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紀錄片揭露扎心真相: 每天1萬步不如3000步,鍛鍊2分鐘抵跑45分鐘....

2021-03-05 INSIGHT視界


話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運動了,不過,你做的那些運動真的有用嗎?

不,運動可能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很多人以為自己在鍛鍊,但其實是在浪費時間和錢,甚至是在傷害自己的身體。

比如:

跑步傷膝蓋?所以應該散步?

每天應該走1萬步?這才健康?

不想鍛鍊的時候,可以強迫自己堅持?

並不是。今天說的這部BBC紀錄片《健身的真相》就讓我大開眼界,


原來我們對日常運動的誤解竟然那麼多!

其中普及率最高的應該就是走路和跑步了吧。當然,跑步對於大部分人來講還算是「大運動量」的活動,所以絕大多數人的常規運動應該還是散步,或者逛街。

另外,由於市面上還有「跑步傷膝蓋」這個說法,於是選擇走路的人就更多了,這也催生了後面的「每天1萬步」養生法。

但是,這實際上是個大錯誤。

而且只要方法對,每周只要2分鐘的HIIT,相當於你跑45分鐘


1萬步,子虛烏有

10,000 Steps a Day?

Bullshit

每天1萬步,這個概念現在真的深入人心了,不光是中國,全世界很多國家都這麼說。

但這個數字真的有根據嗎?

這,真相有點讓人大跌眼鏡。

每天1萬步是很多人的目標

每天1萬步就能永遠健康年輕!

但是這麼有魔力的數字是哪裡來的呢?

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籌備階段

有一家公司推出了一款叫「萬步計」的東西

也就是一個記錄你有沒有走到1萬步的表

所以這個神奇的數字並不是來自什麼科學實驗

它只不過是一場聰明的產品營銷

不過你可能會說,就算它的來源有問題,但說不定走1萬步真的有用呢?

嗯,這個問題可能比你想的要複雜。

而片中就用一場實驗來說明了這個問題。

1萬步?還是10分鐘?

10,000 Steps or 10 Minutes

一如既往,BBC的紀錄片依舊是要做實驗。

他們這次找了些工人,分成兩組,然後讓其中一組走1萬步,而另一組進行另一種耗時更短的運動。

我們把志願者分成了兩組

一組是1萬步組

而另一組叫 Active Ten

他們會嘗試一種叫「活躍10分鐘」的運動法

也就是進行3次為期十分鐘的快走

聽起來後面那種 Active Ten 好像更宜人對不對?

的確是,要走1萬步的那一組,不是很情願:

我正在試圖湊足步數

我在把東西一件一件放進洗碗機

要在忙碌的一天裡塞進5英裡的步行

真的是個精細活

而另一邊,Active Ten 那一組的心情就好得多。

還能一邊走一邊唱歌。

對於Active Ten那一組

他們的目標是要提高步速

這樣他們就能鍛鍊到自己的心肺

那麼結果呢?

哪種運動的效果更好?

首先,我們先不看效果,我們看這些人有沒有完成運動。

畢竟,不管運動本身好不好,只要你沒完成,那就是白搭。

而結果就是,1萬步那一組就有人沒完成:

三位

你們中有兩人完成了1萬步的任務

幹得不錯

而第三位沒完成的組員給出的原因也很乾脆:太難了+沒時間

你覺得這個目標很難達成嗎?

是的

它在這一天裡佔據的時間

比我想像的要多

而另一邊,Active Ten組的三個人都輕鬆完成了自己的運動量。

也就是在一天內分3次快走了總計30分鐘。

而他們的實際運動強度甚至比1萬步組高出30%。

Active Ten組進行的中高強度活動

其實比另一組高出30%

雖然你們花的時間更少

而這就是這種方法最好的地方

所以,或許1萬步理論那麼流行,只是很多人在用行動上的勤奮彌補思維上的懶惰?

片中的這一段還給一般人指出了每周應該有的運動量。

學界的建議是:每周150分鐘左右的中等強度運動。

學界推薦的運動量

是每周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鍛鍊

所以換句話說,也就是周一到周五每天搞個 Active Ten

嗯,聽起來還挺容易達成的嘛。

吃午飯、買咖啡、吃完飯。搞定了。

只不過,或許你還得多考慮一點,那就是把這個快走換成小跑,這就是下一塊要講到的了。

跑步不傷膝蓋,散步才傷

Running Doesn't Hurt Your Knees

Walking Does

不少人都在說「跑步傷膝蓋」這個事。所以很多人選擇去走路,覺得這樣能保護自己的膝蓋。

但這個說法對嗎?

