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風詞話》(九)

2021-02-08 湘天華詩社

《蕙風詞話》,本於常州詞派而又有所發揮。他強調常州詞派推尊詞體的"意內言外"之說,乃"詞家之恆言"(《蕙風詞話》卷四),指出"意內為先,言外為後,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蕙風詞話》卷一),即詞必須注重思想內容,講究寄託。又吸收王鵬運之說,標明"作詞有三要,曰:重、拙、大"。他論詞突出性靈,以為作詞應當"有萬不得已者在",即"詞心","以吾言寫吾心,即吾詞","此萬不得已者,由吾心醞釀而出,即吾詞之真"。強調"真字是詞骨,情真、景真,所以必佳"。但亦不廢學力,講求"性靈流露"與"書卷醞釀"。有其自具特色的詞論體系。此外,論詞境、詞筆、詞與詩及曲之區別、詞律、學詞途徑、讀詞之法、詞之代變以及評論歷代詞人及其名篇警句都剖析入微,往往發前人所未發。朱孝臧曾稱譽這部詞話、認為它是"自有詞話以來,無此有功詞學之作"(龍榆生《詞學講義附記》引)。

況周頤(1859~1926),近代詞人。原名況周儀,以避宣統帝溥儀諱,改名況周頤。字夔笙,一字揆孫,別號玉梅詞人,晚號蕙風詞隱。臨桂(今廣西桂林)人。原籍湖南寶慶。光緒五年(1879)舉人。後官內閣中書、會典館纂修,以知府分發浙江,曾入兩江總督張之洞、端方幕府。其間,復執教於武進龍城書院和南京師範學堂。辛亥革命後,以清遺老自居,寄跡上海,鬻文為生。

(九)

蕙風詞話 >卷二

○江致和詞

宋江致和《五福降中天》句:「秋水嬌橫俊眼,膩雪輕鋪素胸。」以「鋪」字形容膩雪,有詞筆劃筆所難傳之佳處,無一字可以易之。後蜀歐陽炯《春光好》云:「胸鋪雪,臉分蓮。」乃江句所從出。

◆江致和(生卒年不詳):崇寧間太學生。《全宋詞》輯其詞一首。

◆《五福降中天》:「喜元宵三五,縱馬御柳溝東。斜日映珠簾,瞥見芳容。秋水嬌橫俊眼,膩雪輕鋪素胸。愛把菱花,笑勻粉面露春蔥。  徘徊步懶,奈一點、靈犀未通。悵望七香車去,慢輾春風。雲情雨態,願暫入陽臺夢中。路隔煙霞,甚時還許到蓬宮。」

◆歐陽炯(896年—971年),益州華陽(今屬四川成都市)人,五代十國時後蜀詞人。工詩文,特別長於詞,又善長笛,是花間派重要作家。

◆《春光好》云:「胸鋪雪,臉分蓮,理繁弦。纖指飛翻金鳳語,轉嬋娟。  嘈囋如敲玉佩,清泠似滴香泉。曲罷問郎名個甚,想夫憐。」

○須溪詞不可及一

《須溪詞》,風格遒上似稼軒,情辭跌宕似遺山。有時意筆俱化,純任天倪,竟能略似坡公。往往獨到之處,能以中鋒達意,以中聲赴節。世或目為別調,非知人之言也。《促拍醜奴兒》云:「百年已是中年後,西州垂淚,東山攜手,幾個斜暉。」《踏莎行·九日牛山作》云:「向來吹帽插花人,盡隨殘照西風去。」

◆《須溪詞》:劉辰翁詞集。劉辰翁(1232—1297),字會孟,別號須溪。廬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詞人。

◆《促拍醜奴兒·有感》:「世事莫尋思。待說來、天也應悲。百年已是中年後,西州垂淚,東山攜手,幾個斜暉。  也莫苦吟詩。苦吟詩、待有誰知。多□不是無才氣,文時不遇。武時不遇,更說今時。」

◆《踏莎行·九日牛山作》:「日月跳丸,光陰脫兔。登臨不用深懷古。向來吹帽插花人,盡隨殘照西風去。老矣徵衫,飄然客路。炊煙三兩人家住。欲攜鬥酒答秋光,山深無覓黃花處。」王幼安在校訂《蕙風詞話》時指出:「《踏莎行》乃劉克莊作。」

