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線下門店達200家 DW如何能成現象級輕奢配飾品牌?

2021-01-14 贏商網

  網際網路的出現改變了商業權力結構,成為品牌發展天然的加速器。

  真正把握了網際網路本質、完全發揮了社交媒體潛能的品牌,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爆炸性的增長。瑞典人Filip Tysander創立的輕奢配飾品牌Daniel Wellington(簡稱DW)就是社交媒體時代新型品牌的成功範例。

  2011 年,Filip Tysander 投資 25 萬瑞典克朗(約 3 萬美元)成立了Daniel Wellington。短短7年,Daniel Wellington在從未進行融資的情況下獲得近47倍的增長,並被歐洲權威商業媒體INC.COM評為 「歐洲增長最快的獨資企業」。

  品牌的迅速成功離不開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甚至可以說,Daniel Wellington是借勢線上市場紅利發展壯大的第一批品牌。這個比Instagram晚一年成立的品牌,極具前瞻性地意識到社交媒體對消費者決策的影響力,因此從最開始就選擇通過線上模式進行推廣和銷售。

  社交媒體嘗鮮者

  購物的本質是社交,而社交媒體營銷的本質是能否講好故事。DW在創始之初就確定了一個十分利於傳播的品牌故事,創始人Filip Tysander去澳大利亞的旅行中遇到了一位英國紳士,其著裝風格低調簡約,其佩戴的一款帶有尼龍錶帶的古董手錶令Filip Tysander過目難忘,他於是以這位紳士的名字Daniel Wellington創立了配飾品牌。

  除了社交媒體這一「天時」因素外,DW還趕上了時尚潮流從繁複向簡約風格演變的宏觀趨勢。當時,一股名為Normcore的時尚風格藉助社交媒體快速流行開來,而DW的極簡輕時尚風格,及其可以更換錶帶的實用性恰好符合消費者的心理變化。

  有了產品定位和設計作基礎,DW具備了社交媒體規模化傳播的潛質。但是當時紙媒正處於衰落前的最後輝煌,很多時尚品牌依然習慣於投放雜誌廣告,Instagram還未像今天一樣成為時尚品牌營銷的主要戰場。沒有資本進行廣告投放的DW,另闢蹊徑選擇進行時尚博主營銷,選擇粉絲量不多但富有個性的小眾博主,這些博主粉絲往往粘度很高。

  DW通過贈送他們手錶,來換取Instagram植入照片,讓手錶出現在旅行、享用美食、與家人相處等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博主還往往提供獨家折扣碼,將消費者引流至品牌的官網電商中,更為直接地促進商業轉化。隨著Instagram增加購物櫥窗功能,這樣的轉化變得更加便捷。

  在博主的帶動下,佩戴DW手錶變為優質生活方式的代表。DW邀請消費者佩戴手錶並發布附帶#danielwellington標籤的貼文,在媒體帳號與官網為消費者生活照開闢了專區。在此過程中,DW以較低的成本就獲得了大量有機的社交媒體曝光。目前DW在Instagram上擁有440萬粉絲,品牌自身事實上已經成為關鍵意見領袖。全球最大奢侈品電商平臺Yoox Net-a-Porter調查顯示,有近70%的女性受訪者和60%的男性受訪者表示現在的購物決策都會受到 Instagram的影響。

  DW為如今風靡全網的社交電商模式建立了雛形,一系列環節的打通為品牌節省了大量成本,令品牌得以擁有較高的毛利率,在沒有外部資金的情況下保持財務健康。依託網際網路和全球化社交媒體平臺,也令這門生意從最開始就不局限於單一地域市場,而是全球市場。種種因素的共同作用支撐著這個獨資品牌獲得七年內銷售額47倍的增長。

  線上到線下,逆向運營

  當然,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網際網路在加速信息傳播的同時也打破了時尚行業的信息差,令時尚市場從未變得如此擁擠。在變化莫測的線上市場,品牌的階段性成功稍縱即逝。隨著越來越多輕奢品牌紛紛押注數字營銷,營銷策略也越發雷同。藝術家Andy Warhol預言每個人都能出名15分鐘,但是對品牌而言,成名15分鐘後的道路才是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線下市場是品牌根基是否牢固的重要指標,這也成為DW的下一個新戰場。

