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農村,大家一定聽過這句口頭禪:「哇抓哇抓(土話,就是很髒的意思),吃了變菩薩;乾淨乾淨,吃了要生病」,從小到大,這句話就一直伴隨著我這個農村人的一生。印象中小時候的農村,穿衣吃飯不講究是普遍現象;帶娃管老不講究也是普遍現象,可是有多少農村娃或農村老人是因此而夭折的呢?很少很少,不僅少,而且農村人不管是小孩還是老人,體質都基本很強健,經得起風吹雨打、日曬雨淋!
那為什麼農村人生活環境很髒卻很少有頭疼發熱、而城裡人每時每刻都乾乾淨淨卻小感小冒不斷呢?我先說一個我們某鄰國恆河水的傳說吧,也許大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所在了!
大家都知道,這個國家是除了我們以外世界第二多人口的國家,全國13億人口,密度比我們還大,而且他們的窮人更多、文盲不少。這個國家的生活理念很奇特,據說他們在方便的時候從不用手紙,而是用水衝洗、用手扒拉,這放在我們國家,絕對是難以接受的。他們的淡水資源主要來自一條叫恆河的河流,而這條河裡的水,他們都是人畜共飲、不分彼此;更要命的是,他們基本沒什麼環保意識,不管是什麼死豬死狗乃至人的死屍,都很隨意地往恆河裡扔。
大家可以想像,因為他們種種不講衛生的做法,就導致了這條河流裡的各種細菌,異常的豐富,但是這個國家的人民,從小到大,不僅在恆河裡洗澡,而且口渴了就會直接喝恆河裡的水,卻並沒聽說他們有個什麼不得了的疾病,一個個的還成長得五大三粗的。
但是外國人到了這個國家就不行了,曾經有一個外國記者,僅僅只是在恆河裡洗了一次澡,就上吐下瀉得不行,醫生說他是被恆河裡的細菌感染了。這個外國記者不服啊,明明你們國家的人天天去河裡洗澡、還喝河裡的生水,沒有一點問題,我去洗了一下為何就被感染了呢?醫生說了,因為本國人民從小就喝恆河水、在恆河裡洗澡,所以在本國人民的體內早已產生了抗體,而你是第一次接觸恆河水,體內沒有抗體,當然就要被感染啊。
我也沒有去過這個國家,這個傳說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僅僅只是聽說而已,知道真相的友友不妨在下面評論區告訴我一下,但是我覺得這個傳說,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人體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大,能夠根據生存環境的狀態來進行自我調節,以達到適應環境、得以生存的目的。
所以回到我們今天要探討的這個問題,很多農村老人飲食不衛生、卻能長壽無病痛,確實很有趣啊,我認為這裡面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造成這樣的結果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長期身處髒亂差環境,身體產生抗體,使得人體對該環境具有了一定的適應性。
正如上例中的恆河水一樣,很多農村老人經常都處於一種不講衛生的環境之中,時間長了體內也會建立起某種抗體,讓身體與外部環境構成了一定的和諧、達到了某種平衡的狀態,所以這樣的農村老人反而不容易生病了。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些乞丐和撿破爛的人群,他們穿得少、吃不飽,衛生狀況就更加的糟糕,不管是那裡來的食物、也不管是多長時間的食物,只要沒有異味、沒有毒性,他們就會吃,可是吃來吃去,我看他們的身體卻都比較健康、抵禦寒冷的能力也是很強,如果沒有其他的因素導致他們死亡,那麼若干年後你仍然能夠看到他的存在。
2、長期的體力勞動,使得農村人的體質得到了加強。
體力勞動雖然非常的辛苦,但是卻又能增強農村人的體質,所以農村人在長期的體力勞動中,身體已經被鍛鍊得非常壯實,抵禦能力也變得很強,所以農村人的身體一般都長得勻稱,不像城裡人那樣大腹便便,實際是弱不經風,一點也經受不住日曬雨淋。
3、長期的室外勞作,使身體與大自然建立起和諧相處的機制。
農村人多數時間都是在地裡勞作、山坡上忙碌,很少有成天窩在家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這樣帶來的好處就是農村人的身體能夠適應季節的變化和氣溫的突變,不會因此而生病;而城裡人基本都是待在室內,使用著很多科技產品來人為改變環境,導致身體的適應性較差、不能適應大自然的變化,稍有一些環境異常就會出現疾病。
總結語
總之,我們很多農村老人的飲食,確實談不上很乾淨,但其實也並不是變質腐爛的食物,無非就是灰塵多一些而已;再加上農村老人早已通過生產勞動,把體質鍛鍊得很強健了,所以當然不容易生病。
當然了,我並不是提倡大家都去學習農村老人不衛生的生活方式,有條件的地方,還是要講究一下環境衛生,至少腐爛變質的食物一定不要吃,要儘可能遠離那些具有傳染性質的環境,至於其他的,就不用過於「窮」講究了,我們都是農村人,這才是我們農村人的本色。
大家覺得是不是這樣的呢?你認為還有其他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