○須溪詞不可及二

《永遇樂》云:「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摸魚兒·海棠一夕如雪無飲餘者賦恨》云:「無人舉酒。但照影堤流,圖他紅淚,飄灑到襟袖。」

◆《永遇樂·餘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託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璧月初晴,黛雲遠澹,春事誰主。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緗帙流離,風鬢三五,能賦詞最苦。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空相對,殘紅無寐,滿村社鼓。」

◆《摸魚兒·今歲海棠遲開半月,然一夕如雪,無飲餘者,賦此寄恨》:「是他家、絳唇翠袖,可容卿有功否。相思不到胭脂井,只隔東林煙柳。春去又。漫一夜東風,吹得花成舊。無人舉酒。但照影堤流,圖他紅淚,飄灑到襟袖。人間事,大半歸謀諸婦。不如意十八九。敲門夜半窺園李,赤腳玉川驚走。何處有。更灸燭風流,看到人歸後。休休回首。笑舊日園林,佺巢(曾園洞中樓名)蜀錦(平園亭名),處處可攜手。」

○須溪詞不可及三

前調《守歲》云:「古今守歲無言說,長是酒闌情緒。」《金縷曲·五日》云:「欸乃漁歌斜陽外,幾書生、能辦投湘賦。」餘所摘警句視此。

◆《摸魚兒·守歲》:「是疑他、春來倏忽,是疑歲別人去。古今守歲無言說,長是酒闌情緒。堪恨處。曾親見都人,戶戶銀花樹。星河未曙。聽朝馬籠街,火城簇仗,御筆已題露。

人間事,空憶桃符舊句。三茅鍾自朝暮。嚴城夜禁故如鬼,況敢憑陵大呼。鼕鼕鼓。但畫角聲殘,已是新人故。休思前度。嘆五十加三,明朝領取,閒看五星聚。」

◆《金縷曲·五日》:「錦岸吳船鼓。問沙鷗、當日沈湘,是何端午。長恨青青朱門艾,結束腰身似虎。空淚落、嬋媛嬃女。我醉招累清醒否,算平生、清又醒還誤。累笑我,醉中語。

黃頭舞棹臨江處。向人間、獨競南風,叫雲激楚。笑倒兩崖人如蟻,不管頹波千屨。忽驚抱、汨羅無柱(聞兩日觀渡有溺者)。欸乃漁歌斜陽外,幾書生、能辦投湘賦。歌此恨,淚如縷。」

○須溪詞不可及四

其《江城子·海棠花下燒燭》詞云:「欲睡心情,一似夢驚殘。」《山花子·春暮》云:「更欲徘徊春尚肯,已無花。」若斯之類,是是其次矣。如衡論全體大段,以骨幹氣息為主,則必舉全首而言。其中即無如右等句可也。由是推之全卷,乃至口佔、漫與之作,而其骨幹氣息具在此。須溪之所以不可及乎。

◆《江城子·海棠花下燒燭》:「紅欹醉袖殢闌幹。夜將闌。去難拚。燒蜜調蜂,重照錦團欒。春到洞房深處暖,方知道,月宮寒。  枝枝紅淚不曾幹。背人彈。語羞檀。欲睡心情,一似夢驚殘。正自朦朧花下好,銀燭裡,幾人看。」

◆《山花子·春暮》:「東風解手即天涯。曲曲青山不可遮。如此蒼茫君莫怪,是歸家。 閶闔相迎悲最苦,英雄知道鬢先華。更欲徘徊春尚肯,已無花。」

○須溪詞輕靈婉麗

《須溪詞》中,間有輕靈婉麗之作。似乎元明以後詞派,導源乎此。詎時代已入元初,風會所趨,不期然而然者耶。如《浣溪沙·感別》云:「點點疏林欲雪天。竹籬斜閉自清妍。為伊憔悴得人憐。欲與那人攜素手。粉香和淚落君前。相逢恨恨總無言。」前調《春日即事》云:「遠遠遊峰不記家。數行新柳自啼鴉。尋思舊事即天涯。睡起有情和畫卷,燕歸無語傍人斜。晚風吹落小瓶花。」《山花子》後段云:「早宿半程芳草路,猶寒欲雨暮春天。小小桃花三兩樹,得人憐。」此等小詞,乃至略似國初顧梁汾、納蘭容若輩之作,以謂《須溪詞》中之別調可耳。