  在開創了線上增長神話的同時,DW從早期就擁有一個很明確的意識,那就是要在品牌知名度打開後採用從線上到線下的逆向運營模式,線上線下均衡發展,完善銷售渠道布局,加固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於是品牌在創立後,與100多個市場的分銷商建立了合作,共有8000多個銷售點,成為配飾行業中發展最快的品牌,而僅僅是線上的成功遠遠無法令DW達到現在的規模。

  近期,DW再次加快了在全球各大城市開設旗艦店的速度,預示著品牌經歷線上快速發展,積累了穩定的消費群體後,繼續加碼線下全球化布局,提升品牌的渠道能力。下半年的重要拓展城市包括倫敦,紐約,首爾等。

  Daniel Wellington位於美國第五大道旗艦店近日已經開幕,新店位於美國紐約洛克菲勒中心核心商業地段,以品牌標誌性藍色為主色調配合北歐風格室內裝飾。10月份,DW在韓國首爾最核心商業區的中路區開設旗艦店。值得注意的是,DW為兩家旗艦店策劃了盛大的開幕活動,包括邀請2018年度形象大片模特Taylor Hill和明星藝人並舉行私人晚宴。韓國旗艦店的開幕活動則邀請頗具人氣的韓國歌手李宣美。

  在中國市場,DW是最早正式進駐電商的輕奢品牌,從2014年起先後開設了天貓、京東和唯品會的線上旗艦店。2014年6月進駐天貓之後,DW開始挺進歷年天貓雙十一佔據手錶品類榜單。

  有了線上市場積累的品牌認知基礎,DW雖然於2017年才開始正式從進入中國線下市場,但其在一年內開設門店數量高達100家。目前DW已入駐南京、深圳、上海、北京、昆明等覆蓋全國的多個城市。2018年,品牌店鋪數量翻倍,已實現線下店鋪數量200家的目標。今年12月即將開業的第200家店位於炙手可熱的上海來福士廣場,這意味著DW正在搶佔線下零售的高地,深入上海商圈腹地。DW預計2019年中國市場門店即將達到300家。

  對於DW這樣發展至一定規模的品牌,線下門店的渠道布局和體驗的重要性被提升至戰略高度。事實上,有了此前線上市場的多年數據積累,品牌在線下拓展時反而可以降低試錯成本,並在關鍵市場發力擴張。

  從消費者心理的角度來看,在這個階段消費者已經對品牌形成認知後,但缺乏將認知轉化為行動的推動力,需要品牌推動消費者形成消費決策。博主營銷依然奏效,但是這種營銷在變得越發普遍後效果較之前遜色,也不利於品牌與消費者建立直接的聯繫。消費者注意力十分有限,提高消費者忠誠度正在變得愈發重要。

  品牌要做出深度,需要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維的體驗。線下門店通過一個明確的主題空間,可以集中地製造體驗。線下門店已經成為DW深耕品牌形象的載體與平臺,其目前開設的門店在形象和風格上保持高度一致,可以保證品牌為全球各地的消費者提供相對一致且精準的體驗,深化消費者印象。

  此外,門店還為DW提供了展示生活方式的平臺,DW雖然是輕奢配飾品牌,但從其創立之初就與生活方式緊密關聯,品牌堅持用品牌內容激發消費者生活的靈感,引發更多消費者關注生活美學。真實的情境能夠令腕錶進一步場景化,從而形成線上線下的良好聯動。

  除了日常的商品展示,DW在全球明星店鋪定期舉辦特色活動,旨在充分利用門店空間來製造體驗。例如其在紐約門店與藝術家聯手打造DW愛情牆,香港門店明星探店活動等。5月,DW舉行了品牌首個大型線下互動展「MYCLASSIC NIGHT OUT——我的經典學體驗展」,活動邀請品牌眾多時尚博主和新生代偶像許魏洲。

