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南下,曾建都於杭州,因而杭州的飲食也浸潤了南宋遺風,一直以「選料精細,清秀雋美」的印象深入人心。
東坡肉、叫化童子雞、西湖醋魚、龍井蝦仁、油爆蝦……這些耳熟能詳的美食,就是1956年政府認定的36道杭州名菜。同時,還有17道杭州名點,包括蝦仁小籠、片兒川面、蝦爆鱔面、貓耳朵等。
油燜春筍 西湖醋魚 蜜汁火方 火腿蠶豆乾炸響鈴 火踵神仙鴨 龍井蝦仁 叫化童雞清湯魚圓 西湖蓴菜湯 生爆鱔片 慄子炒子雞紅燒卷雞 一品南乳肉 南肉春筍 清蒸鰣魚春筍步魚 蛤蜊汆鯽魚 魚頭濃湯 鹹件兒慄子冬菇 糟青魚乾 東坡肉 番茄蝦仁鍋巴油氽饅頭 鮮肉蒸餛飩 蝦爆鱔面 片兒川面 荷葉八寶飯 豬油八寶飯 巧西施舌 寧波湯糰2000年,筍乾老鴨煲、蟹釀橙、芙蓉水晶蝦、八寶鴨、蓮藕熗腰花、錢江肉絲、金牌扣肉、脆皮魚、珍寶蟹、沙鍋魚頭王、雙味雞、蒜香蟶鱔、稻草鴨、蛋黃青蟹等48道新杭州名菜脫穎而出。
吃遍中國先從吃遍杭州開始,在杭州,你吃過這些特色美食嗎?告訴小編,你心目中最能代表杭州的1道杭幫菜是哪個?
22道熱菜
西湖醋魚
這是杭州傳統風味名菜。以鮮活草魚為原料,烹製前一般先餓養兩天,使其排盡雜物,除去泥土味。烹製時,火候要求非常嚴格,僅用三四分鐘燒得恰到好處:胸鰭豎起,魚肉嫩美,帶有蟹肉滋味。
特點:色澤紅亮,肉質鮮嫩,酸甜可口,略帶蟹味,別具特色。
東坡肉
東坡肉酥而不爛、糯而不膩,味美可口,近千年來一直受到食客的喜愛。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對烹飪技術也頗有研究,在謫居湖北黃岡時常親自下廚燒菜,與友人一起品嘗。他曾介紹燒肉的經驗:「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有人說,東坡肉就是在這一經驗上烹製而成的。
特點:皮薄肉嫩,黃酒燜制,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
龍井蝦仁
選用鮮活大河蝦,配以清明前後的龍井新茶烹製,取料講究,清鮮味美,是杭州傳統風味名菜。
這是20世紀40年代初,杭州名廚、天外天老闆吳立昌研製的一道創新菜,他家世代居住在龍井茶的產地靈棲山間。他在炒蝦仁的基礎上,採用當季鮮活河蝦現擠蝦仁,又用龍井新茶取代蔥,創製出了新菜龍井蝦仁。此菜一推出,立即風靡杭城。後來,城內的天香樓也以烹製此菜著稱。
特點:蝦仁玉白、鮮嫩,茶葉碧綠、清香,色澤雅麗,風味獨特。
叫花童雞
叫花童雞是1956年浙江省認定的36道杭州名菜之一。它採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越雞、紹酒、西湖荷葉,加上各種調味品烤制而成。
先在雞腹中填滿作料,然後用荷葉及箬殼包紮,再在外邊裹上一層用紹興酒腳、鹽水調和的酒罈泥,放在文火中煨燒三四小時。整個泥團拿到餐桌上,當著食客的面拆開。一股合了肉香、荷香、酒香的獨特香味便撲鼻而來,甚是誘人。
特點:製作方法古樸,口感香酥,油潤入味,荷香四溢,四時皆宜。
幹炸響鈴
幹炸響鈴,用杭州特產富陽泗鄉豆腐皮製成,腐皮薄如蟬翼,色澤黃亮,鮮香味美,脆如響鈴,是1956年浙江省認定的36道杭州名菜之一。
