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於運動——生命不息,運動不止! 我們運動的目的是提高人體生命細胞對氧的攝取率,促進新陳代謝,吐故納新,改善健康,延緩衰老。
不過,每個人適合進行哪種運動,運動量多大,持續時間多長,都需要根據這個人的性別、年齡、身體素質等個人特點來制定適合自己的鍛鍊內容。
我們都知道運動有益身體健康,而對於老年人而言,運動也是同樣重要。
但是老年人運動有別於年輕人,那麼老年人在健身鍛鍊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一、防止過度疲勞或意外損傷
若慢跑則速度不能太快,一來可以避免造成踝關節扭傷,二來可以防止因缺氧誘發心絞痛。可以跑、走交替,
跑步時呼吸要自然,動作要緩慢而有節奏,避免做憋氣或過分用力的動作。
運動之後若心胸舒暢、精神愉快、輕度疲勞、食慾及睡眠較好、脈搏穩定、血壓正常,說明運動量適宜,可繼續運動;
運動之後若出現頭痛、胸悶、心跳不適、食欲不振、睡眠不佳、明顯的疲勞感和厭練現象,則說明運動量過大,應及時調整或暫時停止一段時間。
老年人鍛鍊時可以利用運動後即刻脈搏和恢復時間來控制運動量,一般用170減去年齡,這一公式為運動後即刻的脈搏標準。
一般不宜超過110次/分,並能於運動後5~10分鐘內恢復到運動前的脈搏水平。
二、運動量要適中
實踐證明,一個人每天以5~6千米的時速步行30分鐘至1小時,每周5~6次,只要長期堅持,就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使多種慢性病發病率降低30%~40%。
糖尿病患者每天散步30分鐘,可控制病情的發展,所以健康的運動方式並非活動時間越長越好,關鍵在於持之以恆。
老年人在做運動時,時間不宜過長,速率不宜過快,只要能達到鍛鍊的效果就可以了。
三、不同時間段的注意事項
清晨
運動前需要喝點葡萄糖的飲料或吃少量糕點,空腹運動容易造成低血糖性暈倒;
運動時間不宜過早,未散的晨霧夾雜著各種致病微生物和浮塵微粒,運動會加大對這些有損健康物質的吸入;
雨、霧天氣應該適當降低運動量,適宜在室內鍛鍊。
夜晚
晚上很多運動是在室內,如保齡球、跳舞等,空氣品質都比較差,容易出現氣悶、胸憋、臉色發白等表現,這與腦缺氧有關係。
所以參與這些運動時,時間不宜太長,且間隔一段時間要到戶外透透氣。
注意運動量不要太大,過度運動,讓自己太疲憊會影響接下來的睡眠。
周末
如果平時運動少,周末突然增大運動量,容易因身體適應性差而出現肌肉拉傷的情形,避免出現該問題的方法之一就是運動前的充分熱身。
另外,平時即使沒有時間進行整塊時間的鍛鍊,也可以利用零星時間活動肢體,以保證周末運動時不會出現身體不適應的情況。
四、那些為健康減分的「運動習慣」
此外,還需要注意以下一些為健康減分的不良運動習慣。
1、運動後立即吸菸,這只能增加支氣管或肺部疾病的危險性。
2、喝酒後劇烈運動,這可能會造成猝死。
3、熬夜後運動,這會容易出現腸胃功能失調、低血糖或心血管病變。
4、患病或大病初癒的人尤其應該注意避免運動傷害,選擇什麼樣的運動方式最好聽從醫生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