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物業經過一番交涉和協調後,5月11日,李博武將第五家直營的快遞鄰裡驛站,開進了入住超3萬人的西安市新城區華清學府城小區內,這也是他自2017年嘗試末端以來,在片區內鋪設的第16家驛站。
3天後,標準化的門頭、整齊擺放的貨架、時而取快遞的居民,以及立在門口的驛站團購招牌和宣傳欄上已經貼上的便民小廣告……在李博武的忙前忙後下,這個新生驛站迅速步入正軌且充滿煙火氣。
5月11日,李博武的第五家直營鄰裡驛站開進華清學府城小區內。
初試末端
一年開11家快遞驛站
李博武是90後,卻已是一名在快遞行業摸爬滾打近7年的老將。計算機專業出身的他,畢業後沒有聽從父母的安排,而是在哥哥的資助下踏上創業路,花了2年時間從代理二級站點到轉變為一級網點的主管,5年前經轉讓接手了現在的百世快遞西安東郊九站。
201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博武為幫朋友完成任務指標,在片區內開了第一家菜鳥驛站。事實上,當時的東郊九站日均派件量不到1000票,由於所在區域內城中村多而複雜,派件難度不小,驛站的建立讓李博武猛然發現「派件輕鬆了不少,投訴也減少很多」,嘗到「甜頭」後,不到一年時間,李博武在站點附近的新開發小區旁陸續開了11家驛站。隨後雙十一到來,更加印證了驛站為高峰期派件帶來的便利,「派件沒有任何壓力,即使現在高峰期日均5000票的派件量。」
消費者來到鄰裡驛站通過來取智能視頻儀取件出庫。
用李博武的話來說,當初一年開11家快遞驛站時,自己並沒有想太多,更沒有推進末端建設的意識。近兩年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快遞企業紛紛採取以價換量的方式搶佔市場,派費下調對以派件為主的中西部地區影響頗深,如何在慘烈的價格競爭中生存發展,平衡成本、效率和質量的服務模式,成為中西部快遞企業網點必須面對的問題,末端建設與整合顯得大勢所趨。
搶佔先機
將鄰裡驛站開進3萬人小區
2018年末,李博武在華清學府城小區內的第一家鄰裡驛站正式營業,位於小區正大門門衛處。事實上,由於該小區居民群體龐大,這家驛站前身曾是多家快遞的臨時代收點,「起初幫小區門衛的家人在站點裡安排了一份送快遞的工作,接著這裡幫忙代收百世的快遞,最後演變成接收多家快遞。」李博武回憶到,剛接手站點時,他便因居民多對該小區倍加關注,與門衛等人建立了不錯的關係,「沒想到的是,這為後來鄰裡驛站入駐小區冥冥之中奠定了基礎。」
「代收點負責人身體不好,2018年時轉交給我後改造成現在的快遞驛站,還為我與小區物業之間搭了線。」今年春節前後,在疫情嚴控形勢下,比起其他快遞在門外等候派件,位於小區門衛處的驛站優勢凸顯。
位於華清學府城小區內的鄰裡驛站店。
然而,狹小的空間逐漸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包裹量,就在同行均把目光投向這個數萬人大型社區想要分一杯羹時,李博武依靠前期的關係搭建,在小區內正中央地段又協調到了130平方米的地下空間,這在場地緊張的城區可以說是一種「奢侈」。充足的場地空間也讓李博武做好了衍生商業的準備,在驛站內同時售賣冷飲、酒水,團購生鮮水果等,接下來還將準備商品貨架售賣日常生活必需品,「物業在房租上給了很大優惠,我也和他們達成一致願意分享日後商業產生的效益,共同為小區提供更多更好的便民服務。」
像華清學府城這種超3萬人的大型社區,在西安並不多見,開進小區內僅有的兩家快遞驛站均在李博武麾下,「目前已接入了至少4家同行的快件,日均到件量近2000票。」
打造零成本鄰裡驛站
因地制宜末端多樣化
春節後,因疫情衍生而出的「無接觸配送」、「無接觸派件」,使得快遞不得不放入小區臨時服務點、快遞櫃等,不僅下意識地培養人們的行為習慣,甚至這種服務的精細化程度成為客戶選擇快遞服務時的重要指標之一,更為快遞末端驛站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疫情確實為末端推進提供了天然形成的優勢。」李博武感嘆道,和很多站點建末端初期一樣,除了最大的成本難題外,最頭疼的則是改變收件人的取件習慣。
鄰裡驛站工作人員正在整理貨架上的快遞。
過去習慣於快遞送貨上門的居民們,如今需要挪動腳步親自去驛站取件,自然少不了抱怨甚至投訴的聲音,「在我們的耐心解釋下,收件人一般都會慢慢理解並接受,這的確是一個過程。」當然,即使這樣,仍然存在個別有特殊要求的收件人,李博武清楚得記得,「像華清學府城有3人必須要送上門,哪怕驛站就在她們樓下,面對這類客戶,我們會在系統裡進行標識。」
今年4月,李博武首次以三方合作的形式,將一家鄰裡驛站入駐白楊寨新村某便民超市內僅8㎡的角落處,在此之前,這裡曾是一家其他品牌驛站,未能抵得住疫情的衝擊轉讓而出。
白楊寨新村某便民超市內的鄰裡驛站。
「剛開始件量只有150票左右。」正當李博武思考如何將此小小的驛站盤活並盈利時,日益增長的件量卻出乎意料,「可能是疫情期間線上購物越來越多,不到一個月,件量已經達到近400票。」對於客戶群體少、件量少且居於城中村地帶的驛站來說,如此增速著實讓人欣喜。同時,超市老闆看到因快遞帶來的人流量,從而為超市帶來的增益,直接將每月500元的房租減免,使得該驛站實現零成本運營,「目前超市正在為驛站再騰一些空間,用來存放快遞。」
受疫情啟發,加之行業競爭所趨,李博武自稱將更加堅定地推進末端建設,如今,在他手下16家驛站的加持下,百世快遞東郊九站所輻射的區域內,末端覆蓋率近85%,站點內僅有3名快遞員負責剩餘零散件和少件量驛站的派送。接下來,李博武計劃加大末端驛站的覆蓋密度,根據不同環境和群體,因地制宜推進不同形式的驛站模式,並同步推進商業變現。
如同建末端驛站的過程一般,歷經多年打磨,甚至中途也想過放棄,和初入快遞行業時的急躁與稍許不安相比,李博武無論從性格、心境還是專業度,都在向前追尋的路上趨於穩定和突破。「對消費者來說,快遞是一種商業服務;對我們來說,快遞是基礎,依託它可以帶來多元化發展。」李博武說道。
(文/王夢琳 受訪者/李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