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風詞話》,本於常州詞派而又有所發揮。他強調常州詞派推尊詞體的"意內言外"之說,乃"詞家之恆言"(《蕙風詞話》卷四),指出"意內為先,言外為後,尤毋庸以小疵累大醇"(《蕙風詞話》卷一),即詞必須注重思想內容,講究寄託。又吸收王鵬運之說,標明"作詞有三要,曰:重、拙、大"。他論詞突出性靈,以為作詞應當"有萬不得已者在",即"詞心","以吾言寫吾心,即吾詞","此萬不得已者,由吾心醞釀而出,即吾詞之真"。強調"真字是詞骨,情真、景真,所以必佳"。但亦不廢學力,講求"性靈流露"與"書卷醞釀"。有其自具特色的詞論體系。此外,論詞境、詞筆、詞與詩及曲之區別、詞律、學詞途徑、讀詞之法、詞之代變以及評論歷代詞人及其名篇警句都剖析入微,往往發前人所未發。朱孝臧曾稱譽這部詞話、認為它是"自有詞話以來,無此有功詞學之作"(龍榆生《詞學講義附記》引)。
況周頤(1859~1926),近代詞人。原名況周儀,以避宣統帝溥儀諱,改名況周頤。字夔笙,一字揆孫,別號玉梅詞人,晚號蕙風詞隱。臨桂(今廣西桂林)人。原籍湖南寶慶。光緒五年(1879)舉人。後官內閣中書、會典館纂修,以知府分發浙江,曾入兩江總督張之洞、端方幕府。其間,復執教於武進龍城書院和南京師範學堂。辛亥革命後,以清遺老自居,寄跡上海,鬻文為生。
(二十二)
○梁汾軼事一
《香海棠館詞話》及《薇省詞鈔》梁汾小傳後,載顧、成交誼綦詳。閱武進湯曾輅先生(大奎、貞愍之祖。)《炙硯瑣談》一段甚新,為它書所未載,亟錄如左。「納蘭成德侍中與顧梁汾交最密。嘗填《賀新涼》詞為梁汾題照,有云:『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裡。然諾重,君須記。』梁汾答詞亦有『託結來生休悔』之語。
◆「一日心期千劫在」,《金縷曲·贈梁汾》「德也狂生耳!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娥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裡。」
然諾重,君須記!
◆「託結來生休悔」,《金縷曲·贈容若見贈,次原韻》,「且住為佳耳。任相猜、馳箋紫閣,曳裾朱第。不是世人皆欲殺,爭顯憐才真意。容易得、一人知己。慚愧王孫圖報薄,只千金、當灑平生淚。曾不直,一杯水。歌殘擊築心欲醉。憶當年、侯生垂老,始逢無忌。親在許身猶未得,俠烈今生已已。但結託、來生休悔。俄頃重投膠在漆,似舊曾、相識屠沽裡。名預籍,石函記。」
○梁汾軼事二
(接上)侍中歾後,梁汾旋亦歸裡。一夕,夢侍中至,曰:『文章知已,念不去懷。泡影石光,願尋息壤。』是夜,其嗣君舉一子。梁汾就視之,面目一如侍中,知為後身無疑也,心竊喜甚。彌月後,復夢侍中別去。醒起,急詢之,已卒矣。先是侍中有小像留梁汾處,梁汾因隱寓其事,題詩空方。一時名流,多有和作。像今存惠山草庵貫華閣。雲自在龕藏《天香滿院圖》,容若三十二歲像也。朱邸崝嶸,紅闌錄曲,老桂十數株,柯葉作深黱色,花如黃雪。容若青袌絡緹,佇立如有所憶,貌清癯特甚。禹鴻臚之鼎筆。」
◆《天香滿院圖》,張任政《納蘭性德年譜》云:「此圖今藏繆氏後人,無款識,無題跋,昔藝風(繆荃孫(1844—1919年),字炎之,又字筱珊,晚號藝風老人,江蘇江陰申港鎮繆家村人。中國近代藏書家、校勘家、教育家、目錄學家、史學家、方志學家、金石家。我國文化教育科技界尊稱他為中國近代圖書館的鼻祖)於滬上,徽名流題詩文甚多。據其與人云:系相傳為納蘭容若像。然考之《通志堂集》及同時他家集中,均為題及,不足信。今有正書集,《中國名畫集》第十集有影印片,錄此備考。」