  作為品牌與消費者的中介,博主往往能夠率先體驗品牌並分享心得。但是如今博主也不再滿足於品牌寄禮物的溝通方式,他們希望在線下體驗品牌。因此DW也將營銷向線下進行滲透,通過定期舉辦博主活動,例如不定期舉行的博主遊艇聚會,還有每年兩度的頂級博主派對,從而盤活和調動其長期積累的8萬名博主資源。

  「立體化」的品牌

  從最初的「網紅」品牌發展至今,Daniel Wellington通過線下市場的深耕變為一個完全意義上的輕奢配飾品牌,徹底與成千上萬的網際網路電商品牌區分開來。為了進一步提升品牌綜合實力,讓品牌更為「立體」,DW近來在品牌的產品種類和品牌內涵建設上都付諸了更大的努力。

  首先是在手錶之外,正著力推廣其手鐲類產品,包括THE NEW CLASSIC BRACELET和CLASSIC CUFF手鐲系列。產品品類的豐富不僅能夠防止消費者對單一手錶品類的審美疲勞,並且通過手鐲與手錶的搭配加強銷售上的協同作用,更為DW的未來拓展了配飾業務的可能性,保證品牌擁有與市場規模相對應的豐富品類。

  除此之外,DW在早期作為生活方式的符號之外,需要更加觸及消費者內心的品牌內涵。情感營銷往往是一大利器。今年情人節期間,DW推出以「聲紋印刻」服務,將「情話」這一概念具象化,消費者收到情侶贈送的聲紋手錶後,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H5頁面並輸入手錶後方的專屬序列號,即可聆聽對方的語音。

  去年情人節期間,品牌則為選購皮質錶帶的消費者附贈一顆限量愛心狀的「臻心扣」,該部件可被安置在錶帶的針孔上,象徵「真心緊扣」。 Daniel Wellington的聲紋印刻與限量表扣都暗示著「唯一」的概念,令DW在更換錶帶之外變得更加個性化。

  進入網際網路時代,消費者對奢侈品牌的感知不再只有設計語言這一個入口,他們開始有更多的渠道來了解品牌。技術拉近了奢侈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令品牌不再遙不可及,它們變得可觸、可感,可以更敏銳地回應消費者需求。品牌的概念更加趨於立體化,從線上到線下、從傳播方式到產品設計的每一次露出都成為品牌的一部分,這也為品牌滲透式的發展賦予了更多機會和平臺。

  DW用七年創造線上神話後,更迫切地需要回到線下和品牌自身,深度發展很多品牌幾十年才沉澱下來的渠道能力和品牌價值,這些是社交媒體無法賦予品牌的。但是從線上回到線下的逆向經營,反而賦予品牌明確的方向,將風險降低。品牌從早期就通過網際網路輻射全球,也降低了品牌後期通過線下進行全球渠道布局時的阻力,這無疑為更多新興品牌提供了新的模式借鑑。

