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曹操手下第一大將是誰,曹仁最擅長守城,能在曹營排到第幾

2020-12-15 石頭訴歷史

這裡講正史不講三國演義,所以別說什麼許褚、典韋是曹營第一猛將,那是羅貫中神話的,如果講正史的話,曹操手下排名第一的大將是張遼,雖然張遼的地位不如同為五子的于禁,但是從戰績看,張遼就是第一大將。

張遼在三國演義中默默無聞,但在正史上可是大出風頭,張遼最早和呂布一樣是丁原手下,隨丁原一起到首都洛陽,丁原被任命為執金吾,而張遼則被何進外派招兵,等張遼回來,呂布已經殺了丁原投靠董卓了,張遼迫於形勢也投靠董卓了,呂布殺了董卓後,張遼又投靠呂布了,直到下邳之戰,呂布被曹操所殺,張遼率領手下士兵投降曹操,成為曹操手下大將。

張遼在曹營的勇猛類似於關羽在蜀營的勇猛,同時張遼也是曹操手下憑藉戰功升職最快的將領,張遼在正史上的戰績包括以下:

張遼

1、孤身入三公山勸降昌

昌豨叛亂,張遼率軍平反,張遼看出昌有投降之心,孤身一人上山勸降昌豨,這就是信心和膽識,這種事玩不好就會掉腦袋的,張遼不僅玩好了,還擺平了一次叛亂,這種魄力在整個曹營也是少見的。

2、白狼山之戰斬烏桓單于蹋頓

白狼山之戰是曹操以少勝多、以虎豹騎對戰烏桓騎兵,最終大獲全勝的一場戰役,當時曹操的兵少,而且曹操又以烏桓人的長處騎兵與對方對抗,以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心,最終打贏了這一場整個平定烏桓之戰最重要的一場戰爭,張遼作為曹操的前鋒,是衝在最前面的。

五子良將

在古代,只有勇猛之將才能充當前鋒,比如袁紹手下的顏良,劉備手下的關羽,孫權手下的呂蒙,這些做戰勇猛的將領才能被任命為前鋒,更神奇的是,張遼還立下重大戰功,在戰場人斬了烏桓人首領的首級,一戰成名,在戰場能殺死敵方主帥,三國整個戰場只有三個人,另外兩個分別是關羽和黃忠,因此張遼作戰是非常勇猛的,要知道敵方主帥身邊的親兵至少也有五六十名,想殺主帥,那是比登天還難的。

3、勇闖天柱山斬陳蘭、梅成首級

天柱山是很險要的一座山,陳蘭、梅成反叛曹操,張遼作為平叛將軍之一,不顧個人安危,率領軍隊就衝上了天柱山,斬下了陳蘭、梅成的首級,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張遼正是勇者的行列。

4、合肥之戰八百勇士破孫權十萬大軍

這是張遼一生最出名的一場戰役,也就是網絡上說的 :張八百對戰孫十萬,而且孫十萬被張八百打得大敗,差一點還被俘虜了,張遼為了有孫權十萬大軍集結之前打擊孫權軍的銳氣,因此率領八百勇士組成一支援兵,攻打孫權的中軍大營,孫權當時雖然沒有集結完畢,但手下軍隊數萬人還是有的,結果這數萬人被張遼一頓收斂,全都服服貼貼了。

張遼

張遼兩進兩出,光是張遼一人,殺了孫權手下兩員大將,還殺死了數百人,最後還全身而退逃回合肥城,光是這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操作,就足以媲美關羽、張飛這樣的萬人敵大將了。這一戰,徹底把孫權打服了,從此以後有張遼,孫權終身不敢再來,這就是張遼巨大的作用,因為一個人守住了一座城。

曹操手下地位最高的武將要數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純等,然後接下來就是以五子良將為主的外姓將領,比如于禁、樂進、徐晃,再加上張遼,湊成五子良將,但是五子良將中,戰績最高的人就是張遼,于禁只是地位高,因為于禁最早跟隨鮑信,鮑住戰死後,直接跟了曹操,後來被曹操封了侯,還任命為左將軍。但無論是于禁、樂進、徐晃也好,都是比不上張遼的,張郃善於善變,樂進喜歡先登,于禁威嚴古板,徐晃中規中矩,只有張遼戰績突出,所以算得上曹操手下第一大將領。

