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中的昆明風習,從壩子到壩子

2020-12-16 中華網文化頻道

原標題:菜市場中的昆明風習,從壩子到壩子

整個雲南高地,散布著1445個面積2平方公裡以上的山間盆地,雲南人稱「壩子」,面積之和為全省總投影面積的6%,其中面積最大的壩子就是昆明壩子(包括滇池水域)。

滇池 本文圖均為 敢於胡亂 攝

昆明壩子周邊,環繞著高低不等、縱深不一的山地,算雲南綜合條件最好的幾個壩子。這裡是滇中雲貴高原部分,海拔說高不高說低不低,氣候溫潤降雨適量,人類開發比較早,是通緬印、通越南、通四川成都和宜賓、通湖廣的多條古道的交匯點,1910年有滇越鐵路,1937年有滇緬公路。壩子面積大,又有滇池水域,山地物產,農田稻作,滇池水產,都有那麼一些。

雲南遮放,種植中的傣族婦女。

從一個壩子到另一個壩子,山水相隔,在從前交通極度不便,每個壩子的物產,要基本能夠解決居住人口的吃喝用度才行——這就是早先雲南的大致狀況。當然,各個壩子自然條件不等,那時即便條件好的壩子物產盈餘,也很難運輸出去。

在《滇中(指全雲南)出產物品之豐富》一文中,羅養儒這樣說道:如迤西邊鄙上之芒市、遮放一帶,年產穀米極多,本地人民只能食去五之二,餘者,以往昔交通不便,弗能運出境外銷售,竟年年將餘糧燒去,此足見迤西方面之出產穀米豐盛也。

「芒市穀子龍陵雨」,遮放產的米,在雲南知名度極高,早有「吃飯根本不需要菜」的名聲,屬於不愁賣的好糧食,卻苦於交通不便。遠的不說,1990年代初,我坐班車從昆明到那邊,兩個駕駛員輪流開,坐車一坐2天3夜。朝前推推,1970~1980年代,芒市周邊的知青回昆明,路上費時,一個星期算快的,走的那是「抗戰後方大動脈」滇緬公路,當年叫320國道。現在則全程高速,跑下來也就8、9個小時。

如果壩子之間還有低海拔河谷,春夏之交就可能出現「瘴氣」,羅養儒寫道:今日之時世,與昔迥異,人煙蕃眾,開墾日多,道路開闢,交通四達,往稱瘴癘極盛之區,今則輕微多矣;昔之略有煙瘴地方,今則竟無其事矣。唯在迤西之怒江一帶、迤南之九龍江(瀾滄江)一帶,及元江、瀾滄、景谷等處之荒野地方,仍不免有煙瘴焉。

芒市孔雀湖

加上壩子主要人口的來源地不同,周邊山地、河谷地帶居住的族群不同,各壩子緯度海拔不等,兩個臨近壩子,物產飲食生活水平,差異也會很大。1941年7月,西南聯大教授曾昭掄,率領科學考察團路過富民縣城,他記錄道:富民和昆明,距離上不過隔一個馬站(一天時間路程),在文化上卻相隔著不啻一個世紀。從二十世紀的昆明城來此地,仿佛又回到十八世紀的生活一般。

富民壩子與昆明壩子間,也就相隔一個山頭和一條河谷,目前高速相連隧道溝通,半小時可達。

1897年3月,羅養儒18歲,他從昆明出發去元江,探望在元江直隸州做知州的父親,「距省(省城)約500裡」,路上花了7天,州城住了20多天,見識了元江河谷的炎熱,還說到四月望後,他父親按例要率領部下遷往江北高處的 「青龍廠」避暑。當然,他也聽聞了元江瘴氣種種消息。結合現目前交通,推演下他可能的行程:從海拔1990米左右的昆明城出發,穿滇池水路南下,到壩尾昆陽;南走翻山,是寶峰壩;再翻山過關上,進刺桐關壩;順溪谷翻小山,進玉溪壩;翻小山,進研和壩;又翻一群小山,到二街—峨山壩;順河谷翻一堆大山,到化念壩;再翻小山,到大開門壩;順河谷,進楊武壩;此後連續翻大山,到海拔不足1000米的甘莊壩;翻山下坡,下到海拔380米左右的元江邊;渡江到達元江州府。

