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站立於這片土地上,我在冥冥之中仿佛回到了漢代的疏勒古地,這裡是現代的疏勒縣,與古代的三十六城邦諸國之一的疏勒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說如今的疏勒縣就是古疏勒屬地,只是在後來的歷史變遷中,將這裡設置為與古疏勒相同的名字了。
疏勒縣城距離喀什市區七公裡左右。從喀什市出發,沿315國道前往莎車、葉城、和田等地,疏勒縣是必經之地。從古絲綢之路南道來看,疏勒的位置剛好扼守在絲路上的重要地段。得天獨厚的交通地理位置,造就了疏勒縣各方面的發展。
既然疏勒縣是古疏勒國的一部分,那麼這裡的人文歷史具有厚重的優勢,儘管疏勒縣境內遍布歷史遺蹟,但那些土築的遺蹟早已坍塌和消失,留給後人的只有無盡的歷史記憶。
自古以來,很多著名歷史人物都曾到過疏勒,並在這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足跡,西漢張騫就是出使西域打通古絲路的著名人物,而東漢的班超更是在這裡建功立業,揚名西域各城邦諸國,以及後來的歷代人士,無不對疏勒充滿著嚮往。
特別是張騫,作為出使西域的第一人,他在西域長途跋涉、風餐露宿,還被匈奴人囚禁,儘管如此,他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沒有忘記漢武帝的諄諄囑咐,最終兩次出使西域,為漢朝統一西域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在疏勒縣,值得我們探訪的是張騫公園,這裡還設置了張騫紀念館、疏勒歷史博物館、科技文化中心、博望(張騫曾被封為博望侯)邦臣酒店等。主題公園分為:歷史文化區、民俗風情區、兒童娛樂區三個功能景區,主要體現了張騫出使西域為漢朝做出的功績。
走進張騫公園,迎面就是張騫高大的塑像,園內還有不少人物塑像,代表了疏勒國的歷史發展典故,公園裡的建築風格以漢風為主,真正彰顯了疏勒厚重的文化氣息。來到張騫紀念館,首先看到的又是張騫騎馬的雕像,其次一幅巨大的浮雕展現在面前,上面用人物為線索,敘述了張騫出使西域的歷史足跡。
無論是浮雕與畫卷,還是一些文字的介紹,我們都能從中詳細地了解張騫在西域足跡,這對我們熟知西域的歷史有很大幫助,最重要的是證明了西域自西漢以來已成為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領土。其實,在西漢之前,西域就有了從中原過去居住和經商的人,而隨著歷史的變遷,那足跡尚未留下完整的文字記載而已。
古絲綢之路的開闢,早已在西漢之前形成,中原的絲綢和茶葉,通過河西走廊源源不斷地被運到西域,乃至中亞和歐洲國家,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近百年來的考古證明,在新疆、中亞和歐洲一些國家出土的文物,再次見證了絲綢之路曾經的繁華和悠久。
頓足於張騫公園,我們可以漫步於各種展廳,瞻仰了張騫紀念館,還可以領略疏勒歷史博物館,展廳內對疏勒古國的歷史,進行了詳盡與詳實的介紹,其中還有考古發掘出的各類文物,從刀、槍、劍、戟到服飾、生活用具等,主要體現了兩千多年來,作為絲綢之路上重鎮的疏勒,在戰爭、商業、經濟等方面留下的遺物,有力地見證了疏勒古國風雲變幻的歷史。
當看完這些歷史足跡後,可以靜靜地走在張騫公園內,仰望著上空的藍天和白雲,眺望著遠處高聳的雪山及茫茫大地,不由得感慨:古人的偉大,不在於他歷盡多少艱險,而在於他內在的可貴精神。他們這種精神和意志,在歷史的延續中轉化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史,是值得我們後人尊崇和學習的,因此,我們不能忘記那些歷史上的人物,更不能忘記歷史為我們遺留下的文化內涵。這就是所謂的「國之根本,國之大計」,如果忘記了歷史,那就是背叛了民族和國家。
由張騫、班超、耿恭等歷史人物,我想到了今天有一些人,他們為了獲得某種利益,不擇手段地損害著民族和國家的利益,如果一個人拋棄了原則和底線,終將會成為歷史的罪人。我想,一個人的偉大之處,不在於他能為民族和國家做多少事情,而在於他是否有一個愛國與赤子之心。
如果真正參觀了張騫公園及他的紀念館、疏勒歷史博物館,我們都會從內心深處反省自己。雖然我們每個人猶如一滴不起眼的水珠,但只要有團結一心、齊心協力的凝聚力,就會匯聚成大海,那麼還有誰能阻擋住偉大中國前進的道路呢?!
在疏勒縣,除了張騫公園外,還有努爾蘭風情園、百果生態園、牙甫泉沙漠胡楊林等人文自然景觀,這些都值得我們去目睹新疆絢麗多彩的人文之地。如果路過或在疏勒停留,一定不要錯過了不一樣的風景,也不要錯過了探知文化古地的神秘。
疏勒縣就在南疆,就在古絲綢之上,這裡有張騫、班超等歷史人物,他們在此靜靜地等候著你的到來,「不見不散」的承諾,我們今生必定會在疏勒相遇,在千年古地來一場盛大的文化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