曹仁

曹仁在三國中有過多次守城的經驗,因為被稱為「守城將軍」,比如赤壁之戰之後緊接著發生的南郡之戰,當時的曹仁屬於曹操手下,曹操在赤壁前線交戰時,張遼只待在後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曹操赤壁敗逃後,曹仁所在的江陵城一下子地位空前重要,變成了孫劉聯軍與曹操聯軍的前線陣地。

曹仁只能算曹操手下的第二大將,因為第一的位置是張遼,曹仁在三國時期的兩次守城戰都沒有失敗,一次是主動撤退,另一次是等來了援兵,所以稱得上是優秀的守城將軍。第一次是南郡之戰,周瑜率領孫劉聯軍攻打江陵城,打了一年多,曹仁愣是不後退,當時的關羽還在江陵城的北邊為周瑜絕北道,攻打曹操自襄樊南下支援荊州江陵的援兵,曹仁抵抗了一年多,因為消耗太大,再加上曹操也明白孫劉聯軍志在南郡,不拿下南郡他們不會善罷甘休的,最終曹操在曹操的命令之下,造反放棄南郡。

曹仁

曹仁的第二次守城就是襄樊之戰,這一次曹仁面對的是天下第一名將關羽,這可是正史中武力超強的一流武將,沒有人是關羽的對手,連呂布也不是,要知道正史中的呂布其實是很弱的,根本不能和關羽比,曹仁在襄樊關羽之戰期間,被關羽率軍重重圍住了,戰場主動權完全在關羽手中,曹仁幾乎就要放棄城池,但最終在滿寵的勸說下,收回成命,選擇堅守城池,直到關在襄樊之戰被打敗。

曹仁雖然是靠著與曹操的親戚關係上位的,但曹仁排得上曹操手下的第二大武將,靠的不僅僅是關係,還有能力,曹操手下三大方面軍司令其一就是曹仁,而曹仁是三人中能力最強的,完全靠戰績打出來的,夏侯淵被曹操稱為「白地將軍」,最終命喪定軍山,夏侯惇沒啥戰績,卻在合肥前線都督26軍,只因為曹操的信任,而曹仁呢,就是靠能力上位為荊州方面軍司令。

曹操八虎騎

另外,曹操打仗非常喜歡帶著曹仁,並讓曹仁負責擔任副攻手的位置,曹操打主力及正面戰場,曹仁就打偏軍和次要戰場,比如曹操打呂布,曹仁攻句陽,曹操徵張繡,曹仁掃周邊,曹操打官渡,曹仁敗劉備,曹操喜歡把曹仁放在副手的位置,除了曹仁忠心,更與曹仁的能力是分不開的,反觀曹營其他將領,能比得上曹仁沒有了,所以曹仁算是曹操手下第二大將。