談到物產,羅養儒說元江天氣熱、土地肥,稻穀一年兩種兩收,即便不壓肥,也可以收穫豐盛。話鋒一轉,他接著說道,元江地面雖大,終無甚出產物,最出名的只元江檳榔一物。其次,所屬的因遠壩子內出產點紫米。再其次,則是點酸荔枝、酸角、麻檬果(疑為芒果)等不足貴重之食品耳。

酸角

兩側高山挾深谷,地形所致,元江中下段,水汽揮發量大於降水量,為典型乾熱河谷。在現代設施農業和技術條件下,這裡卻是豐饒之地,各種熱帶亞熱帶水果、食用花卉、蔬菜、甘蔗富產,加上現代交通物流,豐富的物產可以運達各地。目前昆明—元江間全程高速,不到3小時車程,因此在昆明菜市場中,也隨時可遇上元江出產的一些果蔬。

元江農家菜

水果

元江盛產水果,量大的有芒果、荔枝、火龍果、酸角、桃李、油桃、洋桃、甜橙、橘子、香蕉、芭蕉、葡萄、木瓜、水果甘蔗、青棗、青檸、菠蘿蜜、釋迦、番荔枝、番木瓜等等。最出名的,要算芒果,種植面積雲南最大,從河谷到半山依次成熟,供應期比較長。

1989年開始,元江先後引種過134多個芒果品種,什麼大頭芒、三年芒、象牙芒、青皮芒、龍芒、小頭芒、古巴芒、緬甸芒、鷹嘴芒、呂宋芒、椰香芒、馬切芒等等,近些年種植較多有臺農一號、金鳳凰、水英達、帕拉英達,還有新近從泰國引種的脆芒果。

芒果攤

元江其實有種原生的芒果,元江小燕村附近江邊,還有成片百年樹齡的芒果林。那種芒果,果小核大,如果切開撕皮,並沒有多少果肉。當地吃法是:用兩手掌反覆交錯搓揉小芒果,直到手感柔軟皮下果肉化為汁水,然後在芒果一頭咬一個小口,吮吸其中汁水。吃起來味道還真不錯,甘甜清香。

昆明菜市場往往果蔬同賣,元江產的各種水果,得閒轉轉,就可以買到。

元江小燕百年芒果林

傣族奶奶吃芒果

茉莉花和苦藤花

元江河谷茉莉花種植面積不小,主要用來燻制茉莉花茶。1980~1990年代年代,昆明人喝昆明茶廠花茶的不少,高級的三燻,下來雙燻,再下來單燻。昆明菜市場的茉莉花,卻是鮮花菜素材,茉莉花煎炒雞蛋、茉莉花雞蛋湯、茉莉花炒韭菜,近年各種混搭,天婦羅也常見,還可以做成飲料喝。還有女娃娃會用棉線串成一串,掛在脖子上當香薰裝飾。

元江河谷,採集茉莉花。

茉莉花我在元江採過,專挑高溫下的大中午採,說這樣香氣最濃鬱。花地小黑飛蟲怪多,必須重裝防護,一小時下來,渾身汗水直淌,恍若一場「酷刑」,幾乎虛脫。

苦藤花元江當地叫苦菜花,是野生植物南山藤的春發傘形聚傘花,顏色淡綠,味道清苦。元江河谷熱地方,屬於傣族聚居地,飲食審美崇尚「苦涼」。

苦藤花

甜菜

這種甜菜,是山柚子科甜菜樹屬植物的嫩芽尖,分布於紅河流域,1989年才見於學術報導。甜味因子是艾杜醇,無毒、安全、穩定、低熱、水溶性好。當地常見做法是汆肉片煮湯,我吃下來感受不錯,甜味恰到好處,口感比較清秀,有不寡淡。

同名異物,這種甜菜與西雙版納產甜菜,並不是一種植物,西雙版納產的,是守宮木嫩芽尖,大戟科的。

山柚子科甜菜

火龍果花

翅果藤

當地俗稱野苦瓜、小苦瓜。翅果藤在哀牢山、無量山區多見,漢族喜歡切片配臘肉炒,傣族偏好配酸肉炒,煮湯也不錯。 有一次,我遇到做成醃菜賣的,單個果實一分為二切開醃,目測醃製方法和漢族醃菜差不多,加辣椒、花椒、小茴香、鹽醃製,我買了一袋閒吃,幾乎不吃零嘴的我,吃起來居然停不下嘴來,風味確實獨特。

