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吃鍋貼,老講究滴!

2021-02-17 上海老底子

上海人的麵食就好那幾口,小籠、生煎、燒賣、鍋貼,這些親民小吃大多出現在小巷間、角落裡,彈丸之地總能飄出令人迷戀的香味。

鍋貼必須是值得濃墨重彩書寫的一筆!

早上吃、中午吃、晚上吃,

一日三餐絕對離不了!

咬一口爆汁!

嗲嗲的讓人慾罷不能!

一隻有靈魂的鍋貼,必須要有昂揚的精神狀態!皮子要經得起考驗,身形要挺括飽滿,頭是頭,腰是腰,臀是臀!


外皮有骨氣,才能保證內餡有靈魂!如遇破皮、塌皮、漏湯等現象,只淪為沒有靈魂的碳水!

揉面、擀皮、裹餡、碼放……這一系列動作,最好在客人眼皮子底下進行!即使在旁邊觀戰,也樂得其中!

每個鍋貼店的老闆,雙手都像是有魔力一樣,拇指併攏只需一捏,一隻月牙狀的鍋貼便充滿了剛柔並濟的靈魂。 

隨後淋油、合蓋、悶煎、等待……整套動作一氣呵成,雖忙忙碌碌,卻氣定神閒,一點都不慌亂!

煎鍋貼時的壯觀場面,常常引得客人圍觀!嗷嗷待哺的吃貨瘋狂吞咽著口水,如此誘人的真香警告,沒有人能逃脫。

金黃的鍋貼,外酥裡軟,焦脆爆汁。鍋蓋一掀,雲騰霧罩之後,滋啦歡騰的熱鬧感,誘惑值爆棚!

有時候,生煎鍋貼會被擺放在同一口大鍋裡,擠擠挨挨,像是一對要打擂臺的兄弟,誰先被搶光就算誰贏。

有時候,味道是種記憶,失去了便很難找回。銅川路、永康路和肇周路的消失;夢花街餛飩、阿婆豆漿都已停業,好味道吃一次少一次。

鍋貼更是如此,即使上海網紅美食層出不窮,阿拉還是固執地鍾愛老味道。

小編為大家搜遍上海,

盤點滬上最好吃的十家鍋貼~

【美味區域】浦東新區成山路(近靈巖路)

【人均】6元

【上榜理由】底脆湯多肉質鮮,價廉物美人氣高。

這是一家很有特色的小吃店,原來開在淮海路嵩山路,現在搬到浦東了,剛出爐的鍋貼底脆、湯多、肉質飽滿鮮嫩、還有撒得很均勻的芝麻,性價比很高,而且肉餡裡沒有蔥,特別適合不愛吃蔥的MM。店裡每天都排很長的隊伍,生意超級好!

【美味區域】浦東、楊浦、普陀多家分店

【人均】13元

【上榜理由】皮薄肉多,汁水十足。

愛吃鍋貼的童鞋基本都知道「盛記」,吃過的基本一發不可收,把小楊生煎丟在一邊。出品的鍋貼看上去似乎沒烘透,但底卻脆得出乎意料,加上皮薄肉多,汁水也足。美中不足的是分店很多,水準難免有些差距。

【美味區域】虹口多家分店

【人均】20元

【上榜理由】虹口鍋貼名店,底脆皮香汁濃。

章氏可是虹口區的名店,物美價廉是最大特點,對住在周邊有口福的吃貨來說,這裡幾乎就是自家小廚房。鍋貼是經典,底脆皮香,湯汁濃鬱,總之該脆的地方脆,該嫩的地方嫩,非常美味。他家的本幫菜也不錯,口感很清爽的。因為毗鄰居民區,周邊小區居民有事沒事就會去吃吃。

【美味區域】浦東、徐匯、閔行多家分店

【人均】6元

【上榜理由】小店面人氣高,美食專欄最愛。

一個小小的店面幾乎弱不禁風。但是,這裡的人氣絕對不弱,幾度登上人氣美食專欄,只因為那幾個小小的鍋貼,還有那無止盡的排著隊爭相購買的食客。鍋貼4塊錢一兩,一兩四個,底面煎得脆脆的,吃起來有一點焦香,上面的皮又很軟和,餡料湯汁多。

【美味區域】虹口區惠民路62號(近楊樹浦路)

【人均】10元

【上榜理由】鍋貼搭配牛肉湯,清淡不膩味道鮮。

為民點心店也叫「老闆娘鍋貼」,店面真是很舊,但這是上海犄角旮旯真正的美食小吃。鍋貼牛肉湯,完全是小時候的記憶,鍋貼皮很薄,完全沒有沾牙的感覺,餡肉皮居多,清淡不膩;湯裡牛肉卷卷的,有好幾片,不是那種河南拉麵裡薄薄的兩片,湯頭也是比較清淡。

