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野生蝙蝠到雲南滇池海鷗:人與自然的相處方式

2020-12-14 社會經緯

從野生蝙蝠到雲南滇池海鷗:人與自然的相處方式

疫期雲南昆明滇池安排專人餵養海鷗

2020年的春節,註定是一個不平靜的春節。從華南海鮮市場源起,野生動物的售賣導致新型冠狀病毒從武漢蔓延到全國各地。在春運和九省通衢的大武漢雙重buff下,短短半月,全國都籠罩在肺炎的陰影下。

疫情的迅速蔓延不免讓人想到十幾年前的那場非典。SASR病毒後來經科學家研究有可能是因為中國南方地區人食用果子狸而感染上的。後來在病毒研究所的專家在經過實驗後證實了中華菊頭蝠是SASR病毒的源頭,而野生動物市場上售賣的果子狸是SASR病毒的直接來源。

時間流逝,可能人們已然淡忘那場白色恐怖。非典過去的第十七年,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上野生動物攤鋪的生意做得如火如荼,野生動物身上攜帶的新型冠狀病毒也在不經意間侵襲了整個中華大地。

非典的慘痛教訓不足以敲響警鐘,野生動物交易仍然在進行著。吃野味,在有些人看來,是證明自己身家地位的一種方式,或者是展現自己見多識廣的不入流手段。這些以吃野味為榮的人不知道的是沒有經過質檢等一系列規範手段檢查的野生動物身上不知道攜帶著多少致命的細菌病毒!更何況,餐桌上那一道道野味,多半是國家保護動物,人類的發展不僅佔領了它們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動物們退縮到深山野林離去,仍舊遭遇有心人的魔爪。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身外之名,捕殺野生動物,帶來的不僅僅是野生動物的滅絕,這一次,全國上下都要承受野生動物帶來的報復。有多少受害者,吃野味的人就有多可惡。

陰霾之下,也有暖心的故事給人以慰藉。疫情來臨後的一個月,有網友在網上發布了一張照片:昆明滇池來過冬的大量海鷗今年沒有遊客給它們餵食了。昆明滇池的草海大壩邊,每年12月份有一萬多隻從西伯利亞飛來的紅嘴鷗在此棲息,場面很是壯觀。很多遊客被這些親人可愛的海鷗吸引來此餵食,由於滇池在城市裡,海鷗的天然食物來源並不充足,遊客居民的投餵是它們來此生存的主要因素。由於疫情原因今年這裡已經沒有人出來遊玩了,只有數不清的海鷗徘徊在岸邊,仿佛在等待像往年一樣給它們餵食的人類。

照片一出,不少網友紛紛擔心海鷗沒有人餵了,在城市裡也找不到食物來源該怎麼辦。為此,昆明的林業和草原局專門安排人員到這裡投放鷗糧供海鷗們食用。這種鷗糧還是昆明研究所專門為這些海鷗研製的口糧,每天兩頓投放,再也不用擔心這些來過冬的海鷗們的飲食問題了。(據中國日報網、新華網、中新網、澎湃新聞)

人類是這個地球上唯一有智慧的生物,但絕不是地球的掌控者。過度的破壞自然環境會受到大自然的反噬,對於大自然,人類要學會尊重和敬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存在,我們的世界才會是百花齊放,山清水秀的美麗世界。

希望我們陷身輿論漩渦時,「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無窮的遠方與近火、無數的人們與怪獸,「教我慚愧,催我自新,並且增長我的勇氣和希望。」

