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風詞話》,本於常州詞派而又有所發揮。他強調常州詞派推尊詞體的"意內言外"之說,乃"詞家之恆言"(《蕙風詞話》卷四),指出"意內為先,言外為後,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蕙風詞話》卷一),即詞必須注重思想內容,講究寄託。又吸收王鵬運之說,標明"作詞有三要,曰:重、拙、大"。他論詞突出性靈,以為作詞應當"有萬不得已者在",即"詞心","以吾言寫吾心,即吾詞","此萬不得已者,由吾心醞釀而出,即吾詞之真"。強調"真字是詞骨,情真、景真,所以必佳"。但亦不廢學力,講求"性靈流露"與"書卷醞釀"。有其自具特色的詞論體系。此外,論詞境、詞筆、詞與詩及曲之區別、詞律、學詞途徑、讀詞之法、詞之代變以及評論歷代詞人及其名篇警句都剖析入微,往往發前人所未發。朱孝臧曾稱譽這部詞話、認為它是"自有詞話以來,無此有功詞學之作"(龍榆生《詞學講義附記》引)。
況周頤(1859~1926),近代詞人。原名況周儀,以避宣統帝溥儀諱,改名況周頤。字夔笙,一字揆孫,別號玉梅詞人,晚號蕙風詞隱。臨桂(今廣西桂林)人。原籍湖南寶慶。光緒五年(1879)舉人。後官內閣中書、會典館纂修,以知府分發浙江,曾入兩江總督張之洞、端方幕府。其間,復執教於武進龍城書院和南京師範學堂。辛亥革命後,以清遺老自居,寄跡上海,鬻文為生。
(二十)
○夏完淳以靈均辭筆為詞一
明夏節愍完淳,年十七殉國難,詞人中未之有也。其《大哀》、《九哀》諸作,庶幾趾美楚騷。夫以靈均辭筆為長短句,烏有不工者乎。謝枚如稱其所作如猿唳、如鵑啼,略得其似。唯所舉《鵲踏枝》、《千秋歲》二闋及《一斛珠》、《憶王孫》斷句,則猶非甚至者。《魚遊春水·春暮》云:「離愁心上住。卷盡重簾推不去。簾前青草,又送一番愁句。鳳樓人遠簫如夢,鴛枕詩成機不語。兩地相思,半林煙樹。猶憶那回去路。暗浴雙鷗催晚渡。天涯幾度書回,又逢春暮。流鶯已為啼鵑妒,蝴蝶更禁絲兩誤。十二時中,情懷無數。」《婆羅門引·春盡夜》云:「晚鴉飛去,一枝花影送黃昏。春歸不阻重門。辭卻江南三月,何處夢堪溫,更階前新綠,空鎖芳塵。隨風搖曳。雲不須蘭棹朱輪。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多情皓魄,恐明宵、還照舊釵痕。登樓望、柳外銷魂。」斷句《柳梢青·江泊懷漱·廣》云:「瞑宿吳江,風燈零亂,一晌相思。」《鵲橋仙·樓夜》云:「猛然聽得杜鵑啼,又早是、一輪殘月。」
◆夏節愍,夏完淳(163—1647年),乳名端哥,別名復,字存古,號小隱,又號靈首。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人。十五歲從父夏允彝,師陳子龍投身抗清鬥爭,殉難時年僅十七歲。乾隆時贈諡節愍。有《夏完淳集》、《夏內史集》,《玉樊堂詞》。
