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新職業人將面臨什麼?

2021-01-09 愛濟南客戶端

(原標題)濟南60歲以上老人年底或將超180萬人,「養老」新職業人將面臨什麼?

從事養老行業5年,28歲的張靜坦言「無數次想放棄」「有時候覺得幹啥都比養老強」,但7月6日,人社部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發布了9個新職業,其中就包括了養老護理行業領域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這則消息為苦苦堅持的她帶來了新的希望和勇氣。

在錦年長者公寓,滿頭白髮的姜潔躺在床上,24歲的護理員唐林詢問老人的生活需求。

「這是風向標,肯定是對我們的一種鼓舞,接下來養老行業將更規範。」張靜說。實際上,養老照護的每一項服務,都是從評估開始的。新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濟南養老機構對入院老人的評估,都是院內的「技術總監」在做,也就是專業技術最權威的人。「新職業」出現之後,將會吸納更多的新鮮血液入行。

老年人能力評估究竟是怎麼回事?誰來做?怎麼做?新時報記者對濟南的老年能力評估市場一探究竟。

新職業·評估什麼:

能否獨立洗澡、進食和正確畫鐘錶等

7月16日上午,在中海錦年長者公寓,老人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做著健身氣功八段錦的活動。活動結束後,醫護部主任張靜對在住的幾位老人進行評估。

16日,張靜正在對在住的長者進行能力評估。

事實上,入院的每一位老人,接受養老照護的第一步,都是進行評估。「只要入住的老人,我們都會進行細緻的評估,如果有老人身體不允許,還提供上門服務。」張靜告訴記者,入院評估完成後,還需要每隔半年複評一次,「如果老人身體有了突發狀況,就需要立即評估,看看是否要提高相應的護理等級,提供更精細化的服務。」

對於評估的內容,其實民政部於2013年就發布過《老年人能力評估》作為行業標準。其中包含了日常生活活動、精神狀態、感知覺與溝通、社會參與等方面。每個方面,又各有多項細分指標。在此基礎上,因為評估的結果影響到收費標準,因而在實際操作中,每個養老機構又會根據自身能提供的服務、經營理念方面進行細化。舉個例子,張靜所在的中海錦年長者公寓,就是將中度失能的等級細分為中1度和中2度。

日常生活活動方面的評估中,就包含了「是否完成床椅轉移」「能否獨立洗澡」、能否「獨立在平地上行走45米」等。精神狀態方面的評估中,還包含了「回憶詞語」及「畫鍾測驗」。比如讓老人畫一個圓形時鐘,並標註10點45分。而感知覺與溝通方面的評估,包含了視力、聽力、意識水平等細分指標。而社會參與方面,則包含了是否有時間觀念能單獨外出、能否對陌生人使用適當的稱呼等。

新職業·有誰在做:

包括醫護主管在內的「高標準」組合

作為醫護部主任,張靜組建了評估團隊,由社工、醫護主管和醫生組成,而這「高標準」的人員組合,也是為了更好地為老人服務。其實,在「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這個新職業出現前,養老機構對老年人的能力評估就一直在進行。對於老年人能力評估,省市的民政部門也組織過相關培訓。

年過花甲的鄭保鎧生活不能自理,護理員將他扶起,幫他穿上襪子和鞋子。

「我覺得對入院老年人的能力評估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比如說,有老人正處於阿爾茲海默症的初期,症狀不明顯,如果評估的時候不小心,就會忽略。」張靜說,對老年人的評估,不僅是個技術活,還是個心理戰,講究方式方法。既要尊重他們表達的欲望,也要從細微處察覺變化。

「時間我們也控制在40分鐘以內,超時的話我們會換個時間、場景再評估。因為時間一長,老年人的精力和注意力都得不到保證。」張靜說。

商埠怡園長者公寓護理主管董豔豔主要負責院內的老年人評估,她的評估團隊由康復師、營養師、照護師、醫生和護士等組成。除了常規的能力評估外,她還會從評估的環節中了解到老人的「興趣愛好」「飲食習慣」「溝通技巧」「說話方式」等更細緻的情況。「因為養老照護不是純粹的醫療護理,它也包含了精神上、心理上的照護。」她說,這樣的評估結果也是為了護士在給老人制定養老照護方案方面更細緻、科學。

