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秦昭襄王滅周取九鼎與鹹陽,那麼如今九鼎又在何方?

2020-12-14 陝西法制網

在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中,秦昭襄王五十一年,西周君舉天子旗號合縱攻秦。

劇中九鼎

周天子號令諸國,合縱五十萬大軍伐秦。

秦昭襄王命贏摎二十萬兵馬直撲天子國都洛邑,破解合縱連軍。

秦昭襄王答應西周君的求和,但必須獻出轄下三十六座城池及土地、人口,周天子仍可居住洛邑。

後由公子子楚和將軍贏摎水運九鼎回鹹陽。劇情中九鼎運至泗水時豫州鼎不慎落入水中,只運得八鼎回鹹陽。

那么九鼎後來都去哪了呢?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九鼎的由來

九鼎又稱傳國九鼎,是我國古代最高統治者的象徵。根據史料記載,在部族時代,大禹治理水患後,將天下劃分為冀、豫、雍、揚、兗、徐、梁、青、荊等九個州,每州設置州牧。各地州牧都非常愛戴大禹,紛紛將本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及珍奇物產等畫成圖冊,連同貴重的青銅一起進獻給他。大禹便以青銅鑄成九鼎,代表九州,並將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仿刻在各州的鼎上。鑄九鼎、安天下,護佑萬民。

周天子食九鼎

傳世九鼎

到了夏代末年,夏桀昏庸無道,其統治被商湯推翻,商人奪九鼎奪搬到他們的都城亳邑。作為傳國之寶。

後商王紂暴虐無道,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朝。隨即命人將殷人九鼎、三巫等寶器遷於自己的都城。到周成王時,還在郟鄏(周之洛邑,故城在今河南洛陽市)營建宮室,奉安九鼎。

據說,秦滅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遷鹹陽。但到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時,九鼎已不知下落。有人說九鼎沉沒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曾派人潛水打撈,結果徒勞無功。也有史學家認為,九鼎並非是九個,而是只有一個,因為代表九州,也叫九州鼎,簡稱九鼎。

再鑄九鼎

自始皇之後,九鼎下落不明傳國重器便採用玉璽,不再用鼎。於是,九鼎逐漸淡化了其作為禮器象徵帝王統治權力的作用。然而後世皇帝也有鑄造九鼎的大事發生,如女皇武則天和徽宗皇帝。

女帝武則天

武周時代武則天為鞏固權威,於天冊萬歲元年敕令重鑄九州鼎,用時兩年鑄成九鼎。

武則天將新鑄九鼎搬運到通天宮去安置,但唐王朝滅亡以後,武則天所鑄九州鼎亦不知去向。

在女帝武則天鑄鼎四百多年之後,宋徽宗趙佶也曾兩次鑄造九鼎。崇寧三年正月,魏漢津上書請鑄九鼎,徽宗同意,鼎於次年鑄成。九鼎最初被安放在九成宮裡,後來又徙置於環像徽調閣。

到了政和八年,宋徽宗又採納方士的建議,鑄神霄九鼎。

可惜沒過幾年,北宋就滅亡了,宋徽宗也做了亡國奴,十八鼎及其他財寶也被金人劫去,至下落不明。

關於九鼎的下落,史家眾說紛壇,不一而足。

司馬遷的《史記》中,對九鼎的記敘,就有出入,前後不一。如:在周、秦二「本紀」中說,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周赧王死,秦從雒邑掠九鼎入秦。但在《封禪書》中說:「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由後者分析,九鼎在秦滅周之前,即「宋之社亡」時,已經不見;那麼,前者所述秦昭襄王五十二年,秦從雒邑掠九鼎歸秦,豈不是自相矛盾,令人費解!