為了搞清楚這個事,主持人拿自己做了次試驗。

我們要做一場試驗

來測量我膝蓋經受的壓力

比較跑步和走路兩種情況下的壓力

他們的測量方法看起來挺專業的,

主持人身上被貼滿的各種傳感器,然後在電腦的監控下走過來、走過去、跑過來、跑過去。

他們運用了動作捕捉技術

這能幫助他們看清

我的身體到底是怎樣運動的

嗯,那麼實驗的結果如何呢?

首先,大家來猜猜吧,跑步和走路,哪一種對膝蓋的衝擊更嚴重?

我剛剛在辦公室問了一圈,大多數人都說是跑步。

額,這個答案既對也不對。

下面就來看看片中的數據是如何說的吧:

我們得到了兩條曲線

第一條紅色的線顯示了你跑步時腳部受到的衝擊

跑步時的衝力更大一些

這一點是符合很多人預期的,你跑步的時候膝蓋受到的衝擊確實更大。

但是,這裡卻沒有考慮一個重要的變量:時間。

正如你所想

跑步中腳落地時受到的衝力

會比走路時大

但他們也比較了那個力在我膝蓋上的作用時間

如果你把這個維度考慮進去,算出來的結果就很驚人了。

我們實際上可以看到

你跑每一米距離受到的總衝力

其實更低

低得多

幾乎只有走路的一半

嗯,那麼看來跑步確實比散步好多了,對膝蓋的衝擊更小。

散步才是更傷膝蓋的那個!