◆《山花子》:「此處情懷欲問天,相期相就復何年。行過章江三十裡,淚依然。早宿半程芳草路,猶寒欲雨暮春天。小小桃花三兩樹,得人憐。」

○李商隱詠落梅

李商隱《高陽臺·詠落梅》云:「飄粉杯寬,盛香袖小,青青半掩苔痕。竹裡遮寒,誰念減盡芳雲。么鳳叫晚吹晴雪,料水空、煙冷西泠。感凋零。殘縷遺鈿,迤邐成塵。東園曾趁花前約,記按箏籌酒,戲挽飛瓊。環佩無聲,草暗臺榭春深。欲倩怨笛傳清譜,怕斷霞,難返吟魂。轉銷凝。點點隨波。望極江亭。」前段「誰念」「念」字、「么鳳」「鳳」字、後段「草暗」「暗」字、「欲倩」「倩」字、「斷霞」「斷」字,它宋人作此調並用平聲。商隱別作《寄題蓀壁山房》闋,亦用平聲,唯此闋用去聲。以峭折為婉美,非起調畢曲處,於宮律無關係也。其前段「水空」「水」字,似亦應用去聲,上與平可通融,與去不可通融也。商隱與弟周隱有《餘不溪二隱叢說》,惜未見。

◆李商隱,李彭老(生卒年不詳),字商隱,號篔房,德清(今屬浙江)人。

◆《高陽臺·寄題蓀壁山房》:「石筍埋雲,風篁嘯晚,翠微高處幽居。縹簡雲籤,人間一點塵無。綠深門戶啼鵑外,看堆床、寶晉圖書。盡蕭閒,浴硯臨池,滴露研朱。 舊時曾寫桃花扇,弄霏香秀筆,春滿西湖。松菊依然,柴桑自愛吾廬。冰弦玉柱風流在,更秋蘭、香染衣裾。照窗明,小字珠璣,重見歐虞。」

○李周隱小重山

李周隱《小重山》云:「畫簷簪柳碧如城。一簾風雨裡,過清明。」又云:「紅塵沒馬翠埋輪。西泠曲,歡夢絮飄零。」「簪」字、「沒」字、「埋」字,並力求警煉,造語亦佳。

◆李周隱,李萊老(生卒年不詳),字周隱,號秋崖。與周密、吳文英等相唱酬,所作詞,周密絕妙好詞採錄不少,與兄李彭老俱工詞,同為宋遺民詞社中重要作家,合有《龜溪二隱詞》。

◆《小重山》:「畫簷簪柳碧如城,一簾風雨裡,近清明。吹簫門巷冷無聲,梨花月,今夜負中庭。遠岫斂修顰,春愁吟入譜,付鶯鶯。紅塵沒馬翠埋輪,西泠曲,歡夢絮飄零。」

○柴望秋堂詩餘

餘舊作《浣溪沙》云:「莫向天涯輕小別,幾回小別動經年。」比閱柴望《秋堂詩餘·滿江紅》云:「別後三年重會面,人生幾度三年別。」意與餘詞略同。為黯然者久之。

◆《添字浣溪紗·漚尹往還蘇滬間,蟾不再圓,驪輒一唱,感時惜別情見乎詞》:「身世滄波夕照邊。總然相見亦相憐。那更垂楊偏不繫,木蘭船。莫向天涯輕小別,幾回小別動經年。早是無多雙鬢綠,況霜天。」

◆柴望(1212—1280),柴望(1212—1280)字仲山,號秋堂,又號歸堂,衢之江山(今屬浙江)人。

◆《滿江紅·別滄洲趙茂仲》:「載酒何人,登臨處、滄洲空闊。憑闌外、晴楊兩岸,晚煙潑□。水鳥不知梁燕去,溪山半屬冬青閣。有小舟、隱約載歌姝,調新曲。  留與去,如何得。風又雨,催行色。共白蘋紅蓼,好生飄泊。別後三年重會面,人生幾度三年別。正鄉心、客夢兩綢繆,城頭角。」

○王易簡詞

王易簡《謝草窗惠詞卷·慶宮春》歇拍云:「因君凝佇,依約吳山,半痕蛾綠。」易簡《樂府補題》諸作,頗膾炙人口。餘謂此十二字絕佳,能融景入情,秀極成韻,凝而不佻。

◆王易簡:(生卒年不詳)字理得,號可竹,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宋末登進士第,除瑞安主簿,不赴。入元,隱居不仕。易簡篤於議論,多所著述,有《山中觀史吟》。《樂府補題》有其詠物詞四首,《絕妙好詞》卷六載其詞三首。

