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用文字書寫生活之痛、之美

2020-12-26 千史千尋

張愛玲出身名門,奶奶李菊藕是晚清名臣李鴻章之女,母親黃逸梵的爺爺黃翼升是清廷長江三省的水師提督。

張愛玲的父母雖然郎才女貌、門當戶對,但每日生活裡充斥的卻是無止境的爭吵,隨後母親遠走異國他鄉,自己則跟著整天抽大煙的父親生活。

要知道,張愛玲出生在五四運動後的第二年,又是在中西文化衝突最為顯著的上海這個大都市。

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既流淌著濃烈的中國傳統血液,又滲透著新鮮的西方文化,舊式與新式的思想不斷在其中發生碰撞,張愛玲成了這樣矛盾衝突的「產物」,也鍛造了日後自己獨特的文字和語言風格。

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雖然名義上是貴族家的子弟,但與其夫張佩綸相比,二者的仕途成就可謂天差地別,如果不是有張愛玲這個女兒,恐怕人們還不知道世上有張志沂這號人物。

貴族遺少張志沂的日子沒有翻起多大浪花,抽大煙、嫖C,真是一樣都不落下,在當時的戰亂情況下,他也只能蹲在家裡坐吃山空,哪怕張愛玲的母親從國外回來 ,也沒能把這惡習徹底改過來。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是位自由女性,她與張志沂的思想格格不入,這也直接影響了兩人的感情生活,最後她只能選擇遠離故土來擺脫自己這段自己憎恨的婚姻。

母親黃逸梵第一次出國時,張愛玲和她的弟弟只有三四歲的樣子,幼時母愛的缺失讓她渴望異常。

在張愛玲心中,自己的母親是美麗的,也是陌生的,更是神秘的。黃逸梵也沒有在回國後特別表達自己對女兒的愛,這導致張愛玲對其母的愛漸漸消磨了。

於是,在日後對「母親形象」寫作的小說中,有許多冷漠形象的母親角色,這些「母親」不是正常地愛護、關心兒女,而是通過利用、虐待他們,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

有著這樣的父親和母親,對張愛玲的直接傷害無疑是巨大的,但也在間接中影響了她將來對人物形象的創作與寫作風格。

寫作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句話放在張愛玲身上最合適不過。

無論是寫知識男性雙重人格的《紅玫瑰與白玫瑰》,還是描寫被物質和感情慾望奴役的心理變態的《金鎖記》,這些代表性小說作品在張愛玲的筆下,寫得極為生動和印象深刻。

我們大多數人看過張愛玲的諸多作品後,也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我能不能像她那樣寫出這樣生動的文字、這樣引人深省的思想?張愛玲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方法是什麼?我能不能學會?

言及此處,特地向大家介紹張愛玲的寫作秘籍。

這就是著名媒體人、多作品出版人端木向宇編著的《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這本書會幫助我們來探索中國現代女作家張愛玲的寫作秘訣。

本書目前在優惠期間,只有39元,好書不貴!

這本書通過對張愛玲多部作品的層層剖析與解說,在為我們呈現一個才女的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她的寫作創意來源、寫作方法等寫作乾貨和技巧。

作者夠分量,助你漲知識,戳下方連結帶走一套,你一定不虛此行!