◆謝枚如,謝章鋌。
○夏完淳以靈均辭筆為詞二
(接上)夏完淳詞如下:
◆《鵲踏枝》:「珠簾人影盈盈處。不到春深,不解相思苦。獨倚玉闌無一語。梨花幾陣黃昏雨。 宛轉聲聲聽杜宇。回首銷魂,無計教春去。忽見舊年攜手路。綿綿芳草離離樹。」
◆《千秋歲》:「幾番薄倖,無限傷心景。眉前事,心頭病。殘燈餘一點,恰把羅衣整。窗欞外,一枝帶雨梨花影。 獨步東風靜。訪當時花徑。寒悄悄,花光淨。人去多時也,往事猶堪省。飄紅淚,銀釭露滿鞦韆冷。」
◆《一斛珠·新月》:「暮蟬啼後,闌幹獨倚芙蓉扣。丁丁滴滴添銅漏。 萬裡雲清,一點清光逗。天涯人遠愁時侯,乍晴乍雨催人瘦。新愁不許春山鬥。 酒醒荷香,昨夜相思透。」
◆《憶王孫》:「珠簾斜卷翠鬟垂,小月重樓人未歸,細按紅牙懶畫眉。 影徘徊,一樣東風幾樣吹。」
◆《柳梢青·江泊懷漱廣》:「玉人天際,最堪憐,月色上花枝。 瞑宿吳江,風燈凌亂,一晌相思。天涯何日歸期?想攜手青光舊時。 立盡黃昏,亂鴉啼處,此恨誰知?」
◆《鵲橋仙》:「菱花嫩對,沉香慵爇,幽恨茫茫千結。 待將一枕化愁腸,卻又夢人間離別。幾番煩惱,一天愁悶,半雨半晴時節。 猛然聽得杜鵑啼,又早是一輪殘月。」
○夏完淳燭影搖紅
節愍詞,《燭影搖紅》云:「孤負天工,九重自有春如海。佳期一夢斷人腸,靜倚銀釭待。隔浦紅蘭堪採。上扁舟,傷心欸乃。梨花帶雨,柳絮迎風。一番愁債。回首當年,綺樓畫閣生光彩。朝彈瑤瑟夜銀箏。歌舞人瀟灑。一自市朝更改。暗銷魂、繁華難再。金釵十二,珠履三千,悽涼千載。」聲哀以思,與《蓮社詞》「雙闕中天」闋,託旨略同。
◆《蓮社詞》,張掄(生卒年不詳),字才甫,自號蓮社居士,開封(今屬河南)人。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後在世。好填詞,每應制進一詞,宮中即付之絲竹。 《燭影搖紅·上元有懷》「雙闕中天,鳳樓十二春寒淺。去年元夜奉宸遊,曾侍瑤池宴。玉殿珠簾盡卷。擁群仙、蓬壺閬苑。五雲深處,萬燭光中,揭天絲管。馳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換。今宵誰念泣孤臣,回首長安遠。可是塵緣未斷。謾惆悵、華胥夢短。滿懷幽恨,數點寒燈,幾聲歸雁。」
○於儒穎句
明於儒穎句:「相守何妨日日愁。」情至語不嫌說盡。若個愁人,幾生修得。
◆於儒穎(生卒年不詳),字弢仲,江蘇金壇人。
◆「相守何妨日日愁」句,《南鄉子·客中》「容易抱離憂,更被無端惱未休。」
○鄒樞談宮律
明鄒貫衡(樞)《十美詞紀》,《梁昭小傳》云:「昭動口簫管,稍低於肉。聽之若只知有肉,不知有簫管也者。而簫管精蘊,暗行於肉之中。偷聲換字,令聽者魂消意盡。」此數語精絕。簫管精蘊,暗行肉中,偷聲換字,即在其中。聲律之微,可由此悟入。如或問宮調之說,舉此答之足矣。蓋至此,宮律斷無不合,非合宮律,亦斷不足語此。能知其神明變化之故,則思過半矣。今日而談宮調,已與絕學無殊。古之知音,如白石、紫霞諸賢,何惜舉例陳義,明白朗鬯,以詔示後人,有非言語所能形容。即言之未易詳盡,其委折難期聞者之領會,因而姑置勿論耳。後之知音,不能起前賢為之印證,尤不敢自信自言之。彼鄒貫衡亦未必精研宮律,其談言微中,則夙昔評歌顧曲,閱歷之所得深矣。