特點:餡料通常以葷餡為主,寺院則用素餡;色澤金黃,吃到嘴裡鬆脆有聲,故稱「響鈴」。蘸食椒鹽,風味獨特,佐酒最佳。
油爆大蝦
油爆大蝦,取內河大蝦,用旺火略爆而成。
特點:蝦肉鮮嫩,酸甜鮮美;蝦殼紅豔,鹹鮮適口,食時鬆脆,是下酒的好菜。
荷葉粉蒸肉
用杭州的鮮荷葉,將炒熟的米粉和經調味的豬肉包裹起來,蒸製而成。
特點:味道清香,鮮肥軟糯而不膩,夏天食用很適合。
杭州卷雞
用杭州特產筍乾、豆腐皮、香菇和蔬菜製作而成,外皮香酥,筍乾鮮嫩,湯汁濃香,嘗起來口感與雞肉有幾分相似,故取名為紅燒卷雞。千萬別被名字迷惑了,這可是一道百分百的素菜。
這同樣是1956年浙江省認定的36道杭州名菜之一,可不知從何時開始,杭城不少本土飯店都難覓紅燒卷雞的蹤影了。
特點:筍塊鮮嫩,紅白相映,色澤雅麗,食時爽脆,為杭州傳統名菜中夏令時菜。
慄子冬菇
這是杭州傳統名菜中的一款深秋時令菜,也是一道素食精品。
特點:色彩分明,清爽美觀,香酥鮮嫩。
油燜春筍
油燜春筍,選用清明前後出土的嫩春筍,以重油、重糖烹製而成。它在1956年被浙江省認定為36道杭州名菜之一,2012年入選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一集《自然的饋贈》系列美食之一。
特點:色澤紅亮,鮮嫩爽口,鮮鹹而帶甜味,百吃不厭,是杭州傳統春季時令風味名菜。
糟燴鞭筍
以嫩鞭筍加香糟,經煸、炒、燴製作而成。該菜經杭州廚師的不斷改進,已演變成素葷兩用。素的用嫩鞭筍加香糟,並配以芝麻油、溼澱粉等佐料;葷的則將菜油換成豬油煸炒,以雞油代替芝麻油淋澆。
特點:糟香濃鬱,鮮嫩爽口,香味濃鬱,富有特色。
清湯魚圓
清湯魚圓,體現了杭幫菜選料精細、做工講究的特點,是杭州廚師在烹飪比賽中獲得獎牌最多的菜餚。
特點:湯清、質白、味鮮、滑嫩細膩。
筍乾老鴨煲
筍乾老鴨煲,鴨身通體金黃,只須稍用筷子撥弄,即刻骨肉分離。
特點:湯汁濃而不膩,老鴨酥而不爛,口感濃滑醇香,生津開胃。
金牌扣肉
扣肉是杭州地區的傳統名菜,金牌扣肉則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創新的經典菜餚。
特點:刀工精細,造型別致,入口即化,油而不膩,搭配麵餅、醬料食用,更是風味悠長。
蟹釀橙
這是一道南宋菜。根據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蟹釀橙」條曰:「橙大者,截頂,剜去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實其內。仍以枝頂覆之,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加苦酒入鹽供,既香而鮮。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興……」
特點:色豔形美,橙香蟹鮮,風味獨特,別具古韻。
蟹汁鱖魚
原料是鱖魚、蟹粉、牛奶、薑汁、蛋清、火腿末、精鹽、紹酒、味精等。
特點:魚肉色白,澆汁奶黃,鮮嫩滑潤,蟹香、魚香交融,帶汁品嘗美味無比。
武林熬鴨
