"戰機,以及它使用的Ne-20被美國運回國內,現在正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航空航天博物館進行展示。

潛力非凡

筆者認為,戰爭如果再持續幾個月的話,"橘花"戰機將會首次以特攻機的方式撞上美國軍艦,或者在特攻任務時被擊毀,從而完成它在戰場上的首戰記錄。雖然日軍高層將其定位於執行自殺任務的噴氣式特攻機,但是"橘花"的潛力遠不止如此。中島廠也在挖掘"橘花"的潛力,自行設計出了能夠在機鼻安裝兩門日本的30毫米機炮的戰鬥機版本,同時還有兩種橘花改型,一種是雙座教練型,另外一種是可以使用彈射器的橘花。加之上面提到的特攻機版本,如果戰爭再持續數個月,或者是一年,盟軍將會有四種版本的目擊記錄。

機鼻可以安裝2門30毫米機炮

"橘花"的最大問題就在於引擎推力不足,以及壽命過短。如果日本能夠獲得到足夠的金屬材料與燃油,相信Ne-20發動機的推力和壽命會進一步提升,"橘花"的綜合性能將會更強。從筆者查到的資料中,各種細節均能證實日軍高層對於"橘花"戰機的高度期望。在8月7日"橘花"戰機首飛以前,日軍便在木更津海軍航空兵基地組建了"橘花"的第一支飛行隊,該隊編號為第724航空隊,但直至戰爭結束也未能裝備一架"橘花"戰機。

"橘花"作戰的想像圖

無法逆轉

同時,日軍停掉兩個重大項目,將精力集中在"橘花"項目上也可以證明日本對於"橘花"的期望。期望歸期望,但"橘花"並不擁有改變戰局的能力,甚至它仿造的原型ME262戰機也未能拯救德國。最後一代的螺旋槳戰機:"飛龍"、P51等代表作,在速度上和迴轉性能上,均能與初代噴氣機一戰。當時美軍已經在日本本土附近島嶼部署了P51戰機,如果"橘花"的戰鬥機版本製造出來並服役,想必也會想ME262一樣,被P51用俯衝、蹲守機場的戰術解決掉。

博物館中保存的"橘花"實機

但後世的人們對於"橘花"戰機也是非常的感興趣,意圖探知"橘花"的起源。日本和美國的專家們也對此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橘花"畢竟沒有進行實際作戰,而目前最有話語權的應該是美國,他們擁有一臺完整的Ne-20和一個"橘花"的機身。關於"橘花"如果出現在太平洋戰場上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像,但筆者始終認為工業實力不如德國的日本,"橘花"的實際作戰不會比Me.262好。現在想看"橘花"真機的話,依舊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航空航天博物館裡能看到它。"橘花"的意義是非凡的,日本在極短的時間內便首次擁有了噴氣機。但由於戰敗,下一次擁有噴氣機則是數十年以後了。