◆鄒貫衡,鄒樞(生卒年不詳),字貫衡,號酒城漁叟,江蘇吳江人。
◆《十美詞紀》,一卷。本書卷首有「己未仲冬同邑凌霄漫序」及「辛酉初夏酒城漁叟自序」。故據此可以推論本書完成於康熙二十年(1681)。書中寫作者生平所遇十位美女事跡,即巧蝴蝶、如意、陳圓、卞賽、沙才、梁昭、李蓮、朱素、羅節、琵琶婦。最後一篇已缺。每人先敘其與自己的交往始末,末附紀詞。
◆紫霞,楊纘(生卒年不詳),字繼翁,號守齋,又號紫霞翁,嚴陵人,居錢塘。善琴,著有《紫霞洞譜》。
○湯貽汾詞
國朝湯貞愍,名貽汾,字雨生,武進人。世襲雲騎尉,官杭州參將。鹹豐初,發陷逆金陵,殉難,年逾七十矣。工詩、詞、書、畫,有《琴隱園集》。明湯胤績,字公讓,鳳陽人。初授錦衣百戶,亦世職。官延綏參將,殉難。工詩、詞,有《東谷遺稿》。兩公於四百年間,後先輝映,若合符節,誠佳話也。公讓《浣溪沙》云:「燕壘雛空日正長。一川殘雨映斜陽。鸕鷀曬翅滿魚梁。榴葉擁花當北戶,竹根抽筍出東牆。小庭孤坐懶衣裳。」頗清潤入格。「擁」字練,能寫出榴花之精神。
◆湯貞愍,湯貽汾(1778-1853),字若儀,號雨生,晚號粥翁,江蘇武進人。曾官溫州鎮副總兵,後寓居南京,天平天國攻破金陵時,投池而死。
◆《琴隱園集》,湯貽汾著。四十卷,其中詩三十六卷,詞四卷。
◆湯胤績(?—1467年),字公讓,明鳳陽府鳳陽人,湯和曾孫。少負才使氣。工詩,與劉溥等唱酬,號十才子。由錦衣衛百戶官至指揮僉事。分守孤山堡御韃靼,戰死。有《東谷集》。
○明季二陸詞
得舊鈔本《明季二陸詞》,其人其詞皆可傳,欲授梓未能也。節具傳略,並詞數闋如左。陸鈺,字真如,海寧人。萬曆戊午舉人,改名藎誼,字仲夫,晚號退庵。九上春官不第,鍵戶箸書,足不入城市。甲申遭變,隱居貢師泰之小桃源。曰:吾乃不及祝開美乎。未幾,絕食十二日卒。有集十卷。其《射山詩餘》,《曲遊春·和查伊璜客珠江元韻》云:「問牡丹開未。正乳燕身輕,雛鶯聲細。共聽《霓裳》,看為雨為雲,胡天胡帝。與君行樂處,經回首、依稀都記。攜來絲竹東山,幾度尊前杖底。鼙鼓東南動地。見下瀨樓船,旌旗無際。未免關情,對楚嶺春風,吳江秋水。暗灑英雄淚。更莫問、年來心事。又是午夢驚殘,歌聲乍起。」前調《再疊韻》云:「淥酒曾筍未?羨肉[月色]絲清,宮浮商細。塞耳休聽,任佗雄南越,秦稱西帝。青史興衰處,盡簡閱、紛綸難記。不如倚杖臨風,一任醉□花底。芳草斜陽藉地。看遠樹天邊,歸舟雲際。曲裡新聲,怨羌笛關山,隴西流水。又溼青衫淚。那更惜、闌珊春事。卻看楊柳梢頭,一輪月起。」前調,《三疊韻》云:「曉日還升未?正虯箭猶傳,獸煙初細。鳴鳥閒關,痛精衛炎姬,子規川帝。千載人何處。笑符讖、何勞懸記。欣然更拓雲藍,自寫新詞窗底。窗外光陰徧地。才畫角飄殘,一聲天際。豎子成名,念英雄難問,夕陽流水。獨下新亭淚。