司馬遷之後,東漢的著名史學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漢書》中,對九鼎之下落,採取兼收並蓄之法,收錄了司馬遷的上述兩說,同時,又補充了一條史料,說是在周顯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327年,九鼎沉沒在彭城(今江蘇徐州)泗水之下。後來秦始皇南巡之時,派了幾千人在泗水中進行打撈,畢竟是江水滔滔,無從覓處,只得徒勞而返。

到了清代,九鼎之下落更加難以考察尋覓。後代史家只能隨意加以揣測了。王先謙在《漢書補註·郊祀志》中認為:東周王室在衰落的過程中,已無力量保護自己。而戰國時期各個實力雄厚的諸侯國,卻虎視眈眈,力圖統一中國,取周而代之。因此,象徵王權和「天命所歸」的九鼎,自然成為各諸侯必欲奪之的稀世國寶;加之此時周王室財政困難,入不敷出,於是銷毀九鼎以鑄銅錢,對外則詭稱九鼎已不知去向,甚至說其中一鼎已東飛沉入泗水之中,免得諸侯國興兵前來問鼎,自找麻煩,王光謙的說法雖似有理,但提不出任何一點史料加以證實,因此,是使人難以置信的。

禹鑄九鼎

縱觀中國歷代史籍,關於九鼎下落的材料雖多,但往往自相矛盾,提不出充分可靠的依據,不禁讓人懷疑,現如今九鼎是否還存在?因此,九鼎的下落,至今仍是一個謎。或許,今後會有揭破這個千載之謎的一天,那可能也是九鼎重見天日之時。

九鼎,作為我國文明更替的見證,它傳世2000多年,又遺失了2000多年,它是否有重現天日的時候?這只能交給時間來見證了!