翅果藤

醃製的翅果藤

有外地朋友來雲南,時間合適,條件具備,我比較喜歡帶著人去元江,到一個叫荔枝樹的傣族寨子,吃當地各種稀奇的水果菜,什麼鹹鴨蛋拌芒果、鹹鴨蛋炒芒果、炸芒果、芒果炒苦瓜、荔枝炒苦果、炸芭蕉或香蕉等等水果菜,挑戰一下大家的食物認知。

荔枝炒苦瓜

鹹鴨蛋炒芒果

去年年底,上海來的紀錄片導演姚導,對著一盤炒苦果感慨道:酸甜苦辣鹹,這一盤味道全了!然後,一個人悄悄地就吃完了整盤。

(文/敢於胡亂,作者系雲南飲食田野調查者,著有《綠了芭蕉紅了花》、《山水壩子探食記》;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顧問、《風味原產地·雲南》總顧問。)

相關焦點

  • 野壩子蜂蜜的研究進展!
    野壩子多生長在海拔1200~3000m的山坡草叢、灌叢中等,以1600~2500m數量最多。野壩子為冬季蜜源,別名:地壇香、野巴子、狗尾巴香、香蘇草、野壩蒿等。野壩子蜂蜜質較好,結晶細膩,色白,是冬季的主要蜜源植物。野壩子還是味常用中藥,在白族、納西族、彝族、苗族、傣族、傈僳族中廣泛使用。
  • 壩子街立交橋封閉,人車禁行!|壩子街|復興北路|民主路|中山北路
    今日起,壩子街立交橋封閉施工早晨,記者前往現場進行採訪,發現許多市民還不知道這個消息,來到現場後發現路口昨晚開始已封閉,只好從路口轉向東西兩側,分別從復興北路、中山北路繞行。環城路和壩子街交叉口,通往壩子街立交橋的道路全部封閉當天早晨7時許,在環城路與壩子街路口,路面的車流量還不是太大,許多騎電動車出行的市民看到通往壩子街地下道的路口被封閉,還是不停地騎到施工圍擋跟前打探,詢問電動自行車是否可以從地下道立交橋旁邊通過。
  • 「我的扶貧故事」大方縣達溪鎮壩子社區第一書記李輝:牢記使命擔...
    出生於1987年的李輝,在2018年到達溪鎮壩子社區駐村時,剛過而立之年。3年來,李輝在脫貧攻堅一線真抓實幹、主動擔當,帶領壩子社區村民建基礎、興產業,摘下貧困帽,奔向致富路。2018年3月,他被組織選派到達溪鎮壩子社區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來到壩子社區,看著連綿起伏的青龍大山,李輝想起了自己家鄉的群眾靠大山發展林下天麻種植,收入頗豐。發展產業,正是壩子社區群眾脫貧致富的關鍵。說幹就幹!
  • 古代的昭通壩子你一定沒見過!千頃池溼地有望再現!
    兩條天龍變成了昭通壩子周圍的山脈。一條天龍就是從威寧綿延到小龍洞、大龍洞,經後海到灑漁壩子的烏蒙山系,龍頭就是老鴰巖的九龍山;另一條天龍就是從會澤綿延到魯甸經牛街丫口、再經錦屏到老鴰巖橫跨於灑漁壩子和昭魯壩子之間的九蓮峰山系,龍頭就是灑漁大橋邊的大青山。已經碰在一起的兩隻龍爪呢?變成了老鴰巖峽谷裡人稱的「過江龍」石壩,也就是「天生橋」! 美好的傳說終歸是傳說。
  • 老二中的後壩子,多人大白天當眾洗澡,赤身裸體...
    話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老二中後壩子爆出的這張照片讓人看了還真的辣眼睛位於老二中後壩子的船閘下面,最近每天下午四五點鐘開始,都有十來個人斷斷續續的到此洗澡,公眾場合赤身裸體,尺度大到看了都臉紅...老二中後壩子的船閘有個小門,據這裡的工作人員稱,最近這裡有檢查,所以一般門是開著的,沒有上鎖。然而,可能是天氣的原因,如今這裡變成了一大「公共浴池」。
  • 海鮮、牛排、自助火鍋城,就來川西壩子!