「某種程度上,我甚至覺得自理老人的評估更重要,因為他們在機構裡需要的不是護理,而是需要更多貼心的交流。」張靜表示,她曾經照顧過一位因腦梗而失去語言能力的老人,「雖然意識正常,但無法表達」。這位老人的照護方案中就多了一套專屬她的「肢體密碼」,老人眨眨眼是什麼表達、點點頭想要做什麼,他們都有所了解。

位於中海社區的錦年長者公寓

新時報記者調查發現,有能力的養老機構會在院內組成評估團隊進行評估,而如今,有些機構還會邀請有資質的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評估。

新職業·公示階段:

預計半年就會發布相關國家認證方式

目前,除了養老機構中有從事老年人能力評估的相關人員外,隨著社會分工的提升,第三方評估機構應運而生。「我們一方面作為第三方提供購買服務,例如與政府合作,對轄區內老人進行評估,另外也會參與養老機構的星級評定等。」山東泰山社會服務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李翠翠告訴記者。

丁培靜是山東泰山社會服務業發展促進中心的評估師,她先是取得了高級養老護理員資格證,又通過了省民政部門的培訓考試,獲得了評估資格。她參與較多的是社區的老年人評估。「當初誤打誤撞進了這個行業,現在感觸最深的就是跟老人打交道時特別暖心。」她說,知道這個新職業認證後,她跟同事們都特別高興,「雖然之前這個職業行業內很認可,但有了認證考試以後,是對我們的一種肯定。」

李磊是山東頤臻養老服務職業培訓學校的執行校長,他告訴記者,自從7月6日「老年人能力評估師」作為一項新職業獲得國家認證後,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李鬼」的培訓廣告,「新職業剛剛發布,無論是教學大綱還是培訓大綱都沒發布,僅僅是公布階段,考試更是無從提起,有些機構蹭熱度,一定得擦亮眼睛。」同時,他也告訴記者,預計半年時間,相關部門就會發布關於跟「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相關的國家認證方式,屆時,他也會開設相關培訓,而這個新職業的認定對於「風口」上的養老產業來說,是個極大的推動。

73歲的張蘭玉獨自居住在老年公寓裡,行動不便的她坐著輪椅,有護理員推著去餐廳用餐。

作為新興職業,國內院校甚少開設專門培養老年人能力評估的相關專業。2017年從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畢業的陳鳳瑩告訴記者,班裡45個同學,目前從事養老行業的不到10個人。

新職業·目前現狀:

不僅對口專業少而且人才缺口還大

「我國是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並且正處在快速發展階段,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49億,佔比17.9%」,這是去年5月,全國老齡辦主任會議發布的一組數據。與之相對應的是,在這2.49億老齡人口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達4000萬,但養老護理從業人員僅有30萬名。反差極大的數字,揭示了養老護理從業者目前的巨大缺口。

「我們評估師薪酬是3500元到7000元不等,從薪資水平上看,沒什麼競爭力。」李翠翠說,缺口雖大,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的養老行業正在急速發展中走向專業化、精細化。

而從濟南方面看,截至2018年年底,濟南全市戶籍人口已達786.2萬人,其中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為168.1萬,老齡化率達21.38%,人口老齡化率高於全國3.4個百分點。預計到2020年底,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超過180萬人,人口老齡化率將達23%。

2019年8月,濟南市人社部門發布2019年十大千億產業人才需求分析報告,其中提及醫養專業人才匱乏等問題突出,尤其是從事老年醫療、護理、康復機構的從業人員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結構不合理,流動性大。護理人員工資待遇普遍不高,造成了其較低的職業認同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醫養結合服務模式的發展。

其實,這已經不是國家部委首次發布與養老行業有關的新職業。今年3月,人社部發布的16個新職業中,健康照護師、呼吸治療師等也均與養老、照護相關。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養老照護行業擁有巨大的人才缺口的同時,工種也更加細分化,不僅是單純的護理,而技能多元化的同時,人員也越來越專業化。

據媒體報導,人社部相關負責人在解讀新職業時也表示,不僅將對新職業進行規範,同時也會加快開發就業崗位,擴大就業容量,促進勞動者就業創業。「國家對這項職業認可了,能推動很多人關注養老,從事這個行業。」李翠翠說,而她作為已經在風口上的人,正在「等風來」。

