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宣布暫停與香港引渡協定 對華政策會否發生變化?

2020-12-15 直播港澳臺

7月31日,德國宣布暫停與香港引渡協定,德國外長馬斯發表涉港錯誤言論,中國駐德國使館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直新聞注意到,德國是在繼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紐西蘭等西方國家宣布暫停與香港引渡協定之後,跟著宣布暫停的。這釋放出哪些信號,是否預示著德國對華政策和態度會發生變化?德國還會使用華為5g技術嗎?這其中美國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對此,直新聞記者8月1日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王義桅表示,對於德國宣布暫停與香港引渡協定,我們當然要批評,但要把德國與美國做一個區分。

德國對華政策沒有出現根本性改變

直新聞:在您看來,德國此舉,這釋放出哪些信號?是否預示著德國對華政策和態度會發生變化?

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歐洲總體上在香港問題上的態度和美國是不一樣的。美國更多的是利用香港竊取中國情報,危害中國國家安全,以及維護它的金融霸權地位。歐洲比較關心的是所謂的「一國兩制」承諾,國際法,《中英聯合聲明》,還有香港所謂的「自由民主」,「人權」等等。 歐盟層面對中國香港事務上進行了一些所謂的制裁,大部分是象徵性的,比如這個引渡條約,以及所謂的「不能出口香港的一些用於監控的一些設備」,這些都不是根本性的。香港國安法出臺後,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將被繩之以法,他們以前更多的是希望能夠到歐洲或世界各地去搞所謂的「政治避難」,獲得籤證便利,得到一些資助,所以德國與香港引渡協定終止的話,很大程度上是,德國對中國實行香港國安法表達不滿, 但我認為這並不能反映德國對華政策出現根本性的改變。

因為今年德國是歐盟的輪值主席國,它下半年還要主持中歐峰會,默克爾把她執政晚期的對華關係作為重要的政治遺產,所以她在去中國化的供應鏈、「新冷戰」、「脫鉤」等問題上,她的立場還是可圈可點的。但由於德國是歐盟領頭的國家,又是西方的一員,她不作出一些反應的話,很難向國內的民主派做一個交代。對於德國宣布暫停與香港引渡協定,我們當然要批評,但要與美國做一個區分。

若德國棄用華為 將會落入美國的圈套

直新聞:實際上我們看到在華為5G問題上,德國曾表示,他們不會排斥華為的5G網絡技術和設備,而且德國還稱,「禁用華為5G網絡,不利於供應商的多元化戰略」。而從德國最新舉措看,您判斷未來在華為問題上,德國能否堅持不排斥華為的立場,還是會隨美國加入「封堵」華為的行列?

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默克爾確實面對很大的壓力,因為在德國內部也有「棄用華為」這樣的聲音。但是默克爾所代表的德國政壇的主流,還是在強調歐洲的戰略自主,技術主權,這就說明想擺脫美國的控制的。 如果德國棄用華為的話,更多的會落入美國的圈套。美國打壓華為就是為了在5g問題上,希望為美國贏得兩三年的時間來追趕。像諾基亞,儘管是芬蘭的公司,但是已經大量是美國持股了,所以很難說它是一個純粹的歐洲的企業。德國也很清楚,美國打壓華為的目的,是服務於美國主導「工業4.0」,甚至是控制它的盟友。 德國如果不用華為的話,不僅是它自身5g時代推遲兩三年,成本也巨大的提升,而且進一步落入美國的圈套。跟德國推崇的歐盟戰略自主、歐盟主權、技術主權是背道而馳的。再者,華為在德國已經高度的本土化,它在慕尼黑有四個最大的研發中心,華為在德國的企業已經變成了一個德國企業。它的利益也更多的和德國鉚合在一起。德國是重視技術,重視工業化的,德國跟英國立場不一樣,英國更多的依賴於金融服務業,所以 英國對華為的依賴,與德國相比,從技術層面上,從經濟結構層面上,也是不一樣的,何況英國還是「五眼聯盟」的國家,而德國不是。

中德有共同利益 德美反而三觀不合

直新聞在您看來,德國在對華問題上,自身有怎樣的利益考慮?

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跟中國,德國是最大的貿易出口大國之一,也是外貿順差大國,所以它和中國的利益首先是綁在一起的,是支持多邊主義,全球貿易的。德國是支持歐盟主權的,所以歐盟要成為世界獨立的一極,它也必須處理好跟中國的關係,尤其是它對中國市場的開放,對接觸中國政策,它是抱有一定信心的。

還有,德國在氣候變化、在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從外交方式解決國際衝突和分歧上,它也是和中國持有類似的立場。所以中國一再呼籲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要避免落入美國「新冷戰」的這樣一個陷阱,要堅持多邊主義,捍衛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全球治理體系。

所以我覺得德國與中國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認識,德國與美國反而有「三觀」的區別——利益觀、價值觀、安全觀,都和美國有很大的區別。