    川西壩子很多食(chi)客(huo)耳熟能詳的品牌為滿足會理的小夥伴我們特地從西昌引進在餘老闆的大力支持下會理也有了第一家真正的川西壩子會員生日·68元/客(晚餐)每周2會員日·進店消費領取進口紅酒1瓶本店會員卡50元/張開業期間轉發分享本信息到朋友圈
  • 在雲南,有一種美叫做「壩子」,是雲南人最七彩斑斕的夢
    在雲南,有一種美叫做「壩子」,是雲南人最七彩斑斕的夢,在古站路上,隱約可見一路徵塵,漢族先人一步一步地向一代走來,與古僭人共生,共同創造了燦爛的爨文化, 把人與自然的和諧、文化的相互繼承、卓然的文明壯舉寫在楚東大地上, 陸良ba子面積771.99平方公裡,居雲南大小壩子之首,比新加坡國土面積大
  • 尋找弟弟唐小波-1988年失聯於昆明火車站南窯站對面廣場餐館附近
    現年37歲)籍貫:重慶市長壽區海棠鎮古林村三組原7組失蹤日期:1988年6月7日失蹤地點:雲南昆明市火車站,南窯站對面廣場邊餐館附近失蹤時身高:1米左右相貌特徵及身世描述唐小波,5歲多6歲左右,身高一米左右,四川重慶口音,瓜子臉,較瘦,身穿或帶一件海軍米白色條紋衫,短髮,身上沒有明顯特徵,1988年5/6月份與我在昆明南窯火車站昆明火車站
  • 「我的脫貧故事」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丨納雍縣陽長鎮小壩子社區...
    我叫袁太付,是畢節市納雍縣陽長鎮小壩子社區居民。2006年3月15日,這一天深深地刻在我的心裡。那天下午,我的妻子李向英在街上賣完豌豆後,乘坐三輪車回家。哪裡料到,三輪車剛一起步就轟然翻倒,妻子被車子砸倒在地,昏迷不醒。經過醫院全力搶救,妻子雖然甦醒了,但全身癱瘓。
  • 農村壩子邊上的一種野花,小女生都喜歡用它來染指甲,它叫黃蝴蝶
    在我們農村裡,隨時都能見到非常多的大大小小植物,有許多的植物我們當地都能夠很了解它的作用和用它,有些我們只是見過很多都叫不出名字,一般我們知道的都是能吃的,如我們當地說叫的胖頭菜、青蛙兜等、都是我們經常到田裡和田埂上採摘的野菜,另外我們小時候還喜歡到山上去找蕨苔、金銀花等,它又是一種藥材,在我們農村基本上感覺什麼都是寶
  • 熱到板命的三伏天要來了,成都人急需一份「涼食」續命指南!
    這裡的招牌是水果冰粉,山楂和草莓等果醬都是自製,附近的居民最喜歡帶著自己的孩子到這兒來吃。老闆說:「大石小石也喜歡吃,我要讓孩子們都吃到健康的好味道。」辣得一身汗,風一吹就舒服了。這方面的代表就是涼粉。涼粉的傳統做法裡,也是用的植物,學名叫薜荔。魯迅先生在他一篇文章裡回憶起薜荔,說「可以用井水揉搓,做成涼粉一類的東西,叫做木蓮豆腐,不過容易壞肚,所以不大有人敢吃。」
  • 菜市場也有新玩法?「微風市集」打破傳統,還是文藝小清新風!
    聒噪、陳舊的菜市場還有沒有新的打開方式?   北京地鐵前門站附近開了一家叫「微風市集」的菜市場。單從名字看,清新溫暖的感覺便撲面而來。它一改傳統菜市場的嘈雜和混亂,魔幻地將菜市場變成了一處小清新文藝的所在。   菜市場也可以文藝小清新?
  • 昆明這家藏於菜市場的外賣小店,1雞3吃辣爽到哭,流著眼淚我又點了一份
    雖在菜市場裡,店不大可是乾淨整潔進店一眼就看到,調味料也是用的品牌貨經我初步考察鑑定,此外賣店靠譜既然是來吃雞,就是衝著「1雞3吃」他們家的雞肉都是當天樓下菜市場新鮮採購雞腳也是用的鮮雞腳,不是冰凍雞腳一份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