相關焦點

  • 養老照護師,這個新職業要火
    9月17日,在南京醫科大學舉辦的「中國紅十字會總會2018年養老服務師資培訓班」,來自全國各地的37名養老從業者,正在進行老年人清潔照護及實操的培訓。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樣的培訓首次由省內地方高校承擔。在國家取消養老護理員資格認證後,養老行業亟待更專業的養老護理人才進入。未來,專業的養老「照護師」 將更好地滿足人們「醫養融合」的養老新需求。
  • 養老護理員、電商主播、寵物美容師,新職業緣何既受青睞又讓人不敢...
    疫情期間,以網絡主播、電競選手、網絡作家、快遞小哥等為代表的新職業受到新生代農民工追捧。新職業的吸引力主要在於工作更自由,同時可將興趣作為職業發展方向。此外,崗位缺口大、人才需求量多、薪酬待遇好也是新職業的優勢。來自重慶墊江縣的彭紅高中畢業後未能考上大學,來到重慶主城一家手機維修部從事接待工作。
  • 春節前後 人社部將發布第二批新職業
    近年來,隨著新業態的發展,新職業的產生步入加速道。去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向社會發布13項新職業,這也是繼2015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頒布以來發布的首批新職業。據悉,預計春節前後,人社部還將發布第二批新職業。
  • 房山區燕山地區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圓滿完成
    近日,燕山地區民政分局在燕山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培訓教室開展地區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考試,前期參加培訓的三十餘名在職的護理人員參加了此次考試。此次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主要以與養老護理相關的職業道德、基礎知識、生活照護、基礎照護、失智照護、安寧服務、康復服務、心理支持、照護評估、消防安全、新冠肺炎等傳染病防控、質量管理、風險應對及培訓指導等上崗必要職業知識和實操技能為主要內容。通過此次培訓和考試,進一步加強了燕山地區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高了地區從業人員技能和素質水平。
  • 關於公開遴選養老服務人員(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基地的公告
    舜網訊 根據山東省民政廳、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於開展養老服務人員職業技能培訓的通知》(魯民函〔2020〕143號)、《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濟政辦發〔2020〕7號)等文件精神,按照優化營商環境有關要求,濟南市民政局現公開遴選養老服務人員
  • 家政競賽有熱度 養老護理有溫度 句容市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大賽...
    中國江蘇網12月9日鎮江訊 (巫丹偉 王世兵)為加強全市養老服務從業隊伍建設,提升養老服務人才職業化、專業化、標準化服務水平,近日,由句容市民政局、人社局、總工會聯合主辦的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大賽圓滿落幕。
  • 「養老壓力」不再是年輕人責任,退休老人也同樣面臨,壓力重重
    「養老壓力」不再是年輕人責任,退休老人也同樣面臨,壓力重重隨著社會醫療技術的發展,我國人均壽命不斷的延長,這是一種好的現象但同時也給社會帶來新的養老壓力問題。中國早在幾年之前就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壓力問題就開始成為一個社會性問題。
  • 平安養老險甘為民:加速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 商業保險迎發展新...
    政府部門正在通過不斷釋放政策紅利,因勢利導推動商業保險擔當起緩解社會養老及醫療壓力的重任。為了大力鼓勵商業養老保險發展,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表示: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對此,業內人士難掩興奮,認為政策的出臺可謂"及時雨"。
  • 養老行業吸引年輕人除了給「甜」還得添「辣」
    長期以來,養老服務行業面臨勞動強度大、薪酬待遇低、職業晉升渠道狹窄、缺乏認同感等諸多困境,導致養老服務人員嚴重不足。隨著時代進步,傳統養老照料方式難以滿足日益精細化的養老服務需求。2017年,工信部、民政部及國家衛健委聯合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強調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能硬體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能化升級。
  • 老年人口將破3億,養老規劃多打「提前量」