相關焦點

  • 米茶的十二堂寫作課|7月-9月
    ——畢卡索日期:7.6-9.28(三個月)時間:每周三晚上20:30-22:30地點:QQ群視頻小班制,限20人●這是一門什麼樣的寫作課這是一門學吃米喝茶的寫作課,所以叫米茶寫作課。哈,和你開個玩笑。由米聯想到我們隨時隨地都會見到的文字,像公交地鐵站、電梯裡、小區門口的廣告,飯館的店招菜單,超市的商品包裝,有時我們也會寫寫東西,像微信朋友圈,工作郵件,求職簡歷,活動文案,但我們可曾和寫作坐下來好好聊一聊?為什麼過去的語文課讓我們越學越怕寫、越寫越不會寫?為什麼我們身邊的文字大多靈魂空空、創意缺缺?寫東西難在哪裡?如何變簡單?是什麼,讓一篇文字有了生命力?
  • 張愛玲妥妥學霸?國文不及格不說,靠英文寫作在美根本無法謀生!
    港大「本都大樓」——青年張愛玲流連之所,《色戒》亦曾在此取景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她不得已孤身流亡美國。一介弱女子,無依無靠,又沒啥謀生技能,中文是失去讀者的了,起初數十年,幾乎是靠英文寫作與翻譯謀生,堪稱雙語作家與翻譯家。眼見電影工業發達起來,來錢更快更輕鬆,她也嘗試操持舊業,回港搞編劇,可惜事與願違,還是灰溜溜回美。
  • 《傾城之戀》:從張愛玲的生活經歷,解析張愛玲感情觀
    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張愛玲筆下的人物大多自私和冷漠了,正所謂:文字是內心世界的映照,幼年生活的不幸是張愛玲一生性格孤傲的根源。更讓張愛玲寒心的是因張愛玲得罪後母孫用蕃而被父親毒打和圈禁,於是她偷跑後離家出走,從此與父親再無聯絡,甚至連父親去世都不曾看過一眼。
  • 張愛玲英文寫作水平到底怎樣?竇唯:她在美國的境遇,已說明情況
    即使這場戀情給張愛玲招來許多罵名,但他們還是義無反顧的結婚了。這場「世紀婚姻」只持續了兩年,便以胡蘭成的背叛告終。這一次痛徹心扉的感情讓張愛玲身心俱疲,但是她不會屈服於這些挫折,她要與之抗爭,所以她在她的作品中加入更深層次的思考――對人性、命運的思考。
  • 冷情的張愛玲,用靈巧的文字寫著透徹的女人
    楊絳這番對張愛玲的負面評價想必肯定會在喜愛張愛玲的讀者群裡引起很大的反響。文人相輕自古如此,不分男女。楊絳瞧不上張愛玲,張愛玲也看不上冰心。她在報紙上曾撰文寫道:「你們把我和冰心相提並論,這讓我並不高興。」張愛玲不喜歡冰心筆下那種大團圓的矯情。冰心家庭美滿、父母疼愛、和丈夫也相親相愛,她的文字處處散發著溫情和博愛。
  • 《大師們的寫作課》|文章怎樣寫才算美?
    01一本好書《大師們的寫作課》小說和故事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是因為它們被文字渲染出來的情緒、氛圍,讓我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和其中的人物產生共鳴。這種共鳴可以通過很多種描寫方式傳達出來,環境描寫就是其中的一種,例如情境描寫、氛圍烘託等。
  • 幾分真實幾分誤讀:重談張愛玲的舊小說習氣、男女之情和自傳式解讀...
    一、從一篇著名批評文章談起1944年5月,傅雷以迅雨為筆名在《萬象》雜誌上刊載了一篇名為《論張愛玲的小說》的批評文章。此文在對《金鎖記》《傾城之戀》和《連環套》做出分析之後,讚揚了張愛玲在心理觀察、文字技巧和想像力方面都已不成問題,卻也提出張女士的優點會將她引入「危險的歧途」。
  • 從《傾城之戀》普通人的傳奇中,解析張愛玲的寫作風格和藝術目的
    如果你讀過張愛玲的《第一爐香》,《紅玫瑰與白玫瑰》,《半生緣》,《封鎖》,《金鎖記》就明白,張愛玲用她犀利的視角及形形色色的愛情故事,剖析世俗人們的情感,道出足以顛覆傳統美好愛情的傳奇;同時掀起罩在世俗愛情的平凡與庸俗的溫情脈脈的面紗,讓人在一覽無餘後,對生活的真相有了更多的啟示和思考。《傾城之戀》並非一個老套的才子佳人故事,倒有點像破落女子釣金龜婿的傳奇故事。
  • 傾城之戀 --- 張愛玲七政星盤解析
    命坐長生、又有文昌入命,天資聰穎、頭腦清晰敏捷,善讀書好文章,文字功夫天賦異稟;命宮主木星落入夫妻宮內,敏感多情,感情中在意對方;命度主月亮為男女宮主星,與藝術修養品味等有關,落入三兄弟宮金牛座,月落金牛乃月明滄海之格,月得位;張愛玲生於農曆八月十九,近滿月時分,秋月最美,又逢望期,能量通透飽滿,且月帶貴人化天權,雖生於白晝,月不得時,然而能量已經非常強大有力。
  • 豆瓣8.5《傾城之戀》:冷靜、古典美、悲劇,張愛玲的悲觀主義
    二、古典美的意境和文字描寫雖然張愛玲接受的是西式教育,但是由於她從小鍾情於《紅樓夢》、《金瓶梅》等中國古典小說藝術,這對她的文字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作品中時常透露出一種古典的誘人魅力。張愛玲的最厲害之處在於對故事和文字極致的把握能力。整篇作品裡都流露出一層偏詩意的雅致,縈繞出一種古典的美感。張愛玲曾說:「我以為這樣寫是更真實的。我知道我的作品裡缺少力,但既然是個寫小說的,就只能儘量表現小說裡人物的力,不能替他們創造出力來。