盡寂寞、閒居無事。誰論江左夷吾,關西伯起。」《浪淘沙》云:「松徑掛斜暉。閒叩禪扉。故人蹤跡久離違。握手夕陽西下路,未忍言歸。此地是耶非。千載依依。採香徑外越來溪。碧繶緗絢今尚在,歌舞全稀。」前調云:「高閣俯行雲。我一相聞。主人几榻迥無塵。世外興亡彈指劫,一著輸君。回首太湖濆。斷靄紛紛。扁舟應笑館娃人。比擬子陽西蜀事,話到殘曛。」(原註:「子陽,雙白語也。蓋有所指。」案「雙白」意未詳。)
○陸宏定詞
陸宏定,字紫度,號綸山,別字蓬叟,鈺次子。九歲能文工詩。與兄辛齋齊名。(按: 辛齋名嘉淑,字冰修,真如長子.其遺稿未見.有《念奴驕》、《望湘人》各一闋,見《詞彙三編》。《漢宮春》見《明詞綜》。)有「冰輪二陸」之目。宏定一生高潔,有《一草堂》、《爰始樓》、《寧遠堂》諸集。其《憑西閣長短句》,首署「東濱陸宏定著,孫式熊鈔存。」(案:當無刻本。)《滿路花·花朝輯蒲菊繁蔓圖悼亡姬》云:「刀尺好誰貽?又是中和節。眾芳何處也,催鶗鴂。春遲候冷,別院梅花發。撫景堪愁絕。自入春來,風風雨雨才歇。小庭枯蔓,逗的春消息。新條還護取,穿蘿薜。當年記道,縴手親移植。共倚藤陰月。斷人腸,是花期、轉眼狼籍。」《望湘人》云:「記歸程過半,家住天南,吳煙越岫飄渺。轉眼秋冬,幾回新月,偏向離人燎皎。急管宵殘,疏鍾夢斷,客衣寒悄。憶臨歧、淚染湘羅,怕助風霜易老。是爾翠黛慵描,正懨懨顦顇,向予低道。念此去、誰憐冷暖,關山路杳。才摧手、教款語丁寧,眼底徵雲繚繞。悔不翦、春雨蘼蕪,牽惹愁懷多少。」《虞美人》云:「花原藥塢茫鋤去。會底天工意。卻移雙槳傍漁磯。剛被一輪新月、照前溪。來霜往露須臾換。都是牽愁案。漸添華發入中年。悔把高山流水、者回彈。」宏定娶周氏,名鎣,字西■(不歸按:此字上「金」,下二「王」,乃古文「珍」字),郡文學明輔女。事舅姑至孝,撫側室子女以慈。好作詩及小詞。《別母渡錢塘》云:「未成死別魂先斷,欲計生還路恐難。」《詠杏花》云:「萱草北堂迥晝錦,荊花叢地妒嬌姿。」《送外入燕》,《減字木蘭花》云:「莫便忘家莫憶家。」惜全闋已佚。
○馮西閣詞
《馮西閣詞》,篇幅增於《射山》,而風格差遜。《射山》閒涉側豔,洎乎晚節,敻然河嶽日星,烏又以詞定人耶?其《小桃紅》歇拍云:「終躊躇,生怕有人猜,且尋常相看。」因憶國初人詞有云:「丁寧切莫露輕狂。真箇相憐儂自解,妒眼須防。」此不可與陸詞並論。詞忌做,尤忌做得太過。巧不如拙,尖不如禿,陸無巧與尖之失。
○射山詞
《射山詞》,《虞美人》云:「可憐舊事莫輕忘。且令三年、無夢到高唐。」餘甚喜其質拙。《一斛珠》云:「挑燈且殢同君坐。好向燈前、舊誓重盟過。」《醉春風》云:「淚如鉛水傍誰收,記記記。卻正煩君,盈盈翠袖,拭英雄淚。」《一絡索》云:「一尊銜淚向人傾,拌醉謝、尊前客。」皆佳句。
◆《醉春風》:「歌舞筵前味,語笑尊前意。淚如鉛水傍誰收,記記記。卻正煩君,盈盈翠袖,拭英雄淚。衰鬢看憔悴,心事成難背。玉琴弦絕初夜長。睡睡睡,獨自憐餘,許多情緒,有何人會。」
○屈大均落葉詞