【美味區域】徐匯、浦東、閔行多家分店

【人均】20元

【上榜理由】臺式菜肉鍋貼,美味蘸料口感好。

四海遊龍是在滬上迅速擴張的臺灣連鎖小吃店。鍋貼是招牌主打,形狀細細長長,皮薄而脆軟,餡是菜肉混合,蘸上專門的調料,口感真是不賴。酸辣湯內容豐富,雞蛋、豆腐、筍、鴨血、肉絲、木耳,喝上一碗又暖和又撐肚,價錢蠻實惠的。

【美味區域】黃浦區跨龍路

【人均】14元

【上榜理由】肉餡超新鮮,錫紙打包盒。

一家以鍋貼為招牌的店,由母子兩人經營,鍋貼個頭大皮是厚的,吃過的人都說裡面的肉餡超新鮮,口味比較清淡。值得一提的是,店裡有賣餛飩砂鍋,油豆腐粉絲湯裡放的居然有開洋,打包盒是錫紙的,連一次性筷子都是環保的,怪不得生意好,細節決定一切啊。開了多年的大眾食堂。點心做得不錯,鍋貼、小籠、辣肉麵都是招牌,招牌鍋貼最讓人念念不忘,皮底脆脆的,汁水尤其多,鹹甜味兒調得正好,蘸點醋,感覺很鮮美。鍋貼皮比其他店略厚,但是一個個做得很挺括,賣相和味道一樣贊。

【美味區域】浦東、黃浦、楊浦、嘉定多家分店

【人均】12元

【上榜理由】底部脆脆香香,皮子薄厚適中。

浦東美食城上的小吃店並不多,位置也算不上很寬敞。然而這家鍋貼店,每次都可以看到有人在排隊,一買都是半斤或者六兩。鍋貼底脆脆香香的,皮子薄厚比較適中,因此湯汁沒那麼容易漏出來,肉質比較新鮮,搭配湯汁,感覺一點都不膩。再點上一碗油豆腐蛋餃粉絲湯,滿足感爆棚。

【美味區域】虹口區祥德路315弄(祥德路小學門口)

【人均】8元

【上榜理由】鍋貼夫妻店,葷素任選擇。‍

夫妻檔的鍋貼店,開了好幾個年頭了。阿姨經常是弄鍋貼的,叔叔是輔助的。鍋貼肉質量好,個頭大,咬一口汁水和鮮肉摻和一起,恰到好處。雙休日過去要排隊,先前只有鮮肉鍋貼,現在又多了幾種新的素鍋貼,四元四個,有草頭、蘿蔔、肉餡三種口味可以選擇。