○金風亭長詞
或問國初詞人,當以誰氏為冠。再三審度,舉金風亭長對。問佳構奚若。舉搗練子云:「思往事,渡江幹。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聽秋雨,小枕輕衾各自寒。」
◆金風亭長,朱彝尊(1629-1709年),字錫鬯(chàng),號竹垞(chá),又號醧(yù)舫,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別號金風亭長,浙江秀水(今屬浙江省嘉興市)人。清朝詞人、學者、藏書家,明代大學士朱國祚曾孫。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鴻詞科,除翰林院檢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入直南書房。博通經史,參加纂修《明史》。康熙四十八年,卒,年八十一。作詞風格清麗,為「浙西詞派」的創始人,與陳維崧並稱「朱陳」,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詩宗(「南朱北王」);精於金石,購藏古籍圖書不遺餘力,為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著有《曝書亭集》80卷,《日下舊聞》42卷,《經義考》300卷;選《明詩綜》100卷,《詞綜》36卷(汪森增補)。所輯成《詞綜》是中國詞學方面的重要選本。
◆搗練子,應為《桂殿秋》。
【箋】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卷二:「史梅溪燕歸梁云:「獨臥秋窗桂未香。怕雨點飄涼。玉人只在楚雲旁。也著淚,過昏黃。西風今夜梧桐冷,斷無夢,到鴛鴦。秋鉦二十五聲長。請各自,耐思量。」竹垞仿其意,而變其辭為桂殿秋云:「思往事,渡江幹。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較梅溪詞尤含意無盡。」
○竹垞詠繡鞋
竹垞《靜志居琴趣》,《詠繡鞋》云:「假饒無意與人看,又何用明金壓繡。」語意深刻,令人無從置辯。羅泌《詠釣臺詩》:「一著羊裘便有心。」通於斯恉矣。
◆《詠繡鞋》,《鵲橋仙·鞋》云:「湖菱烏角,渚蓮紅瓣,不比幫兒還瘦。拈來直是小觥船,只合借燈前行酒。春陽花底,春泥陌上,最好踏青時候。假饒無意把人看,又何用明金壓繡。」
◆《詠釣臺詩》:「一著羊裘便有心,虛名傳誦到如今。 當時若著蓑衣去,煙水茫茫何處尋?」
○竹垞題玉映樓詞
《江湖載酒集》,有《點絳唇·題虞夫人玉映樓詞集》,後附原詞。虞名兆淑,字蓉城,海鹽人。按《鶴徵錄》:「李秋錦元名虞兆潢,海鹽籍。」或蓉城昆弟行也。
◆《點絳唇·題虞夫人玉映樓詞集》:「玉映樓空,鏡臺留得傷心句。比肩人去。誰忍修簫譜。 門柳風前,依舊飄金縷。廉纖雨。返魂何處。莫是鞦韆路。」
◆《點絳唇》:「梅綻芳菲,垂楊煙外低金縷。韶華小住,生怕廉纖雨。繡戶悽涼,蝴蝶雙飛去。愁如許。夢魂無據,還在鞦韆路。」
○朝鮮越南詞