作者/來源:歷史小十七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大秦賦》中的九鼎,現在還在不在洛陽
    最近一部電視劇大火,這部電視劇就是《大秦賦》。雖然這部電視劇的發生地是在長安。但是裡面涉及到一個關於洛陽的故事情節啊,就是裡面說到秦昭襄王從洛陽遷九鼎入鹹陽。結果九鼎遺失在泗水,後來九鼎不知所不知所蹤。
  • 《大秦賦》九鼎是什麼意思解析 九鼎缺一缺少的是哪個
    《大秦賦》中秦王稷秦王稷命令嬴異人運送九鼎入秦,「九鼎」意味著權威,誰能獲得「九鼎」就能成為天下的共主,但是最後「九鼎」只取回了8鼎。那麼《大秦賦》九鼎是什麼意思?九鼎缺一缺少的是哪個?  《大秦賦》九鼎是什麼意思  九鼎分別是豫州鼎、冀州鼎、青州鼎、徐州鼎、兗州鼎、雍州鼎、荊州鼎、梁州鼎、并州鼎等九鼎,象徵著天下九州。
  • 《大秦賦》的背景為戰國末年,為何卻同時存在東周和西周?
    在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中,先是有秦昭襄王攻滅西周,又有秦異人,即秦莊襄王攻滅東周。 可是,《大秦賦》的故事背景不是戰國末年嗎?時間上隸屬於東周。那秦國滅亡的「東周」和「西周」都是什麼地方呢?
  • 九鼎到底是幾個?一個?九個?
    九鼎,是中國的代名詞,以及王權至高無上、象徵九州、王權、天命所歸、至高無上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是統一昌盛的象徵。作為中國文明時代入口處的一塊裡程碑,已經遺失了2000多年。古時就有楚王問鼎的故事,那麼大家對九鼎又了解多少那?九鼎是九個還是一個那?
  • 「禹鑄九鼎 」傳奇
    自從有了「禹鑄九鼎」,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發展為「明尊卑,別上下」等級制度和權力的標誌。除上述三足圓鼎外,還有四足方鼎。據《史記·楚世家》記載,「九鼎」由三件圓鼎、六件方鼎組成。其重千斤《戰國策·周策》中提到了「九鼎」重量:「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萬人挽之,九鼎八十一萬人。」
  • 《大秦賦》第4集:秦王嬴政是否死於趙國?
    《大秦賦》而在嬴政溺水這個場景裡,劇情穿插一段秦昭襄王(王慶祥)在夢境中與嬴政見面,小嬴政對秦昭襄王說也想要一頂更大的王冠的情節。《大秦賦》五年後,嬴政已是少年,秦昭襄王病危,在榻前和贏柱(馮暉)、嬴子楚說話。
  • 《大秦賦》:呂不韋離開鹹陽後,最終是什麼結局呢?
    在《大秦賦》中,嫪毐被殺後,呂不韋夜見嬴政,主動承認罪責並提出離開鹹陽。臨別當日,鹹陽百姓、朝中大臣紛紛在城門送別。值得注意的是,秦王嬴政遙望城門回憶與呂不韋相處的過往,吩咐蒙毅帶襁褓中的扶蘇為呂不韋送行,這一片段成為《大秦賦》中期的名場面,讓不少觀眾為之感動。那麼,問題來了,呂不韋離開鹹陽後,最終是什麼結局?
  • 禮制的崩塌:跌落凡間的周天子,九鼎是他僅剩的尊嚴
    如今你周幽王貿貿然地廢黜,立兩個不知道哪來的野人(褒姒不是大國貴族血脈)為後為太子,不是打我申國的臉嗎?憤怒的申侯,聯合繒國和犬戎,三族大軍向鎬京開進。大兵壓境,只憑本部力量抵禦不了來犯之敵,周幽王遂點燃烽火向天下諸侯求救。也不知是時間來不及,還是周幽王失去了大部分人心,諸侯們趕到時,周幽王與周太子已死,西周宣告滅亡。
  • 《大秦賦》之秦莊襄王:在位只有3年,卻奠定秦國統一基礎!
    大型歷史劇《大秦賦》上線後,好評不斷,該劇雖然是以秦始皇嬴政為主線,但卻橫跨秦國四大君王,他們分別是: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莊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對於《大秦賦》來說,前四集以宏大的戰爭場景和典型的士兵服飾拉開了序幕,秦昭襄王嬴稷的的晚年也隨之登場。
  • 一分鐘告訴你《羋月傳》中羋月和《大秦賦》中的秦始皇的關係
    幫助秦國強大的商鞅秦惠文王死後的他的長子嬴蕩繼位為秦武王,秦武王力氣很大,身邊也有一群耍力氣的跟班,秦武王時代進攻韓國,並一路打到了周朝的都城洛陽,秦武王在身邊跟班的教唆下試圖舉起象徵著周王室權力的九鼎,結果直接給把自己幹骨折死了
  • 九鼎投資 王的誘惑
    右起:黃曉捷、覃正宇、吳剛、張磊、蔡蕾(圖/本刊記者姜曉明)    九鼎投資是近兩年PE江湖上躥起最快、風頭最勁的公司。2009年之前九鼎還默默無名,同年10月創業板啟動,第一批上市公司中有兩家九鼎投資的公司。當年底清科創投將九鼎排入年度PE公司英雄榜,還有人問清科創投總裁倪正東:「九鼎是誰?」     2010年底清科創投的年度英雄榜上,九鼎列民營類PE公司第一名、內資類第二名、全部PE公司第四名。
  • 《大秦賦》中的西周、東周是怎麼回事?看了這篇就全明白了
