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神咖啡館
20世紀以來,兩次世界大戰使得整個歐洲瀰漫著迷茫與焦慮的情緒。人們的心靈受到了創傷,人們陷入到「家園感」缺失的情境裡。經歷過痛苦與絕望,感受過生命的恐懼、孤獨與荒謬的歐洲人,特別希望找到一劑生存的解藥。人們開始追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人的自由何在?人生又該走向何方?先有德國的海德格爾,後有法國的薩特與波伏娃。他們「追問存在」,對人的生存境遇進行分析,他們倡導「自由」,從而給絕望中的人們以心靈的慰藉。薩特與波伏娃在花神咖啡館
1929年,24歲的薩特遇到了另一位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女性波伏娃。他們相識後,並很快成為了情侶。據說,薩特和波伏娃曾在這座花神咖啡館裡度過了四年的時光。他們每天來這裡喝咖啡,並且每天都坐同一張桌子。他們暢談哲學,一起伏案寫作。他們彼此是情人,但同時他們也是這座咖啡館的戀人。「我們完全生活在這裡了:從早上九點到中午十二點在裡面工作,然後去吃飯;下午兩點左右又回到這裡,與朋友們一直聊到晚上八點。晚餐以後,再接待約好的人。你們可能覺得很奇怪,但我們已經把花神咖啡館當成我們的家了。」波伏娃、薩特及友人們聚集在花神咖啡館(1959年)或許對薩特來說,這條「花神之路」就是一條自由之路。他和波伏娃之間的愛情是超越於世俗意義上的愛情,他們都愛自由勝過一切。薩特和波伏娃本質上並不贊同傳統的婚姻制度,他們彼此都更希望創造一種新的開放式關係。有一天,薩特對波伏娃說:「我們籤一個協議吧,成為不必結婚的伴侶,真誠相愛的同時又保持各自的獨立……」波伏娃同意了,並在兩年後又籤了另一個協議「雙方不應互相欺騙和隱瞞」。這看上去極為坦誠但又有傷風化的誓言,成為了薩特和波伏娃之間精神連結的橋梁。這對情侶一生既沒有結過婚,也沒有正式同居過。「他們一生中各自有多段別的愛情,並且相互不隱瞞不欺騙,而是真正履行了分享共同經歷的諾言。」「這對情侶窮其一生都在反抗別人強加給他們的宗教倫理、道德戒律和騎士守則,他們用愛情來挑戰整個世俗社會。」他們擺脫了世俗的眼光,掙脫了傳統的束縛。他們追求的或許不是忠誠,而是精神上的坦誠相待。他們的愛並沒有體現在彼此肉慾的佔有層面,而是體現於精神的自由層面。 波伏娃薩特的存在主義給了當時的人們精神上的指引,他提倡「人是絕對自由的」,要成為怎樣的人,決定權在自己手中。這樣的哲學思想曾鼓舞著當時陷入迷茫與失落的法國人。而波伏娃寫出了《第二性》這樣具有顛覆性的作品,被譽為「有史以來討論婦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滿智慧的一本書」。正是在這座花神咖啡館裡,薩特與波伏娃暢談哲學與人生,觀察世界的變幻以及體會愛情的纏綿……這些共同度過的時光,成為了他們彼此創作的源泉。或許,他們的愛情並不是值得所有人效仿的典範。但我想,這正是哲學本身的魅力體現吧——擁抱並創造各種可能性!部分文字來自書傑《哲學100問》以及網絡素材重新整理編寫,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本期歌單 :
Edith Piaf - 《La Foule》、Carlos Gardel, Alfredo Le Pera-《 Por Una Cabeza》、Michael Feinstein - 《Isn't It Romantic 》、Adam Hurst - 《Midnight Waltz》
聽哲學創始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碩士,哲學青年作家,喜馬拉雅APP哲學類頭部主播,哲學界最治癒溫暖聲音。已在喜馬拉雅製作播出《哲學100問》三季音頻課,已出版《哲學100問》三季系列圖書。哲學電臺·往期推薦
娛樂至死丨我們將毀於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本期節目是由隅田川咖啡與喜馬拉雅聯合播出。向大家推薦一款隅田川咖啡與喜馬拉雅的聯名款手衝掛耳咖啡。
隅田川咖啡並不是速溶咖啡,是一款純正的現磨咖啡,把剛烘焙好的咖啡豆磨成粉裝進濾紙包,充滿氮氣,從而保證了咖啡的新鮮度。
當你打開咖啡包裝的那一刻,能聞到剛剛磨出咖啡粉的香氣。
現在以粉絲專享價向大家推薦訂購,這款聯名款咖啡包含20包新鮮的掛耳現磨咖啡和1個限量版的保溫杯,非常小巧精緻。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咖啡訂購頁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