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出身名門,奶奶李菊藕是晚清名臣李鴻章之女,母親黃逸梵的爺爺黃翼升是清廷長江三省的水師提督。
張愛玲的父母雖然郎才女貌、門當戶對,但每日生活裡充斥的卻是無止境的爭吵,隨後母親遠走異國他鄉,自己則跟著整天抽大煙的父親生活。
要知道,張愛玲出生在五四運動後的第二年,又是在中西文化衝突最為顯著的上海這個大都市。
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既流淌著濃烈的中國傳統血液,又滲透著新鮮的西方文化,舊式與新式的思想不斷在其中發生碰撞,張愛玲成了這樣矛盾衝突的「產物」,也鍛造了日後自己獨特的文字和語言風格。
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雖然名義上是貴族家的子弟,但與其夫張佩綸相比,二者的仕途成就可謂天差地別,如果不是有張愛玲這個女兒,恐怕人們還不知道世上有張志沂這號人物。
貴族遺少張志沂的日子沒有翻起多大浪花,抽大煙、嫖C,真是一樣都不落下,在當時的戰亂情況下,他也只能蹲在家裡坐吃山空,哪怕張愛玲的母親從國外回來 ,也沒能把這惡習徹底改過來。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是位自由女性,她與張志沂的思想格格不入,這也直接影響了兩人的感情生活,最後她只能選擇遠離故土來擺脫自己這段自己憎恨的婚姻。
母親黃逸梵第一次出國時,張愛玲和她的弟弟只有三四歲的樣子,幼時母愛的缺失讓她渴望異常。
在張愛玲心中,自己的母親是美麗的,也是陌生的,更是神秘的。黃逸梵也沒有在回國後特別表達自己對女兒的愛,這導致張愛玲對其母的愛漸漸消磨了。
於是,在日後對「母親形象」寫作的小說中,有許多冷漠形象的母親角色,這些「母親」不是正常地愛護、關心兒女,而是通過利用、虐待他們,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
有著這樣的父親和母親,對張愛玲的直接傷害無疑是巨大的,但也在間接中影響了她將來對人物形象的創作與寫作風格。
寫作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句話放在張愛玲身上最合適不過。
無論是寫知識男性雙重人格的《紅玫瑰與白玫瑰》,還是描寫被物質和感情慾望奴役的心理變態的《金鎖記》,這些代表性小說作品在張愛玲的筆下,寫得極為生動和印象深刻。
我們大多數人看過張愛玲的諸多作品後,也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我能不能像她那樣寫出這樣生動的文字、這樣引人深省的思想?張愛玲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方法是什麼?我能不能學會?
言及此處,特地向大家介紹張愛玲的寫作秘籍。
這就是著名媒體人、多作品出版人端木向宇編著的《暢銷書女王——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這本書會幫助我們來探索中國現代女作家張愛玲的寫作秘訣。
本書目前在優惠期間,只有39元,好書不貴!
這本書通過對張愛玲多部作品的層層剖析與解說,在為我們呈現一個才女的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她的寫作創意來源、寫作方法等寫作乾貨和技巧。
作者夠分量,助你漲知識,戳下方連結帶走一套,你一定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