來源:上海去哪吃、上海吃貨等公眾號

上海老底子

每天為儂送上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相關焦點

  • 上海鍋貼,結棍!
    上海人吃鍋貼還講究,一定要吃剛出爐的那一口,一隻有靈魂的鍋貼
  • 蛋餅、小籠包、鍋貼……以前的老上海人是這樣吃早點的~
    以前的新老街道,冒著熱氣的粢飯糰、油條大餅、小餛飩……溫暖的食物無一不在牽著我邁向每一個新的早晨。  上海的早餐,每一種都被上海人驕傲地深愛著。有別於市面上的甜麵醬,這家的更甜,這不就是上海人最喜歡的味道嘛!  慕名而來的食客絡繹不絕,「有的來了一次沒吃到,再來兩次、三次……」一旦吃上了,就很難戒掉了,因為吃到的就是 小時候的味道。
  • 老上海蔥油餅、灌湯鍋貼……都是上海人愛吃的美味!
    內含:鮮肉小餛飩120g*2老上海蔥油餅320g*1上海鍋貼300g*1鮮肉湯包375g*1糯米燒麥420g*1夏天買速凍產品,最怕化凍破損,這款沈大成早餐組合,採用冷鏈+冰袋深度保鮮,嚴密打包、新鮮到家~蔥油餅是老上海人的心頭好,尤其是夏天的早上不知道吃什麼的時候,來上兩張蔥油餅,再配一碗白粥,嗲得不得了!沈大成精選優小麥粉和上海本地小香蔥。搭配上海口味的「獨到配方」精緻豬板油,方才成就一張上海人愛吃的蔥油餅。
  • 上海鍋貼,天下無雙!
    老餮客肯定熟悉這家28年的寶藏小店,4個阿姨分工明確,揉面、擀皮、包餡、打包,默契十足。仿佛在接受檢閱的鍋貼,整齊地碼在鍋裡,倒油、加水、轉鍋,熱騰騰一鍋新鮮出爐,溫暖了冬季的早晨!老闆對肉餡也是非常講究,精選夾心肉,不加醬油和蔥,沒有花裡胡哨的配料,有的是純肉餡的原汁原味。淋上香醋,趁熱咬一口,燙口也別鬆開。豐富的湯汁急匆匆的流到嘴裡,美味升級,嗲到不行!這家小店也堪稱楊浦區早餐十大排隊怪狀,鍋貼好吃到值得跨越整個上海去買! 如今也已開來了市中心,一口喚醒清晨的味蕾!
  • 鍋貼,絕對沒有哪個上海人不愛吧!
    上海人的早餐,除了四大金剛,生煎、鍋貼和小籠也是從小吃到大的。其中,又數鍋貼的歷史最長,北宋年間就有了,距今已有近千年了。可以說,絕對沒有哪個上海人不愛鍋貼!有腰有臀的鍋貼,臀部焦硬,咬一口脆爽,腰部綿軟,浸潤著肉汁,肉餡和皮子渾然一體,趁著剛出爐還有點燙手的那股熱乎勁兒,咬上一口,香味在嘴裡不斷散發魅力,簡直是嗲到了極致!
  • 上海最嗲鍋貼排行榜
    然而就是這麼一家小店,卻在上海鍋貼榜單上牢牢佔據了一個位置,新天地上班的小白領,住老西門的阿姨爺叔,一禮拜肯定要來一次解決中飯的,附近的小姑娘更是從大學吃到現在帶娃來吃!但儘管如此,也擋不了吃貨們的那一片「吃心」,每到飯點,來吃鍋貼的人,仍然絡繹不絕。
  • 上海最嗲鍋貼TOP16
    然而就是這麼一家小店,卻在上海鍋貼榜單上牢牢佔據了一個位置,新天地上班的小白領,住老西門的阿姨爺叔,一禮拜肯定要來一次解決中飯的,附近的小姑娘更是從大學吃到現在帶娃來吃!但儘管如此,也擋不了吃貨們的那一片「吃心」,每到飯點,來吃鍋貼的人,仍然絡繹不絕。
  • 青島老味道吃鍋貼好去處大推薦!
    地址:四流中路82號  電話:66081788  推薦:牛肉鍋貼、三鮮鍋貼  點評:說起青島鍋貼,老青島人幾乎無人不知。40年歷史的老店,曾入選青島十大名小吃。雖然時至今日,十大小吃已所剩無幾,但青島鍋貼卻憑藉自己的老味道和老青島人的那份執著堅持到了現在 。牛肉鍋貼、三鮮鍋貼、大蝦鍋貼,講究的用料,嚴密的配方,精良的工藝,做出的鍋貼外焦裡嫩,鮮香可口。很多人都說,吃了那麼多鍋貼,總忘不了的還是青島鍋貼的味道,仿佛,那才是鍋貼的回憶。
  • 魔都的鍋貼真的是花頭精透!
    記憶中的老上海鍋貼都是藏在犄角旮旯裡的每天起早開始揉面現做全套動作一氣呵成把鍋貼整整齊齊的排排放澆上油,蓋上蓋只需要耐心等上幾分鐘一鍋熱乎的鍋貼就好了強迫症看著極其舒適冒著熱氣的鍋貼簡直誘惑難擋一口咬下去
  • 蔥油餅、鍋貼、鮮肉湯包 ……款款都是地道上海風味