相關焦點

  • 曹操手下六大頂級武將,夏侯惇排第四,第一名實至名歸
    在三國時期,曹操可謂是一代梟雄。他最經典的一句名言就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但他這一位梟雄卻很注重收攬人才,因此有許多文臣謀士和武將都來投靠在他的麾下。其中文臣謀士有荀彧,郭嘉,許攸,賈詡等,而武將就更多了。因此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曹操手下的六大武將。
  • 官渡之戰時,若關羽不肯出手,曹操還能派誰和顏良交戰
    官渡之戰是曹操人生最重要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他擊敗強敵袁紹,並且在袁紹病逝後又奪取了袁紹之子袁尚、袁譚的地盤,讓他成為了北方實力最強的諸侯。但這場戰爭是曹操以少勝多的一場戰爭,所以曹操面臨的困難很多,其中袁紹手下大將,顏良就給曹操製造了不少麻煩。
  • 三國時的曹魏名將夏侯惇、曹仁,誰的武功厲害?誰帶兵打仗更好?
    夏侯惇和曹仁,皆是曹操的嫡系核心將領,也是最受曹操信任的心腹愛將。從正史來講,不論是武功,還是統兵作戰能力,曹仁都要略勝夏侯惇一籌。但是,夏侯惇在曹營的地位,是任何人都無法撼動的,絕對的曹營第一將。曹操是東漢末年大宦官曹騰的養孫,由此,成了沛國譙縣(現安徽亳州)曹氏宗親。
  • 顏良殺死宋憲魏續,20回合敗徐晃,曹營第一大將夏侯惇為何不上?
    演義中,袁紹手下大將顏良帶領十萬大軍攻打白馬,白馬守將劉延不敵,向曹操求救。曹操帶領十五萬大軍救援。兩軍陣前,曹操看到顏良軍隊裝備精良,大驚不已,派出原呂布手下猛將宋憲,戰不三合被殺,魏續出戰,想為同伴宋憲保仇,同樣被秒殺。 曹操繼續詢問道:「誰還敢上?」
  • 按照正史記載,三國第一猛將是誰?
    不過,如果拋去演義的內容不談,按照正史記載,誰才有資格稱第一猛將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在正史上的呂布是否還能夠被稱之為「三國第一猛將」,《三國志》對呂布的評價還是非常高的,《三國志》裴注的《曹瞞傳》中寫道:「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比喻呂布是非常優秀的人才。
  • 正史上的呂布有多牛?難怪陳宮和張遼會一直跟隨,換我也跟隨!
    很多人都喜歡說呂布無能,但其實呢,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呂布無能,顯然就是典型的夜郎自大;甚至而言,說呂布比不上劉備和曹操,都免不了有些可笑!因為,在正史中,呂布的戰績,幾乎是無人能比的。再比如,曹操算是特牛的一個人吧,他手下的徐晃、曹洪、曹仁、夏侯淵、夏侯惇等人,那也都是牛人中的牛人;可結果呢,曹操領著這麼多牛人,在兗州之戰中,也差點讓呂布打得交了糧本,更差點徹底絕望了。再後來,曹操和劉備兩人聯手與呂布爭奪徐州,依然打得是一步一個坎,甚至中途差點放棄。
  • 張飛當陽橋斷後,曹操大將許褚、夏侯惇、張遼為何全都不敢出戰?
    讓我們影響最深刻的就是張飛喝斷當陽橋,逼退百萬曹軍這事,雖然演義中描寫得蠻誇張,但張飛也確實有著此番萬夫莫敵的神勇。或許有人會問,曹操帳下那麼多高手強將,比如許諸、夏侯惇、張遼這些大將,為何面對張飛的怒吼就慫了呢?其實這其中另有玄機。
  • 在曹操手下想成為軍事集團的核心,首先得姓曹或者夏侯
    在曹操手下想成為軍事集團的核心,首先得姓曹或者夏侯歷史上,夏侯惇是魏軍元勳,曹操兄弟中最親密的一個,第一批和曹操一起打天下的老帥,同時夏侯惇是夏侯家族的領導人,他的地位代表了夏侯家族的榮耀,曹操要團結夏侯家族,必須給予夏侯惇極高的地位。
  • 曹操手下最強的六位大將:一彰二許三典韋,四龐五張六夏侯!
    《三國演義》中每一位主公手下都有著十分厲害的武將,他們不僅僅武力值高強,可以為自己的主公打下一片天地,還忠心耿耿地對待自己的主公,從來沒有生出過二心。劉備的五虎上將,即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格外出名,同樣地,曹操的手底下也有很出色的六位大將,他們的名聲可能沒有五虎上將大,但是他們的實力確實不容小覷的。曹彰第一位大將叫做曹彰,曹彰是曹操的兒子,曹操十分看好他,稱他為「黃須兒」。
  • 三國猛將曹仁:用臨時招募的三百魏軍大破周瑜數萬兵馬,以少勝多
    曹仁是曹操的堂弟,也是曹操的一員大將、愛將。他跟隨曹操平定荊州後,曹操封他為徵南將軍,留他駐守江陵,以阻擋東吳周瑜兵馬來犯。江陵之戰,曹仁以少勝多,三百多人對數萬吳軍不久,周瑜率領數萬吳軍進攻江陵,數千人的前鋒部隊剛剛抵達。
  • 演義和正史中的結局大不相同
    在正史中,張遼最終是病逝的,也算是一種善終吧。不過在演義中,很明顯張遼的這種死法並不符合羅貫中先生的價值觀,於是在演義中我們可以看到,張遼是被東吳大將徐奉給一箭射中了腰間,回營後不治身亡。說實話,本文認為演義中張遼的結局算不上好,正史中的結局明顯要好很多。樂進同樂進相比,張遼還算是比較幸運了,至少在演義中,張遼還是一流的猛將,戰力非常強悍。
