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麼大,可以來杭州看看,在杭州,你可以把自己放心的交給眼睛和舌頭,在這裡,除了美不勝收的美景,更有讓你難忘的十二道風味!
色綠、香鬱、味甘、形美。
院外風荷西子笑,明前龍井女兒紅。這優美的句子如詩如畫,是西湖龍井茶的絕妙寫真。泡一杯龍井茶,喝出的是獨特而驕人的杭州龍井茶文化。
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如豆腐而不碎,味道香糯而不膩口。
蘇軾為杭州地方官時,築堤建橋,疏通西湖。百姓為了感謝這位太守,抬豬肉,挑火酒來慰勞。蘇軾叫家人把豬肉切成方塊用他的烹調方法連酒一起燒制,分給民工。民工吃後都感到此肉酥香味美,就把它稱為:「東坡肉」。
色澤紅亮,肉質鮮嫩,酸甜可口。
西湖醋魚為杭州西湖最負盛名之菜餚,據古籍記載,南宋高宗時,西湖醋魚一菜來源於「叔嫂傳珍」的傳說,宋氏兄弟遭惡人所害,宋兄被害死,弟弟,被迫逃離他鄉,他嫂嫂為其做了這道菜,「有酸有甜,望有出頭之日,勿忘今日辛酸」,後來弟弟回鄉後,經歷波折無意間通過此菜找到了嫂子。
肉片鮮嫩,雪菜筍片色澤翠白分明,食之味美爽口。
相傳清時全省到杭州來趕考的各地讀書人很多,店主為招徠這些讀書人的生意,就以雪裡蕻菜、筍片、豬肉片燒製成的大眾化面專門供應外地窮苦書生。有一次,一位年輕秀才來吃麵,只要一碗陽春麵,店主見他眉清目秀,家境貧寒,特贈送他一碗片兒川面,外送三隻茶葉蛋,祝他連中三元。後來,這位秀才中了貢士,放榜之日,特到店裡向店主致謝,因小麵店尚沒有招牌,就提筆寫了「奎元館」三字。從此,奎元館的片兒川面名聲大振,食客盈門。
香氣四溢,肉質白嫩,酥不粘骨,食不嵌齒。
古代有一個流落到江南的叫化子,一天由於饑寒交迫而昏倒,難友為他偷來一隻小母雞卻又苦於缺鍋少灶,就用泥把雞飼包起來放入火堆中煨烤,剝開食時,竟意外地發現此雞香氣四溢,味道極好。
蝦仁玉白,鮮嫩;芽葉碧綠,清香,色澤雅麗,滋味獨特,食後清口開胃,回味無窮。
據說,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正好是清明節。他遊覽了西湖龍井,茶農將新茶進獻給他,他帶回行宮,御廚在炒「玉白蝦仁」時放進茶葉,燒出了這道名菜。不久,「樓外樓」菜單上,就出現了「龍井蝦仁」這道名菜。聰明的廚師把龍井茶葉入饌,大概是受了別的西湖名菜的啟發,而在烹調技藝上進行的一次大膽創造。
油香,伴著油條麵皮的焦香,再加上甜醬或辣醬,送入嘴裡,滿口的香氣在五臟六腑內遊走。
民族英雄嶽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害於臨安大理寺,杭州百姓十分痛恨秦檜夫婦。相傳有一天,杭州有一家賣油炸食品的業主,捏了兩個人形的面塊比作秦檜夫婦,將他們撳到一塊,用擀麵杖一壓,投入油鍋裡炸,嘴裡還念道:「油炸檜」吃。後來在此基礎上發展為杭州風味小吃——蔥包檜。
色澤黃亮,鮮嫩滑潤,味似蟹羹,有「寶蟹羹」之稱。
宋高宗御舟閒遊西湖,吃了宋五嫂做的魚羹,十分讚賞,並念其年老,賜於金銀絹匹。從此宋嫂魚羹就聞名天下。
形如馬鈴,鬆脆爽口。食用時輔以甜醬、花椒鹽,花椒鹽,味道更佳,是下酒的好菜。
從前這個菜不是現在的形狀,也不叫「響鈴」。據說一次有位英雄專點此菜佐酒,不巧店裡的豆腐皮正好用完了。英雄不願敗興,聽說豆腐皮在富陽泗鄉定製,即上馬揚鞭,取回了豆腐皮。店主深為感動,為他精心烹製,並特意做成馬鈴形狀。從此,「炸響鈴」就流傳開了。
肉皮柔軟,丸子鮮嫩,滋味多樣,清香爽滑。
杭州最家常的菜餚之一。杭州人都很愛,這個味道,你一定要嘗嘗。
湯蓴菜翠綠,雞白火紅,色彩鮮嫩,味醇清香。
很早以前還有一個「蓴菜之思」的故事。傳說晉朝的張翰當時在洛陽做官,因見秋風起,思家鄉的美味「蓴羹鱸膾」,便毅然棄官歸鄉,從此引出了「蓴鱸之思」這個表達思鄉之情的成語。因為蓴菜湯有著深厚純摯的思國、思鄉的寓意,近年來,一些久居國外歸來的僑胞來杭時,常樂意點食這道名菜。
脆而不碎,油而不膩,又香又甜,入嘴即化。
吳山酥油餅歷史悠久,約一千多年前(五代十國末期),趙匡胤與南唐劉仁贍在安徽壽縣交戰時,當地百姓用慄子面做成酥油餅支援趙軍。後來趙匡胤當了皇帝,經常命御廚製做此餅食用。高宗時,遷都臨安(今杭州),也常吃此餅,以後由御廚傳到民間,人們在吳山風景點仿照此餅改用麵粉起酥製成吳山酥油餅,被譽為吳山第一點,而流傳至今。
分享財富創造與品質生活的樂趣——財智圈:
點右上方或分享到朋友圈
歡迎關注財智圈微信號:czq1897;可實時提供「個股診斷」 和 「股市天氣」
財智圈聯合蜂窩私人董事會、集結江浙實業家、金融投資家,以PE、VC的眼光看實業,以實業的角度看股市,打造最具網際網路基因的讀股會,在二級市場、新三板、第五板服務值得服務的10%財智圈層。
股市風險,入市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