而且還不僅於此,根據片中所說,跑步對你的膝蓋還有另一個好處。

科學研究顯示

經常承受跑步的這種衝力

能讓你的軟骨被重複壓縮、釋放

令人吃驚的是

這對關節有好處

這是在促進血液循環

它會讓更多氧氣和營養流到軟骨去

所以當然

這能讓它更好地修復

讓它更好地生長

除了這些,跑步還能讓你少生一些病。比如關節炎。

新研究發現

跑步的人比不跑步的人

更少發關節炎

所以,從長期來看,跑步肯定是比散步好很多的。

你唯一需要注意的可能就是循序漸進了,

不要動得太猛把自己搞受傷了。

最常見的受傷原因

是在你的身體還沒適應的時候

就跑太遠或者跑太快

另外,片子也做了些特殊情況的警告。

如果你超重得很厲害

或者本身有傷

那麼你最好改成騎車或者遊泳

而如果你的體重屬於正常範圍,膝蓋也沒有受傷,那別猶豫了,跑步吧。

每天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分幾次跑都OK。

~~~

這些關於走路和跑步的真相,只是這部片子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裡面還講了很多有用的東西,比如:

在健身房應該舉大重量還是小重量?

為什麼很多人沒有毅力堅持鍛鍊?

所謂的「堅持」真的有用嗎?

在家裡如何簡便地測試自己的運動能力?

如果你對這些感興趣,那麼強烈推薦你去刷一刷這部紀錄片,各大平臺基本都有收錄。

記住哦,是《健身的真相》:

運動是個技術活,調研工作一定得做好。

不然的話,不但可能運動無效,還有可能賠錢又受傷。

看來我真的該去跑步了……

本文系授權發布,From 滬江英語,微信號:hjenglish,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相關焦點

  • 紀錄片《健身的真相》:每天跑步45分鐘,不如鍛鍊2分鐘?
    35歲以下,男性每分鐘105下以內,女性11035-55歲,男性110,女性11555歲以上,115以內,女性120我也測了一下,非常不健康,做完三分鐘,喘的厲害。好,測完我們的健康狀態,不管我們的情況如何,我們都會想更健康,那麼該怎麼做呢?每天1萬步嗎?
  • 每天跑步45分鐘,還不如每周鍛鍊2分鐘?BBC揭開鍛鍊的真相
    但是很多人卻無法邁出鍛鍊第一步,覺得是個非常「痛苦」的事情,特別是對於一些長期缺乏鍛鍊的人群而言。 不過,BBC紀錄片《健身的真相》,或許能讓這些不愛運動的人重燃希望。
  • BBC紀錄片公布健身真相:每天跑步60分鐘,或不如一周3分鐘鍛鍊?
    每個人都抱著每天跑一小時就會瘦下來的目標,才堅持跑步。但BBC紀錄片公布了健身真相:你可能每天跑60分鐘,可能還不如一周三分鐘的鍛鍊?到底應該採取怎樣的方式才能達到減肥的效果呢?BBC專門進行了一個關於鍛鍊的調查,它也顛覆了我們的「認知」在這個名為「健身的真相」的調查過程中,專家做了實驗,並得出了以下三個結論:長時間的低強度運動,到底會消耗多少熱量?
  • BBC紀錄片公布健身真相:每天跑步1小時,或不如一周2分鐘鍛鍊?
    然而許多人由於時間不夠,金錢不夠,不能每天到健身房打卡,於是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每天去跑步。每天跑它一個小時,難道就瘦不下來?可是,BBC紀錄片揭露健身真相:一周2分鐘鍛鍊,比每天1小時跑步要好,那我們到底要用什麼方法才能瘦身呢?
  • BBC紀錄片健身真相:每天60分鐘跑步,卻比不上一周2分鐘鍛鍊?
    BBC調查:鍛鍊的真相!徹底顛覆了我們的「常識」近日英國BBC就推出一部紀錄片,也讓在健身圈引起不小的轟動,其名字也簡言意駭-鍛鍊的真相。因此,像慢跑、快走等這類低強度有氧運動,並未我們想像那麼有效,很多人會不由之主認為自己鍛鍊很有成效,每周鍛鍊1小時-2小時,但等他們再重新稱重,卻發現體重還是老樣子。
  • 每天60分鐘跑步,比不上一周3分鐘鍛鍊?BBC紀錄片又來顛覆三觀!
    一天萬步的說法又是哪兒來的呢?暫且拋開運動的方式不說,有運動總比沒運動好,能夠走出舒適涼爽的室內就是成功的第一步了,但是把跑步這項傳統運動一棒子打死未免太過分了。關於一天萬步健康生活的說法,不光是國內才有的,在國外同樣也有不少中老年朋友對此深信不疑,一定要尋找這個說法的起源,不妨來看看《健身的真相》這檔節目。
  • BBC紀錄片《健身的真相》:如何在更短時間取得更好的鍛鍊效果?
    昨晚刷了BBC的一個紀錄片:The truth about getting fit.翻譯過來就是《健身的真相》,這部紀錄片時2018年播出的,裡面講了很有意思的三個實驗,有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片子裡介紹了一萬步的來源,它來自1964年東京奧運會比賽助跑的一個公司,並不是什麼科學研究結果,純粹屬於一場成功的市場營銷。這次實驗尋找了工廠裡6位志願者,3名工人每天行走一萬步,其他3位每天3次10分鐘的步行(約3000步),每個人都佩戴了具有監測功能的手錶追蹤器。
  • BBC公布運動真相:每天跑步45分鐘,卻趕不上一周4分鐘鍛鍊?
    每天都很自律的跑步一小時,但好的想法都會被打破。每天堅持跑步就一定可以減肥成功嗎?BBC紀錄片告訴你:我們每天跑步45分鐘,可能還抵不過人家一周4分鐘的鍛鍊。這樣的對比是很扎心的,不僅從時間上有差距,就連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那麼,我們就拋出了一個問題:什麼樣的方法才能高效率的減肥呢?BBC對於這個問題專門做了一個相關的調查,而它的結果也是又讓我們的心窩有點疼了。