美國想搞兩個「同盟」孤立中國

直新聞:隨著美國不斷施壓,西方世界是否可能跟隨美國「起舞」對華政策轉向?美國在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美國覺得原來的全球化,實際上也是它發起的,讓中國做大了,它不合算了,它現在要另起爐灶,搞一套排斥中國的全球化,搞「脫鉤」,「新冷戰」。 在外交上面,它搞了兩個同盟,一個所謂的「民主同盟」,就是把G7變成G10,把印度也納進來,印太戰略服務於此。另外一個是所謂的「高科技同盟」——打壓華為,剝離中國,美國想主導和壟斷高科技領域,想讓西方盟國聽從它的指揮。

這兩個同盟體系,實際上都遭到了不少盟國的抵制,首先所謂的「民主同盟」,還是意識形態掛帥,但這是不是符合現實世界的情況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所面臨的挑戰,需要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聯合起來,不能以意識形態劃線的。

第二個「高科技同盟」,增加了高科技研發的成本,而且美國是想要壟斷,想讓西方盟國進一步受制於美國,他們也是不願意的。所以從這些角度來講,中國一定要認清形勢,不要被美國,尤其是川普政府為了競選的需要而搞得這些言論,一驚一乍的,我們要堅定全球化的方向,堅定多邊主義,堅定國際合作,這是解決人類問題的唯一正確選擇。