◆《慶宮春·謝草窗惠詞卷》:「庭草春遲,汀蘋香老,數聲佩悄蒼玉。年晚江空,天寒日暮,壯懷聊寄幽獨。倦遊多感,更西北、高樓送目。佳人不見,慷慨悲歌,夕陽喬木。紫霞洞窅雲深,嫋嫋餘香,鳳簫誰續。桃花賦在,竹枝詞遠,此恨年年相觸。翠椾芳字,謾重省、當時顧曲。因君凝佇,依約吳山,半痕蛾綠。」

○覆瓿詞

《覆瓿詞·沁園春·歸田作》云:「何怨何尤,自歌自笑,天要吾儕更讀書。」真率語未經人道。

◆《覆瓿詞》,趙必象詞集。趙必象(1245-1294),字玉淵,號秋曉,宋太宗十世孫,東莞城柵口(今屬廣東)人。入元,隱居溫塘村。工詩,體格清勁,有覆瓿集六卷,為詩二卷,長短句一卷,雜文二卷,附錄一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沁園春·歸田作》,「看做官來,只似兒時,擲選官圖。如瓊崖儋岸,渾麼便去,翰林給舍,喝採曾除。都一擲間,許多般樣,輸了還贏贏了輸。回頭看,這浮雲富貴,到底花虛。吾生誰毀誰譽。任荊棘叢叢滿仕途。嘆塞翁失馬,禍也福也,蕉間得鹿,真歟夢歟。何怨何尤,自歌自笑,天要吾儕更讀書。歸去也,向竹松深處,結個茅廬。」

○遼懿德回心院詞一

後晉高祖天福二年,契丹太宗改元會同,國號遼。公卿庶官皆仿中國,參用中國人。自是已還,密邇文化。當是時,中原多故,而詞學浸昌。其先後唐壯宗,其後南唐中宗,以知音提倡於上。和成績《紅葉稿》、馮正中《陽春集》,揚葩振藻於下。徵諸載記,金海陵閱柳永詞,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句,遂起吳山立馬之思。遼之於五季,猶金之於北宋也。雅聲遠祧,宜非疆域所能限。其後遼穆宗應歷十年,當宋太祖建隆元年。天祚帝天慶五年,當金太祖收國元年。西遼之亡,於宋為寧宗嘉泰元年,得二百四十二年。於金為章宗泰和元年,得八十七年。當此如幹年間,宋固詞學極盛,金亦詞人輩出,遼獨闃如,欲求殘闋斷句,亦不可得。

◆和成績,和凝(898-955年),字成績。唐朝至五代時文學家、法醫學家。梁貞明二年(916)十九歲登進士第,累官中書舍人、工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入後漢後,封魯國公。所作短歌豔曲,今多不存。《花間集》收錄其詞20首,《全唐詩》收錄24首。王國維、劉毓盤為為《紅葉稿》1卷。

○遼懿德回心院詞二

海寧周芚兮(春)輯《遼詩話》,竟無一語涉詞。絲簧輟響,蘭荃不芳。風雅道衰,抑何至是。唯是一以當百,有懿德皇后《回心院》詞。其詞既屬長短句,十闋一律。以氣格言,尤必不可謂詩。音節入古,香豔入骨,自是《花間》之遺。北宋人未易克辦。南渡無論,金源更何論焉。姜堯章言:「凡自度腔,率以意為長短句,而後協之以律。」懿德是詞,固已被之管弦,名之曰《回心院》,後人自可按腔填詞。吳江徐電發(釚)錄入《詞苑叢談》。德清徐誠庵(本立)收入《詞律拾遺》,庶幾灑林牙之陋,彌香膽之疏。史稱後工詩,善談論,自製歌詞,尤善琵琶。其於長短句,所作容不止此。北俗簡質,罕見稱述,當時即已失傳矣。

◆周芚兮,周春(1729—1815)),字芚兮,號松靄,晚號黍谷居士,又號內樂村叟,浙江海寧人。清乾隆十九年進士,官至廣西岑溪知縣。《清史稿》有傳。著述甚多,有《遼詩話》一卷等。