明屈翁山(大均)《落葉詞》,(《道援堂詞》)餘卅年前,即喜誦之。「悲落葉,葉落絕歸期。縱使歸時花滿樹,新枝不是舊時枝,且逐水流遲。」末五字含有無限悽惋,令人不忍尋味,卻又不容已於尋味。又,「清淚好,點點似珠勻。蛺蝶情多元鳳子,鴛鴦恩重是花神。恁得不相親。」「紅茉莉,穿作一花梳。金縷抽殘蝴蝶繭,釵頭立盡鳳凰雛。肯憶故人姝。」哀感頑豔,亦復可泣可歌。
◆屈大均(1630—1696年),初名邵龍,又名邵隆,號非池,字騷餘,又字翁山、介子,號菜圃,漢族,廣東番禺人。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與陳恭尹、梁佩蘭並稱「嶺南三大家」,有「廣東徐霞客」的美稱。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避禍為僧,中年仍改儒服。詩有李白、屈原的遺風,著作多毀於雍正、乾隆兩朝,後人輯有《翁山詩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廣東新語》及《四朝成仁錄》,合稱「屈沱五書」。
◆《落葉詞》,調寄《夢江南》。《夢江南四首》是清代詞人屈大均創作的一組詞。第一首悲哭葉落當春,寓悲悼華姜青春早逝;第二首借落葉感嘆世事滄桑;第三首寫夫妻恩重情深,無盡的懷念使詞人清淚如珠滾;第四首寫新人再好,卻難忘舊情。全詞情調較低,但哀婉豔麗,悽惻感人。其一為「悲落葉,葉落落當春。歲歲葉飛還有葉,年年人去更無人,紅帶淚痕新。」
○鄭如英詞
鄭如英,字無美,小字妥娘。工詩、詞,與卞賽、寇湄相頡頏也。《桃花扇》傳奇《眠香》、《選優》等出,以阿醜之詼諧,作無鹽之刻畫。肆筆打諢,若瓦巷陋姝,一丁不識者然,殆未深考。虞山《金陵雜題》:「舊曲新詩壓教坊。縷衣垂白感湖湘。閒開閏集教孫女,身是前朝鄭妥娘。」《板橋雜記》謂:「頓老琵琶,妥娘詞曲,祇應天上,難得人閒。」漁洋《秋柳詩》,唐葆年云:「為妥娘作。」風調可想。妥娘詩載《列朝詩選閏集》。所著《紅豆詞》,《眾香集》錄五闋。《長相思·寄期蓮生》云:「去悠悠。思悠悠。水遠山高無盡頭。相思何日休。見春愁。對春愁。日日春江認去舟。含情空倚樓。」《楊柳枝·遊玉隱園》云:「水漲池塘春草生。喜新晴。麥苗風急紙鳶輕。過清明。柳絲簾外飄搖起,亂芳英。戲拈紅豆打黃鶯。費幽情。」《臨江仙·芙蓉亭懷鄭奇逢》云:「夜半忽驚風雨驟,曉來寒透衾裯。蕭條景色懶登樓。衡陽歸雁杳,幽恨上眉頭。臺空院廢人依舊。月沉雲淡花羞。芙蓉寂寞小亭秋。黃花傷晚落,相對倍添愁。」《小傳》云:「無美南曲妙姬,丰姿清麗,神採秀髮,而氣度瀟灑,無脂粉態。獨處靜室,未嘗衒容諧俗。其《詠梅詩》曰:『虛名每被詩家賣,素豔常遭俗眼嗤。開向人閒非得計,倩誰移上白龍池。』得比興之旨。」
《蕙風詞話》(十九)
《蕙風詞話》(十八)
《蕙風詞話》(十七)
《蕙風詞話》(十六)
《蕙風詞話》(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