  事實證明,後Instagram時代的品牌運營模式,依然殊途同歸回到了品牌的本質,這是任何品牌的必修課。

本文轉載來自:時尚頭條網 Lexi Wang,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dw手錶是名牌嗎?
    接下來,咱們來說說dw的發展歷程。自2011年創立以來,它不斷以獨特的方式挑戰手錶行業。DW最初是在instagram上爆紅,來到中國,微博自然是最肥沃的繁衍地,所以經常可以看到很多時尚博主及明星們佩戴,更在多部影視劇中頻頻出現,比如《太陽的後裔》中宋慧喬就佩戴過。最近,還看到了一些當紅明星陸續將dw列入自己的LOOK中。
  • 【品牌動態】熱門輕奢品牌2015年中國拓展計劃及策略
    :2015年將開店10-15家 截至2014年年底,在全球共有125家直營店,在中國有17家門店,計劃中期內增加到至少30家,未來將增加到200家直營店,該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處於穩步推進中。
  • 西班牙輕奢品牌TOUS攜手百盛進軍中國市場
    聯商網消息:風靡時尚界的輕奢珠寶品牌TOUS近日與百盛集團(Parkson)宣布合作。  馬來西亞金獅集團旗下上海獅傑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鍾珊珊女士、西班牙輕奢品牌 TOUS總部集團總裁Mr.有了百盛的推動與幫助,我們能更加遊刃有餘地將創新想法付諸實踐。」  TOUS與百盛籤訂合作協議,以促進TOUS這一多品類的輕奢珠寶品牌在中國實現業務計劃。2015年,TOUS將著力拓展中國市場,在國內知名購物中心、百貨商店開設概念店,方便顧客購買TOUS的精美飾品及配飾。
  • 天貓與Burberry中國70家線下門店首推全渠道融合
    11月26日,天貓宣布與奢侈品牌Burberry聯手,共同推動Burberry天貓官方旗艦店與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中國區30多個一線城市的70多家線下門店全渠道聯動,在11月30日年末大賞活動中,Burberry將首次實現天貓官方旗艦店與線下門店同款同價優惠售賣,最高折扣可達7折。
  • Zara三個姊妹品牌 將關閉中國線下門店
    近日,西班牙快時尚巨頭Zara的母公司Inditex集團宣布,最快或將於1月底關閉旗下品牌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在中國的所有門店。消息一出,讓不少愛逛街的年輕人有些唏噓。  從杭州開出第一家快時尚品牌門店到如今,已經過去十多年。
  • 「輕奢」配飾品牌Oroton的澳洲節奏【圖】
    「輕奢」配飾品牌Oroton的澳洲節奏【圖】 2013-12-18 09:16:26 來源:中國服裝網
  • 來伊份門店數達3000家 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思路
    規模擴張加速加盟店將佔到門店總數的75%從競爭格局來看,我國休閒零食市場集中度低,CR3不足25%,休閒零食行業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舊維持群雄並起的局面,規模優勢成為在競爭中制勝的關鍵。就來伊份而言,其早已清晰認識到網際網路流量紅利漸消,而如何利用自身在線下領域的絕對優勢實現進一步規模擴張,就成為必然的選擇。
  • 日本「窮人品牌」成中國輕奢,為何一來中國就漲價?現在過成這樣
    在日本,有不少品牌通過走「平價路線」逐漸發展了起來,成為了其國內知名的「窮人品牌」。在這些品牌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中,進軍海外市場成了發展的重要一環,而中國最容易成為這些品牌的目標。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中國的消費市場是十分龐大的,所以這些年有很多日本的「窮人品牌」湧入。只不過,很多日本的「窮人品牌」到了中國之後並不平價,翻倍漲價的現象十分普遍,甚至在中國變成了輕奢品牌。例如,日本的雜貨品牌無印良品在日本一直都是平價品牌,但是在中國的定位反倒是成了輕奢。
  • 零售業線下店加速復工:優衣庫超100家中國門店恢復營業 所有合作...
    近日,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Fast Retailing)表示,因為疫情爆發而關閉的門店中,已經有超過100家在過去一周內重新開始營業,目前還有125家依然關閉。中國是迅銷集團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合作的242家服裝加工廠中,有128家位於中國。
  • 中國版的施華洛世奇在哪?「IPromise」想要填補輕奢飾品的市場空缺