  • 夏侯惇戰功不顯,卻成為多疑的曹操最信任的大將,憑什麼?
    而且,縱觀夏侯惇的一生,真正拿得出手的戰功,還真不多,至少比不上自己兄弟夏侯淵,甚至比不上曹洪,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卻得到了曹操的信任,甚至連曹丕也把他當作心腹,這就有意思了,夏侯惇究竟何德何能,得到如此高的地位?其實,也是有跡可尋的。
  • 世人只知劉備三顧茅廬,殊不知曹操此前已有三顧之舉
    此人就是三國裡的一代梟雄曹操。關於曹操的三顧之舉,正史中雖然沒有詳細的記載,可是在民間以及野史中卻有著不少的故事,其中以2個版本的故事最為有名。第一個就是曹操三顧請荀彧。荀彧字文若,河南許昌人,其家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祖父荀淑、父親荀緄、叔父荀爽均擔任過地方官,在當時頗有名望。
  • 《三國演義》關羽斬顏良僅一刀,正史又是咋記載的?比小說更可怕
    說起關羽,大家對他的印象普遍以《三國演義》為主,紅臉長髯,再手持一把青龍偃月刀,在三國時期能當他對手的寥寥無幾。當然《三國演義》並非正史,存在著許多虛構的故事情節,我們所了解的許多關羽的戰績也是作者自己杜撰的,那麼在正史中的關羽戰鬥力究竟如何?
  • 長坂坡一戰,曹操下令活捉趙雲,許褚、張遼等九大將為何不出力?
    當時,曹操帶了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曹洪等九員名將,外加剛投降的劉表舊將文聘,共十員大將。如果曹操手下的這十員大將,全部聚齊,一起圍攻趙雲的話,趙雲即使再厲害,恐怕也難有機會逃脫。但是,在趙雲左衝右突,來回廝殺之時,除了張郃出現跟趙雲交手之外,其他九個則完全是游離在戰場之外。
  • 顏良斬宋憲和魏續:又打敗了徐晃,曹營第一大將夏侯惇不敢接戰
    曹操起兵時,夏侯惇、夏侯淵兄弟以及曹仁、曹洪兄弟等,是追隨曹操最早的將領,同時也都是武功不弱的猛將,常衝陣殺敵在先,因此都深得曹操的信任。尤其是夏侯惇,可謂勇猛過人,善於率軍打仗,有大將風度,曾經單槍匹馬,挑戰巔峰時期三國演義中第一猛將溫侯呂布,儘管戰了十合,敗歸本陣,但能在呂布手中接戰十合,且全身而退,夏侯惇即便輸了,在曹營中的威望仍然不減。
  • 張遼、夏侯惇、郭嘉、荀彧,曹操最信任誰?說出來別不信
    通過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描寫,曹操是個生性多疑的人。曾經就因為自己的生性多疑將呂伯奢一家都殺害,並說出那句讓陳宮傷心的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後來曹操在勢力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謀士將領投奔到了其手下,最終在共同的努力下開創了魏國。那麼曹操生性多疑,張遼、夏侯惇、郭嘉、荀彧之中,曹操最信任誰?說出來別不信。郭嘉郭嘉在小說裡是個有才之人,他同時也是曹操最為信任的下手,為何如此之說,從下面的探討中就能得出結論。
  • 劉備有五虎上將,曹操有五子良將,這十人的統兵能力該如何排名?
    能夠指揮重兵,獨當一面的大將只有夏侯惇、夏侯淵和曹仁這三人。其他的將領就算是才能出眾,也得聽從他們的指揮。所以,在統兵指揮的經驗上,五子良將要低於五虎上將。不過,我們可以從他們的戰鬥經驗上,加以分析。第十名,樂進。樂進從歷史記載來看,他的表現主要不在於指揮作戰上,而是在驍勇善戰上。
  • 正史記載江表十二虎臣武功遠超五子良將,孫權為何要向曹魏稱臣?
    且不說劉備會不會讓自己的舅哥坐擁天下,就是曹操麾下的諸曹夏侯和五子良將,也是難以逾越的障礙——就是讓江表十二虎臣一擁齊上,也未必能打得過人家。曹操財大氣粗人多勢眾,如果使出全力,是可以碾壓孫權和劉備中的任意一方,為了公平起見,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讓劉備牽制住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純曹休曹真,讓江表十二虎臣放手跟五子良將對決,甚至可以倆打一個,最後誰能打贏?
  • 如果張遼加入蜀漢,那麼五虎上將應該踢出誰?
    人家陳壽都明明白白把關張馬黃趙五人列一傳,歷朝歷代都有蜀國五虎大將的說法,到了今天,自從易中天百家講壇上說了那麼一家之言,你們還就當真了,奉為圭臬了。一、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本質不同,五子良將主要評選標準是領兵能力(所以許諸落選),五虎上將主要標準是個人武力。所以張遼若來,沒戲。 二、你們單住要評定職稱了,名額有限,選誰?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