◆徐電發,徐釚(qiú )(1636~1708)清代詞人。字電發,號虹亭、鞠莊、拙存,晚號楓江漁父。吳江(今屬江蘇蘇州)人。《清史稿》有傳。著有《南州草堂集》三十卷、《詞苑叢談》十二卷,《菊莊詞》。

◆徐誠庵(生卒年不詳),字立本。同治中,作《詞律拾遺》八卷,補《詞律》之未補。

○遼懿德回心院詞三(附《回心院》詞)

懿德皇后《回心院》詞:《詞苑叢談》卷八《紀事三》云:「斯時柳七之調,尚未行於北國,故蕭詞大有唐人遺意也。」詞云:「掃深殿,閉久金鋪暗。遊絲絡網塵作堆,積歲青苔厚階面。掃深殿,待君宴。」「拂象床,憑夢借高唐。敲壞半邊知妾臥,恰當天處少輝光。拂象床,待君王。」「換香枕,一半無雲錦。為是秋來展轉多,更有雙雙淚痕滲。換香枕,待君寢。」「疊錦茵,重重空自陳。只願身當白玉體,不願伊當薄命人。疊錦茵,待君臨。」「鋪翠被,羞殺鴛鴦對。猶憶當時叫合歡,而今獨覆相思塊。鋪翠被,待君睡。」「裝繡帳,金鉤未敢上。解卻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見愁模樣。裝繡帳,待君貺。」「展瑤席,花笑三韓碧。笑妾新鋪玉一床,從來婦歡不終夕。展瑤席,待君息。」「剔銀燈,須知一樣明。偏是君來生彩暈,對妾故作青熒熒。剔銀燈,待君行。」「爇燻爐,能將孤悶蘇。若道妾身多穢賤,自沾御香香徹膚。爇燻爐,待君娛。」「張鳴箏,恰恰語嬌鶯。一從彈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風雨聲。張鳴箏,待君聽。」

○宋金詞不同

自六朝已還,文章有南北派之分,乃至書法亦然。姑以詞論,金源之於南宋,時代正同,疆域之不同,人事為之耳。風會曷與焉。如辛幼安先在北,何嘗不可南。如吳彥高先在南,何嘗不可北。顧細審其詞,南與北確乎有辨,其故何耶。或謂《中州樂府》選政操之遺山,皆取其近己者。然如王拙軒、李莊靖、段氏遯庵、菊軒其詞不入元選,而其格調氣息,以視元選諸詞,亦復如驂之靳,則又何說。南宋佳詞能渾,至金源佳詞近剛方。宋詞深致能入骨,如清真、夢窗是。金詞清勁能樹骨,如蕭閒、遯庵是。南人得江山之秀,北人以冰霜為清。南或失之綺靡,近於雕文刻鏤之技。北或失之荒率,無解深裘大馬之譏。善讀者抉擇其精華,能知其並皆佳妙。而其佳妙之所以然,不難於合勘,而難於分觀。往往能知之而難於明言之。然而宋金之詞之不同,固顯而易見者也。

◆《中州樂府》:金代唯一的一部詞選。元好問編纂。

◆王拙軒、李莊靖、段氏遯庵、菊軒、蕭閒,分別指王寂、李俊明、段克己、段成己、韓疁。

《蕙風詞話》(八)

《蕙風詞話》(七)

《蕙風詞話》(六)

《蕙風詞話》(五)

《蕙風詞話》(四)