相關焦點

  • 二戰最具價值的空中叛逃:納粹德國吹噓的Me262噴氣機投奔美軍
    因此,Me262戰鬥機在二戰後期有著無與倫比的性能優勢。在二戰後期,Me262戰鬥機生產了1430架,但是由於燃料不足,飛行訓練和升空作戰都受到了限制。儘管如此,德國空軍仍然宣稱Me262擊落了542架盟軍轟炸機和戰鬥機。
  • 暴風中的振翅怪鳥,二戰德軍噴氣戰機Me-262研發史
    雖然由於當時的德軍嚴重缺乏這種飛機所需的燃料導致Me-262在於盟軍的交手中沒能完全發揮出它的性能優勢,但還是展示出了巨大的空中優勢,並交出了擊落盟軍超過五百架各類飛機的答卷(自損約100架)。1940年,飛機設計家Willy博士最先開始研究這一概念,並於一年後向Me-262的設計組提出在飛機上使用後掠翼,可惜建議沒有被採納。不過在此後的不斷測試中設計人員認識到了後掠翼的重要性,並在隨後的幾個改進版本的提案中都引入了後掠翼設計,Me-262的最終投產版本也有一對後掠18度的機翼。
  • 末日掙扎:二戰日本噴氣式戰機研發始末(下)
    受限於航空玻璃的製造能力,日本無法造出氣泡式座艙蓋,所以「秋水」只能採用視野相對較差的、有加強邊框的傳統艙蓋。「秋水」裝備兩門HO-155式30毫米機炮,火力強勁,不過原裝Me-163上用來保護飛行員生命的一百千克重的防護鋼板又被日本人習慣性省掉了——畢竟發動機推力不如人,能減一點重量是一點……「秋水」和Me-163一樣,採用滑車起飛,離開地面時滑車自然脫離,飛機作戰完畢後採用機腹的滑撬著陸。
  • 噴氣式戰鬥機鼻祖:Me-262戰鬥機,輝煌和坎坷的一生!
    正是由於活躍在二戰戰場上的幾乎都是活塞式飛機,人們經常認為噴氣式飛機是在二戰結束以後產生的。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德國的Me-262和英國的「流星」都是出現在二戰戰場上的噴氣式戰鬥機。其中,Me-262出現時間更早,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架實用性噴氣式戰鬥機,但它的誕生和發展充滿了坎坷。
  • Me-262噴氣戰機產量為何上不去?希特勒硬要堅持「新式斯圖卡」夢
    二戰末期,世界第一種實際投入戰鬥的噴氣式戰鬥機出現了,它就是德國的Me-262噴氣戰機,其由於空氣動力外形優越,也是同時期噴氣式飛機中性能最好的。但這款新式噴氣戰機卻只有少量參加戰鬥,各型一共生產1430架,在戰爭中僅發揮了有限的作用,未對二戰結局產生扭轉性的影響。
  • 為什麼二戰中日本人那麼熱衷於自殺式襲擊?
    從陸地上士兵的「萬歲衝鋒」,到天上的神風特攻以及水裡的回天人操魚雷,可謂是海陸空三管齊下式的自殺式襲擊。我們不禁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何二戰中的日本人不顧自己的生命,那麼熱衷於自殺式襲擊?(電影《血戰鋼鋸嶺》中對日軍的萬歲衝鋒的鏡頭)日軍的這種自殺式襲擊並不是在太平洋戰爭中獨有的。
  • 11艘沉沒,二戰日本戰列艦成美軍優先攻擊目標,一打就沉怎麼回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有很多裡程碑事件發生,比如V2飛彈襲擊倫敦、Me262噴氣式戰機實戰、還有航母成為海戰新王者,這最後一條不但改變了海戰模式,還改變了整個二次世界大戰的走勢。太平洋海戰,航空母艦成為海戰主角,戰列艦日薄西山直到被完全放棄。一切都發生的那麼突然。
  • 二戰日本戰列艦堪比航母,放到現在也沒幾個國家能造,包括韓國
    雖然二戰離我們已經很遠,但是當時參展的一些武器至今仍沒有多少國家能夠造出,例如日本海軍的大和號戰列艦,建造於1937年,排水量可達7萬噸,超過了許多國家的航母,技術難度非常高,工藝十分複雜。二戰結束後它的戰略地位逐漸被航空母艦和核潛艇等所取代。第一艘戰列艦出現於17世紀,英國海軍對所有艦船進行了分類,根據大小、火炮數、排水量、船員等分成了四類,這四類都可以稱之為戰列艦。此後,隨著工業的進步,艦船上增加了大口徑火炮,具備了遠程射擊能力,更換了裝甲和船體,獲得了更好的防護效果。
  • 降維打擊的Me-262,曾創造1比4戰損比,為什麼挽救不了第三帝國
    對許多軍迷來說,二戰期間的納粹德國似乎總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尤其是在武器裝備方面。納粹德國多款武器都被冠以「王牌」或「拯救者」的名頭,比如Me-262噴氣式戰鬥機就是這樣一款武器。一提到這款戰鬥機,很多人都會用「革命性」三個字來形容。
  • 二戰時期,日本和美國製造了大量的航母,為什麼現在造一艘都費勁
    二戰時期的珍珠港戰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尤其在此之後,我們都看到了日本與美國工業能力和海軍的強盛,無法想像一個島國居然去挑戰一個龐大的國家,雖然最後輸了,還差點滅國!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時的日本的確站在了頂級強國之列。