文|昆德拉傳媒 關耳

其他:部分圖片供模擬想像,不代表文字特指。

相關焦點

  • 疫情時期,滇池海鷗「失寵」記——請與自然和諧相處
    滇池的外形似一彎新月,風光秀麗,加之浩瀚五百裡的淡水,四季如春的氣候,使得這裡成為了海鷗的天堂,每年12月至次年3月,都吸引著許多來自西伯利亞的海鷗到此棲息避寒。暖冬中,翠湖之畔,萬裡晴空,白羽翻飛。原本安靜停留在岸邊的海鷗們一看到人來,紛紛騰空而起,成群結隊地圍著人們盤旋,有的直接落在人們的肩頭撒嬌。而來者通常會準備好海鷗食用的麵包,到時把麵包一拋,成群的海鷗便迅速過來搶食,場面十分壯觀。如此的人鷗美景,甚至吸引了許多海外遊客前來觀賞,體驗這種融入自然的樂趣。在人們眼中,海鷗更像是歸家的遊子,而不是遠方的來客。
  • 雲南滇池上這麼多海鷗是怎麼形成的?
    每年入冬後的昆明滇池都會吸引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為什麼呢?偏偏在這個時間段的滇池會吸引到那麼多人?因為每年的冬季到入春後的一個多月在滇池上聚集著大量紅嘴海鷗,著實壯觀。是年輕情侶浪漫的邂逅之地,也是茶餘飯後年老者散步強身之地。
  • 高原明珠昆明滇池,這裡的海鷗太美了
    這幾天,天氣晴朗,在溫暖的午後,百無聊賴間,慵懶地坐在窗前,仰望著藍天白雲,鳥兒在天空中瀟灑地盤旋,恍惚間,突然就想起了兩個月前的雲南之行,在滇池邊,看到的不也是這樣一個場景嗎?昆明滇池,是全國第六大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美稱。十二月的滇池,涼風習習,來這裡旅遊的人很多。
  • 海鷗又來了!閒話雲南人的「人鷗」情緣
    時隔一年初來的海鷗,也像是串門走親戚一樣,滇池、翠湖、大觀樓、環西橋、盤龍江……他們成群結隊,每個地方都會去轉轉。因為,這裡是它們所熟悉的家園,它們知道昆明哪些地方有水、有湖,甚至熟悉昆明的山山水水,以及生活在這裡的人……對於海鷗,這裡有適宜的氣候,友善的人,還有足夠多的食物,是最理想的過冬場所。
  • 滇池海鷗,我被鴿了?
    一系列的蝴蝶效應導致了:奈良的小鹿餓得吃草了,黔靈山的猴子與滇池的海鷗還有秩序地吃上了「堂食」......假如動物能說話,那麼以下應該是它們的心聲了// 滇池海鷗:我被鴿了?//西伯利亞的紅嘴鷗每年都會漂洋過海來到四季溫暖的昆明過冬,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30多年,昆明本地人也已經習慣這群小夥伴的定時拜訪。
  • 昆明鳥類專家提醒市民:近期不提倡民眾投餵海鷗
    城內海鷗大幅減少1月26日,記者前往翠湖,發現因防控疫情需要,翠湖已經封園了,但在翠湖邊上,還有人在投餵海鷗,其中多數人戴著口罩,也有部分人沒有戴。由於投餵的人不多,海鷗大幅減少,估計只有數百隻。「餵的人少,海鷗就少。翠湖的海鷗雖然是野生的,但主要是靠人投喂。」一位昆明市民說。
  • 導遊直播賣松露,景區直播餵海鷗 走到鏡頭前的雲南旅遊:一邊自救...
    原標題:導遊直播賣松露,景區直播餵海鷗 走到鏡頭前的雲南旅遊:一邊自救一邊轉型閱讀提示疫情之下,旅遊市場被「逼」向新業態,雲南各景點、旅行社紛紛走到鏡頭前自救。有的旅行社摸索出跨界合作「新玩法」,有的景點發力挖掘旅遊「新內涵」,雲南旅遊市場轉型步伐明顯提速。
  • 西伯利亞紅嘴鷗又雙叒叕來滇池了!網紅達人教你餵海鷗正確姿勢
    正是這個季節,大批西伯利亞紅嘴鷗就會飛到雲南昆明過冬。當地人已經把紅嘴鷗當作「老朋友」,投餵海鷗已經成了市民的一項常規活動,滇池邊的海埂大壩也成了網紅打卡地。 怎麼樣餵海鷗才是正確的姿勢?如何保護自己?在大壩上,記者偶遇了一位餵鷗達人。
  • 雲南一種新蝙蝠冠狀病毒力證新冠起源於自然!提示重組線索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在雲南新發現的另一種蝙蝠冠狀病毒,為中外科學家提供了解開這一謎題的新線索。這一新發現的蝙蝠冠狀病毒的Spike蛋白的S1和S2亞單位的剪切位點處有多個胺基酸插入,揭示了新冠病毒(HCoV-19)的S蛋白S1/S2剪切位點的自然插入和新冠病毒的可能重組來源。
  • 這座中國城市身居內陸,每年冬天卻海鷗齊聚,煞是壯觀!
    喜歡大海的人,想必都對海邊常見的海鷗很親切。海鷗向來都出現在大海上,已經成為了海洋的象徵。但是其實想要觀賞海鷗,並不一定非要到海邊。在中國就有這樣一個內陸城市,它距離大海甚遠,但是每年冬天的時候,這座城市卻會出現大量的海鷗,堪稱是奇觀。
  • 牽手嫻靜春城 尋覓昆明早春之旅|石林|鬥南花市|滇池|美食_網易旅遊
