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淮揚菜是中國最重要的菜餚風味流派之一,早已聞名中外,淮揚菜的孿生姊妹——淮安面點,清鮮與甘甜搭配,葷腥與蔬菜組合,蓬鬆與柔韌相輔,酥脆與綿軟天成,製作精巧、形態玲瓏、回味悠長。
淮安以六禽六畜、湖鮮河腥、百果蜜餞、菱藕筍蒲、菌菇野蔬等豐饒的當地食材為製作點心的重要原料,在發酵、起酥、餡心等諸方面在全國同行中獨樹一幟。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淮安為漕運樞紐,驛道重關,舟車鱗集,冠蓋喧闐,市街櫛比。清江浦以經營應時小吃為主的點心店,名品迭出,多達二百餘種。諸如麻團、薄脆、糖三角、蒸餃、湯包、青菜包、赤豆包、水晶包、牛肉鍋貼、桂花糖藕、薺菜春卷、雞蛋煎餅、蘿蔔油端、清真油大頭、千張裹油條;五仁月餅、柿餡春餅、杏酥餅、甘露餅、閣老餅、菊花餅、蔥油餅、千層餅、糟麵餅、薄荷餅、蓑衣餅、金錢餅、雪花餅、馬蹄卷、綠豆糕、琥珀糕、竹葉糕、枇杷糕、梅花糕、八珍糕、桂花糕、慄子糕、筒兒糕、葡萄糕、葦香粽等。
大閘口燒餅
油酥製品,酥層清晰、脆香酥爽、食之不膩,如插酥燒餅、牛舌燒餅、車橋燒餅、芝麻燒餅、烤牌燒餅等;口味多樣,有糖餡、肉餡、乾菜餡、薺菜餡、莧菜餡、青菜餡、蘿蔔絲餡等。
不同的餡心形成了淮安燒餅的多種風味。眾多的品種和口味為各年齡、各階層提供了充分的選擇餘地,倍受人們的喜愛。
淮安唯一的特級麵點師、老勝利飯店杜金華師傅,給徒弟鄭國華(中華面點王創始人)的題詞
鄭國華自勉
淮揚點心製作麵團有發酵麵團、水調麵團、油酥而團、米粉麵團、雜糧麵團,製作手法,天下卓絕,手捺不盈半寸,放開隆然而起;水調麵團製作又有燙水和冷水之分。
淮安點心在餡心配製上,善於時令變化,皮餡相宜;春夏有薺菜、韭菜、筍肉、乾菜;秋冬有蝦蟹、野禽、雪筍。葷餡有三丁、五丁、三鮮、火腿、雞丁、鴿松。蔬餡有青菜、芹菜、山藥、蘿蔔、黃芽菜、馬齒莧、馬蘭頭、野蒜、香椿、茼蒿、冬瓜。甜餡有棗泥、核桃、芝麻、杏仁、豆沙等。
品種造型惟肖,或飛禽走獸,或山水盆景,或花鳥樹木,或南北鮮果,精巧別致,令人不忍下箸。翡翠燒賣,皮如片玉、餡碧於翠;蒸餃皮薄如紙,大如兔耳,滷汁盈口、餡心鮮燙。清代詩人林蘭痴曾對淮揚蒸餃作了生動描繪:「到口難吞味易嘗,團團一個最包藏,外強不必中幹鄙,執熱須防手探湯。」
淮揚點心中的麵條十分考究,在制面、做湯、澆頭三方面要求甚嚴,尤其是做湯,湯分為濃湯和清湯,濃湯有骨頭湯、豬蹄湯、牛肉湯、鮮魚湯、母雞湯。清湯則是三鮮湯、青菜湯、醬油蒜花湯等。面上邊澆頭則是拆骨、叉燒、肉絲、肚絲、長魚、腰花、豬肝、雜燴、肥腸、油渣、雞蛋癟以及餚肉、雞絲、火腿、雪菜、乾絲等。麵條的品種也是相當豐富,有煨面、手切面、拉麵、絞面、菜汁面、乾拌麵、沒眼魚面,等等。
「震豐園」的糟米鮮肉餛飩,皮極薄,每斤面可打600多張,狀如竹膜,餡細鮮嫩;拌上香酥糟米,自是味道絕佳。
淮安茶饊是用上白筋面,拉出象麻線一樣的面絲繞成四寸多長、一寸多寬的套環,環環相連,呈梳狀、菊花形等網狀圖案,放入麻油鍋中浸炸而成,質地酥脆,味道香美。1915年首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嶽家茶饊」獲得銀質獎章。
文樓蟹黃湯包被譽為「淮安一絕",其湯餡選料嚴謹,由武樓酵面串湯包改制成水調麵湯包,皮面筱薄,點火就著;包內餡心以肉皮、雞丁、肉糜、蟹黃、蝦米、竹筍、香料、紹興酒等十二種配料混合而成,先加溫成液體,後冷卻凝固。把冷凍後的餡心納入包內,入籠而蒸;工藝獨特,包大皮薄而不破,口張湯滿而不溢,肥厚鮮美;用手撮入碟內,倒上香醋,撒上姜米,再用香菜,食用時以鵝管點孔,用嘴吸入,湯鮮美可口,馳名京都,流傳百載;有詩讚曰:「桂花飄香菊花黃,文樓湯包人爭嘗。皮薄蟹黃餡味美,入喉頓覺周身爽。」
老淮安飯店的屠師傅製作蟹黃湯包
還未上籠蒸製的蟹黃湯包
淮安的淮揚點心和淮安的淮揚菜一樣,同是中華飲食餚饌文化領域中絢爛亮麗的奇葩。
鄭國華學徒期間的筆記
相關連結
中華面點王 周三包子 杜金華老勝利蒸餃 大閘口燒餅 河下薄脆 嶽家茶饊 屠師傅的蟹黃湯包
(本文借用「魅力淮安」部分圖片,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