  • BBC紀錄片揭露《健身的真相》!每天一萬步只是一場營銷!跳舞可以讓人變得聰明?!
    很多人為了刷脂,每天靠毅力進行高時長的有氧運動。而這樣只依靠毅力的長期運動,很容易讓我們放棄。如何能夠用最短的時間來達到最強的健身效果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索的主題。讓我們一起來通過一部BBC紀錄片:《健身的真相》更好地了解人體的奧秘找尋最適合自己的健身方法對於很多人來說,健走是一種很好的運動方式。
  • BBC記錄片曝光健身的真相,每天一萬步只是一場營銷
    BBC拍了一部紀錄片《健身的真相》可能會顛覆你很多關於健身的常識01每天萬步走活到九十九?微信運動裡肯定有那麼幾個人天天的成績都是幾萬步像我這種每天平均17步的人不知道要被嘲笑多少次這些人的眼中每天萬步走活到九十九但是這部記錄片告訴我們所謂的萬步走概念只不過是1964年的一個成功的營銷案例而已
  • BBC爆出:中國人迷信的每天1萬步,原來竟如此…
    BBC紀錄片《健身的真相》給出了我們正確答案。 03一天一萬步原來是子虛烏有而現在,很多人的生活工作都十分繁忙,很少有人每天都可以騰出90分鐘的時間去散步,於是,又有人提出了每天行走一萬步,也可以達到鍛鍊身體的效果。
  • BBC紀錄片曝光:每天一小時的鍛鍊,還不如一周兩分鐘鍛鍊
    BBC紀錄片曾經公布了一個真相:每天一個小時的跑步,其實還比如一周兩分鐘的鍛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一、高強度的鍛鍊會到攝入更多的食物。BBC曝光的鍛鍊的真相,也顛覆了很多健身人的認知,實驗結果表現,在運動過後大部分人會選擇更多食物的攝入。這也導致了高強度的運動減肥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在運動過後都是特別想吃東西的,這也是一部分人堅持跑步一段時間,卻發現體重沒有降低的原因之一。二、早餐後鍛鍊可以阻止脂肪進入血液。
  • BBC告訴你健身真相:慢跑不一定減肥,看完扎心了
    最近淨愛說大實話的BBC又出了《健身的真相》、《鍛鍊的真相》兩檔揭秘節目,這回他們把主題聚焦在運動這個主題上。me too~---揭秘的分割線---相信很多朋友都曾經玩過微信運動,每天走路超過一萬步,顯示字體就會換種顏色,仿佛在說今天達標了哦,但是每天一萬步,這真的是有效的健身方法嗎
  • BBC真相:日走1萬步不是養生?慢跑其實不傷膝蓋?
    但是在健身的過程中,我們仍然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早餐吃的再多都不會長胖;為什麼我每天都在跑步,體重卻沒有什麼變化;瘦子一定會比胖子更加健康麼;鍛鍊的越多,對身體就真的會越好麼… 而對於這些問題,英國BBC紀錄片《健身的真相》給出了我們正確答案。
  • BBC《健身的真相》每天一萬步是騙局,跑步不傷膝蓋,暴走更傷
    每天一萬步真的有用嗎?測試完體能,我們就要開走了。話說,1964年東京奧運會前推出了一個叫「萬步計」的儀器,結果就出現了「一天一萬步,永葆青春與健康」的養生潮,現在有的人還是認真的在微信上擠到步數排行榜第一名...但是,這真的有用嗎?
  • 40秒高強度間歇真的比跑步45分鐘效果好?
    近日,BBC紀錄片《鍛鍊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Getting Fit)中的一項新的研究成果在跑圈、乃至整個健身領域都引起巨大反應,醫學記者麥可·莫斯利教授(Dr Michael Mosley)表示:每天走一萬步不如三次快速走;慢跑45分鐘不如高強度間歇性鍛鍊40秒。
  • BBC 紀錄片《健身的真相》:跑步不傷膝蓋,散步才更傷
    >錄片《健身的真相》▼ 1「一天一萬步」其實沒多有效微信運動裡,每天堅持行走超過萬步的人們,似乎都在堅持著一個信念:「走得越多就會越健康」。因為按照科學建議的每天運動量,是一周15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雖然「快走組」運動時間短,但他們從事了更多有效率的中強度運動。這樣能夠降低罹患各種疾病的風險。快走不僅有趣,而且降低很多時間成本。一天只要 2.5km,30分鐘的快走,就能達到萬步的效果甚至更甚,何樂而不為呢。
  • 每天走多少步最健康?日行2萬步走傷膝蓋,3萬步走「斷腿」
    如果平時有運動習慣,每天一萬步兩萬步並不困難。但平時缺乏運動的人,突然一天內走上兩萬步,可能會對心血管系統和運動系統造成太大負擔。如果持續這麼做,可能出現關節、韌帶、骨骼損傷。對中老年人來說,每天可以堅持輕負荷的鍛鍊30分鐘以上,但不要超過1小時。如果換算成步數,大概在5000~10000步。
  • 2萬步傷膝,3萬步斷腿?每天該走多少步自己算
    01 日行2萬步,膝關節積液張阿姨今年50多歲,平時愛好鍛鍊身體的她,經常到附近公園散步,基本上每天兩萬步打底。沒想到,這追求健康的方式給她帶來大麻煩。正因為走路太多,對膝蓋產生損傷。時間長了,關節腔液越來越多。這才形成了積液。
  • 每天走多少步更健康,1萬步夠不夠
    每天要走多少步才能達到最佳健康效果,並沒有一個固定結論。曾經有每天走一萬步最健康的說法,這個說法並不靠譜,沒有依據。據說是當年日本一家生產計步器的公司為了推廣產品而故意提出來的一個說法,本身並沒有嚴格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