相關焦點

  • 《蕙風詞話》(四)
    《蕙風詞話》,本於常州詞派而又有所發揮。他強調常州詞派推尊詞體的"意內言外"之說,乃"詞家之恆言"(《蕙風詞話》卷四),指出"意內為先,言外為後,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蕙風詞話》卷一),即詞必須注重思想內容,講究寄託。又吸收王鵬運之說,標明"作詞有三要,曰:重、拙、大"。
  • 《蕙風詞話》(二十七)
    《蕙風詞話》,本於常州詞派而又有所發揮。他強調常州詞派推尊詞體的"意內言外"之說,乃"詞家之恆言"(《蕙風詞話》卷四),指出"意內為先,言外為後,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蕙風詞話》卷一),即詞必須注重思想內容,講究寄託。又吸收王鵬運之說,標明"作詞有三要,曰:重、拙、大"。
  • 《蕙風詞話》(二十三)
    《蕙風詞話》,本於常州詞派而又有所發揮。他強調常州詞派推尊詞體的"意內言外"之說,乃"詞家之恆言"(《蕙風詞話》卷四),指出"意內為先,言外為後,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蕙風詞話》卷一),即詞必須注重思想內容,講究寄託。又吸收王鵬運之說,標明"作詞有三要,曰:重、拙、大"。
  • 《蕙風詞話》(二十二)
    《蕙風詞話》,本於常州詞派而又有所發揮。他強調常州詞派推尊詞體的"意內言外"之說,乃"詞家之恆言"(《蕙風詞話》卷四),指出"意內為先,言外為後,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蕙風詞話》卷一),即詞必須注重思想內容,講究寄託。又吸收王鵬運之說,標明"作詞有三要,曰:重、拙、大"。
  • 《蕙風詞話》(二十)
    《蕙風詞話》,本於常州詞派而又有所發揮。他強調常州詞派推尊詞體的"意內言外"之說,乃"詞家之恆言"(《蕙風詞話》卷四),指出"意內為先,言外為後,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蕙風詞話》卷一),即詞必須注重思想內容,講究寄託。又吸收王鵬運之說,標明"作詞有三要,曰:重、拙、大"。
  • 《蕙風詞話》(三十)
    《蕙風詞話》,本於常州詞派而又有所發揮。他強調常州詞派推尊詞體的"意內言外"之說,乃"詞家之恆言"(《蕙風詞話》卷四),指出"意內為先,言外為後,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蕙風詞話》卷一),即詞必須注重思想內容,講究寄託。又吸收王鵬運之說,標明"作詞有三要,曰:重、拙、大"。
  • 《蕙風詞話》(十)
    《蕙風詞話》,本於常州詞派而又有所發揮。他強調常州詞派推尊詞體的"意內言外"之說,乃"詞家之恆言"(《蕙風詞話》卷四),指出"意內為先,言外為後,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蕙風詞話》卷一),即詞必須注重思想內容,講究寄託。又吸收王鵬運之說,標明"作詞有三要,曰:重、拙、大"。
  • 《蕙風詞話》(二十四)
    《蕙風詞話》,本於常州詞派而又有所發揮。他強調常州詞派推尊詞體的"意內言外"之說,乃"詞家之恆言"(《蕙風詞話》卷四),指出"意內為先,言外為後,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蕙風詞話》卷一),即詞必須注重思想內容,講究寄託。又吸收王鵬運之說,標明"作詞有三要,曰:重、拙、大"。
  • 《蕙風詞話》(二十九)
    《蕙風詞話》,本於常州詞派而又有所發揮。他強調常州詞派推尊詞體的"意內言外"之說,乃"詞家之恆言"(《蕙風詞話》卷四),指出"意內為先,言外為後,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蕙風詞話》卷一),即詞必須注重思想內容,講究寄託。又吸收王鵬運之說,標明"作詞有三要,曰:重、拙、大"。
  • 《蕙風詞話》(三十一)
    《蕙風詞話》,本於常州詞派而又有所發揮。他強調常州詞派推尊詞體的"意內言外"之說,乃"詞家之恆言"(《蕙風詞話》卷四),指出"意內為先,言外為後,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蕙風詞話》卷一),即詞必須注重思想內容,講究寄託。又吸收王鵬運之說,標明"作詞有三要,曰:重、拙、大"。
  • 《蕙風詞話》(二十八)
    《蕙風詞話》,本於常州詞派而又有所發揮。他強調常州詞派推尊詞體的"意內言外"之說,乃"詞家之恆言"(《蕙風詞話》卷四),指出"意內為先,言外為後,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蕙風詞話》卷一),即詞必須注重思想內容,講究寄託。又吸收王鵬運之說,標明"作詞有三要,曰:重、拙、大"。