孫愷似布衣,奉使朝鮮,所進書有《樸闇填詞》二卷,名《擷秀集》,封達御前,見蔣京少《瑤華集述》。海邦殊俗,亦擅音闋,足徵本朝文教之盛。庚寅,餘客滬上,借得越南阮綿審《皷枻詞》一卷。短調清麗可誦,長調亦有氣格。《歸自謠》云:「溪畔路,去歲停橈溪上渡。攀花共繞溪前樹。重來風景全非故。傷心處。綠波春草黃昏雨。」《望江南》十首,錄二云:「堪憶處,曉日聽啼鶯。百襉細裙偎草坐,半裝高屧蹋花行。風景近清明。」「堪憶處,蘭槳泛湖船。荷葉羅裙秋一色,月華粉靨夜雙圓。清唱想夫憐。」《沁園春·過故宮主廢宅》云:「好個名園,轉眼荒涼,不似前年。憶雕甍繡闥,芙蓉江上,金尊檀板,悲翠簾前。歌扇連雲,舞衣如雪,歷亂春花飛半天。曾無幾,卻平蕪牧笛,頹岸漁船。悠悠往事堪憐。況日暮經過倍黯然。但夕陽欲落,照殘芳樹,昏鴉已滿,啼斷寒煙。暫駐筇枝,淺斟杯酒,暗祝輕澆廢址邊。微風裡,恍玉簫仿佛,月下遙傳。」《玉漏遲·阻雨夜泊》云:「長江波浪急。蘭舟叵耐,雨昏煙溼。突兀愁城,總為百憂皆集。歷亂燈光不定,紙窗隙、東風潛入。寒氣襲。鍾殘酒渴,詩懷荒澀。料想碧玉樓中,也背著闌幹,有人悄立。彤管鸞椾,一任侍兒收拾。誰忍相思相望,解甚處、山川都邑。休話及。此宵鵑啼花泣。」綿審,字仲淵,公爵。
◆孫愷似,孫致遠(1624—?年),字海似,一字愷似,江蘇嘉定人。有《杖左堂集》。
◆蔣景祁(1646~1695) 清代詞人。字京少,一作荊少。宜興(今屬江蘇)人。有《瑤華集》。
◆阮綿審(1819年—1870年) ,字仲淵,號倉山、椒園,以眉間有白毫,又別號白毫子。越南詞人。 今人夏承燾編《域外詞選》載白毫子詞十四首。
○吳鎮松厓詞一
甘肅人詞流傳絕少。狄道吳信辰先生(鎮)《松厓詩錄》,附詞一卷。先生由舉人官至湖南沅州知府,主講蘭山書院。蚤歲詩學為牛空山入室弟子。其集多名人序跋,如袁簡齋、王西莊諸先生,並推許甚至。楊蓉裳跋其詞云:「葉脫而孤花明,雲淨而峭峰出。」餘評之曰:「鏗麗沉至,是能融五代入南宋者。」
◆吳信辰(鎮),吳鎮(1721-1797),字信辰,一字士安,號松崖,別號松花道人。甘肅臨洮人。平生博學,長於文章,尤精於詩詞。有《松花庵全集》共十二卷,其中屬於詩詞作品的有《松花庵詩草》、《遊草》、《逸草》、《蘭山詩草》。此外,還有《律古》、《集唐》、《四書六韻詩》、《沅州雜詠集句》、《瀟湘八景集句》、《韻史》、《聲調譜》、《八病說》和兩卷《文稿》。
◆楊蓉裳,楊芳燦(175—1816年),字才叔,號蓉裳,常州江蘇金匱人,清文學家。
◆「葉脫而孤花明,雲淨而峭峰出」,楊芳燦《松花庵詩餘跋》「裁雲縫月,妙合自然;刻楮鏤冰,意惟獨造。有稼軒之豪邁,兼白石之清疏……葉脫而孤花明,雲淨而峭峰出。」
○吳鎮松厓詞二
(接上)《點絳唇·天台》云:「水泛胡麻,人間伉儷仙家愛。春風半載。歸去迷年代。咫尺天台,回首雲霞礙。郎如再。向時嬌態。惟有桃花在。」《玉蝴蝶·赤壁懷古》云:「扼腕炎靈,末季中原,大局盡入當塗。猶恃專場爪距,窘迫南烏。不知權、空勞知備,既生亮、可弗生瑜。快斯須。漲天煙火,百萬焦枯。胡盧。昔年此地,虹銷霸氣,電掃雄圖。折戟沈沙,忽然攜酒到髯蘇。話三分、江山笑汝,成兩賦,風月歸吾。問樵漁,鱸肥鶴瘦,畢竟誰輸。」(後段字字勁偉。)《意難忘·別人》云:「才上離筵。悵嘶風五馬,躑躅江幹。孤帆天共遠,雙袖淚頻彈。別時易,見時難。盡一霎盤桓。更何時,重園燕玉,再護湘蘭。夕陽無限關山。有悽涼飛雁。水咽雲寒。梅花雖吐雪,楓葉尚流丹。心上事,不能寬。是舊怨新歡。且暫教,洞庭明月,兩處同看。」(換頭稼軒勝處。)《憶少年·題桐陰倚石圖》云:「飄飄梧葉,團團紈扇,冷冷羅袖。朱顏易凋歇,嘆涼風依舊。石上綠羅盤左右。乍相偎,遠山即皺。儂心鎮常熱,任蒼苔冰透。」(蘇辛卻無此娟雋。)
