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網5月22日訊 一段時間以來,受應試教育等觀念影響,考試成績好、升學率高往往成了評判「好學校」的唯一標準。由此,催生了重育分輕育人、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輕實踐等現象。那麼,什麼樣的學校才是「好學校」?
近期,本報將邀請我市部分優質學校校長、家長、教師等圍繞「家門口的好學校」主題展開討論,同時,深入校園著力從特色課程、家校互動和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和諧師生關係構建以及校園面貌新變化等方面,用事實和數據說話,讓全社會和家長讀者發現「家門口的好學校」到底「好」在哪裡。
讓更多家長深切了解到:家門口就有好學校,從而學會不迷茫、不盲從,讓孩子進入適合自己的學校求學。讓家長不再為「擇校」而糾結,不再為「學區房」而苦惱。
「我希望孩子的幼兒園能給孩子提供更加寬敞明亮的學習生活空間,有更多類型的專項活動室。」
「學習到基本的生活知識和能力,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物品,逐漸學會與老師和小朋友交往,大大方方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快樂健康成長!」
「有學前教育專業的老師、有教育理念先進的課程、有現代化的管理團隊、有數位化的學習設備。」
「保證孩子營養膳食的科學合理、玩具環保安全、學習活動豐富多彩、生活管理輕鬆有序。」
近日,筆者以「你希望孩子去一個什麼樣的幼兒園」為話題,採訪了幾位幼兒園的家長,他們如是說。
隨後,筆者走進中山區春華幼兒園,將家長的想法拿給園長畢林和老師們看,畢園長說,家長的想法其實也是她們從教者的想法,她們一直在努力打造一所讓家長放心的優質幼兒園。
關於「什麼樣的幼兒園才是家門口的好幼兒園」,畢園長的觀點是:幼兒園教育不是關起門來的教育,要有開放辦園的理念,作為一名園長,她心目中的好幼兒園應該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幼兒園。而這個圍牆可能來自教育資源的壟斷、信息的封閉,也可能來自溝通的障礙。要想把這些觀念、心理、環境上的圍牆拆除,她認為,教育者本身應該具有開放的辦學視野和專業的管理方法,讓幼兒園裡的老師、孩子、家長相互間的交流是開放的、零距離的,彼此尊重、包容、接納;孩子們的心靈是開放的,行動是自由的,所有的時間、空間、設施、資源都是開放和共享的,活動時間可以自由支配,活動內容可以自主選擇,甚至可以按他們自己的意願和興趣布置自己的生活、學習的環境。希望在孩子們有限的童年時光裡盡情地體味遊戲的快樂、體味自然的感召、感受生活的樂趣,讓孩子們更像孩子。
園裡梁波老師提到,一所好的幼兒園要嚴把幼兒老師的入口關,真正有愛心打心底裡喜歡小孩的人才能成為幼師,即使現有師資水平參差不齊也要通過園本培訓統一思想、統一認識上升高度。
「園內的裝飾裝修、硬體設施,無論是財政統一的配備還是園內的自行設計,要符合兒童的天性,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感知特點、認知特點。」楊帆老師說。
……
張健老師則認為,兒童需要有經歷有生活才能成長,因此,優質的幼兒園需要有特色的可供選擇的園本課程設置及活動設置。比如說土和水是兒童最喜歡的符合兒童天性的兩樣東西,在保證安全衛生的前提下幼兒園設置相應的活動。
筆者在該園中三班班級QQ群裡看到劉亓琪爸爸的留言:放學接孩子的時候,常常聽到他說「今天我和某某在探究室裡玩冰塊。」「我們家的車上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鏡子?」「爸爸,我要回家用咱家的榨汁機給你榨橙汁好嗎?」……在回家的路上,孩子能興奮地說個不停。
還有的家長說,自從幼兒園戶外混齡自選遊戲後孩子每天都把自己整得像個「泥猴」,開心得不得了!孩子快樂就是我們家長最大的心願。
大一班王湯俊媽媽留言道:「最近孩子回來總吵著讓我給她和面,說是要做好吃的給我。驚訝之餘了解到幼兒園本學期新設立的『生活坊』已經向全園小朋友開放了。我家孩子平日裡就喜歡洗洗切切,這次非要給我做蛋糕,讓我品嘗一下她的手藝。呵呵,我覺得孩子真的是有很大的潛力,我們做家長的有時沒發現,幼兒園通過多種方式給孩子提供輕鬆快樂的環境,豐富的材料,充足的遊戲時間,老師從中看到孩子的優點並及時告訴我們,這也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
看到家長肯定和鼓勵的話,讓她們很暖心,畢園長說,未來,他們要努力讓這裡的每一個家長都可以以不同角色、不同方式通過多元途徑參與到幼兒園的管理、教育和建設中,成為優化幼兒園管理、推動幼兒園發展的重要力量。創建沒有「圍牆」的幼兒園,給孩子們提供開放、多元、具有個性化的學習生活環境。這既是社會對優質學前教育的期盼,也是所有教育者應擔負的社會責任,同樣也需要幼兒園、家長、社會的共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