    花在我們的生活裡就像簡訊、郵件、信箋……寄託著我們無限的不斷變更的情感,或許正是因為這些,它們要麼漂洋過海,要麼騰雲駕霧,要麼舟車勞頓,最終為達成某個人的某種願望,香消玉隕,牽動著每一個愛花人的心。如此才有了每天到昆明鬥南遊覽的那麼多人,可謂「人來花有致」,花吸引了人,人也因花找到了另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
  • 雲南麗江情侶旅遊方案:情侶來雲南旅遊必做的30件浪漫事
    不同於其他旅遊景點的是,除了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外,這裡還有各式各樣的小眾玩法,如遊艇環海、吉普車自駕遊、手工扎染、造紙等多種體驗項目。 這期阿夏分享情侶來雲南旅遊可以做的三十件浪漫事,如果你和心愛的人呢計劃著去雲南旅遊就帶上這份攻略一起去完成吧!
  • 鄭遠宏:走進雲南
    一路上從雲南的歷史、地理、人物、發展都介紹得非常到位。他說雲南在漢朝就受中央政府管轄,後來南詔地方王朝管理了七百年。從清初吳三桂住軍,到褚時健發展煙廠,從電視劇《沐府風雲》《香格裡拉》到西雙版納,從三百裡滇池到縣縣通高速公路,無所不談。我最感興趣的是他談雲南旅遊。他說雲南是旅遊大省,自然與人文都很獨特。旅遊業的直接稅收不是很大,但它是服務業的核心,可以帶動其他產業成幾何數發展,是富民工程!
  • 從長沙到雲南自駕遊,分享給你最實用攻略
    八月初,從長沙出發,目的地雲南,形式自駕遊,整個行程7~8天。第一天:早上七點半出發,第一站目的地貴州鎮遠古鎮,中間基本沒停留,三點到達。下午2點20到達昆明滇池,租了一輛。3人座自行車,環湖遊1個小時。建議遊玩時間:2-3個小時。
  • 「錯的不是蝙蝠,是吃蝙蝠的人」保護野生動物是我們的責任!
    當武漢疫情爆發,無數野生動物和食用野生動物的人陷入了被口誅筆伐的境地。一時間,動物、野生動物、寵物……這樣的關鍵詞像是也沾上了毒液一般,讓不少人退避三舍。從十幾樓上親手摔下自己的貓咪,把狗狗遺棄在馬路邊上……諸如此類,無論是野生動物還是普通寵物,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這些行為就像是扯開了以往的一層遮羞布,借著疫情的由頭,將憤怒、恐懼、驚慌等等不良情緒通通轉嫁到了動物身上。
  • 1220公頃南滇池溼地成為滇池湖濱野生動植物品種豐富區域
    近日,位於昆明市晉寧區的南滇池溼地成為「國家溼地公園」,也是昆明首個「國家溼地公園」。作為環滇池湖濱閉合生態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南滇池溼地是滇池湖濱面積最大的溼地,總面積1220公頃。
  • 《人民日報》關注中國綠色發展,滇池治理成鮮活樣本
    高黎貢山 李春旭 攝12月19日《人民日報》第2版刊發文章《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在內文中點讚了雲南滇池水環境治理工作湖畔蘆葦等水草叢生海鷗早已如期而至遊人絡繹不絕……初冬雲南昆明滇池星海半島生態溼地
  • 瀕危珍稀野鳥相聚滇池南岸
    遊客在滇池南岸觀賞野鳥。李繼明攝翠羽丹霞,萬頃晴沙。每到冬季,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滇池南岸的晉寧溼地都會迎來一批批珍稀瀕危野鳥,它們視這裡為家,視滇池南岸為最美風景線。雲南野鳥會會員李繼明是晉寧本地人,他經常邀約五湖四海的「鳥友」「攝友」來滇池南岸拍攝,近年來,僅他一人在晉寧溼地拍攝到的野鳥就有近百種之多,後據晉寧區林草局統計,晉寧南滇池國家溼地公園共觀測到130餘種野生鳥類。「我們有幸住在滇池南岸,這幾年滇池一年比一年美,湖濱生態變好了,吸引了大量野生鳥類飛來。
  • 4種雲南沒有過的鳥近兩年出現在昆明 盤點昆明10大觀鳥勝地
    昨日,記者從昆明市鳥類協會了解到,近年來,隨著昆明滇池溼地的增加及人們愛鳥護鳥意識的增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鳥類來昆明「築巢安家」。1963年至2015年,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昆明先後增加鳥類113種,其中包括19種雲南省新記錄,1種全國新記錄。2016年至2017年兩年時間裡,昆明周邊地區又增加了多種野生鳥類,其中包含4種雲南新記錄鳥類。
  • 【人民日報】滇池金線䰾的消失與重現
    從瀕危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到目前千萬尾級的人工繁育能力;從退出湖體到重新入湖,助力滇池流域生態治理——位居「雲南四大名魚」之首的滇池金線䰾,命運變化和滇池如此休戚相關,給當前的湖泊生態環境治理修復以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