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先給大家回顧過去一個月市場並概括一下我們對於1月的海外資產配置觀點。
今日作者:諾亞國際高級研究員 鄭梅玫
各位早上好!歡迎收聽諾亞國際Morning Call。
儘管2020年的開端不是太順利,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也還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但2020年結束的卻不算太糟糕,全球疫苗接種計劃有序推進,中歐投資協定塵埃落定,英國與歐盟最終和平分手,川普也在最後一刻籤署了新一輪紓困法案。在資本市場,包括近90個國家的股票市場在內的全球股票總市值史無前例的突破了100萬億美元,而在3月這一數字僅有60萬億美元。
我們會在接下來的Morning Call中相繼為大家回顧2020年的公募、私募、房地產及IPO等市場表現及2021年展望,今天我們先給大家回顧過去一個月市場並概括一下我們對於1月的海外資產配置觀點。
首先,海外疫情暫時從最嚴峻的時刻有所舒緩,包括法國、義大利等在內的歐洲國家以及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的新冠新增曲線均從最高峰明顯回落,但美國單日新增則進一步突破27萬的最高紀錄。
疫苗進展方面正如我們所預期的,輝瑞、Moderna及阿斯利康這幾個歐美領先疫苗研發項目均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相繼獲得各國的有限/緊急使用授權,接下來疫苗的產能、分配及運輸問題將會成為關注焦點並帶來新的挑戰。
從宏觀上來看,我們認為本波海外疫情反撲對於經濟的衝擊弱於此前,大多數經濟體的製造業和服務業在短暫衝擊後再次抬頭回升,整體上製造業的復甦仍然好於服務業。例如此前封鎖措施相對嚴格的歐元區,12月製造業及服務業採購經理人PMI指數均好過預期,服務業PMI初值從前值的41.7低位大幅回升至47.3,但仍在收縮區間,而製造業PMI則進一步攀升至31個月最高的55.5。
回顧過去一個月的市場表現,風險資產繼續佔優,12月以來股市及債市的波動均明顯下降,股票資產表現繼續好於債券資產,新興市場明顯跑贏成熟市場,其中印度市場吸金最為強勁,中概股不懼「威脅」大幅上漲,成為過去一個月表現最佳的資產類別。
在市場逐步消化疫苗等利好因素影響下,環球資金輪動的動能稍稍放緩。在行業層面體現在,此前高位調整的科技板塊重新跑贏大盤,在周期性板塊中唯原材料表現突出,但補漲後的金融、工業及必需消費等周期板塊則暫時落後。在市場風格因子層面,成長股和趨勢股再次奪回優勢,唯獨小盤股的動能依然強勁。
債券市場上,投資級別及高收益債券指數均在12月繼續取得正回報,美國投資級別債券利差進一步收窄至過去五年的最低水平,而高收益債利差接近全面恢復的板塊也進一步擴大範圍。其中低評級的美高收益債的利差收窄更為明顯,從歷史違約率來看,美高收益債違約率稍稍下滑至6.15%,但這個水平仍然是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且是過去十年平均水平的兩倍還多。
展望1月,我們仍然認為,即使在疫情反覆及疫苗帶來的實際效果尚未體現之前,經濟復甦的趨勢也不會被逆轉,消費及產出缺口將在未來數月逐步填補。在資產配置方面,我們維持此前的配置觀點,在地區上繼續相對看好大中華、亞洲及新興市場。
新興市場逐步顯示出跑贏成熟市場的潛力,受惠於中國經濟復甦及美元走弱的新興市場及亞洲市場資產凸顯配置價值,貿易加速增長疊加周期性的改善、以及經營環境趨於穩定及估值吸引的利好因素將刺激資金進一步回流新興及亞洲市場,尤其是科技出口導向及資源型市場具備潛力。不過也同時需要留意近期中國反壟斷政策對於大中華市場中部分高估值板塊及個別股份股價的影響。
在行業中,我們繼續看好健康護理及消費板塊的潛力,尤其是行業內部小盤股的追落後機會,並認為「啞鈴式」投資策略將有機會在結構性復甦中捕捉機遇。
我們在此前解釋過,復甦會帶來受益企業與受損企業之間的業績反轉,周期性資產將隨著復甦預期及疫苗普及而愈發具有吸引力,但這不意味著投資者應當完全避免成長板塊的投資,一些具備中長期增長潛力的行業未必受制於周期回歸而失去光彩。「啞鈴式」投資組合會在結構性復甦環境下發揮光芒,既要配置受益於結構性復甦的精選周期板塊,同時不要錯過優質成長板塊的長線投資機會。
在債券資產方面,我們相對看好高收益板塊中周期性且具有可恢復盈利前景的高收益企業債,K型反轉及板塊輪動將在債券資產中也進一步體現,但不建議信用策略過度下沉。
相對歐美債市,我們更加看好亞洲債券的機遇,經濟復甦的基本面、美元走勢、以及市場供需均對該地區優質債券提供支持。考慮到成熟市場債券及亞洲債券之間的估值差距,投資者對收益率的追逐相信將繼續吸引海外資金流入亞洲債市。
在亞債中,中資美元債在價格上已經逐步修復下半年以來內地房企融資政策收緊以及國企連鎖違約事件的負面市場影響,海外投資者對於中資美元債的交易情緒在一定程度上恢復,提供較高性價比及基本面較好的中資美元債仍然是海外固收配置較為重要的一環。不過未來板塊內部分化可能維持甚至進一步加劇,對質量因子的考察及分散化投資仍然至關重要。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感謝各位的收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