  • 德國二戰時的Me-262戰鬥機,一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噴氣式戰機
    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型,在飛機史上有裡程碑意義的飛機,德國二戰時的Me-262戰鬥機。德國在1939年就研製出來第一架噴氣式戰鬥機,不過當時該機只是進行試驗,後來它又研製Me-262噴氣式戰鬥機,這款戰鬥機是德國第一種量產的噴氣式戰鬥機,同時也是人類航空史上第一種用於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同時Me-262它不僅裝備噴氣式發動機,它還採用的是後掠式機翼啟氣動布局。
  • 二戰德國的這些「黑科技」設計,每一款都近乎瘋狂,讓人不敢想像
    我們知道,二戰時的德國開發出了很多黑科技,德國為了扭轉戰局,急需在常規武器上做出突破,想依靠強大的單兵武器戰勝盟軍的龐大數量 ,所以一些突發奇想近乎瘋狂的武器就應運而生了,一起來看看吧!噴氣式戰鬥機Me.262世界上第一架投入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Me.262,也就是德國梅塞施密特公司開發的戰鬥機,要知道當時的主力戰機,都是螺旋槳式戰鬥機,這種噴氣式飛機簡直就是外星科技。雖然在當時盟軍的機海戰術下,Me.262根本發揮不了優勢,但是當時盟軍的飛行員看到這種沒有螺旋槳,時速高達每小時800公裡的戰鬥機還是相當驚訝的。
  • 二戰十大差評武器,德國日本最多
    在1945年迎來了它的末日,日本海軍部命令大和號執行自殺出擊任務。1945年4月7日該艦遭到美國艦載機攻擊,被命中魚雷10發、炸彈24枚後沉入海底。 大和號戰列艦從單艦的角度來講無疑是強大的,如果放到一戰時甚至是二戰早期都算是無敵的存在。但二戰後隨著航母的出現,戰列艦已經完全落後於時代。
  • 日本神風特攻隊員自述:沒人想去送死,我們是被誘騙去自殺的
    神風特攻隊(Kamikaze)是日本二戰末期,為了挽救戰敗局面而組成一支敢死隊。神風特攻隊的作戰模式是:一人一機,飛機裝有炸彈,對攻擊目標發起自殺性的攻擊。在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戰鬥中,日軍駕機撞向美軍機場機庫,這種自殺性的戰鬥方式就屬於神風特攻隊的作戰模式。
  • 二戰日軍的變態的反坦克武器四式反戰車刺雷
    但亞洲卻有一個國家讓人捉摸不透這個國家就是日本,二戰時期的日本是亞洲最強大國家,其鼎盛時期具備了與世界爭雄的能力,但其強大的實力,並沒有出現有能力的人,有戰略思想的人來駕馭這份實力,所以二戰時期日本除對農業國家侵略取得一些成功之外,在與美國這樣同樣實力的強國對抗中,其思想的短板開始暴露無遺,太平洋戰作為美國的主要戰場願意是東南亞地區和太平洋地區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戰爭資源可提取
  • 太陽炮、納粹鍾,細數二戰納粹德國試圖發明的那些「神級」武器
    眾所周知二戰時的德國,開發出了很多黑科技,德國試圖為了扭轉戰局,急需在常規武器上做出突破,想依靠強大的單兵武器戰勝盟軍的龐大數量。所以一些突發奇想,甚至是近乎瘋狂的武器就應運而生。噴氣式飛機的誕生世界上第一架投入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me. 262。
  • 1年斬落45架日本戰機的空戰英雄:當試飛員卻跳傘失敗摔死
    二戰中,美國海軍航空兵、陸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航空兵在太平洋戰場上給予日軍沉重打擊,並湧現出大量空戰王牌。在其中,戰績最高的是屬於美國陸軍航空兵的理察·旁格,從1942年底到1943年底,一年時間內,這位堪稱空戰英雄的飛行員擊落了45架日本戰機。1942年,美日在南太平洋地區展開鏖戰。
  • 阿波丸號,二戰時神秘的日本戰艦,究竟有什麼秘密讓日本兵集體自殺?
    擊船者,美國人,船是日本巨輪「阿波丸號」。 美國人為何要擊沉這艘巨輪?阿波丸號究竟帶了什麼?據說船上的日本人集體自殺,這到底是真是假? 本來,阿波丸號是要當作軍隊的運輸船,但後來情況變了,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處於了劣勢,經過談判和交涉,這艘輪船主要用來運送人道主義救援物資以及運送一些日本官員家屬、傷病員和商人等。 因此,這艘輪船的明顯部分被塗成了綠色,上面畫了白十字。什麼意思?提醒美國大兵,不得當軍用船隻進行攻擊。
  • 二戰期間 美國為炸日本 造出超級轟炸機
    其實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以杜立特的轟炸行動為先導,美國一直沒有停止過直接針對日本本土的復仇計劃。1943年6月,當這種被稱為「空中堡壘」的B-29巨型轟炸機,在美國國營公司的生產線上問世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