    中學歷史課本裡教的、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東周、西周,是指東周王朝和西周王朝,當然西周王朝在前、東周王朝在後,具體說周王室建都豐鎬時期就是西周王朝,等到犬戎破鎬京,周平王東遷洛邑之後的周朝,歷史上就叫它東周王朝了。而《大秦賦》裡所說的東周和西周,則是指東周王朝在東周王畿內分封的兩個小諸侯國,即東周國和西周國,中國古代朝和國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大家一定能明白。
  • 楚國末代楚王羋啟:秦國的昌平君,秦昭襄王的外孫,秦始皇的表叔
    戰國時期列國有質子於他國的慣例,楚國也不例外,比如楚頃襄王先後質子於秦國和齊國,其子太子熊完公元前272年質子於秦國,一同前往秦國的還有左徒黃歇(左徒是楚國的官職),此時秦國在位的是秦昭襄王,和同樣質子於趙國的秦國王孫嬴異人相比,熊完在秦國的待遇顯然好多了,秦昭襄王把女兒嫁給了他;前263年楚頃襄王患病,黃歇以李代桃僵之計成功地讓熊完逃回楚國即位,史稱楚考烈王
  • 養馬者的逆襲,當年救你如今滅你,秦與周恩怨從此一筆勾銷
    最近《大秦賦》火了,好久沒有看到做的如此用心的歷史劇了,厭倦了各種天馬行不靠譜的古裝神話中,終於可以坐下來好好看看一部歷史劇了。《大秦賦》是大秦帝國系列的最後一部,原本不叫這個名字,改成這個名字之後,感覺整個氣勢就出來了,有一種大秦一統天下的感覺。
  • 從《大秦帝國》三部曲到《大秦賦》,看秦國一統天下的強國之路!
    《大秦賦》以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57年著名的「邯鄲之戰」開篇,可謂是吸引了不少影迷的關注,然而影迷們本以為《大秦賦》的豆瓣評分會一路扶搖直上,卻沒有想到該劇在維持了一段時間的8.3分後,驟然降到了7.7分。不管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大秦賦》得不到更多影迷的認可,值得肯定的是,《大秦賦》是《大秦帝國》三部曲的延續,完成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最後拼圖。
  • 「中國歷史大事件」:九鼎的來歷與失蹤之謎
    那時候大禹憑藉武力和仁德逐漸確定了自己人王的地位,為了鞏固王權,在打敗三苗後,在塗山大會各個部落的首領,正式確立了夏朝。史書記載: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為了表示敬意,各方諸侯給大禹進獻了很多的青銅,越來越多,大禹為了紀念塗山之會,於是就把九州所獻的青銅鑄成九個鼎,並對應地把各州的山川形勢都鑄在上面,還將從前治水時所遇到的奇珍異獸一併鑄上,形成了九鼎。
  • 《大秦賦》嬴傒:多年前鹹陽城外對她一見傾心,卻礙倫理不堪言
    01《大秦賦》的公子傒(嬴政的伯父),為何總讓人感覺怪怪的,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在昨晚播出的劇集中,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啊原來如此!這麼多年來,公子傒原來一直為情所因。02當年趙姬被趙國使者帶回秦國,在鹹陽城外,她和兒子嬴政被華陽君攔阻,她下車和士兵理論,此時,被父王秦孝文王召回的公子傒在城門外和趙姬打了個照面。日光之下,美豔的趙姬驚豔了他,就那麼一眼,她從此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間。
  • 大秦賦華陽太后為何能夠扶嬴子楚上位? 大秦賦太后趙姬結局是什麼?
    大秦賦華陽太后為何能夠扶嬴子楚上位?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嬴柱正式在位僅3天,就不明不白的死了。太子子楚即位,是為秦莊襄王。而僅僅在7年前,莊襄王的名字還叫做異人,不過是一個前途未卜的人質。
  • 從《羋月傳》到《大秦賦》,略說秦國強盛之路
    電視劇《大秦賦》演繹了統一中國的秦始皇嬴政,孫儷主演的《羋月傳》說的也是秦朝的事。羋月的原型是秦惠文王的嬪妃羋八子,她是秦始皇曾祖父秦昭襄王嬴稷的母親,歷史上有名的宣太后。秦朝的前身是秦國,君主稱為公和王,秦朝時稱為皇帝。
  • 《羋月傳》中的羋月和《大秦賦》中華陽夫人在歷史上是同一個人?
    《大秦賦》中的華陽夫人最近《大秦賦》熱播,劇中和弟弟陽泉君一道被稱作秦廷的楚系代表人物的華陽夫人羋姓熊氏,在秦孝文王即位後成為秦廷三股勢力之一的楚系首領,很多人不免要問《大秦賦》中的華陽夫人和《羋月傳》中的羋月的原型是不是同一位歷史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