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是黃土高原太行山下的一個小村莊。穿行在家鄉的原野上,進入眼帘的是高高低低的大小山脈,還有山上一層層的梯田。
如果是在夏季,山上的梯田是很好看的,真是一層層梯田,一層層綠,一直到山頂,山間還有一條條細布帶一樣的小道,彎彎曲曲點綴其中。在秋季,更好看,遠遠望去,赤橙黃綠青藍紫,紅的是高梁,黃的是玉米,白的是穀子。
如果是冬季,天地一色,一律是灰濛濛的,就顯得暗淡悽涼,長時間的跋涉會使人眼酸目困,極度地疲勞。這時你會不經意地發現,黑壓壓的一大片小精靈,朝你飛來,它們嘰嘰嚓嚓地叫著,熱鬧極了,那聲音會讓你迴腸盪氣,那熱鬧的聲音會趕走一天的疲勞,使你精神亢奮。它們的叫聲提醒你,你看到了黃土高原上的小精靈了!它們會讓你徹心徹肺地高興溫暖振奮。如果你正在田裡勞動,周圍沒有一個人,它們還會為你驅趕寂寞。
這小精靈就是麻雀,它的體態嬌小輕盈,顯得很機靈。它們總是一邊覓食,一邊警惕地聽著,一發現什麼風吹草動,馬上就飛走了。它們是很團結的,飛的時候總是大聲地叫著提醒它的同伴,危險!危險!同伴們聽到提醒,也一起飛了。發現了食物也不是一個人獨享,而是大聲地招呼它的同伴們過來分享。它身體的顏色和黃土高原的本色一樣呈土黃色,在我的印象裡家鄉就這一種鳥。
家鄉缺雨。自古以來是十年九旱,很少像南方那樣,雨水洋洋灑灑地下著,家鄉人民廣種薄收,一畝地只能產幾十斤,田裡的莊稼總是顆粒還倉,這就給麻雀們覓食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想想,這些小精靈們為了生存,為了找水,需要付出多大的辛苦!
家鄉多風。除了夏季,春秋冬三季經常是風沙走石,颳得人睜不開眼睛。也許因為家鄉多風,練就了它們翱翔天空,搏擊狂風的本領,麻雀的小小的翅膀究竟能搏擊多大的風力我沒計算過,但是我從沒看見一隻麻雀因颳風而掉下來。麻雀們總是集體行動,幾百隻甚至幾千隻結伴群居,統一行動,當它們一起飛起來時嘰嘰嚓嚓叫著,從我們頭頂上飛過時虎虎生風,那氣勢,那姿態給人以信心和力量。
也許你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難道它們只能奮飛,沒有愛情?沒有天倫之樂?錯了,當傍晚你到麻雀休憩的地方,你會發現一對對麻雀相親相依地偎著,靠得那麼緊,極親密地棲息在一起,恰似一對對熱戀中的情人,離它們不遠,還有幾個小麻雀,偎在一起,這不是一個個親密的家庭嗎?
很難考證,麻雀什麼時候開始在家鄉落腳的,它們不嫌這裡貧困,它們不嫌這裡多風少雨,它們一代代在這裡繁衍生長。在歷史上麻雀曾被列入四害之一,遭到人類毀滅性的浩劫,它們並沒有滅絕,還是熬過來了。
啊!家鄉的小麻雀,小小的精靈,從古到今很少有人讚美它。它平凡、樸實、堅毅、它沒有高爾基筆下的海燕那樣矯健,沒有孔雀那樣美麗,聲音也沒有百靈鳥那樣動聽。可它土黃色的羽毛,奮飛的氣勢,吃苦耐勞的精神,不正是家鄉的父老鄉親們一種的象徵嗎?
如今家鄉的父老鄉親們,也見識多了,見識了汽車,火車,高速公路;家鄉的年輕人穿上了裙子、牛仔褲、看上了電腦、用上了手機、冰箱、洗衣機;日子殷實些的人家還有了汽車,家鄉的鄉親們也和祖國一樣在騰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