這道菜歷代相傳,製法各有不同。其中一種做法是,鴨焯水後,洗淨;取大砂鍋,底層放蔥、姜、大蒜頭,將鴨子腹朝上置於鍋中,加芝麻油、醋、醬油、白糖、香雪酒;旺火燒沸,轉中小火燜燒。
特點:色澤醬紅細亮,肉質酥爛而不變形;香味馥鬱,油潤適口而不膩嘴,鮮鹹略酸甜,味厚而回味遠。
南肉春筍
南肉春筍,你可能不太熟悉,但它的另一個名字「醃篤鮮」,你肯定知道。它以上等的家鄉南肉(即鹹肉)為原料,配上本地出產的春筍嫩段,置於小火上燜。這時鍋中微滾,發出「篤篤篤」的聲音,人們依其音,名之為「醃篤鮮」。
特點:湯汁鮮濃、油潤光亮;南肉白裡透紅,香糯不膩;春筍鮮嫩爽口,帶有鹹肉濃香。
風味牛柳卷
「籤」是宋代常用的烹飪方法,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十六記載了很多以「籤」製作的菜餚,如葷素籤、雞絲籤、鵝粉籤、肚絲籤、雙絲籤等。現在的卷菜,便是由宋代籤菜演變而來。
特點:外形金黃,切面美觀整齊,口感外脆裡嫩,牛肉香嫩爽滑。
生爆鱔片
南料北烹的杭州特色菜。
特點:鱔肉外脆內嫩,清香四溢,酸甜可口。
八寶鴨
整鴨脫骨,內釀各種食材;鴨子中間束腰,狀如八寶葫蘆。
特點:外形完整,造型獨特,色明亮,肉鮮嫩,選料講究,營養豐富。
砂鍋魚頭王
選用包頭魚頭;火踵、鴨血、冬筍、豆腐等切片、改刀;砂鍋燒熱,下入魚頭略煎;再將冬筍等配料放入,稍燒即成。
特點:湯白如奶,魚香醇厚,湯油潤、滑嫩,鮮美無比。整體造型高端大氣,配菜豐富。
10道點心
龍井問茶(新派貓耳朵)
貓耳朵是一種面瓣色澤白淨、形狀恰似小貓耳朵的水煮類面點。
作為知味觀的名點,貓耳朵在工藝、配料上已有較大改進,湯中加入蝦仁、乾貝、雞丁、火腿丁、香菇片、筍片及綠色蔬菜。近年來,知味觀在貓耳朵的基礎上,又研製出了「龍井問茶」這一新的面點精品,登上聯合國的美食舞臺。
特點:製作精細、用料講究、色彩繽紛、湯鮮味美、柔軟滑潤。
幸福雙(鉗花)
最早由知味觀創製,因它一般成雙供應,故名幸福雙;用麵團,包豆沙、乾果餡蒸製而成。
特點:口感皮薄綿軟,油潤多餡,香甜美滿。
韭芽筍絲小春卷
特點:外酥脆,內鮮香。
蔥包檜兒(精製)
把烤熟的油條同蔥段捲入春餅裡,再用鐵板壓烤,烤到表皮呈金黃色,油條「吱吱」發出聲。食時抹上甜麵醬,口感獨特。
特點:香脆可口,略帶鮮甜味。
蝦肉小籠
特點:餡韌湯甜,蝦肉口感爽脆,鮮味十足。
片兒川
片兒川原名應為「片兒汆」。奎元館最早在烹製此面時,是將豬肉、冬筍批成極薄的薄片,入沸水中快速汆一下撈起,故得此名。
特點:湯清、面爽、筍白、肉香、菜綠。
蝦爆鱔面
蝦爆鱔面,杭州麵館多有出售,以奎元館的最負盛名。蝦爆鱔面製作講究「素油爆、葷油燒、麻油澆」。
特點:蝦白鱔脆,油潤清香,麵條順滑不粘有咬勁,麵湯鮮美甘洌。
桂花鮮慄羹
桂花是杭州市市花。桂花鮮慄羹,取材杭州秋季西湖周邊所產的藕、桂花、慄子、玫瑰等。
特點:成品色彩絢麗,桂香四溢,藕羹稠濃,望之生津,清甜適口。
糯米素燒鵝
有鹹甜兩種口味。
特點:色澤黃亮,外脆內糯、清香、甘潤、膏腴不膩。
西湖酥餅(榨菜鮮肉月餅)
特點:外皮金黃香脆,觸齒即碎。餡料鹹鮮汁香,與層層酥皮搭配,香酥適口,滿口生香。
來源:最愛浙江微信公眾號
供稿:韓雨川
編輯:校研會新聞信息中心
韓雨川 唐珊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