相關焦點

  •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中國暫停香港與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的引渡協議
    7月28日,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招待會上宣布:中國決定,香港特區暫停港加、港澳、港英移交逃犯協定,同時決定,香港特區暫停港加、港澳、港英刑事司法互助協定。不要以為耿爽走了,我們就沒有帥哥,看看汪文斌這就是傳說中的"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不,應該是買一送一,之前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暫停了與香港的引渡協定,這次我們不但暫停了與他們的引渡協定
  • ...20日歐市盤中要點回顧:英國媒體稱英國暫停與香港間的引渡條約...
    【盤中回顧】7月20日歐市盤中要點回顧:英國媒體稱英國暫停與香港間的引渡條約!此外,德國藥企BioNTech公司和輝瑞宣布新冠肺炎疫苗研究取得早期的積極進展。2、法國總統馬克龍稱,承諾將繼續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密切合作,以達成歐盟復甦協議。德國總理默克爾稱,經過長時間的談判,達成協議的框架已經形成。歐盟委員會主席發言人最新稱,歐盟領導人的會議推遲到當地時間下午6點。
  • 香港特區政府:暫停與紐西蘭移交逃犯及刑事司法協助協定
    今晚,香港特區政府發布官方新聞通報,宣布暫停與紐西蘭移交逃犯及刑事司法協助協議。通報稱,根據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特區政府已於今天向紐西蘭駐香港總領事館發出通知,暫停履行《香港特區政府和紐西蘭政府的移交被控告及被定罪人士協定》及《香港特區政府與紐西蘭政府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
  • 德國政府歡迎中國宣布碳中和目標: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重要信號
    中新社柏林9月25日電 (記者 彭大偉)針對中國日前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德國聯邦政府發言人25日表示,德國聯邦政府歡迎中方宣布碳中和目標,將其視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信號。
  • 拜登宣布:39天後美國將重新加入《巴黎協定》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北京時間12月13日在其社交媒體上宣布,美國將重回《巴黎協定》。拜登稱:「五年前的今天,世界各國齊聚一堂,通過了關於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39天後,美國將重新加入。」2019年11月4日,美國政府正式通知聯合國,要求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根據《巴黎協定》規定,退出過程需要一年時間。今年11月4日,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成為迄今為止唯一退出《巴黎協定》的締約方。自退出協定後,川普政府在許多環保政策上不斷「鬆綁」。
  • 去年打「香港牌」,今年裝無辜,民進黨當局良心何在?丨香港一日
    臺灣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表示:陳同佳何止「渣男」,更是殺人犯,重申案件涉及司法管轄權和很多公權力運作,香港特區政府應與臺方進行司法互助。臺灣資深媒體人陳國祥認為蘇貞昌滿嘴歪理,忘了當初民進黨當局向香港積極交涉引渡陳同佳,就是因為犯罪地點在臺北,臺灣擁有主要的司法管轄權。
  • 駕車肇事逃逸,洛杉磯華女逃到境外三年 終被引渡回美
    肇事逃逸的華裔女子逃出美國躲了三年,最終在澳洲被引渡回美將接受應有的懲罰。 洛杉磯惠提爾( Whittier)警方29日宣布,惠提爾一名涉嫌在三年半前用車撞死一名騎自行車,並逃離現場的女子Andrea Dorothy Chan Reyes,在澳大利亞被捕後已於28日被引渡回美。
  • 全面解析拜登外交政策,至關重要的「對華三條」
    那麼,如果美國進入拜登時代,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走向,是會延續川普時期的「新冷戰」手法還是轉向對華緩和?在川普執政時期,很多外交政策分析人士對於美國政府政策走向總是用「高度不確定性」加以概括,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會更加穩定和有跡可循嗎?拜登的外交政策關鍵詞是「中產」如果用一個核心詞概括拜登的基本外交政策,那應該是「中產」。
  • 華女【撞死人】跑了!逃境外3年,28日引渡回美
    肇事逃逸的華裔女子逃出美國躲了三年,最終在澳洲被引渡回美將接受應有的懲罰。洛杉磯惠提爾( Whittier)警方29日宣布,惠提爾一名涉嫌在三年半前用車撞死一名騎自行車,並逃離現場的女子Andrea Dorothy Chan Reyes,在澳大利亞被捕後已於28日被引渡回美。
  • 跟風宣稱中止與香港引渡條約後,法國發現該國頭號通緝犯藏身香港
    本文轉自【環球時報新媒體】;據香港「東網」12月21日報導,法國警方日前透露,他們認為該國的一名頭號通緝犯目前正藏匿在香港,希望能儘快將其抓捕歸案。但報導指出,法國已經中止批准與香港間引渡條約的程序,因此處理這名通緝犯時將產生一些不確定性。
  • 外媒:美國鷹派正設法捆綁下一屆政府對華政策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8月10日發表文章稱,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7月在一次演講中說中國意圖「稱霸」,這是美國對華態度發生很大改變的又一跡象。他在今年美國總統競選中妖魔化中國,已為對華鷹派推行回擊中國「威脅」的政策打開了大門。▲7月30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美國華盛頓白宮舉行新聞發布會。
  • ...BNO籤證政策細則,外交部:中方將考慮不承認英BNO護照為有效旅行...
    【環球時報記者 強 薇 趙覺珵】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問倫敦後的第二天,英國政府當地時間22日公布了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籤證政策實施細則,宣布將為BNO持有者及其直系親屬提供更多居留權利,有關措施計劃於2021年1月實施。
  • 《巴黎協定》,美國為何退了又想回
    2016年4月22日,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協議《巴黎協定》高級別籤署儀式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在美國總統川普發出「退群」聲明後,2020年11月4日,美國正式從該協定中退出。然而,隨著年末美國大選的形勢變化,情況似乎有了轉機。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已承諾,上任首日就「將重返《巴黎協定》」。
  • 德國釀酒協會主席:歐中簽署地理標誌協定利好德國啤酒企業
    中新社柏林9月17日電 (記者 彭大偉)針對中歐正式籤署地理標誌協定,德國釀酒協會主席約爾格·萊曼(Joerg Lehmann)日前在柏林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這對德國的啤酒企業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德國釀酒協會(Deutscher Brauer-Bund)代表德國超過1500家啤酒釀造企業的利益。該協會現由德國著名啤酒企業保拉納(Paulaner)集團執行長約爾格·萊曼出任主席。保拉納是德國巴伐利亞州久負盛名的慕尼黑啤酒節上最受歡迎的品牌之一。
  • 跨境資訊:12月23日 香港郵政宣布暫停寄往英國所有空郵服務
    1.亞馬遜推遲針對第三方賣家的倉儲和運輸費用上漲計劃12月23日消息,美國當地時間周二,亞馬遜宣布將把針對第三方賣家的倉儲和運輸費用上漲計劃推遲到明年6月。此前,有商家抱怨稱,除了向亞馬遜支付運費外,還不得不購買廣告,才能使自己的產品在亞馬遜網站上得到突出顯示。去年有報導稱,總的來說,這些成本有時可以佔到每筆銷售的40%。
  • 速寫阿桑奇引渡聽證會|你們的旁聽人(中)
    政治犯罪的定義在英國僅限於旨在「推翻或改變政府,或誘使政策改變」(to overturn or change a government or induce it to change its policy)的行為。目標必須是短期內改變政府或政策,而不是(憧憬)模糊的未來。且「政治罪」一詞僅適用於試圖在領土內嘗試進行變革的犯罪。
  • 回歸《巴黎協定》在即 拜登組建「夢之隊」應對氣候變化
    來源:第一財經回歸《巴黎協定》在即 拜登組建「夢之隊」應對氣候變化作者: 馮迪凡[ 《巴黎協定》的主要目標是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氣候變化非營利組織Climate Nexus資深主任科普塞(Tan Copsey)對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解釋道,拜登團隊是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並將之視為「國家安全問題範疇」, 這同此前歐巴馬政府、國防部門的政策以及現實情況都是一致的。
  • 中國啟動最嚴格入境政策,多國緊急宣布關閉邊境、停飛航班
    當地時間12月19日,中國駐美使領館宣布最新的赴華核酸、血清抗體檢測新要求。1.除了中國執行最嚴格的入境政策外,與此同時多國緊急宣布:關閉邊境、停飛航班......關閉邊境、停飛航班,多國緊急限制英國人員往來據歐洲媒體報導,德國、法國、愛爾蘭、比利時、荷蘭、義大利、奧地利、盧森堡等國政府宣布,為防止疫情擴散,緊急限制英國旅客入境,這些限制措施具體包括切斷英國的航班往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