  • 《人間詞話》中的「人間」是什麼意思?
    今天開始我們要討論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哲學作品,就是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這部書看上去很通俗,內容也不多。但當我們還原到王國維的生活時代,認真閱讀的話,會發現《人間詞話》並不簡單。也正因為如此,「王庶文講壇」會以《人間詞話》為由頭,將幾部中外的哲學作品串講一遍,大概有:休謨的《人性論》、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叔本華的《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普羅提諾的《九章集》、張慧言的《詞選》、劉熙載的《藝概》等等。歡迎您持續關注,持續學習。說起《人間詞話》永遠繞不過去的彎是對它名字的解釋、在中國古代給所謂的「詞話」取名是有著傳統規矩的。
  •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八、九則)
    境界的優劣在《人間詞話》此前幾則中王國維認為是可以在境界的「真偽」和「有無」上見出分曉,雖然本人不怎麼贊同其 「有無」上的看法〔詳見本人《<人間詞話>妄評(二、三、四則)》中的評議〕。〔九〕嚴滄浪《詩話》謂:「盛唐諸公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
  • 蕙風拂過,來讀一本浪漫的書吧
    秋冬時節,街上微涼的風與颯颯的銀杏葉伴隨步履匆匆的人們。我來到了蘭園蕙風齋,輕輕地推開玻璃門,闖入一片靜謐的白色入眼是滿室的白,不染纖塵的牆壁、白色的圓吊燈、大理石的紋路隱匿在柔紗下,散發著寧靜的氣息。木質清香與頁頁書墨混雜,嫋嫋餘香灑滿了一室。木桌上的草編筐裡是小束的乾花,素色裡是恬靜的清麗。我的心也隨之安於一隅,沉浸在濃濃書香中。
  • 彼岸分享|【紅樓夢中的芳香植物】之一 蘭風蕙露蘅蕪院 燻草葳蕤香飄園
    《紅樓夢》各回中所提到的「蕙」有兩種,一種指蘭草,即當作香花栽植的蕙蘭、蘭草類;另一種則是作為香草的蕙草(即羅勒)。古代人對於蕙或蕙草叫法古代人對於蕙或蕙草尚無今天「羅勒」的叫法,也就是無明確的解答。如《植物名實圖考》中所述「詩、書多用蕙,而竟不知何草。」另有將蕙名為燻草。《山海經》中說「浮山有草,麻葉而方莖,赤華而黑實,氣如蘼蕪,名曰燻草」。麻葉而方莖,正是描述唇形科植物的特徵,四方形莖杆,葉片有許多小絨毛,撫摸似麻。因此當指羅勒屬植物。
  • 【蕙新聞】蕙之魅乳康寶正式上市!!!
    1【品名】蕙之魅乳康寶(複合果蔬飲品)【主要原料】櫻桃李濃縮漿、枸杞子、木瓜、山楂、酸棗、葛根、牛蒡、乾薑等。【技術特點】納米對撞機高頻振蕩、納米破碎、共振冷殺菌。【規格】50ml×30瓶2【使用方法及用量】每日1-2次,每次50ml,空腹搖勻服用。
  • 《讀書之間》——《人間詞話》
    與泰戈爾的《飛鳥集》不同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會讓你看到中國詩詞的獨到美我們經常說的「人生三境界」就是出自此書如果,你對詩詞感興趣,對美學感興趣,那麼此書可列為必讀書目王國維(靜安先生) 文學批評著作寫一程山水,春意翩翩
  • 黃霖:「行香子」詞與《金瓶梅詞話》的刊行
    黃 霖 著誠如楊琳先生說的,目前關於《金瓶梅詞話》的刊印時間學界有不同的看法。所謂「萬曆說」,實際上並不如楊琳先生所說的「佔上風」,而都是據東吳弄珠客序署「萬曆丁巳年」而簡單的沿用而已,好像未見過像樣的論文來論證過這個問題。倒是說印行於天啟、甚至至清代的論文有一些。
  • 吳敢:南洋 出版社影印大安本《金瓶梅詞話》序
    《金瓶梅》的版本約可分為四類:抄本,詞話本,繡像本,第一奇書本。抄本今無發見,繡像本學界一般認為比詞話本後出,第一奇書本的祖本是繡像本,所以要全面研究《金瓶梅》,就不能不重視詞話本。詞話本又被稱作萬曆本、說唱本、10卷本。
  • 複式小說的構成:從《水滸傳》到《金瓶梅詞話》
    《金瓶梅詞話》( 此後通常簡稱《詞話》) 成書於 16 世紀末,首次刊行於 1618 年。 它設置在北宋時 期,以一位毫無來歷的商人西門慶為主角,在前所未 見的城市社會日常生活的全景畫卷的背景上,講述了 他從發跡變泰到自我毀滅的個人史和家庭史。無論 是就主題還是敘述方式而言,《詞話》的出現都標誌著 中國章回小說史上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