    來源標題:老年人口將破3億,養老規劃多打「提前量」 老年人口將破3億,對社會養老體系的完善、養老服務資源的供給,提出了新要求,「十四五」規劃對此未雨綢繆是負責的,也有必要。重陽節臨近,養老話題備受關注。
  • 2020年首屆長三角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 在上海科技館隆重開幕
    「2020年首屆長三角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由上海市民政局、江蘇省民政廳、浙江省民政廳、安徽省民政廳、上海市職業技能競賽組委會競賽辦公室指導,上海市養老服務行業協會、江蘇省社會福利協會、浙江省老年服務業協會、安徽省社會工作(者)協會、安徽省慈善與社會福利協會主辦,上海民福養老事業服務中心、上海吉額翎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
  • 市北區:黨建統領推進養老服務發展 打造居家社區養老新標杆
    市北區:黨建統領推進養老服務發展 打造居家社區養老新標杆 2020-12-08 0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舉行 參賽選手年齡最大58歲
    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舉行 參賽選手年齡最大58歲「照護好每一位老人都會收穫驚喜」昨日,「瀋陽市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舉行,參賽選手照護模擬的老人。昨日,「2020年度瀋陽市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在瀋陽職業技術學院軟體學院舉行。據悉,本次競賽由市總工會、市人社局主辦,市民政局承辦,120名優秀選手經過初賽角逐,最終40名選手脫穎而出進入決賽。
  • 鄭州衛生健康職業學院領導前往瑞陽養老和美兆健康醫療考察調研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健康中國」戰略規劃,10月23日,應豫宛商會組織邀請,鄭州衛生健康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封銀曼前往豫宛商會下屬會員單位瑞陽養老集團和鄭州美兆千璽分院,就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康養類學院等進行考察調研。
  • 從職業生涯看員工的所面臨的職業問題,看你就明白了
    在當前這個充滿改革和競爭的知識經濟時代,面臨著人才市場化、組織扁平化、競爭激烈化等種種挑戰 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職業問題在當今的職場比比皆是。而分析種種職業問題產生的深層次原因,可以發現職業生涯指導的缺位是一個重要原因。
  • 日本養老:深度剖析日本上市養老企業前3強
    2019年其住宅系服務的入住率達到91.5%,按照損保中期經營計劃,2021年3月末住宅型服務的入住率將達到93.0%,今年上半年,居民外出受限從而導致的新入住人數減少可能會對該入住率產生影響。Part3.面臨的風險和應對策略對於經營介護業務的企業來說,介護保險制度每5年一次的修訂和介護報酬每3年一次的修訂,是影響養老企業介護業務的最大不確定因素,這種主導下的相關政策變更給企業帶來的是機遇,也是挑戰。此外,養老介護行業長期面臨介護人員不足的困境,再加上激烈的市場競爭,這些外部因素都是企業正在面臨的風險。
  • 以房養老是什麼意思 如何給老人挑選養老房
    對於老年人來說,肯定最大的願望就是自己可以安享晚年,所以現在有些機構抓住老年人的這種心態推出了以房養老的一些方案,很多的人在第一次聽到這個詞語都是不太清楚的,那麼以房養老是什麼意思?如何給老人挑選養老房?接下來大家就來一起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相關內容。
  • 政策周評丨物業養老迎來發展新風口
    民政部透露,自2022年開始每年新增老年人口將超過1200萬。「十四五」期間,老年人口預計將突破3億,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    從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面臨的挑戰和考驗愈發凸顯,因地制宜培育新型養老服務模式越來越迫切。我國的基本養老模式大概分三類: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社會變遷讓傳統的家庭養老難以為繼。
  • 老有所養 長沙如何探索全方位養老新路徑?
    長沙,到底是如何探索全方位養老新路徑,如何構建起「以政府為主導、市場為主體,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的呢?來看記者的調查。冬季的長沙,寒冷、多雨。天心區裕南街道白沙路,依稀有趕路的行人迎著刺骨的寒風匆匆而過。
  • 明年土地有哪些新變化?農民養老有哪些好消息?
    2020年一轉眼已經來到12月中旬,最近有很多農民兄弟詢問老道關於農村土地、農民養老的相關消息!現在2021年馬上就要開始了,未來農村土地會有哪些新變化?在明年國家針對農民養老方面,又有哪些大動作?咱們農民到底可以申請哪些養老金?如果大家關心這些話題,今天老道就為大家做一個系統解讀!土地和養老跟咱們每一個農民兄弟息息相關,具體情況咱們一起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