  • 秋葉大叔《寫作七堂課》:寫作變現逆襲的3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而百萬暢銷書作者、秋葉PPT創始人秋葉在他的新書《寫作七堂課》中,為我們系統地總結了寫作常用的7種方法,建立寫作思維,拓寬寫作視角,提升你的寫作能力與核心競爭力。圖片來源於《寫作七堂課》當你的知識框架樹建成之後,你最憂心的問題應該是,寫作靈感和寫作素材。而聯機式寫作就是幫你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法寶。
  • 從張愛玲《茉莉香片》,聊聊「天才作家」的寫作藝術和悲美人性
    它講述了沒有得到父愛的主人公聶傳慶,與美麗活潑以及能成為他父親的言子夜的女兒言丹朱所發生的一些尋常又與眾不同的事,體現了「生之艱辛、愛之悽涼」的悲美主題。張愛玲用華美悲涼的語言風格,詮釋了主人公聶傳慶在原生家庭荼毒下扭曲與陰暗的人性,我們來看看張愛玲語言「華美風」與性格「扭曲風」的交織。
  • 如何設計、講好一堂英語寫作課?
    明老師說 作為英語教師,如何設計一堂好的寫作課?又該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掌握英語寫作?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得到更好的寫作技巧呢?
  • 大師們的寫作課:一本書,讓你看懂好文筆應該怎麼來!
    所以今天想要分享一本關於如何提升文筆的書,那就是《大師們的寫作課》。書籍作者舒明月,豆瓣人氣教練,開設過多期文學精讀和寫作相關的教學訓練營,是一個頗有實力的寫作教練。為什麼我想分享這本書?用書裡有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有一點出乎意料的妙意。
  • 解讀張愛玲《傾城之戀》的悲劇色彩
    《傾城之戀》摘要:張愛玲筆下的女性形象具有濃重的悲劇色彩,筆下的人物悲苦悲涼,作者越是冷靜的描寫越讓人不寒而慄。閱讀張愛玲的小說總會讓人感到一些壓抑。她小說中的女性角色太累太苦了。他們為生活和愛情而受苦,一生就是一個悲劇。從始至終,張愛玲的小說都揭示了一個蒼涼的舊社會的複雜和世態炎涼。張愛玲用悲劇的寫作手法來表現她對女性觀念的冷酷和冷峻。
  • 被林徽因懟,被魯迅瞧不起,被張愛玲諷刺,大家為何都不喜歡冰心
    所以說冰心的文字是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的,帶著她獨有的浪漫,在動蕩不安的年代裡孤獨的書寫。而張愛玲則不同,張愛玲將亂世的愛恨離愁書寫的淋漓盡致,把現實的真相與殘酷血淋淋的撕碎給人看,帶著一股子冷眼旁觀世界的清冷與漠然。
  • 張愛玲《傾城之戀》:當婚姻與愛情無關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 如今張愛玲的文字多見於十幾歲的文藝青少年的空間的個性籤名,通常夾雜著唯美的配圖,或者是顧影自憐的自拍,用矯揉造作的情感,粉飾無病呻吟的個性。 與同時代的其他女作家拼命淡化自己女性身份,把文字變得剛硬不同,張愛玲完完全全把自己女人的一面展現出來。 她的文字感性細膩敏感又才華橫溢,無論時局如何動蕩,她筆下只有愛情。
  • 一百年後,我們再談張愛玲都談些什麼?
    一百年後,當我們談論張愛玲時,我們在談些什麼?9月19日,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格非、作家止庵與作家張悅然同讀者相聚一堂,分享他們眼中的張愛玲與她的作品。活動現場,作家們從不同側面講述自己閱讀張愛玲的感受。作家格非慨嘆於張愛玲作品在「瞬間捕捉的美」,她的獨特,在於她對書寫對象的炙熱情感:「不管是對人,還是對事物,張愛玲對觀察對象充滿情感,她的感情比一般人濃烈。」
  • 張愛玲《傾城之戀》:如果婚姻與愛情無關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如今張愛玲的文字多見於十幾歲的文藝青少年的空間的個性籤名,通常夾雜著唯美的配圖,或者是顧影自憐的自拍,用矯揉造作的情感,粉飾無病呻吟的個性。與同時代的其他女作家拼命淡化自己女性身份,把文字變得剛硬不同,張愛玲完完全全把自己女人的一面展現出來。她的文字感性細膩敏感又才華橫溢,無論時局如何動蕩,她筆下只有愛情。
  • 顛覆以往的寫作課,讓我易經洗髓,既痛又爽
    每天觀看徐老師的寫作視頻課,25分鐘左右,乾貨滿滿。 (一)從遣詞造句開始,學習新媒體時代的句子。 語句通順是基本,小小標點也不可忽視,然後,我們要摒棄過去學生時代寫作文的習慣,少用形容詞、副詞,多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還要記住,杜絕長句子。這畢竟是屏幕閱讀時代,太長的句子,讀者看著眼累心也累,最好是讓讀者一眼就能看清楚。這一部分,對於我這個小白,實踐起來,相對簡單,但也是需要勤加練習,才能徹底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