○蜀語入詞
蜀語可入詞者,四月寒名「桐花凍」,七夕漬綠豆令芽生,名「巧芽」。(桐娟,浙產,生長蜀中,為餘言之,不忍忘也。曩歲庚寅,餘客羊城,假方氏碧琳琅館藏書移寫。時距桐娟殂化,僅匝月耳。有《鷓鴣天》句云:「殯宮風雨如年夜,薄倖蕭郎尚校書。」半唐老人最為擊節,謂情至語無逾此者,偶憶記之。)
◆桐娟,況周頤在江蘇娶的妾。據趙尊嶽《蕙風詞史》「蕙風於江蘇納桐娟,始回京師。桐娟妍麗而不祿。《玉梅》一卷,大抵為桐娟吟,其署玉梅詞人,亦自此始。」又云:「方桐娟之喪,先生寄殯於蕭寺。賃一室以居,長夜無侶。校書自遣。作絕句詩有:『殯宮風雨如年夜,薄倖蕭郎尚校書。』全詩不傳」
◆方氏碧琳琅館,方功惠的書室名。
◆《鷓鴣天》此詞未見。蕙風詞中有《青衫溼遍》一闋。對桐娟摯情深沉,特錄如下:「空山獨立,年時此日,笑語深閨。極目南雲悽斷,近黃昏、生怕鵑啼。料玉扃、幽夢鳳城西。認伶俜、三尺孤墳影,逐吟魂、繞遍棠梨。念我青衫痛淚,憐伊玉樹香泥。我亦哀蟬身世,十年恩眷,付與斜暉。況復相如病損,悲歡事、咫尺天涯。倘人天、薄福到書痴。便菱花、長對春山秀,祝蘭房、小語牽衣。往事何堪記省,疏鍾慘度招提。」
○韓氏磨崖題記
宋大寧夫人韓氏,《遊靈巖觀音道場題記磨崖》云:「大寧夫人韓氏朝拜東嶽回,遊靈巖觀音道場。四絕之所,崇峰引翠,宛若屏圍。而北主峰[山突]然五裡之聳,而肩有殿,號曰證明。謂其如來化跡,祈應如響。於是發精確志,不懼巇嶮,乘興而步其上。仰瞻紺像,欣敬不已。及觀巖麓,木怪石奇,景與世別。眺寓移時,頓忘塵慮。若□聖力所加。從心之年,焉能至此。於內自省,尤為之幸。仍知名山勝槩,傳不誣矣。時政和改元季春念五日,孫男左侍禁曹洙、三班奉職深、右班殿直涇侍行。使女憙奴孫、倩奴喬、□奴□、□奴張、吉奴祝、美奴楊、蘂奴朱、採奴薛、珍奴張、望奴董從行。洙奉命題紀嵓石。」使女名入石刻,於此僅見。惜十泐其二,而倩、蕊二名絕韻。餘得拓本,珍弆久之,檢付裝池,為賦《浣溪沙》云:「捧硯亭亭列十眉。雲涯暫駐絳紗帷。苕華名姓好誰題。香豔別開金石例,纖穠如見燕環姿。僧彌團扇可無詩。」
○詞貴有寄託
詞貴有寄託。所貴者流露於不自知,觸發於弗克自己。身世之感,通於性靈即性靈,即寄託,非二物相比附也。橫互一寄託於搦管之先,此物此志,千首一律,則是門面語耳,略無變化之陳言耳。於無變化中求變化,而其所謂寄託,乃益非真。昔賢論靈均書辭,或流於跌宕怪神,怨懟激發,而不可以為訓。為非求變化者之變化矣。夫詞如唐之《金荃》,宋之《珠玉》,何嘗有寄託,何嘗不卓絕千古,何庸為是非真之寄託耶。
◆靈均,屈原字。班固云:「今若屈原,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群小之間,以離讒賊。然責數懷王,怨惡椒蘭,愁神苦思,非其人,忿懟不容,沈江而死,亦貶絜狂狷景行之士。多稱崑崙冥婚宓妃虛無之語,皆非法度之政、經義所載。謂之兼《詩》風、雅,而與日月爭光,過矣!」
◆《金荃》,溫庭筠撰。今不傳。
◆《珠玉》,宋晏殊撰。
【箋】夏敬觀《蕙風詞話詮評》:「此論極精。凡將作詞,必先有所感觸。若無感觸,則無佳詞。是感觸在作詞之先,非搦管後橫亙一寄託二字於胸中也。時不同,境不同,所感觸者隨之不同。是感觸有變化,不待求真有寄託矣。若以為詞之門面,搜尋寄託,豈不可笑。」
《蕙風詞話》(二十一)
《蕙風詞話》(二十)
《蕙風詞話》(十九)
《沈塵色詞話》(上)
《沈塵色詞話》(下)