    比較明顯的變化是,90、00後購買珠寶首飾的目的已經由老一代的收藏保值功能轉變為日常佩戴,他們更追求高品質、個性化、性價比的商品,所以近年來中國輕奢飾品行業增速可觀。 根據貝恩諮詢行業研究報告,2018年-2023年,中國輕奢珠寶(時尚類)預計保持每年 6-7% 增長,跑贏總體珠寶市場,預計 2023 年達 210 億美元規模,佔全球市場份額約 30%。
  • 輕奢品牌Furla開設天貓官方旗艦店 加速中國市場布局
    (贏商網報導)8月14日,義大利輕奢品牌Furla(需求面積:100-150平方米)入駐天貓,開設了天貓Furla官方旗艦店,線上店內僅有9個SKU, 包括METROPLIS、手提包和斜挎包。
  • 為何美國有些爛大街的品牌,在中國卻被人「吹」成了「輕奢品」?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升,人們在服飾包包上的追求更高,在大街小巷總能看到很多的輕奢品,它們備受女性朋友們的喜歡,其價格上相比奢侈品要更實惠廉價一些,同時品質也非常的高,價格比較低,它的定位人群就是那些中產水平的人,其年輕化就是一大特點。
  • ZARA的三個姊妹品牌將全線關閉中國線下門店
    記者 | 周芳穎編輯 | 樓婍沁1快時尚巨頭也逃不過敗走中國的命運。界面時尚從多方了解到,西班牙快時尚品牌Zara的數個姊妹品牌們已確定將悉數退出中國線下市場的競爭。一大型商業地產內部人士告訴界面時尚,Zara母公司Inditex確定將關閉旗下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三個品牌在中國的所有實體門店,且預計所有關店工作將在2021年年中前完成;Inditex在中國線下商場僅保留品牌Zara、中端品牌Massimo Dutti、內衣品牌Oysho和家具品牌Zara Home的運營。
  • 線下店客流縮水,品牌排隊上天貓
    阿迪達斯宣布關閉北美和歐洲門店,優衣庫宣布關閉美國所有門店,耐克宣布關停美國、加拿大、西歐、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門店;香奈兒、Ralph Lauren宣布關閉全美店鋪……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品牌關閉部分地區門店的消息不絕於耳。另一邊,他們又在加速上天貓開店、上新。 十天前,宜家宣布入駐天貓,開設全球首個第三方平臺的線上官方旗艦店。
  • 盤點:MUJI 2016年內地開店41家 中國門店超200家
    快時尚品牌MUJI(需求面積:500-800平方米)(無印良品),這是一個後發奮進的品牌,和優衣庫一樣來自日本,不過,其拓展速度跟優衣庫卻有著完全不一樣的邏輯。據贏商網統計,MUJI 2016年在中國內地新開門店41家,截止2016年12月31日,中國內地門店總量達202家。
  • 輕奢及快時尚品牌:2015在華擴展門店數量盤點
    中國人口眾多,服裝市場巨大,時下,服裝大環境不景氣,甚至有很多品牌「忙著」關店,但輕奢以及快時尚品牌表現依然強勁。總體而言,2015年,輕奢品牌新的門店數量增長放緩,用翻新或擴大原有門店的形式代替開新店,並且注重旅遊零售。快時尚品牌拓展依舊迅猛,來看看他們在2015年究竟有什麼樣的計劃吧?
  • Zara三個姊妹品牌將全線關閉中國線下門店,鄭州市場如何?
    1月8日,有消息稱Zara的數個姊妹品牌已確定將悉數退出中國線下市場的競爭,僅保留品牌Zara、中端品牌Massimo Dutti、內衣品牌Oysho和家具品牌Zara Home的運營。對此,Inditex集團回復稱,「基於我們對中國消費者需求的不斷分析,Inditex 旗下的年輕品牌將著力加強其電子商務的發展」。這一波閉店潮在鄭州市場反應如何?
  • 第200家品牌零售店落地 樂高集團中國區總經理稱中國仍是初代市場
    以南昌樂高授權專賣店店的「滕王閣」3D模型為例,該模型用了47萬塊樂高積木顆粒,共花費2200個小時拼搭而成,是目前中國大陸樂高授權專賣店中顆粒數最多的3D模型。據樂高專業認證大師介紹,為紀念第200家品牌零售店開業,滕王閣3D模型共放置了200個樂高小人仔。  近幾年,樂高產品策略中的本地化特色日益鮮明,中國元素在產品中也陸續出現。
  • 這17個品牌首進中國大陸!還要開店超2000家
    8 seconds中國首家旗艦店上海開業 預計2017門店達58家9月30日,隸屬於韓國三星集團的快時尚品牌8 seconds中國首家旗艦店在上海淮海中路774號開業。該店面積達3531平方米,單品價格基本上是200-300元之間,明星限量產品GD夾克也只售899元。
  • 奢侈品報告:全球19大奢侈品品牌在中國開了多少門店?
    最新發布的2015年中國奢侈品調研報告顯示,儘管奢侈品市場處於低迷期,但是中國奢侈品市場整體消費活力依舊,且消費者更傾向於為自己及家人購買奢侈品和服務,那麼,全球奢侈品發展趨勢在中國到底如何?它們都開了多少門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