    有個老外,說要用一個月的時間吃遍中國,結果我帶他去吃了上海早餐,現在已經過去一年了,他還在上海……想在家吃好早餐,這個老字號沈大成的速凍組合,小淘已經為大家準備好啦!內含:鮮肉小餛飩120g*2老上海蔥油餅320g*1上海鍋貼300g*1鮮肉湯包375g*1糯米燒麥420g*1
  • 上海街頭28家鍋貼大賞,全吃過算你贏
    然而,在魔都街頭巷尾的點心店,在我們各種本地點心測評的評論區,鍋貼的點單率可是很高的。我甚至可以說,上海人只分三種,喜歡吃生煎的,喜歡吃鍋貼的,和兩種都喜歡的。小二我從小就很專一,獨愛鍋貼。(我個人碳水控,偏愛厚皮)上期,我的同事扣扣,走遍上海大街小巷尋覓了「老底子的生煎味」(還沒看過的請點擊藍字補課),這一次,鍋貼黨請緊跟我,讓小二帶你看看上海zui正宗的鍋貼有哪些。
  • 跟著我,帶你吃遍老上海傳統美食!
    隨著淮海路一帶老字號的復甦,上海人對老上海美味的追求也被喚起,那些記憶裡的味道現在依舊能吃到!
  • 魔都『小籠生煎鍋貼』爭霸賽!20年的都不敢叫老字號!
    土生土長的老上海點心,雖不在早餐的四大金剛之列,但它在阿拉上海寧的心中可是老大哥的地位。他們家的鍋貼比老上海鍋貼略胖一些,無錫甜口味的肉芯子,吃完嘴巴裡帶有絲絲回甘。中等個頭的鍋貼,一口一個剛剛好,區別去別家的鹹甜味,它家的鍋貼是鹹鮮味的肉餡,金黃底子帶著焦香,吃過一次便讓人念念不忘。
  • 鍋貼、八寶辣醬、陽春麵…這些看似普通的老味道,是真的難尋!
    而有些小吃純粹是因為食客的喜愛而被傳承至今,就比如今天要說的鍋貼和弄堂小餛飩。喜歡吃鍋貼的人有很多,但鍋貼店卻不是隨處可見的。原因就在於鍋貼的製作,要知道做鍋貼用的是燙麵,需要師傅一刻不停地在開水中和面,這樣才能做出勁道的外皮,十分考驗臂力和時間,有些店的和面師傅甚至都是壯漢。
  • 上海人的早餐地圖,連吃30天不重樣!
    用蜻蜓竹竿把粗糧麵糊均勻鋪開,再依次加入雞蛋、蔥花、榨菜、脆餅,用老上海招牌的甜麵醬做收尾。啊嗚一口是豐富的層次感,粗糧外皮和脆餅的焦脆、蔥花和蛋花的香氣,想想都要滴口水。而且做法也非常簡單的,直接熱水衝進隔夜的凉米飯裡搗搗開,講究的人會掉到第一瀑水,重新再泡一遍開水。配菜的花樣精也很多,隔夜菜、醬瓜、腐乳、鹹鴨蛋,頂頂喜歡吃的是前一晚剩下的魚凍,鹹鮮的魚凍在熱乎乎的泡飯漸漸化開,每一口都別有滋味。
  • 晨讀|詩意鍋貼
    二兩不夠,再加一兩,美味漸入佳境,心裡裝滿了對上海小吃的念想。欣賞煎鍋貼的過程,是視覺和味覺結合的享受,聞的味道有時比吃還美妙。鍋貼要蘸點米醋才好吃,二兩不夠,再加一兩,美味漸入佳境,心裡裝滿了對上海小吃的念想。
  • 南京小吃地圖:湯包、鍋貼、小餛飩、皮肚面就按這個吃!
    一勺滾燙的鮮湯,滴上數滴香油,撒上一層鴨胗鴨肝鴨腸等,再點上一撮香菜,入口鮮香爽滑。*南京多家分店第一次吃南京鴨油燒餅的人,有可能徹底顛覆對燒餅的味覺認知。牛肉鍋貼、鴨血粉絲湯、小餛飩、酥燒餅,已經成為南京人早餐幾大巨頭。正宗的鍋貼,煎的油一定要是菜籽油或豆油,這樣煎出的鍋貼色澤金黃,勾人食慾。
  • 熱氣騰騰的早點,上海人一吃就是幾十年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雖然多少也可以用小紙碗拿著吃,但比起包子來說,還是多有不便。更多的人還是願意坐下來慢慢地品嘗。
  • 在上海,吃什麼早飯竟然能暴露性格!我是清心寡欲……
    泡飯是老上海人的標準早餐了,前一天吃剩的飯、菜,拿出來煮一煮、泡一泡,又是一個美味。泡飯沒有粥的粘稠和纏綿,反而條理清晰,配上醬瓜,老好了!吃泡飯的人一般比較節儉,也傳統守舊。蔥油餅色澤金黃,現吃現做,吃起來蔥香四溢,外脆裡酥。吃蔥油餅的人乾脆利索,不計較,很爺們!
  • 搜吃量大油少,15塊錢吃飽〖大嘜鍋貼〗
    往往帶餡的美味都會給人一份神秘,或是囫圇吞棗般一口悶,享受餡料破皮而出的豐盈,亦或是一層層剝開如抖包袱一般,如數吃個乾淨暢快。無論何種,都能帶給人無限的滿足。餡一般都少不了一份蘸碟佐食,有湯或無湯,平添的這份蘸碟,畫龍點睛。上班第一天,喝粥吃鍋貼,胃裡暖和舒服。店不大,但客源不斷,而且熟客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