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來連雲港也足足有2200多年的歷史了,孔子曾到此登山觀海,「問官於郯」。秦時置朐縣,並立石闕,作為「秦東門」。作為優秀旅遊城市,連雲港有花果山、連島、孔望山、漁灣、海上雲臺山、連雲老街、雲龍澗、桃花澗、孔雀溝、大伊山、西雙湖等旅遊景點,素有「東海第一勝境」之稱,由於其本身獨特的地理位置,其地方美食夾帶濃濃的海洋氣息,而其中最曾經最有知名度的地方名吃,即是如下這幾種。
清蒸梭子蟹
每當八月桂花滿山的時候,梭子蟹才到了適合的捕撈季節,這時的蟹肉最嫩最鮮而且產量也十分巨大,可以說是每一位港城人餐桌必不可少的美食,梭子蟹也是我們的地理標誌產品,海蟹的味道有別於陸地淡水的螃蟹,海蟹的味道更佳清鮮口感更佳嫩爽,吃上一口頓覺雞鴨乏味。
花果山風鵝
花果山風鵝,連雲港花果山最為著名的特色美食之一,經過63道工序精緻加工而成,具有皮薄肉嫩、臘香可口,彈性適中,頗具嚼勁的特點。相傳為商朝宰相伊尹隱居花果山下所秘制,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同時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低膽固醇、易消化吸收等特點,可謂下酒下飯、居家旅行、老少鹹宜的佳品。
東方對蝦
東方對蝦也叫中國對蝦,是海洋蝦裡的上等名品,一般盛產於連雲港海州灣,東方對蝦對水質要求極高,必須要在海水中生長,所以東方對蝦是當之無愧的海洋對蝦。
採用白灼這種最為簡單的加工方式,才能不破壞東方對蝦自帶的鮮美,保證這道菜的原汁原味,做成後的東方對蝦的肉質具有鮮、嫩、滑的特點,帶有濃濃的海洋風味。
文思豆腐
「文思豆腐」曾經是淮揚地區一款傳統名菜,始於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慶史。而連雲港的這一道菜也具有著不同的地方味道。
傳說在清乾隆年間,揚州梅花嶺右側天寧寺有一位名叫文思的和尚,善制各式豆腐菜餚。特別是用嫩豆腐、金針菜、木耳等原料製做的豆腐湯,滋味異常鮮美,前往燒香拜佛的佛門居士都喜歡品嘗此湯,據說當年乾隆皇帝曾品嘗過此菜,還一度成為清宮名菜。因該菜為文思和尚所創,人們便稱它為「文思豆腐」。
爆烏花
爆烏花屬於淮揚菜系,連雲港特色美食之一,以烏賊魚炒制而成,口味鮮嫩。將鮮墨魚洗淨,取其肉片,剞成交叉花刀塊,放入開水中氽一下,瀝淨水待用;花生油旺火燒至六成熟,投入蔥末、薑末、蒜末炸香後放入烏花、玉蘭片、木耳、青豆、香菜,加入料酒、白糖、味精、精鹽,用溼澱粉勾芡,裝盤後撒上胡椒粉即可上桌。
蝦婆餅
這種蝦婆餅是連雲港一種非常著名的特色小吃,用蝦和雞蛋攤成的餅。原料是採用海州灣漁場生長著一種形似螳螂又像蝦的軟體動物,俗稱「蝦婆婆」。蝦婆婆體大肉多,一般雌蝦婆為最好。辨認雌蝦婆方法很簡單,凡脖下有一個白色正楷「王」字者即是。
製作時把蝦婆洗淨去尾,用擀麵棍從其頭部向尾部壓擠出肉汁,加上少量麵糊、雞蛋烙成餅,俗稱蝦婆餅,炒菜做湯其味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